嘉 玲 鸟

  此條目的主題是一種雀鳥。關於狗,請見「巴哥犬」。

八哥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二名法異名
指名亞種,攝於香港石澳


無危(IUCN 3.1)[1]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椋鳥科 Sturnidae
屬: 八哥屬 Acridotheres
種: 八哥 A. cristatellus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Linnaeus, 1766)

Gracula cristatella Linnaeus, 1758

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別名有鸚鵒寒皋鴝鵒鸜鵒蒼鵒[2]、𪈻鵒駕鴒加令中國鳳頭八哥鳳頭八哥沉香色八哥[2]、了哥,古時稱秦吉了,是八哥屬的一種鳥類。

八哥生活在草原和山區的樹林中,善於鳴叫,也會模仿其他鳥的叫聲,經過訓練,還能模仿人類說話。

分布地域[編輯]

八哥原本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及印度支那半島,是典型的東洋界鳥類。但非法鳥類貿易使八哥迅速擴散,現在在菲律賓及婆羅洲有引入種群,而在淮河以北的中國北方地區八哥也逐漸成為常見的留鳥。 它共有三個亞種:[3]

  • A. c. cristatellus:分佈於緬甸到中國中部、東南部
  • A. c. brevipennis:體型較小,見於海南
  • A. c. formosanus:體型較小,喙呈黃綠色,見於台灣

特徵[編輯]

本種鳥類通體黑色,粗看起來頗似烏鴉,但是與烏鴉有著顯著的區別,首先八哥體形較各類烏鴉均遠遠為小(大嘴烏鴉體長50公分;八哥體長25公分),其次八哥喙足均為鮮黃色。本物種在喙與頭部的交接處有著明顯的額羽,細看頭頸部的體羽,黑色中有綠色的金屬光澤閃動,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的基部均為白色,因此在飛行過程中兩翅中央有明顯的白斑,從下方仰視,兩塊白斑呈「八」字型,這也是八哥名稱的來源,兩塊白斑與黑色的體羽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八哥的一個重要辨識特徵;尾羽端部白色。本物種的亞成體額羽不發達,體羽顏色也不似成鳥那般黑得很成熟,略呈咖啡色。雄鳥略大,此外沒有任何兩性差異[4]。

食物[編輯]

八哥為雜食性,通過對八哥食物得研究發現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基本各占50%的比例,八哥經常取食的食物包括:各種植物的種子、蔬菜莖葉等、田螺、螻蛄、鞘翅目昆蟲、蝗蟲、地老虎等。

繁殖與保護[編輯]

本物種繁殖季節為4月-7月大多於5月產卵每巢4-6枚卵,卵的顏色為鮮艷的藍色;在中國南方每年繁殖兩次。營巢多選擇中國傳統建築的屋檐下或樹洞中,有時也利用喜鵲或黑領椋鳥的棄巢。

本物種未列入瀕危名單,但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並被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中醫傳統理論認為八哥除去羽毛及內臟的全體、取肉,有下氣、止血的功能,因此被利用。

在臺灣受外來種白尾八哥、家八哥等,在野外到處繁殖競爭棲地和被補獵為寵物鳥影響,造成當地數量大減,2008年起被改列為珍貴稀有保護鳥類。 但2015年的碩士論文[5]推測環境中高草棲地減少可能是造成近年原生八哥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與外來八哥之競爭可能較無直接關係。

八哥與非法鳥類貿易[編輯]

八哥善於效鳴,甚至能學人言,因此自古以來就被人類作為寵物飼養,並且衍生出及其複雜的各種馴養名目。但八哥始終沒有實現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繁殖,因此鳥類貿易中所有的八哥均直接從野外捕捉,這種非法鳥類貿易對野生鳥類種群造成極大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 在原產地的捕捉有可能會對本物種的生存構成威脅,造成野外種群的滅絕。
  • 在輸入地的逃逸和重新野化有可能造成物種入侵破壞輸入地本地鳥類種群結構。
  • 有可能給輸入地帶來新的傳染疾病在輸入地土著種群中蔓延。

參考文獻[編輯]

  1. ^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8. [9 August 2018].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2. ^ 2.0 2.1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 (編). 故宮鳥譜 .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7: 53. ISBN 957-562-308-8. 沉香色八哥,一名蒼鵒……通身毛純,作沉香色。
  3. ^ Feare, C., Craig, A., Croucher, B., Shields, C., Komolphalin, K. (1998). Starlings and Myna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Publisher Ltd. ISBN 9780691004969
  4. ^ Scheffer, T.H. & Cottam C. The Crested Myna, Or Chinese Starling,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Technical Bulletin. 1935, 476: 1–27 [202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3).
  5. ^ 影響三種共域八哥族群數量的因子: 以臺北市河濱為例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鴝鵒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編輯]

  • 八哥(Acridciheres cristatellus)鳴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觀鳥會鳥鳴集

[在維基數據]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鴝鵒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分類單元識別碼

  • 維基數據: Q715819
  • 維基物種: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 ADW: Acridotheres_cristatellus
  • Avibase: 65BCBB64435BB4A5
  • BirdLife: 22710946
  • BOLD: 95478
  • BOW: cremyn
  • eBird: cremyn
  • Euring: 15890
  • GBIF: 2489010
  • GNAB: crested-myna
  • iNaturalist: 14872
  • IRMNG: 10857281
  • ITIS: 179642
  • IUCN: 22710946
  • NBN: NHMSYS0001689371
  • NCBI: 451382
  • TSA: 1097
  • WoRMS: 1453468
  • Xeno-canto: Acridotheres-cristatellus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