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中山大学 科 系

出自 MBA智库百科(//wiki.mbalib.com/)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網站網址://www.nsysu.edu.tw

目錄

  • 1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簡介
  • 2 中國臺灣省臺灣國立中山大學歷史
  • 3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院、系與研究所
  • 4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獨立研究中心
  • 5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校訓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簡介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英文簡稱:NSYSU,中文簡稱:中山),現為臺灣省知名大學之一,前身為1924年於廣州組建的國立廣東大學。省政府遷台之後,為因應社會對於高等教育之需求增長,遂在1980年7月核定設置“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於高雄市的著名觀光景點西子灣,翌年正式開校。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位在南臺灣第一大城高雄市,長期以來扮演全國產、官、學界的重要智庫與研究機構,並以致力於學術自由、國際化與全球化競爭力提升為發展方向。該校曾為臺灣校園BBS的濫觴,與臺大、交大併列全國三座大學寄存圖書館,也是全亞洲首座通過ISO9002認證及全世界首座通過ISO14001認證的大學。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已於2005年及2008年持續入選“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其管理學院亦為“AACSB”世界級商管學院認證的一員。

中國臺灣省臺灣國立中山大學歷史

  • 建校史
    • 1904年“兩廣速成師範館”創建
    • 1905年“廣東法政學堂”創建
    • 1909年“廣東農林試驗場”創建,“廣東公立醫學堂”創建,“廣東公立警監學堂”創建
    • 1910年“廣東工藝局”創建
    • 1923年“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政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升格“國立廣東大學”
    • 1925年“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廣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併入
    • 1926年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 1927年8月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
    • 1928年3月複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 1937年“國立廣東法科學院”併入法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併入工學院
    • 1952年原中山大學主體與“嶺南大學”合併,校址遷至嶺南大學原址康樂園
    • 1980年於高雄市西子灣在台覆校

國立中山大學校門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院、系與研究所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 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 音樂學系暨研究所
    • 劇場藝術學系
    • 哲學研究所
    • 藝術管理研究所
  • 理學院
    • 理學院大一不分系
    • 化學系暨研究所
    • 物理學系暨研究所
    • 生物科學系暨研究所
    • 應用數學系暨研究所
    • 生物醫學研究所
  • 工學院
    • 工學院大一不分系
    •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材料與光電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光電工程學系
    • 材料科學研究所
    • 環境工程研究所
    • 通訊工程研究所
  • 海洋科學學院
    •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暨研究所
    •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 海洋生物研究所
    • 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
    • 海下科技暨應用海洋物理研究所
    • 海洋事務研究所
  • 管理學院(管理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
    • 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 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 財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 傳播管理研究所
    • 醫務管理研究所
    • 高階經營碩士(EMBA)
    • 高階經營碩士班亞太營運管理組(APEMBA)
    • 國際經營管理碩士(IBMBA)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學系
    •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 政治學研究所
    • 經濟學研究所
    • 教育學研究所
    • 社會學研究所
    • 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
  • 通識教育中心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獨立研究中心

  • 研究中心
    • 管理學術研究中心
    • 南臺灣光電卓越研究中心
    • 尖端晶體光電科技研究中心
    • 中山大學貴重及共同儀器研究中心
    • 奈米科技研發中心
    • 建準研發中心
    • 海洋政策研究中心
    • 綠色環境研究中心
    • 臺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暨協調中心
    • 中山美國研究中心
    • 創新育成中心
    • 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 中山大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聯合研發中心
    • 創意與創新研發中心
    • 語言自學中心
    • 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 外國語文訓練中心
    • 華語教學中心
    • 半導體科技研究發展中心
    • 電信研究發展中心
    • 工程技術研究推展中心
    • 直銷學術研發中心
    • 金融管理研究中心
    • 中小企業南區研訓中心
    • 都會發展與環境規劃研究中心
    • 城鄉研究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
    • 水資源研究中心
    • 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 漁業推廣委員會
    • 海研三號研究船
    • 民意調查研究中心
    • 國際非政府組織研究中心
  • 頂尖計劃研究中心
    • 尖端晶體光電科技研究中心
    • 亞太海洋研究中心
    • 國科會高屏地區奈米核心設施共用實驗室
    • 微奈米分析技術研究中心
    • 電子商務與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 中山大學-高雄醫學大學跨校研究中心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 無線網路與多媒體通訊研究中心

中國臺灣省國立中山大學校訓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訓詞出自《禮記·中庸》第二十章第五節。“中庸”原義為“至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可解為“學之序”。

孫中山先生基於對國家與學子的殷切期盼,於民國十三年親手題寫頒佈。原文為: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半導體學院、國際金融學院、雙語標竿大學、設立後醫系這四大國家級政策,中山都拿到。政策的外溢效應,或將更讓這所大學的眾多學生受惠。

國家大灑幣,力捧重點大學。從2021年至今,政府主導多項國家級高教政策,預計未來經費總額破百億,其中又有四項國家級政策,是最多大學所爭搶的。

包括針對半導體產業人才的「半導體學院」,鎖定國際金融人才的「國際金融學院」,推動2030雙語國家的「雙語標竿大學」,以及因應後疫情時代智慧醫療發展的「後醫系」。

到底哪些學校獲准通過這些政策,未來將拿到大筆預算?或將開出他校羨慕的獨家系所呢?

半導體學院由台成清交四大工程名校在去年(2021)搶得首波,中山、台科大年初也獲准通過;國際金融學院則是「北政大、南中山」搶下;雙語標竿大學則是由台師大、台大、成大、中山獲選。而被視為招生利多、國際排名提升利器的醫學系,加上「後醫系」被視為設立醫學系前哨戰、許多學校念茲在茲,今年教育部通過的三所大學則是清大、中興、中山。

在恭喜這些學校之餘,你注意到了嗎?其中,唯一四大國家級政策全拿的,是中山大學。

台積電領軍、大高雄起飛,區域發展重新配置

中山是大高雄唯一的國立綜合性頂大,對應在地產業,也讓學校系所多元,人文、理工、商管、海洋、生科、政經……,幾乎一座港都城市發展所需的科系,在中山都找得到。

但也因為多元,在這個強調「特色大學」的年代,反而有時讓人對於「中山哪個領域最強」有點模糊。

中山在工程、商管、生科、海洋等學院,學術表現排名國內前段班;但由於校齡較短、地域限制,在企業最愛大學生排名、企業起薪排名上,囿於傳統刻板認知,而名次落後,很少是大眾印象中的第一順位。

「許多領域表現其實很強,但社會認知度卻不深」的中山,與各校競爭國家重大計劃經費時,為何能夠突圍而出,四大國家政策全到手?

關鍵,就在於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引發的企業回流潮,帶動高雄在各方面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暴漲,加上政府平衡南北發展,近年大量資源投入高雄,中山大學是「大高雄地區最大且唯一的國立綜合型大學」,也就被寄予厚望。

以半導體學院為例,去年(2021)5月立法院通過「產學創新條例」後,教育部立刻核訂台成清交成立半導體學院,四校既是頂大又圍繞新竹科學園區和南科兩大高科技聚落,學術與產業優勢兼具。

同年6月,媒體傳出台積電將落腳高雄,11月台積電也正式對外宣布此事,高雄立刻被預期將會成為下一個半導體重鎮。

今年1月10日,中山大學便傳出獲准成立國內第五所半導體學院,增設「先進半導體封測研究所」及「精密電子零組件研究所」。政府大力扶植下,可望帶動南部半導體S廊帶的發展。

而對應半導體學院的國家級「國際金融學院」,最早由政大搶得先機,但傳聞政府一來為了南北平衡,二來鎖定香港在近年政經變局下,台灣尤其高雄有地利之便來搶攻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於是最後拍板「北政大、南中山」,全力發展能打國際盃的國際金融人才。

四大國家級政策和資源到手,中山未來備受看好。或許要追上南台灣第一的成大還有一段距離,但國內大學「四中」,乘著高雄崛起趨勢和政府資源挹助,中山或在未來有機會與他校拉開距離。

四大國家級政策資源匯集,學生未來如何受益?

而中山學生高興之餘,更關心的可能是未來可以得到哪些不同以往的學習資源或跨域優勢?尤其,半導體學院、國際金融學院招收的是碩博士生,後醫系第一年更只招23人。就算學校因四大政策拿了許多經費,除了雙語大學政策普及所有學生外,大學部其他科系學生在未來也有機會因此受益嗎?

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表示,確實,看起來似乎只有特定學院或科系的學生才直接受惠,然而,當中山未來新增這麼多前所未有的高階資源後,「外溢效應」將會帶來全校「打開」在學術研究、產學合作的機會。

林伯樵以半導體學院和國際金融學院為例,雖說中山以往在半導體和金融領域,也有個別老師和企業一起進行的產學合作,但這次是「政府出錢、學校出面」去推動,不僅有更充裕的銀彈去邀請國際頂級師資,官方和學校出面所能邀請到的業界名師等級,也不是過往單一科系或老師所能企及。

圖/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

而這些業師,更會帶來產業第一線所遭遇的問題或解決方案。

例如半導體先進製程目前要突破的瓶頸,或華爾街金融巨擘如何規劃後疫情時代的金融商品,而當這些頂級業界和海外名師來到中山,除了該學院學生直接受惠,中山內部的管理學院、工學院、社科院的其他老師,都有機會因此提升視野。

「等於相關領域的其他學院、科系老師,都因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跳級,」林伯樵說:「當老師視野和能力都提升,獲得益處的當然也包括大學部的學生。」

而後醫系的設立,也是「外溢效應」的類似情境。

雖然中山過去沒有醫學院,但在理學院和工學院有四個所和醫學有關,包括生物醫學研究所、醫學科技研究所等,如今隨著學士後醫學系的成立,除了將會開出更多醫學相關的學程,其他科系的學生也可以跨域選修。

「讀醫學相關不一定只能去當醫生,你也可以往醫工、醫管、生醫的產業應用方向前進,以前中山沒有這樣的課程和資源,現在,學生都有機會可以選了!」林伯樵說,大學部的學生如果有興趣,透過跨域選修,可以提前理解與認識跨域未來智慧醫療的機會可能,未來,不管是留在中山讀後醫系,或是進修醫學應用的相關研究所,也等於打開了以往所沒有的職涯可能機會。

「四大國家政策兩年內匯集中山,帶給全體學生最大的好處,就是『各種新選擇的出現』!」林伯樵說,這種從特定學院所展開的外溢效應,將會大幅改變中山大學現有學生和老師的國際化視野、對產業的瞭解,以及延伸資源。

以往學生在面對醫療跨域、國際金融、半導體等熱門產業議題,可能還會必須考慮「如果中山目前沒有相關資源,我要去哪裡補上」,但未來,林伯樵套用網路流行語說:「小孩子才做選擇,中山學生可以全都要!」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