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年 祭

五年祭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传统祭祀节日

五年祭,是台湾地区高山族支系排湾人的传统祭祀节日,排湾语称"玛勒乌克",又称迎神祭。每隔五年举行一次,在农历九月择日举行。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五年祭是台湾地区高山族支系排湾人的传统祭祀节日,排湾语称“玛勒乌克”,又称迎神祭。每隔五年举行一次,在农历九月择日举行。

中文名 五年祭 别    名 迎神祭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台湾高山族 节日起源 排湾语称"玛勒乌克",又称迎神祭。 节日活动 以及多种文体活动摆酒席供品 节日饮食 酒 节日意义 祭祀山神,祈求好运 设定地点 台湾高山族 节日时间 每隔五年举行一次,农历九月择日举行

目录

  1. 1 传说
  2. 2 习俗
  3. 节日期间有两项大活动
  1. 是成年仪式的最后一项活动
  2. 3 排湾祭典
  3. 简介
  4. 收获祭(Masarut)
  1. 人神盟约祭(五年祭)
  2. 4 图片介绍

五年祭,为排湾人奉送神灵的仪式。传说,排湾人的祖灵,每五年来探访子孙一次,为了感谢祖先保佑他们的幸福生活,每隔五年要举行一次祭祀活动。节日之前,部落男子要刻画神牌,制作长矛,女子则要酿酒,制神衣。祭祀这天,人们都要穿上民族盛装,去祭场参加奉送神灵的仪式,祭后,集体饮酒歌舞。最后,各家还要送神牌、长矛等到部落首领家里。祭司作祭以后,选取其中精美的祭品,将它们丢弃到村外,以示送神。

五年祭

五年祭节日期间有两项大活动

一为刺球赛;一为舞会。刺球赛之前部落中所青年人要进山砍竹,在家门口插竹行祭,以驱除恶臭。然后广场上搭一座平台,准备刺球赛用的球。最早以袖子为球,后来演变为藤编的球,用麻线与藤皮编成,大小如篮球,中心系有一根绳子。刺球在平台前的广场举行,届时部落全体青年男子都要盛装参加。他们手持长约六米、顶头很尖的竹竿,列队站在台前,由为首的长老将球抛掷于空中,众青年各用竹枪向球刺去,每刺中一只球,围观的人们都要热烈欢呼,以刺中次数最多者为优胜。刺球赛意在效仿祖先刺杀敌人的英雄事迹。比赛毕,进行舞会和宴欢。由本村头人邀集全村青年参加。在节日期间,每年青年都在自己身上带来茅草结,以驱除恶灵。

五年祭是成年仪式的最后一项活动

祭仪十分隆重,由女巫师及男性司祭率领子裔在祖灵屋前献供,先祭拜天地男女神,创造宇宙之神,自然神,精灵、妖怪和山、水、风、火、谷等神。仪式庄严肃穆而虔诚。接着,开始盛大舞会,由全村社男女穿上民族盛装,踩着古老的舞步,随着歌声和鼓的节奏,绕成一长排蛇形队伍,一圈又圈地回转,象征着排湾人的祖先图腾"百步蛇"的再现,气势磅勃、甚为壮观。

五年祭简介

排湾人传统生活中,无时无刻都与祭仪活动有关,祭仪包括祈雨、狩猎、播种、丰收等共二十几种,其中 以收获祭及五年祭规模最大,意义最深远。

五年祭收获祭(Masarut)

排湾语是「过一个年」的意思。现在许多人误解为「丰年祭」。其本意是感谢神灵的照顾,给神过年之意。主要是由祭师主持祭仪,并将收获的小米入仓,选播种用的小米,吃新米等活动。现在大部份改为康乐性的活动如歌谣比赛、负重比赛、射箭比赛…等表演性的节目。举行时间在每年七~十一月之间,各村自行决定。或由乡公所统一办理。

五年祭人神盟约祭(五年祭)

五年祭主要意义是祭祀祖灵和创世神。亦是敬天神祭祖灵祈求平安感谢神灵的重要祭祀仪式。严肃而隆重'有慎终追远的意义,并以头目、巫师、祭司为主要人物。五年祭主要的仪式是『迎灵』、『祈福』、『刺球』、『观乐歌舞』、『送恶灵』与第六年(次年)的送祖灵等。整个部落的人都要奉行传统的习俗参加活动,每一个家庭须尽心尽力地招待访客,虔诚地祭祀神灵。否则,将会招到神灵的诅咒带来恶运。

据说「五年祭」早先是三年一祭称三年祭,先祖(世人)与创世神塔卡劳斯与其它所有的神(善恶都包含在内)每三年相会一次的约定。每次祭祀前十天由巫师占卜邀约祖神(灵)何日何时世人在神坛以烧小米梗起烟为号,引祖神降世与人相会。

后来有有一届正准备祭祀活动时,因头目有兄弟二人争执刺球竿而怒目相向,各取刺球竿所接的尖端互刺双双死亡的事,而将三年祭的祭仪停办了五次。结果有位里莫基(是取神女为妻,因而阴、阳两界均可走动)充当世人与神的交通,从神那里来探询世人为何已五次的三年祭未办,也没有音讯连系?据闻系因头目两兄弟的事件,乃将原来在林佳路家的刺球场废掉,另在别处设置刺球场,举行祭祝活动,并将原来的「三年祭」改为每五年一次祭祀大典,也就是目前所称的「五年祭」。

排湾人六年祭的祭祀活动是延续去年五年祭的祭祀活动,五年祭是开始,六年祭继续的一系列活动是结尾。五年祭开始在神坛迎祖神(灵)起,我们创世神及其他祖神即来到人世间共处至次年(六年祭)结束送祖神(灵)离开回到灵界 (等于在人世间作客一年)。所以从五年祭结束后各家户在户内都要祭祀,将食物或酒放进竹筒里。到六年祭准备送祖神(灵)时,才将该竹筒取下送到祭神屋集中连同祖(灵)神送出境。六年祭是随著五年祭的祭仪,两者分不开。那麼早先此祭仪还是三年祭时,次年原本也是四年祭。三年祭改为五年祭后四年祭也跟著改为六年祭。

五年祭场

五年祭中最重要的活动为刺球祭仪,举行活动地点位于古楼国小旁,沿著第五公墓的小路,以步行或骑摩托车的方式,即可到达五年祭场。

五年祭场整体外围以圆形木栏围成,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中间为草皮,参加刺球勇士们则拿球竿,围成圆形队伍於草皮中,进行刺球比赛,刺中最后一颗球者,则为胜利者。

2013 年土坂部落Maljeveq祖靈祭刺球儀式。

排灣族祖靈祭(排灣語:Maljeveq),現今常稱為五年祭人神盟約祭,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古老祭典,亦為南島語族中最隆重的祭典之一。上古時代原本以三年為週期舉行,後因故改為五年一週期,故學者常以「五年祭」俗稱之。古時年祭(Masalut,收穫祭)通常在當季最後一株小米收成時部落便正式進入祭典期(現今大多舉行於於夏、秋季間),每逢第五年年祭則會舉行一次祖靈祭,並於隔年舉行「送祖靈儀式 (Pusau)」。目前仍保有祖靈祭的地區包含:屏東縣來義鄉的古樓 (Kuljaljau)、望嘉(Vungalid)、文樂(Pucunug)、高見 (Takamimura)及白鷺 (Pailjus),春日鄉的力里 (Ladrekedrek)、七佳 (Tjuvecekadan)、歸崇 (Kinaiman),及台東縣達仁鄉的土坂 (Tjuabar) 。

傳說故事[编辑]

傳說一[编辑]

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德倫格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學習農作的種植、頭目婚禮的儀式等,並與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接受人類的獻祭。祭典中若有插竹子,就是五年一度的祖靈祭典,必須聯合鄉內各村一起舉辦祭典,另有說法認為古時原本祭典為三年舉辦一次,而有一次祭典刺球儀式前,某一貴族家中兩兄弟在刺球場中為了刺球桿長短而爭執,取刺球桿互刺雙亡,因此成為刺球場之禁地,於是原本三年祭中斷五次,而後排灣族祖先勒麼各(lemedj)託夢長老呼籲祭儀不能中斷,族人便另闢刺球場,而後部落領袖、祭司、長老貴族等協商將三年一次改為五年一次的祭儀,於是成了現在每五年舉行一次的祖靈祭[1]。

傳說二[编辑]

北排灣群的傳說認為,五年祭是源自高燕部落(padain)的兩位祖神:卜拉魯幹(Pulalungan,升格為雷神)和布拉魯樣(Pulaluyan,前往西部,成為平埔族祖先)跟族人約好定期祭祀而開始的[2]。

傳說三[编辑]

祖先為了感謝神靈在怪物達洛凡製造的洪水中倖存下來而開始舉辦的祭儀[3]。

傳說四[编辑]

南排灣族人為了迎接前來賜福的兩位最高祖神而舉辦的祭祀儀式[4]。

過程[编辑]

傳統祖靈祭典通常長達數月以上,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祭儀流程以靈媒、祭司及部落貴族主導,祭典屬於部落重大事務、除特殊原因,部落全體皆須參與。刺球是祭典的最重要的儀式,具神聖象之徵意義,女性禁止靠近刺球場[5]。

流程簡述[编辑]

  • 祭典準備工作:
    1. 部落遮護儀式及祈求儀式。
    2. 部落道路整修。
    3. 蒐集竹材作刺球桿、立刺球架,按照身分別區分祭桿。
    4. 鄒及葛藤、血藤及相思樹皮製做藤球。
  • 正祭期間:
    1. 迎靈
    2. 刺球(古時必須由獵過首級的人才能上刺球架),每一顆藤球都有代表意涵。
    3. 送惡靈(往西邊的方向)。
    4. 愉靈。
    5. 送善靈(攜帶供品,送往東邊及海洋的方向)。
    6. 刺球(最後一場)。
    7. 砍斷刺球桿(必須一刀兩斷,否則視為不祥)。
    8. 到刺中最後一球者家屋圍舞。
  • 後續儀式:
    1. 解禁(由靈媒作祭)。
    2. 迎福,交還護身符。
  • 送祖靈儀式 (排灣族語:Pusau)

此祭儀常被誤稱為六年祭,實為祖靈祭儀式結束後,與善靈相處一年後,隔年恭送善靈回靈界的儀式。沒有特殊的刺球儀式,其他內容大多和祖靈祭大同小異。

特色[编辑]

排灣族祖靈祭典各部落因長時間經過遷徙,地緣、歷史傳說故事有所區別,各部落舉辦時間、祭儀流程不盡相同,上述為排灣族各部落祖靈祭典扼簡要說明,不代表所有部落皆照此流程舉行祭儀。

基於排灣族群對神靈、祖靈及自然界的尊敬,祭典從頭到尾是神聖保守且莊嚴的。祭典前到結束後除非透過靈媒、祭司解除禁忌,嚴禁觸犯禁忌(包含觀禮者)。

另見[编辑]

  • 台灣原住民
  • 南島語族
  • 排灣族
  • 箕模族

參考資料[编辑]

  1. ^ 開始了開始了,一場神和人在百年前就說好的約會,即將在今日展開囉!. Mata Taiwan. 2014-01-31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2. ^ 胡台麗. 排灣文化的詮釋. 聯經出版. 2011-07-27 [2020-12-04]. ISBN 97895708383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3. ^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原語による台灣高砂族傳說集. 南天書局. 1935 [2022-01-20]. ISBN 97895763830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4. ^ 洪楙淳,關注七佳靈媒文化之3D影像動畫創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屏東大學,2015
  5. ^ 你以為全天下的大洪水傳說,都是下雨造成的嗎?排灣族五年祭:大錯特錯!. Mata Taiwan. 2013-10-22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 排灣族古樓部落mal jeveq五年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