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董事與一般董事有何不同

同樣是董事,依據法規不一樣,就有不同的權限。老王和老李一起當選同家公司的董事,老王是董事,老李是獨立董事,而這家公司設有審計委員會。因為兩人第一次當董事,便到律師事務所,諮詢律師關於董事的權限。

二人都問一樣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董事可以隨時查核公司簿冊文件嗎?第二個問題是董事可以自己召集股東會嗎?

律師對老王說:第一個問題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第二個問題答案是不行。律師則對老李回答:都可以。兩人驚訝同樣是董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律師答:這說來話長,簡單說就是依據法規不一樣。

老王是董事,依公司法規定,董事是公司負責人,必須可以調閱公司文件才能履行負責人的義務。可是,從公司法第一條到最後一條沒有給董事查閱的依據。就這個問題,主管機關說董事因執行業務上需要,自有查閱、抄錄公司法第210條第1項章程、簿冊的權利。法院則有不同看法,有法院認為只有監察人或檢查人才有調查公司業務及財務狀況的權限,董事沒有這種權限。也有法院認為,董事為落實內部監察權,可以請求公司提出各項憑證來查閱。因此,律師回答老王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

不同於老王,老李是獨立董事且公司有成立審計委員會,依據證券交易法規定,公司法關於監察人的規定,大都可以準用於獨立董事。老李就比老王多了更多的權力,不只是董事,還兼當監察人。而依照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4規定,公司法第218條監察權規定,對審計委員會的獨立董事成員準用之。這也是為什麼律師告訴老李可以隨時調查公司業務及財務狀況,查核簿冊文件。

關於召集股東會,依據公司法第171條規定,股東會原則由董事會召集之。所謂由董事會召集,是指董事會決議召集,董事自己不能決定召集,因而律師回答老王不可以自己召集股東會。老李則不一樣,他是審計委員會的獨立董事,兼有監察人權責,有關公司法監察人召集股東會的規定也可以準用。這時候,老李就可以依照公司法第220條規定,董事會不能或不為召集時及他認為必要時,召集股東會。

從上述可以知道,當設有審計委員會的公司改選董事時,為什麼市場派會積極爭取獨立董事席次,而非一般董事席次。獨立董事既有優於一般董事的資訊權,又可以不透過董事會而召集股東會,市場派拿下獨立董事席次鐵定比選上一般董事更重要。

這樣看來,一般董事與獨立董事有著非常不同的規定與設計,是否應該調整,讓兩者盡可能一致?第一,無論從董事執行業務或內部監察權出發,修法給予一般董事調閱公司文件的權限有其必要。若為降低反對聲浪,則只限董事調閱與執行業務合理相關的文件。第二,公司法監察人的規定,有部分條文引起實務重大爭議,例如第220條造就多胞胎股東會,多年來一直有熱烈討論,前有榮剛、誠美材、永大案例,今年則有友訊、聯光通案,相關機關應正視問題,修正規定。

>>訂閱名家評論周報,關心全球財經大小事

延伸閱讀

  • 檯面下的科技廠防疫
  • 中小企業應對新冠病毒危機的五個應辦事項
  • 從參與表決的股東結構看文曄增資案
  • 省思我國企業併購中 董事的受託義務
  • 從無薪假 談中小企業重生之作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wiki.mbalib.com/)

獨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

目錄

  • 1 什麼是獨立董事
  • 2 獨立董事的起源
  • 3 獨立董事的分類
  • 4 獨立董事的特征
  • 5 獨立董事制度設計的理論依據
  • 6 獨立董事的職責概述
  • 7 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
  • 8 獨立董事的特別職權
  • 9 獨立董事的其他獨立意見
  • 10 公司對獨立董事的承諾

什麼是獨立董事

獨立董事是指獨立於公司股東且不在公司中內部任職,並與公司或公司經營管理者沒有重要的業務聯繫或專業聯繫,並對公司事務做出獨立判斷的董事。也有觀點認為,獨立董事應該界定為只在上市公司擔任獨立董事之外不再擔任該公司任何其他職務,並與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之間不存在妨礙其獨立做出客觀判斷的利害關係的董事。中國證監會在《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認為,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擔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職務,並與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不存在可能妨礙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關係的董事。

獨立董事的起源

獨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1940年美國頒佈的《投資公司法》是其產生的標誌。該法規定,投資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應該有不少於40%的獨立人士。其制度設計目的也在於防止控制股東及管理層的內部控制,損害公司整體利益。70年代“水門事件”以後,許多著名公司的董事卷入行賄醜聞,公眾對公司管理層的不信任感加劇,紛紛要求改革公司治理結構。1976年美國證監會批准了一條新的法例,要求國內每家上市公司在不遲於1978年6月30日以前設立並維持一個專門的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由此獨立董事制度逐步發展成為英美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科恩—費瑞國際公司2000年5月份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公司1000強中,董事會的年均規模為11人,其中內部董事2人,占18.2%,獨立董事9人,占81.1%。另外,據經合組織(OECO)的1999年世界主要企業統計指標的國際比較報告,各國獨立董事占董事會成員的比例為:英國34%,法國29%,美國62%。獨立董事制度的迅速發展,被譽為獨立董事制度革命。

獨立董事的分類

在美國公司法中,董事可分為內部董事與外部董事。在採取兩分法的情況下,外部董事與獨立董事有時互換使用。如果採取三分法,董事可以分為內部董事、有關聯關係的外部董事與無關聯關係的外部董事。其中,只有無關聯關係的外部董事才可被稱為獨立董事。其中,內部董事指兼任公司雇員的董事;有關聯關係的外部董事指與公司存在實質性利害關係的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則指不在上市公司擔任董事之外的其他職務,並與公司及其大股東之間不存在可能妨礙其獨立作出客觀判斷的利害關係(尤其是直接或者間接的財產利益關係)的董事。由於獨立董事不兼任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獨立董事屬於外部董事的範疇。又由於獨立董事不公司存在實質性利害關係,獨立董事又不同於其他外部董事,尤其是股東代表董事。

獨立董事的特征

其最根本的特征是獨立性和專業性。

所謂“獨立性”,是指獨立董事必須在人格、經濟利益、產生程式、行權等方面獨立,不受控股股東和公司管理層的限制。

1、資格上的獨立性。

2、產生程式上的獨立性。目前,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其法人治理結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如所有者代表缺位、內部人控制問題、大股東操縱股東會等,很難確保獨立董事的獨立性,而且現在許多獨立董事是由公司的領導或管理層拉來或請來的“人情董事”,權力不清,職責不明。

3、經濟上的獨立性。經濟的獨立性不能僅僅從錶面上去理解,獨立董事只要工作認真、盡職盡責,並就其過錯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就應該獲得與其承擔的義務和責任相應的報酬,應該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

4、行權上的獨立性。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的作用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主要原因:一是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中的比例太低,二是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中沒有設立相應的行權機構。

所謂“專業性”是指是指獨立董事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和能力,能夠憑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公司的董事和經理以及有關問題獨立地做出判斷和發表有價值的意見。目前,我國企業的獨立董事一般是社會名流,而且身兼數職,一年只有十幾天的時間花在上市公司身上,他們對上市公司很難有時間全面瞭解,併在此基礎上發表有價值的意見,而社會名流未必真正懂得經營和管理,更缺乏必要的法律和財務專業知識。

獨立董事制度設計的理論依據

1、代理成本理論

企業發展壯大以後,必然面臨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如何保證經營者不會背離所有者的目標,減小企業的代理風險,控制代理成本,成為公司治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該理論認為,代理成本的降低,必然要求提高經營管理層的效率,同時又必須防止內部人控制問題,所以希望通過創設獨立董事制度來改變經營者決策權力的結構,達到監督、制衡的作用,從而保證經營者不會背離所有者的目標,促進代理與委托雙方利益的一致,提高運營效益。其理論著眼點在於改革經營管理層權力配置結構來促進經營管理層的安全有效運作,從而減少代理成本。亦言之,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這種理論最大的特點是從企業法人的盈利性的根本目的出發,推演出優化管理層權力配置的必要性,得出對獨立董事制度創設必要性的結論。

2、董事會職能分化理論

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結構中,監事會的預設而使董事會承載了自我監督的職能,在任何一種權力配置結構中,自我監督總是最為弱化的。所以必須在分工上要求有專門的董事承擔監督之責,以達到內部權力制衡的目的。這種董事會內部職能分化的必需性,為獨立董事制度的創設提供了理論根源。該理論認為,監事會的預設導致監督職能的缺位,從而應該從董事會中分化出部分董事補位。這種理論蘊含了一個既定的前提,那就是企業經營管理層必須通過權力配置平衡才能高效運作。其實,從這個角度上講,職能分化理論和代理成本理論並沒有實質的區別,都是致力於改革公司權力結構配置,使這種結構更加穩定、高效、安全,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經營效益。兩者區別隻是在於代理成本理論更加抽象,視野起點相對較高,而職能分化理論更加註重公司治理運行中的現實需求性。

我國現行《公司法》創製時,主要是借鑒了日本的立法模式,並沒有考慮到獨立董事制度。1999年國家經貿委與中國證監會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境外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見》要求在境外上市公司中設立獨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對於境內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則是採取了許可的態度,而並非鼓勵的態度。2001年8月中國證監會發佈了《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強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須按照《意見》規定,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同時,2004年9月中國證監會發佈了《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幹規定》,進一步肯定並完善了獨立董事制度,正在修改的《公司法》,草案中也明確規定了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由此可見,獨立董事這種舶來品,正一步一步走入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體系之中。

獨立董事的職責概述

獨立董事對上市公司及全體股東負有誠信與勤勉義務。獨立董事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責,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要關註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獨立董事應當獨立履行職責,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其他與上市公司存在利害關係的單位或個人的影響。獨立董事原則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並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獨立董事的職責。

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

擔任獨立董事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1)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具備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的資格;

(2)具有《指導意見》所要求的獨立性;

(3)具備上市公司運作的基本知識,熟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規則;

(4)具有五年以上法律、經濟或者其他履行獨立董事職責所必需的工作經驗;

(5)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條件。以上只是《指導意見》的原則性規定,我們一般建議應當聘請註冊會計師和律師擔任,當然具有豐富企業管理經驗的權威人士也是適當的人選,獨立董事及擬擔任獨立董事的人士應當按照中國證監會的要求,參加中國證監會及其授權機構所組織的培訓,中國證監會將對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和獨立性進行審核並有最終決定權。

此外,下列人士不得擔任獨立董事:

(1)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屬企業任職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主要社會關係(直系親屬是指配偶、父母、子女等;主要社會關係是指兄弟姐妹、岳父母、兒媳女婿、兄弟姐妹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等);

(2)直接或間接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十名股東中的自然人股東及其直系親屬;

(3)在直接或間接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5%以上的股東單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五名股東單位任職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

(4)最近一年內曾經具有前三項所列舉情形的人員;

(5)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屬企業提供財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的人員;

(6)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

(7)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人員。

獨立董事的特別職權

1、重大關聯交易(指上市公司擬與關聯人達成的總額高於300萬元或高於上市公司最近經審計凈資產值的5%的關聯交易)應由獨立董事認可後,提交董事會討論;獨立董事作出判斷前,可以聘請中介機構出具獨立財務顧問報告,作為其判斷的依據。

2、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

3、向董事會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4、提議召開董事會;

5、獨立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和咨詢機構;

6、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公開向股東征集投票權。

獨立董事的其他獨立意見

1、提名、任免董事;

2、聘任或解聘高級管理人員;

3、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

4、上市公司的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企業對上市公司現有或新發生的總額高於300萬元或高於上市公司最近經審計凈資產值的5%的借款或其他資金往來,以及公司是否採取有效措施回收欠款;

5、獨立董事認為可能損害中小股東權益的事項;

6、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

公司對獨立董事的承諾

(1)上市公司應當保證獨立董事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權。凡須經董事會決策的事項,上市公司必須按法定的時間提前通知獨立董事並同時提供足夠的資料,獨立董事認為資料不充分的,可以要求補充。當2名或2名以上獨立董事認為資料不充分或論證不明確時,可聯名書面向董事會提出延期召開董事會會議或延期審議該事項,董事會應予以採納。

上市公司向獨立董事提供的資料,上市公司及獨立董事本人應當至少保存5年。

(2)上市公司應提供獨立董事履行職責所必需的工作條件。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應積極為獨立董事履行職責提供協助,如介紹情況、提供材料等。獨立董事發表的獨立意見、提案及書面說明應當公告的,董事會秘書應及時到證券交易所辦理公告事宜。

(3)獨立董事行使職權時,上市公司有關人員應當積極配合,不得拒絕、阻礙或隱瞞,不得干預其獨立行使職權。

(4)獨立董事聘請中介機構的費用及其他行使職權時所需的費用由上市公司承擔。

(5)上市公司應當給予獨立董事適當的津貼。津貼的標準應當由董事會制訂預案,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併在公司年報中進行披露。

除上述津貼外,獨立董事不應從該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或有利害關係的機構和人員取得額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

(6)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獨立董事責任保險制度,以降低獨立董事正常履行職責可能引致的風險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