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乖 的 孩子 長大 後 越 痛苦

越乖的孩子,長大後 越痛苦! 小時候 聽話、懂事;長大後,反而越容易被社會淘汰,因為...

「懂事」和「乖」

是家長、大人們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

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

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

「你要聽話,

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

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

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得「乖」,大人才會高興

小孩子心裡知道:

自己表現得「乖」,

大人就會高興,

自己聽大人的話、

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

大人就會喜歡自己,

誇自己「懂事」。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

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那些乖乖聽話,

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

會被家人、老師贊揚有加。

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

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

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

孩子們漸漸學會了

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

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越「乖」,

長大反而心理問題越多

很多心理分析師、治療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小時候表現越「乖」,

越「懂事」的孩子,

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

越自由的孩子,

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

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

有一位叫「毛豆媽」的孩子母親,

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乖」意味著討好大人,

忽視真實的自己

我很清楚地記得,

我小的時候,

奶奶帶我出去玩。

路過路邊的糖果攤,

奶奶指著說:「想要嗎?」

我搖搖頭說,「不想要。」

奶奶滿意了,

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乖」讓孩子壓抑自己真實感受

從心底來講,

小小的我,

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

酸甜可口的糖果的。

只是,「懂事」和「乖」,

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

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

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

於是,

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

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後,

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

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乖的小孩,總是滿足他人

失去表達「自我」的能力

心理諮詢師告訴我,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

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

原因就是,

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

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

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

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

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我還是經常看到長輩對孩子說:

「你再淘氣我就不喜歡你了。」

或是「再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

孩子眨巴著眼睛,

馬上安靜下來,

以證明奶奶還愛著自己。

每次看到我都心裡一酸,

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

情願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

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

有什麼用呢?

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已經不同了,

這樣的威脅,

還不停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乖」意味著,

不敢表達真實情緒

曾經有一位媽媽留言:

我的孩子平時很乖,

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

不哭不鬧,

但是一兩周後卻出現了愛打人、

半夜哭醒的問題。為什麼?

我直截了當的說:

「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

不如說你的孩子沒有安全感。

正常情緒下的孩子,

沒人願意去幼兒園。

因為3歲的孩子

還不明白為什麼去幼兒園,

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鬧,

說明她覺得要做

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就不能哭鬧。

她知道不哭鬧才會讓你們更喜歡她。

換句話說,

她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可是,

孩子的感受只能

通過其他的方式宣洩出來。

她上幼兒園以後愛打人、半夜哭醒,

都是內心的宣洩。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

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

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照單全收,全盤接納。

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育,

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麼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

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

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

因為,

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

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複製貼上的道路,

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

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

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

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

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

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

從這個角度講,

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不因為孩子「乖」才愛他,

應愛他「原本」的樣子!

因為我們並不因為毛豆「乖」才愛他。

我們愛的是那個原原本本的他。

同理,

我願他做出人生選擇是

因為自己的真實喜好,

而不是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討好別人。

我會支持毛豆的決定並提醒他

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是

「你就做一個乖孩子,

按照我給你指點的人生活下去。」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後於時代

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

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員,拿鐵飯碗」

或者「進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

做了公務員的人,

過著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

去了石油燃氣的同學,

經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

只有那些去中關村擺地攤、

折騰電子商務公司、

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

如今佔人先機,成了時代的寵兒。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

「乖」不是個褒義詞

最本質的一點:

這個時代是「後喻時代」

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

是前輩要不斷向後輩學習,

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聽父輩的話。

只可惜,

能認清自己視野局限的父輩並不多,

大多數還認為下一代應該「乖」一點,

走一條穩穩妥妥的路——越穩妥的職業,

越以犧牲創新能力為代價。

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鐵飯碗?

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

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

才發現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航向,

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中國父母的「乖」,

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

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

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

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小孩!

讓自己的兒女,

做想哭就哭、健康自由的孩子!

接受了自己的成長教訓的我,

終於讓毛豆做了一個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

這天吃過晚飯,

毛豆拿著一個堆砌得很奇怪的小車來給我看,

本是車窗卻堆到了尾巴上,

車頭卻倒裝在車身,

姥姥一看就皺起了眉頭,

「車哪有長這樣的。

來,姥姥幫你按畫冊上的砌好。」

毛豆才不肯聽話,

繼續往車身上堆砌大人無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在這個創新的時代,

放手讓孩子走出「自己的路」吧!

我笑了。這車堆疊得算不上巧,

毛豆也絕對不乖,

可這輛看起來醜陋的小車,

在這個創新以指數級變化的時代,

一定能通往我們這一代人無法理解的未來。

親愛的小孩,從現在起,

你可以做生氣的小孩、

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

看更多好文章,給孩子最幸福的親子教育

  • 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先花 20 分鐘做 3 件事,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 告訴孩子:「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你不行!」 父母看這9部電影,讓孩子更積極! (受用終生)
  • 原來他是這樣教小孩的!3 個小孩 活潑乖巧有禮貌,聶雲就靠這 5 招!父母們都該看看,受用無窮!
  • 父母再疼孩子,也要立下 3 大規矩!十年後,孩子一定會感謝你
  • 「不可以擦掉孩子寫錯的字!」德國老師禁止父母做的5件事 ( 由衷建議台灣爸媽看看...

(文章來源)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