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酸 癸 酸 三 酸 甘油 酯

以下引自微博博主@脸大力 原文(百度关键词:癸酸甘油三酯 脂溢性皮炎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原文。写的非常棒,重油皮和疑似脂溢性皮炎的亲故们一定要看啊!绝对是大神之作!) “护肤品的基质选择方面,一定要避免动植物油脂以及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这些都会成为马拉色菌的温床。一定要避免。这个方面的坑很多,挑选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看成分表的前几名有没有动植物油脂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油脂方面,我试过用一周时间的矿油产品,并没有什么加重病情。矿油和硅油都不会被马拉色菌利用,只是封闭性比较强,用得多的话会显得比较油。脂溢性皮炎油脂分泌多,但油脂多并不是病因,马拉色菌才是主要的。”

39

breakied 回复@虚竹 有没有微博,我想看看大图呜呜

更多23条回复

很多消费者看到一些化妆品里含有“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这种化学物质,不清楚这物质的功效与作用,想了解含有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产品好不好。本文就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功效、作用以及对皮肤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一下。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英文名称是CAPRYLIC/CAPRIC TRIGLYCERIDE,别名:辛酸/癸酸三甘油酯,GTCC。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在化妆品、护肤品里主要作用是柔润剂,溶剂,风险系数为1,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对于孕妇一般没有影响,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没有致痘性。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是高清爽度无味油脂, 属棕榈油或椰子油的衍生物. 它是使用热分馏方法提取.由于它和人体皮肤有兼容的特征, 它有着不油腻质感, 加入乳霜或乳液中可改进其延伸性, 有润滑和使肌肤柔软的效果. 并有过滤紫外光的功能.为椰子中的提取物,化妆品中作柔润剂、溶剂、促渗透剂来使用。

含有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成分的化妆品(只列出部份):

产品 特点 价格
馥蕾诗大豆精萃卸妆洁颜凝露 无香精,无风险,孕妇适用 ¥250/150ml
膜法世家绿豆泥浆面膜(鲜萃升级版) 孕妇适用 ¥126/125ml
馥蕾诗玫瑰润泽保湿面膜 孕妇适用 ¥400/100ml
植村秀琥珀臻萃洁颜油 孕妇适用 ¥380/150ml
珂润润浸保湿卸妆啫喱 无香精,无风险,孕妇适用 ¥98/130g
启初婴儿多效倍润面霜 孕妇适用 ¥43/40g
CeraVe补水保湿润肤乳液 无香精,孕妇适用 ¥175/355ml
蜜葳特摩洛哥坚果仁油 升级版 无防腐剂,孕妇适用 ¥255/50ml
佰草集新七白美白嫩肤面膜(焕新版) 孕妇适用 ¥238/500g
蝶翠诗橄榄护唇膏 无香精,无风险,孕妇适用 ¥120/15ml

Caprylic Capric Triglycerides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Caprylic Capric Triglycerides) 是椰子/棕櫚油脂肪酸的特定部分,更穩定和皮膚親和的辛酸和癸酸脂肪酸,產生乾燥,柔滑的油酯。

描述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Caprylic Capric Triglycerides ) 通過含辛酸(C:8)和癸酸(C:10)脂肪酸的椰子油或棕櫚仁油的酯化甘油產生。特殊組合和酯化產出絲滑的油感。特定脂肪酸酯對皮膚有益,還優異的氧化穩定性,少顏色和氣味。 經進一步精製以除去殘餘脂肪酸,使其有柔滑的油感,這是敏感肌膚和無油產品的絕佳選擇。

在皮膚護理中,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提供了幾個主要優點:它們在產品中提供明顯的絲滑感,具有優異的抗氧化性,延長了自然的保質期,特定脂肪酸滋潤親和皮膚,一般分餾椰子油或其他基底油都不能相比,特別適用於敏感和油性皮膚。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可以在這產品中找到.  查看所有產品

也可以看看 :

有機防曬SPF30

  • GMS 40型单甘酯
  • DMG 分子蒸馏单甘酯
  • GTCC 辛癸酸甘油酯
  • IPL 月桂酸异丙酯
  • IPM 肉豆蔻酸异丙酯
  • IPP 棕榈酸异丙酯
  • 2-EHL 月桂酸异辛酯

新闻中心

辛癸酸酸甘油酯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区别

    在如今的社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许许多多的物质都在不断的被发现中,辛癸酸甘油酯就是一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并且它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有什么区别呢?

    辛癸酸甘油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其黏度为一般植物油的一半。凝固点低,氧化稳定性好。与各种溶剂、油脂、一些氧化剂、维生素都有很好的互溶性。其乳化性、溶解性、延伸性和润滑性都优于普通油脂。

    作为有特殊功效的稀释剂、乳化稳定剂、增溶剂和香精油基使用,也用做食品生产的消泡剂和防腐剂。产品无色无味、透明清澈,稳定性良好,耐储存;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业。

    由于辛癸酯甘油酯可达到无色无臭,粘度低,不会干扰香精的香味,在香精中可作为香精的基料,溶解剂,稀释剂,稳定剂使用。如在乳化香精中应用很广泛。

    在糖果涂布中需要低粘度的油脂才能获得理想的光泽、不粘的玻璃体外观,辛癸酸甘油酯是理想的原料。将其与蜂蜡协同使用,可获得更佳的涂衣外观效果。在软糖中作被膜剂,具有透明度高,无异味,糖果色泽鲜艳等优点。它的代谢、营养功能,使它在儿童糖果中成为很好的原料。将辛癸酸甘油酯与卵磷酯一起作为奶制品的乳化剂使用,不影响奶的风味,可提高奶的速溶性,减少奶的脂离现象,调节奶制品的脂肪组成,获得营养保健更合理的产品。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是由辛酸/癸酸和甘油酯化而成的高纯度油脂。它是一种优秀的滋润油脂,具有良好的铺展性,使皮肤具有滑而不腻的感觉,容易被皮肤吸收。对化妆品的均匀细腻起到很好的作用,使皮肤润滑有光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可作为保湿因子的基料,化妆品的稳定剂。

    作为有特殊功效的稀释剂、乳化稳定剂、增溶剂和香精油基使用,也用做食品生产的消泡剂和防腐剂。产品无色无味、透明清澈,稳定性良好,耐储存;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由于辛癸酯甘油酯可达到无色无臭,粘度低,不会干扰香精的香味,在香精中可作为香精的基料,溶解剂,稀释剂,稳定剂使用。

    以上便是辛癸酸甘油酯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有用于不同的产品也有用于同样的产品。那么你们了解到了它们的区别了吗?


文章日期:[2019-11-16]

【返回】


功能:

1. 乳濁劑 - 使混合物不那麼透明或半透明。

2. 潤膚劑 - 軟化並舒緩肌膚。

3. 膠凝劑/ 增稠劑 - 通過增稠液體來新增粘度,使其更有質感。

4. 香精/香料成分 - 提供或增强特定味道或香味。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是從椰子油和甘油中選取的混合三酯。它以油性液體的形式出現,有時被誤稱為分餾椰子油。有益的中鏈甘油三酯(MCT)商業化選取的豐富來源包括棕櫚仁油和椰子油。

辛酸主要用作潤膚劑、分散劑和溶劑。作為一種潤膚劑,它既能迅速滲透到皮膚/頭髮的表面,又能提供一個輕巧而不油膩的潤滑屏障。作為一種分散劑,它有助於增强維他命、色素和溶液中的其他活性成分的傳遞,使它們均勻分佈並被表皮完全吸收。它的油性質地有助於增加化妝品配方的厚度,並提供一個滑性,允許溶液易於擴散和提供一個平滑的觸後感。化妝品製造商高度重視這種成分,因為它缺乏顏色和氣味,以及它的穩定性。它具有很强的穩定性和抗氧化性,事實上,它的保質期幾乎是不確定的。它可以在個人護理產品中找到,如面部潤膚霜、口紅、抗衰老血清、防曬霜、粉底霜、眼霜和唇彩/眼線。[1]

最近的發現:

- 辛酸甘油三酯(C8)和癸酸甘油三酯(C10)都是中鏈甘油三酯(MCTs)家族的一部分,它們的碳鏈長度不同。MCTs在“幾種動物的急性毒性試驗中基本無毒”,大鼠和兔子也被納入了研究範圍。即使長時間接觸,MCTs也不是皮膚刺激物,並且沒有誘導過敏的能力。也沒有證據表明通過口服、靜脈或皮膚途徑致癌。[2]

- MCTs,特別是癸酸及其衍生物被發現有助於消除山羊瘤胃(第一胃)中的原生動物(單細胞真核生物)。[3]在某些情况下原生動物减少了50%。[4]

- 用含有15%MCT的飼料喂養豬也能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和促進猪仔的發育。MCTs也有助於穩定腸道微生物群。[5]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MCTs)對大多數動物似乎基本無毒。口服後,消除了原生動物,提高了山羊和猪的死亡率和發育名額。不幸的是,臨床數據和人體試驗結果有限。

2. Review of the toxicologic properties of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Food Chem Toxicol. 2000 Jan;38(1):79-98)

3. Defaunation effects of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on goat rumen protozoa. (J. Appl. Microbiol., 37(5), 439–445. DOI:10.2323/jgam.37.439)

4. Effect of Lipid Sources with Different Fatty Acid Profiles on Intake, Nutrient Digestion and Ruminal Fermentation of Feedlot Nellore Steers (Asian-Australas J Anim Sci. 2015 Nov; 28(11): 1583–1591 DOI:10.5713/ajas.15.0130)

5. Nutri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role of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and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in piglets (Anim Health Res Rev. 2011 Jun;12(1):83-93 DOI:10.1017/S1466252311000089.)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