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的意思是:

咄咄逼人(拼音:duō duō bī ré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卫铄《与释某书》。 [1] 

“咄咄逼人”的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 [1] 

中文名 咄咄逼人 拼    音 duō duō bī rén 近义词 盛气凌人、气势汹汹反义词 和颜悦色、温文尔雅注音字母 ㄉㄨㄛ ㄉㄨㄛ ㄅㄧ ㄖㄣˊ 成语出处 《与释某书》 语法结构 偏正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

目录

  1. 1 成语出处
  2. 2 成语典故
  3. 3 成语寓意
  4. 4 成语运用
  5. 5 成语辨析

  • 最早出处

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晋·卫铄《与释某书》) [1] 

  • 衍生典故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2] 

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咄咄逼人”。 [1-2]  

晋代名将殷仲堪是一个大孝子。当年他为照顾得病的父亲,辞去了官职,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由于常年累月为父亲煎药,一只眼睛因烟熏火燎而失明。 [3] 

殷仲堪为父亲守孝三年后,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成为朝廷很有威望的大臣。有一天,桓玄和顾恺之到他家里做客,喝酒闲聊之余,殷仲堪提议每人吟一句诗,描绘一个惊险的情境,谁描绘的情景最危险谁就获胜。他们几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都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于是就玩了起来。 [3] 

桓玄第一个吟诵。他说了一句:“矛头浙米剑头炊。”意思是站在矛尖上淘米,蹲在剑尖上烧饭。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百岁老人攀着枯枝往上爬。 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意思是把个婴儿放在井口的轱辘上睡觉。他们三人所说的情景都非常惊险。 [3] 

殷仲堪的参军当时也在座,他想到了一个更为惊险的情景,于是就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意思是盲人骑着瞎马,半夜时到了深渊边上。他说得确实非常惊险,但他只顾着往惊险处说了,却忽略了瞎了一只眼睛的殷仲堪。殷仲堪非常忌讳别人说他眼瞎,他立刻站了起来,忍无可忍地说:“这可真是咄咄逼人啊!” [3] 

殷仲堪的参军为了接上游戏,粗心的忽略了上司的处境,导致殷仲堪的尴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与人交往,要懂得给人留情面,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要咄咄逼人。失败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是,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样做最终只会让自己吃苦头。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更要学会给人面子。 [4] 

  • 成文用法

“咄咄逼人”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汹汹的样子。 [1] 

  • 运用示例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陆放翁时,本于茶山,故赵仲白题曾文清公诗集云:‘清于月出初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咄咄逼入门弟子,剑南已见一灯传。’剑南,谓放翁也。” [2] 

现代作家·朱自清《经典常谈》:“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 [2] 

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围城》:“方鸿渐平日爱唐小姐聪明,这时候只希望她拙口钝腮,不要这样咄咄逼人。” [2] 

咄咄逼入—盛气凌人

“盛气凌人”即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在形容人的言辞、态度逼人时,“咄咄逼人”偏重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偏重骄横傲慢。 [2] 

参考资料
  • 1    咄咄逼人   .汉典[引用日期2019-02-09]
  • 2    王俊编著. 读成语·识天下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心情篇 1[M]. 北京:开明出版社, 2015.09:42-44
  • 3    新课标研究组编著;李安生绘. 中国成语故事[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12:67-68
  • 4    宇琦. 善沟通 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M].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8.09:141

解釋

咄咄逼人 duōduō-bīrén

(1) [overbearing;pushy;show one's teeth;huff and huff]∶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

時論咄咄逼人,一身利害不足言。——· 朱熹《答方賓生書》

(2) [pressing]∶形容形勢發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趕上

-----------------

國語辭典

咄咄逼人 duò duò bī rén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ㄅㄧ ㄖㄣˊ

  1. 咄咄,本為驚懼之聲,後用來表示氣勢很盛。咄咄逼人指盛氣凌人,使人驚懼。晉.王羲之〈雜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將軍會稽內史瑯琊王羲之敢致書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次復作危語……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氣燄萬丈,盛氣凌人平易近人,屈己從人

英語 overbearing, forceful, aggressive, menacing, imperious

法語 agressif, d'un air menacant, adopter une attitude hardie et provocante, sortir ses griffes

© 漢典

咄咄逼人

【解釋】咄咄:使人驚奇的聲音。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

【出處】晉·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示例】書中攻擊楊朱、墨翟兩派,辭鋒~。 ◎朱自清《經典常談·四書第七》

【近義詞】盛氣凌人、氣勢洶洶

【反義詞】和顏悅色、溫文爾雅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氣勢洶洶的樣子

© 漢典

百度百科

咄咄逼人

  • 咄咄逼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duō duō bī rén,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出自晉·衛鑠《與釋某書》。
  • © 漢典

    解释

    咄咄逼人 duōduō-bīrén

    (1) [overbearing;pushy;show one's teeth;huff and huff]∶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时论咄咄逼人,一身利害不足言。——· 朱熹《答方宾生书》

    (2) [pressing]∶形容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

    国语辞典

    咄咄逼人 duò duò bī rén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ㄅㄧ ㄖㄣˊ

    1. 咄咄,本为惊惧之声,后用来表示气势很盛。咄咄逼人指盛气凌人,使人惊惧。晋.王羲之〈杂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将军会稽内史瑯琊王羲之敢致书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气燄万丈,盛气凌人平易近人,屈己从人

    英语 overbearing, forceful, aggressive, menacing, imperious

    法语 agressif, d'un air menacant, adopter une attitude hardie et provocante, sortir ses griffes

    © 汉典

    咄咄逼人

    【解释】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出处】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示例】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近义词】盛气凌人、气势汹汹

    【反义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汹汹的样子

    © 汉典

    百度百科

    咄咄逼人

  • 咄咄逼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duō duō bī 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
  • © 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