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安 三部曲

家庭三部曲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中国台湾1991年李安执导的电影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家庭三部曲》是李安执导的电影,于1991年上映。

中文名 家庭三部曲 制片地区 中国台湾 导    演 李安主    演 王莱、郎雄、李涵王、博昭、黛比·舒奈德对白语言 中文 出品时间 1991年

由《推手》(1991)、《喜宴》(1993)和《饮食男女》(1994)三部作品构成的“家庭三部曲”是李安最早的三部作品,创作于进入好莱坞之前。因为三部影片都有一个由郎雄饰演的父亲形象,又称作“父亲三部曲”。

从小习太极拳的朱老,退休后被在美国任电脑工程的独子从大陆接去,原本以为可从此安享晚年,可是语言不通,...

简介:老人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分歧却是很大的。李安的电影《推手》选择这样一个中国老人在美国的故事,本身就包含着自然的冲突矛盾,而其中涉及的伦理、感情则是属于全人类的。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加上年龄、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使老朱根本无法和儿媳交流,也无法融入儿子的生活,老朱真的成了一个多余的人。老朱一身太极功夫足以让他自傲,但在美国他却什么也没法干,连洗盘子都干不了。这是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也难怪儿子要以头撞墙。所有的儿子和所有的老人都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局面,面对这种冲突,李安也只能在冬日的阳光下轻轻的长叹了。就连最后的结尾,两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在一起、互相扶持了,本该是个圆满的结局,李安都只是让陈太太轻轻答了一声"没有",把无尽的惆怅留给了银幕前的观众。

引言:父亲,家庭与社会

在世界影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三部曲”电影,比如爱情题材的《爱在三部曲》,科幻题材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奇幻题材的《指环王三部曲》。

而对中国观众来说,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了。

每一部影片,着眼点虽然是父亲,但都对家庭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并进而折射出一个社会的面貌。

看起来是中国父亲的三种困局,却蕴含着传统中国的三种困境。

李 安 三部曲

推手:中与西的文化融合,传统中国的困境与新生

作为李安的处女作,《推手》的故事很温和,但是已经具备了李安的独有风格。

老朱搬到美国和儿子一起住,在儿子晓生上班,孙子上学时,大多数时间是老朱和洋儿媳玛莎两个人共同待在家里。

语言,年龄和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两人虽然生活在一栋房子,却仿佛在两个世界。

老朱在家里打坐、练书法、听京剧、打太极、吃中餐;而儿媳却在家里练瑜伽、写小说、听流行乐、慢跑、吃西餐。

李 安 三部曲

等到老朱儿子孙子回家后,一家人一起吃饭就更热闹了,老朱想让孩子多吃肉,玛莎想让孩子多吃蔬菜,而晓生夹杂在中间只能用双语不停调和。

出场人物少的一大好处,就是能有清晰的象征关系:父亲老朱对应的传统中国,儿媳玛丽对应的现代西方,儿子晓生对应的现代中国,还有孙子对应的未来中国。

李 安 三部曲

老朱和玛莎的矛盾终于因为一次意外爆发了,在玛莎一次手腕脱臼后,老朱想要用中医的正骨法治疗,最后却反而加剧了玛莎的痛苦。

爱面子的老朱受不了儿子无奈的眼神,更接受不了自己没用的事实。老朱离家出走,儿子遍寻无果,着急地在家砸起了东西。

而最后老朱回到家,却什么也没说,和玛莎共同收拾了起来,并把喝醉的晓生扶到了床上。

在故事背后,这也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困境——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在现代思潮频频出错,在未来文化中看不到自己最珍惜事物的影子。

传统中国的困境直接导致了现代中国的一种徘徊与延宕。对传统的去糟留华,对现代的批判接受,其实并不总能达到完美的平衡。

李 安 三部曲

晓生作为儿子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暗中安排老朱和中国女同事的妈妈陈太太多见面,希望他们能增进感情,一起搬到养老院住。

陈太太却听到了女儿打电话,感觉自己被嫌弃了,在和老朱独处时默默地哭了出来。老朱心里怅然,最终也独自前往华人餐馆打工。

在被餐馆老板说道不中用后,老朱和众人起了冲突,最终被老板报警抓进了看守所,赶来的晓生和父亲打开了心扉,取得了彼此的谅解,理解与和解。

电影最后,一家人搬进了新家,老朱能有更好的环境独处,而和陈太太也恢复了一种有一定距离感的亲近状态。

老朱和儿子关系的破碎与重组,其实也如同传统中国的绝境与重生。深层次都是太极、推手的核心——一种以柔克刚的中庸之道。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李 安 三部曲

喜宴:忠与孝的批判反思,传统中国的变革与妥协

相比《推手》偏悲情,落寞的风格,《喜宴》则一直处于一个轻快的基调中。

高伟同在美国生活,并且有一个相恋多年的同性爱人西蒙。远在中国的父母不断安排相亲,不堪其扰的伟同最终决定找女房客威威来一场“假结婚”。

《喜宴》一开始就在无形中展露出来“孝”这个字眼的力量感与压迫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古训,在时隔千年,距离千里后还发挥着强大的威力。

李 安 三部曲

伟同与威威,在赶来的高爸高妈见证下,前往市政厅简单完成了结婚手续。简陋的仪式让高爸高妈很不适应,西蒙想给大家照全家福时,高妈甚至难过地哭了起来。

几个人冷清吃着晚饭的时候,酒店老板老马认出了高爸,原来他是高爸当师长时的司机。听闻此事后,老马立刻打下包票,要帮伟同在自己的酒店好好办十几桌酒。

“忠孝两全”,在传统中国的价值观中,忠比孝有着更深厚的影响。

司机老马花大力气张罗了婚礼,但是别说上桌吃饭,就是在送别老师长时都只是谦卑地站在一旁,而高爸也说不出谢谢,只是拿起老马的手用力握了握。

李 安 三部曲

伟同三人只好继续配演下去,把同事亲戚朋友全请了过来,在喧嚣的“喜宴”上,配合着各种搞新郎、整新娘、闹洞房。

在新婚夜,伟同威威不小心擦枪走火怀了孕,这让西蒙极其愤怒,引起一场大吵,吓得高爸高妈一句话都不敢说。

心烦意乱的伟同不堪妈妈询问,终于说出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高妈听后直接就瘫软了下来。

在对忠与孝进行了批判反思之后,“喜宴”的喧闹与崩塌的这段剧情,也对应传统中国的辉煌与变革。

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接中,有着许多观点上的差异与矛盾,开放所带来的的改革,不仅是在经济上,更是在思想上。

李 安 三部曲

最终,两代人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达成了和解。高爸高妈做出了妥协,接受了伟同的同性身份;伟同西蒙也做出了和解,答应养大威威肚子里高家的孩子。

忠与孝,是我们民族最最引以为傲的品质,但是即使如此,它们也值得我们去反思、质疑与批判。

是否只有将关系异化,才能达成“忠”;是否一定把生育重于一切,才能被认为“孝”?

李 安 三部曲

饮食男女:食与色的大胆审视,传统中国的解构与重构

在探讨完“中与西”、“忠与孝”等人文层面的话题后,《饮食男女》更近一层,大胆审视了“食与色”这个更禁忌,但也更本源的话题。

当了一辈子大厨的老朱,晚年没想到两件事会落在自己头上:自己的味觉几乎完全坏掉了;老伴没了以后三个女儿一个都没出嫁。

李安曾说过,《饮食男女》中冲突感主要来源于一种错位,是家庭里“母亲”形象缺失后,父亲和女儿想要替代所带来的反差

李 安 三部曲

三个女儿中,二女儿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和母亲更像一点。

在工作上完全是女强人,新一代职场女白领的代表形象。在生活中也大胆开放,和前男友分手后还保持着开放的关系。

而大女儿、小女儿还有老朱在性格方面更相似。

大女儿在学校当老师,信仰上帝,将近30岁还是个老姑娘;而小女儿在学校里也没有早恋,唯一和男生接触就是在好闺蜜和男友吵架时候劝劝和。

老朱也是在丧偶后既当爹又当妈,一个女儿都还没嫁出去,自己的感情生活就更别提了。

二女儿与妈妈对应的是中国思想中开放的一面,而大女儿,小女儿和老朱对应的则是中国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总想搬出去住的二女儿和家里也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点点隔阂。

李 安 三部曲

可是在最终的结局,却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闺蜜男友忍受不了闺蜜总以吵架检验感情,反而和小女儿越走越近,最终居然是小幺第一个结了婚;

大女儿对在学校里一直追求的体育老师本来若即若离,在被学生取笑后终于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迅速开启了同居生活;

老朱身上更是发生了一个极度“狗血”的转折,和一个带着小孩子的年轻单亲妈妈走到了一起,而更神奇的是,老朱失灵多年的味觉也一瞬间好起来了。

在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李安提到,老朱的味觉一直在暗喻着老朱性状态,比如味觉失灵对应性压抑、味觉恢复对应性解放。

饮食男女,食色性也。

食欲与性欲都是人最原始的欲望,外界的压力、内心的桎梏只能让欲望更加压抑,但却不可能完全将其抹杀。

李 安 三部曲

而一向开放的二女儿,却与追求自己的男同事中认清了爱情,想要继续独处一段时间;

前男友有了新欢,很快要订婚,并提出想要结婚后继续保持这种开放关系,二女儿楞了一下立刻拒绝了,走远后不可抑制地吐了出来。

最后的家庭聚会,大女儿和小女儿两家都有事没能回来,只剩下老朱和二女儿两个人,身份状态的对调,让两个人——或者说两代人——陷入了沉思。

这种对于“食与色”的解构与重构,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展现地淋漓尽致。

闭眼拒绝却不知不觉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大胆前行却发现理解了曾经自己的反对与不屑。

李 安 三部曲

结语:消失,不变与新生

作为享誉世界的大导演,李安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世界公民,从小受到大陆文化的熏陶,出生到成年生活在台湾,长大由于求学又留在了美国。

因此,虽然总在挑战一个个重量话题,李安的电影却总能给人一种平衡中庸之感,既有对于消失的记录,也有对不变的坚守,还有着对新生的试探。

《推手》中的“黄昏恋”、《喜宴》中的“同性恋”、《饮食男女》中的“老少恋”一个个重量级话题,在家庭中激起一层层波澜,又被努力消解。

新与旧、中与西、先锋与保守之间,没有胜利,只有平衡。

当我们望向三种困局中的父亲,也是在触碰三种境遇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