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 智 算 殘廢 嗎

根據醫學專業的分類,失智症包括了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血管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其中的阿茲海默症,就佔了失智症中六到七成的成因,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卻隨時間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 

至於失智症病患最常見的第二名,就是血管性失智症了。根據專科醫師的說法,「血管性失智症」顧名思義,是由於腦血管疾病後所導致的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的症狀較為複雜,受其受損的腦部位和受損程度而定,且症狀與其他失智症的症狀可能略有不同。

血管性失智症的退化速度,取決於中風次數與中風發生的位置,有其三大合併症,分別是:感染、跌倒和再度中風。根據研究,血管性失智症病人的死亡率,較其他老年失智症患者來得高。 

而對於有風險意識的人來說,看此新聞最關心的,莫過於「哪一種保單」,可以幫忙轉移因為失智所造成的高額長照費用風險?單從保單條款內容來看,目前可以協助轉移失智相關風險的保單,主要有以下3種:

首先是傳統的「長期照護險」。根據其保單條款定義,只要是被保險人經醫師,透過各種專業量表(包括巴氏量表、失智評分量表...等)診斷,符合「失能(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及更衣6項中,有3項「不能為之」)」或「失智(對於時間、地點及人物3項中,有兩項不能分辨)」的狀態,且達一定的程度(中度失能或失智),就能夠開始領取一筆保險金(一次金),以及定期給付的分期保險金(分期金)。

而且,這裡所提到的「失智」,泛指「按「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九版(ICD-9-CM)編號第290號、第294號及第331.0號所稱病症」。簡單來說,包括所有因為疾病造成,或自然老化的失智。

所謂「類長照保單」中的「特定傷病險」。這種保單其實就是「特定傷病險」,只不過,它與傳統特定傷病險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被保險人在罹患條款中所列的特定病名之後,可以先領取一筆「特定傷病保險金」(一次金),並且在日後每保單週年月時,再定期領取一筆保險金(分期金)。

再者,則是被歸類在「類長照保單」中的「殘扶險」。簡單來說,殘扶險其實就是傳統「單筆給付」型「殘廢險」的延伸,也就是當被保險人因為疾病或意外導致各級殘廢(依照「殘廢程度與保險金給付表」而定,目前為11級79項)時,就可以開始領取依「不同殘廢等級」而給付的「一次金」與「分期金」。

但在以上3種「長照概念保單」中,對於「各種失智」患者保障範圍最廣的,就是傳統的「長期照護險」,因為根據它的保單條款定義,不管是因為疾病或意外所導致的「失智」狀態,並且符合一定的程度(中度失智以上),就可以領取保險理賠金。

至於範圍最小的,則是類長照險中的「特定傷病險」。因為在其保單條款定義中,就明確指出限於「阿茲海默氏症」。

但大家不要忘了,發生「失智」的病因,並不只有「阿茲海默型失智」一項而已。

雖然特定傷病險中,也有針對「腦中風」進行理賠,且「血管型失智」,也佔了失智症中的滿大比重。但「腦中風」這項給付,仍不能完全「等同於」血管型失智。

另一個值得大家關心的是:由於殘扶險的定義中,並沒有明確指明「失智症」的理賠項目。且其中的「殘廢等級表」主要是定義「失能」,而非「失智」狀態。所以,被保險人在發生失智的狀態時,必須符合殘廢等級表中所列的定義,才有可能領取得到保險理賠金。

特別是根據保險公司理賠部門主管,以及專科醫師的說法,不是所有失智症患者,都一定伴隨同等程度的「失能」,因此,符合長照險「失智」狀態而開始領取保險金的保戶,是否也能同時符合殘扶險的「殘廢」定義,並且領取到一次金及分期金,還必須視當時的「失能(殘廢)」程度而定。

近年來有許多電影的題材是以「阿茲海默症」為主題展開的,許多人對於「忘了心愛的人也忘了自己」的失智症感到驚訝。但你知道嗎?我們從電影上所看到的故事,許多都是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症,實際上,會引起失智症還有其他病因,而後的症狀也不盡相同。( 早安健康)

  在父亲中风前,徐玲在一家家政公司做保姆,虽然辛苦,但雇主人还算和气,过年过节会给一个红包。丈夫在外卖公司工作,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还算过得去。4年前,患有脑血栓的父亲在上楼时突然昏倒,此后没能再站起来。

  一开始,父亲中风的症状还不是很严重,徐玲去上班的时候,就把老人托付给邻居照顾。那时候,老人的意识还算清醒,为了不拖累孩子,他在轮椅上一坐就是一天。时间一长,徐玲不好意思再让父亲去邻居那里,便在家里装了监控,通过手机可随时看到父亲的动静。但有一次,父亲从轮椅上摔了下来,徐玲感到后怕不已,就请小时工了。

  近两年,徐玲的父亲还出现了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有时候正喂着饭就发起脾气来,饭洒得衣服上、桌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是。徐玲只能无奈地换下父亲身上的脏衣服,重新把家里收拾干净。

  父亲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后,需要有人24小时陪护,请小时工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徐玲和丈夫商量,两人趁着上班的空档回来看看,于是徐玲开始频繁地跟雇主请假,时间一长,雇主也不乐意了,后来便将她辞掉了。

  如今,徐玲只能选择打零工,趁着照顾父亲的空档,做小时工补贴家用。

  “老人生病对家人来说是,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精神也时刻紧绷,24小时待机。我一晚上要醒好几次去看老人睡得好不好,这两年都有点神经衰弱了,我自己苦点累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关键是很对不起孩子。”每次说到孩子,徐玲都忍不住要掉眼泪。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很多家庭有这样的感受,家里一旦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人手立刻变得紧缺、经济压力增大、工作受到影响,虽然尽全力照顾,但由于不专业,老人生活质量不高。

  老人瘫痪康复治疗耗钱耗力打持久战

  北京市民赵亮(化名)的父亲在经过复健治疗后,已经有了好转,现在可以独自扶着小三轮车慢慢走到小区门口坐着了。

  17年前,赵亮的父亲跟朋友外出骑摩托车,回来的路上摩托车翻进了沟里,导致身体瘫痪。

  为了照顾老人,赵亮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换了多少个工作了。有一段时间,地点越换越偏,工资越换越低。

  “那段时间特别难捱,工作压力大,回到家看到老人烦,我也烦。老人一旦失去自理能力就需要全天候有人在旁边,除了生活上的照顾,还要经常给他按摩、说说话。所以照顾失能老人不是简单喂个饭、洗衣服那么简单。刚生病完全不能自理那几年,我天天失眠、焦虑。经济压力也大,生活看不到一点光。”回忆起那段时间,赵亮庆幸母亲和妻子还能帮衬着照顾。

  当父亲卧床不能动弹的时候,不管上班多累,赵亮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父亲翻身擦身体。“偏瘫是最害怕生褥疮的,我之前在医院听到一个病友家属在说,有个偏瘫老人放在家里整天没人管,最后身上都烂得不成样子了。我听后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给父亲翻身擦身体,关键是家里除了我没人能翻得动我父亲。”说到这,赵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病人其实是最需要阳光的,你要让他看到公园里下象棋的老大爷,跳舞的老大妈,让他感受到同龄的老人那种生命的活力,对他康复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每到周六周日有空的时候,赵亮都会推着父亲到小区楼下或者附近的公园去晒晒太阳。

  赵亮的父亲生病前期尝试了推拿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多种方法,后期又开始进行坐位训练、翻身训练,如今能一个人扶着小三轮车慢慢走动了。

  北京市民刘静一家同样也在复健道路上努力前行。

  “慢点儿,慢点儿。”每周六一大早,刘静和丈夫都会带着父亲去医院做针灸。难的是家里的楼是老小区没有电梯,每次都是丈夫背着父亲,她一边抬着轮椅,一边扶着父亲的后腰,和丈夫两个人从五楼一步一个台阶跌跌撞撞地下楼。

  刘静和丈夫是双职工,家里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父亲以前是小学教师,生病以来医保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但关键是后期照护。“老人身边没有人我们不放心,于是就开始请专人看护。其实是保姆加护工,价格要比普通保姆贵一些,但是我们安心,而且这样照顾也会更加周全。”

  因为父亲属于中度中风,以前医生说有康复可能,刘静就到处求医问药,最终找到现在就诊的这家康复中心。每个周六,刘静都会风雨无阻地带着父亲去看诊,平时都是和丈夫一起去。有一次丈夫在单位有事忙不开,她只能一个人先把轮椅抬下去,再用一只手扶着父亲的腰部,另一只手紧拉着父亲的胳膊踉跄地往下移动。

  “我一个人把老人送下去之后,扭回头看着那么高的楼,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力气。但是其实也挺危险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刘静说。

  父亲生病以来,刘静的个人积蓄基本都花在了为老人请保姆、护工上,她很少再有个人自由时间,“以前周六周日,都是跟朋友、同事出去逛街,父亲生病以后很少再出去过周末,都是在家里陪老人”。

  子女配偶提供服务 养护中心占比不高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对部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岁至59岁成年人调查后发现,65岁是老年人面临失能风险的重要转折点。

  报告显示,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也就是说,超过10%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基本自理能力的衰退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是当下很多失能家庭的真实写照。子女、配偶、保姆是提供服务的主力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不高。

  在北京一家由医院改建的老人养护中心,《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养护中心可提供护理人员到家或直接将老人安排在养护中心常年入住两种服务。在养护中心入住的价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老人的护理费用,另一部分是老人的医疗费用。养护中心可提供针对失能老人、卧床老人、高龄老人等不同身体状况的护理,基本护理费用每月都在1万元以上。

  养护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养护中心的老人,完全失能占据大半,“完全失能需要全天候看护,很多家庭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干脆把老人送到养护中心。养护中心还可以提供医疗服务,老人身体出现任何状况都可以及时看诊,不耽误治疗”。

  一名护工透露,在她负责护理的老人中,大部分家人会隔三差五地前来看望,跟老人说说话。也有极个别家庭把老人送来后便再也见不到人,却能按时缴纳费用。

  随后,《法治日报》记者联系了一家提供上门照顾不能自理老人的服务机构。据该机构的服务人员透露,每天购买该服务的顾客都有上千人,大多数都是要在固定时间上班的单位职工,不方便请假又不放心老人一个人在家。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这家服务机构会派出不同的护工进行对应的服务,收费标准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服务水平的不同进行划分。(记者 赵丽 实习生 邢懿铭)

須有精神科、神經科、神經外科或復健科專科醫師診斷證明及相關檢驗報告(如簡式智能評估表(MMSE)、失能評估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神經電生理檢查報告、神經系統影像檢查報告及相符之診斷檢查報告等)資料為依據,必要時保險人得另行指定專科醫師會同認定。

也就是說,失智症的症狀在失能扶助險的理賠上,如同長期照護險,可以藉由簡式智能評估表(MMSE)、失能評估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作為評斷。


二、病灶症狀認定 

有失語、失認、失行等之病灶症狀、四肢麻痺、錐體外路症狀、記憶力障害、知覺障害、感情障害、意欲減退、人格變化等顯著障害;或者麻痺等症狀,雖為輕度,身體能力仍存,但非他人在身邊指示,無法遂行其工作者:適用失能等級第三級。

也就是說,當醫師認為患者有上述症狀,無法工作時,即可判定為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三級或更嚴重的第二級、第一級失能,須給予理賠。 


三、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 

如何判定生活是否可以自理,失能扶助險條款書寫如下「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係指食物攝取、大小便始末、穿脫衣服、起居、步行、入浴等。在相關醫師認定後,日常生活尚可自理,也符合第三級失能理賠,並沒有說一定要嚴重到經常處於臥床等更惡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