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 湯

【製法用量】

吳茱萸9克

人參9克

生薑20克

大棗4枚

【功效】

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治】

  1. 胃虛寒證。食穀欲嘔、胸膈滿悶、泛酸嘈雜或胃脘疼痛。
  2. 厥陰頭痛、乾嘔、吐涎沫。
  3. 少陰吐利、手足厥冷、煩躁甚。

【方義】

本方為溫中降逆之方,可治陽明,少陰、厥陰三經之病,其共同主症為嘔吐、肝脾虛寒嘔逆者,均可適當運用之。方中吳茱萸味辛性熱,入肝、脾、腎三經,可溫胃、降逆、止嘔,疏肝止痛,溫腎止瀉,一藥三經同治,為主藥。人參大補元氣,兼能益陰,為輔藥。生薑辛散溫胃,降逆止嘔,加強主藥降逆止嘔散寒之作用,為方中佐藥。大棗為使藥,甘緩和中,既緩吳茱萸、生薑辛溫燥性,又助人參補虛扶正。諸藥合用,共奏溫中補虛,消陰扶陽之效,使逆氣平,嘔吐止,諸證悉愈。

【辨證要點】

  1. 嘔吐涎沫。
  2. 舌淡苔白滑。
  3. 脈沈遲。

【加減】

  1. 嘔吐甚或妊娠嘔吐:加砂仁、半夏、茯苓。
  2. 寒甚或寒疝痛:加附子、乾薑、丁香。
  3. 頭痛甚:加川芎、當歸、蔓荊子。
  4. 腹痛:合芍藥甘草湯。
  5. 眩暈頭痛嘔吐:合五苓散。

【注意禁忌】

凡胃鬱熱嘔吐、吞酸者禁用。

【現代應用】

本方提高免疫力,抑菌,消炎,鎮痛。用於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頭痛、偏頭痛、嘔吐、妊娠惡阻、急性吐瀉、胃弛緩、胃酸過多。

目錄

  • 1 吳茱萸湯-《傷寒論》
  • 2 吳茱萸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 3 吳茱萸湯-《醫宗金鑒》卷四十四。
  • 4 吳茱萸湯-《審視瑤函》卷三。
  • 5 吳茱萸湯-《宜明論方》卷一。
  • 6 吳茱萸湯-《聖濟總錄》卷四十。
  • 7 吳茱萸湯-《千金》卷十六。
  • 8 吳茱萸湯-《萬氏女科》卷三。
  • 9 吳茱萸湯-《聖惠》卷十二。
  • 10 吳茱萸湯-方出《肘後方》卷一
  • 11 吳茱萸湯-《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吳茱萸湯-《傷寒論》

【來源】《傷寒論》。

【組成】吳茱萸9克 人蔘9克 生薑18克 大棗4枚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服三次。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

  1. 陽明寒嘔。胃中虛寒,食谷欲嘔,胸膈滿悶,或胃脘痛,吞酸嘈雜。
  2. 厥陰頭痛。痛在巔頂,乾嘔吐涎沫。
  3. 少陰吐利。嘔吐下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制方原理】

吳茱萸辛苦大熱 , 直入肝胃 , 溫肝暖胃 , 尤擅降逆止嘔 , 為君藥。

生薑辛溫,溫胃散寒,和中止嘔,為嘔家聖藥,與吳茱萸相配,散寒降濁之功益著,重用為臣。

人蔘益氣健脾,養胃生津,既扶中氣之虛,又顧津液之傷,為佐藥。

大棗益氣滋脾,甘緩和中,既助人蔘補脾養胃,又制吳茱萸辛熱燥烈,且與生薑相配,調和營衛,為佐使藥。

【歌訣】 吳茱萸湯參棗姜,肝胃虛寒此法良。

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亦堪嘗。

現代運用:本方適用於慢性胃炎、妊娠嘔吐、神經性嘔吐、神經性頭痛、耳源性眩暈等

吳茱萸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三。

【組成】吳茱萸6克 防風 桔梗 乾薑 甘草 細辛 當歸各3克 乾地黃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功用】養血溫經散寒。

【主治】婦人先有寒冷,胸滿痛,或心腹刺痛,或嘔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產後益劇者。

吳茱萸湯-《醫宗金鑒》卷四十四。

【來源】《醫宗金鑒》卷四十四。

【組成】當歸 肉桂 吳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麥冬各6克 防風 細辛 藁本 乾薑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風散寒,溫經止痛。

【主治】婦女經行腹痛,胞中不虛,惟受風寒為病者。

吳茱萸湯-《審視瑤函》卷三。

【來源】《審視瑤函》卷三。

【組成】半夏(姜制) 吳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蔘 白茯苓 白芷 廣陳皮各等分

【用法】上銼為末。加生薑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後服。

【主治】厥陰經頭風頭痛,四肢厥冷,嘔吐涎沫。

吳茱萸湯-《宜明論方》卷一。

【來源】《宜明論方》卷一。

【組成】吳茱萸(湯淘,炒) 厚朴(生薑制) 官桂(去皮) 乾薑(炮)各60克 白朮 陳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薑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功用】溫陽運脾,理氣消脹。

【主治】陰盛生寒,腹滿臏脹,常常如飽,飲食無味。

吳茱萸湯-《聖濟總錄》卷四十。

【名稱】吳茱萸湯

【組成】吳茱萸(湯浸,焙炒)1兩,白朮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蓽茇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檳榔(銼)2兩半,人蔘1兩半,大黃(銼,炒)2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四十。

【主治】霍亂,嘔吐酸水,氣結心下。

【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茹彈子大,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

吳茱萸湯-《千金》卷十六。

【組成】吳茱萸1升,半夏1升,小麥1升,甘草1兩,人蔘1兩,桂心1兩,大棗10個,生薑8兩。

【來源】《千金》卷十六。

【主治】久寒,胸脅逆滿,不能食。

【用法】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3升,煮取3升,分3次服。

吳茱萸湯-《萬氏女科》卷三。

【組成】吳茱萸(炒)1錢半,桔梗、乾薑(炒)、炙草、半夏(制)、細辛、當歸、白茯苓、桂心、陳皮。

【來源】《萬氏女科》卷三。

【主治】婦人臟氣本虛,宿夾積冷,胸腹脹痛,嘔吐噁心,飲食減少,或因新產血氣暴虛,風冷乘之,以致寒邪內勝,宿疾益加。

【用法】生薑為引,水煎,熱服。

吳茱萸湯-《聖惠》卷十二。

【組成】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大棗5個,甘草1分(炙微赤,銼),生薑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來源】《聖惠》卷十二。

【主治】傷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煩悶絕。

【用法】上銼細。以水2大盞半,煎至1盞半,去滓,分3次溫服,不拘時候。

吳茱萸湯-方出《肘後方》卷一

【藥物組成】吳茱萸5合,桂1兩。

【處方來源】方出《肘後方》卷一,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方劑主治】卒心痛。

【用法用量】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吳茱萸湯-《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藥物組成】吳茱萸(湯洗,焙乾,炒)3分,桂(去粗皮)1兩,細辛(去苗葉)1兩1分,當歸(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方劑主治】產後肺感寒,咳嗽不已。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 A+

吴茱萸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吴茱萸一升,洗(9g) 人参三两(9g) 生姜六两,切(18g) 大枣十二枚,擘 (4枚)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

【功用】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方歌】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方解】 本方治证乃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肝胃虚寒,胃失和降,浊阴上逆,故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厥阴之脉挟胃属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胃中浊阴循肝经上扰于头,故巅顶头痛。浊阴阻滞,气机不利,故胸满脘痛。肝胃虚寒,阳虚失温,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则大便泄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而迟等均为虚寒之象。治疗当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既能温胃暖肝以祛寒,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呕,一药而两擅其功,是为君药。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用为臣药。吴茱萸与生姜相配,温降之力甚强,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佐药。大枣甘平,合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是佐使之药。四药配伍,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常用方。以食后欲吐,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胃热呕吐、阴虚呕吐、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禁用本方。

2.加减法:若呕吐较甚者,可加半夏、陈皮、砂仁等以增强和胃止呕之力;头痛较甚者,可加川芎以加强止痛之功。肝胃虚寒重证,可加干姜、小茴香等温里祛寒。

3.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2.方论选录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8:“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甚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食也。以此三者之证,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临床报道】

吴茱萸汤治疗神经性呕吐属肝胃虚寒者,效果颇佳。廖氏以吴茱萸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分3~4次温服。共治疗68例,其中痊愈53例,占77.9%;有效15例,占22%。[廖久兴.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呕吐68例。湖南中医杂志 1998;14(2):42]

李氏以吴茱萸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1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均以头痛为主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干呕或呕吐,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患者以家庭妇女为多,并有98例患者血压偏低。结果:痊愈117例,占65%;显效60例,占33.33%;有效3例,占1.67%,总有效率达100%。[李敬柱.吴茱萸汤治疗180例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总结。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10(19):1895]

【实验研究】

研究发现吴茱萸汤能明显抑制硫酸铜灌胃引起的家鸽呕吐,减少呕吐频率,延长呕吐所需时间;能非常明显地提高胃残留率,抑制大鼠胃的自主运动;明显对抗氯化乙酰胆碱引起的胃痉挛性收缩,使胃的张力和收缩幅度下降,频率减少;能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减轻由冷水浸渍法造成的大鼠应激性胃粘膜出血和溃疡,并能防止幽门结扎法胃溃疡的形成。拆方研究表明,在减少呕吐次数和延长呕吐潜伏期方面,吴茱萸作用最明显,其次为生姜,最佳组成是原方四味药皆用。[邱赛红,等.吴茱萸汤温胃止呕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