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決定 化療 次數

為什麼化療要21天一次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的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相繼問世,晚期腫瘤患者生存的機率也不斷增加。毋庸置疑傳統的化療藥物是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很多人認為化療不好,會害命,“化療會讓人死得更快”。那麼得了癌症,到底要不要化療,化療週期是?化療次數?

    化療週期怎麼算?

化療週期是根據藥物的半衰期以及根據腫瘤倍增的時間來制訂的,從注射化療藥物的第1天算起,到第21天或第28天,即3~4周稱為一個週期。

在一個週期中,不是每天都用化療藥,通常是第1~2周用藥,第3~4週休息。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身體透過短時間的休息調整,恢復或重建機體免疫功能,使得各臟器功能得到充分調理。

通常情況下,醫生會建議在這期間攝入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或營養品。

但有的化療藥物抑制骨髓的時間較遲,恢復較慢,所以個別方案需要6周算一個週期。

如何 決定 化療 次數

   為什麼一個週期是21天?

目前的化療週期多數設定為21天(3周),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是根據化療藥物毒副作用的持續時間、人體恢復時間及腫瘤倍增時間而設定的。

   通常情況下,

第1週一般會用於化療給藥;

第2周化療藥物的毒性反應會達到頂點,也是最需要我們嚴密監測的時間;

第3周人體開始對化療的損傷進行修復和補充。

而多數化療藥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發生在化療後1~3周,約持續2~4周逐漸恢復,並以白細胞下降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所以在化療後可檢測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來判斷是否發生了骨髓抑制。

發現了骨髓抑制後,為了能按時進行下一次化療,臨床上會為病人打升白針、口服升白藥,或者透過食補,為下一次化療做準備。

化療次數是根據什麼決定的?

化療,是為了將術前就有可能發生臨床檢測不到的潛在轉移,或者少量脫落在手術傷口周圍的殘餘癌細胞殺滅,以達到預防癌症復發和轉移的目的。

一次化療只能殺滅一定比例的癌細胞(這個比例隨著癌種、分期分型、化療藥物種類、身體對化療藥的敏感程度變化而變化),而做了一次化療之後,身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都需要時間來恢復,與此同時剩餘的癌症細胞也在發展。

所以當身體恢復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時,就需要馬上開始下一個週期的化療,將“受過重創還在發展但還沒發展起來”的癌細胞摁死在搖籃裡。

化療幾次,如何決定?醫生一拍腦袋決定嗎?

如何 決定 化療 次數

    患者的病情決定

具體的術後化療次數應根據腫瘤的具體部位、病理型別以及臨床分期而定。

一般來說,早期腫瘤在術後進行四次輔助化療即可,但是若術中發現脈管癌栓或淋巴結轉移較多,在術後則需要根據癌症發展情況進行6次或更多次數的化療。

患者對化療藥物的敏感程度決定

若患者對化療藥物足夠敏感,化療四次就能達到將癌細胞數量長期抑制在正常水平的效果;若患者對化療藥物不夠敏感,那往往就需要更多次數的化療,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患者的身體狀況決定

因為化療是存在毒副作用的,比如最常見的骨髓抑制,就可能導致患者嚴重的貧血或者白細胞、血小板數量下降到人體不能承受的程度。

所以,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對化藥的敏感度,身體狀況(副作用的大小),來決定化療的次數和時間間隔。很多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是累加的,是有劑量限制的,超過了一定的累積劑量,就不能再用了,那就需要更換其他的化療藥物。

兩個週期之間,為什麼要停一段時間?

化療期間重複或相繼使用化療藥物,一般都需要一定的間歇期。

在患者體內,惡性腫瘤細胞常常比正常血細胞,如白細胞,血小板以及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更快,因此,治療期間常常會產生很多嚴重的不良反應。

透過一定的休息時間可以讓正常細胞得到恢復,讓身體的正常組織或器官能夠耐受,增加療效。

間歇期的長短,應該以「藥物毒性作用基本消失,機體正常功能基本得到恢復,而被殺傷的腫瘤細胞尚未得到修復」,這樣一個時間為最佳時間。

惡性腫瘤體積增長速度的快慢,化療藥物應用的時機,間歇長短對療效都有明顯影響。因此,一般對於增長過快的惡性腫瘤細胞,連續用藥1~2周是一個療程,間隔2~3周後再給予第二個療程。

淋巴瘤化療一般間隔14~28天,即2~4周。但這並不是絕對的,還需要根據個體體質、化療效果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化療間歇期的注意事項

①患者應當仔細閱讀出院小結

出院小結會提醒患者出院後的注意事項,註明下次化療的日期等。有的患者將出院小結隨意丟棄,或者用作報銷等用途,不留底稿,這都是不正確的。

②按醫囑定期到醫院複查、就診

就診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到化療所在的醫院、科室就診,因為這是對患者病情最瞭解的地方;另一種情況是,如果居住地離化療所在的醫院比較遠,則可固定選擇附近的一家醫院就診,最好到腫瘤科就診,並相對固定一個複診的地點,最好也能固定一個醫生。

複查時,一定要帶上出院小結,上面有患者的病史、簡要診療經過,可便於醫生參考。

化療間歇期的複查,最重要的是血常規、生化檢查,都需要抽血。血液指標的異常,患者本身常常沒有感覺,只能透過血液化驗來發現,因此,患者務必按期抽血。

③如果出現身體狀況的異常,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例如發熱、拉肚子、嘔吐等。晚間和週末可到醫院急診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④化療間歇期,患者的體質和免疫力往往較差

此時,要注意避免勞累、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大量的家務活、避免在外就餐、避免長途旅行。應以休息為主,適當運動,規律生活。

如何 決定 化療 次數

   中醫可以替代化療嗎?

“我覺得中醫很有效,用完中藥我感覺很好,我不想化療了,就用中醫治療吧。”有患者這樣說。

中藥可以降低化療毒性,可以輔助殺滅腫瘤細胞,可以調節身體提高耐受性,但正如田吉順醫生所說,中藥對病灶本身基本上是束手無策的。

所以在化療期間用中藥輔助治療可以,用中藥代替化療不行。

中藥治癒的患者有多少呢?

沒有人統計過,也無法確認那些“中藥治癒”的個例中,有多少是真的因為中藥起到的療效而治癒的。

而且在真的被中藥治癒(指五年不復發)之前,誰敢說自己有那麼幸運可以成為個案?

醫生在為患者選擇方案時,會依據患者情況做一些評估,也會考慮到方案的副作用,權衡利弊後選出最佳方案。我們要聽從醫生的安排,記住下次化療的時間,堅持完成化療,對抗腫瘤細胞!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各種新的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相繼問世,給腫瘤患者帶來新希望!

目前,有多項靶向藥、免疫藥物聯合標準化療藥物治療胃癌、肺癌、食管癌、肝癌等實體瘤臨床試驗正在開展招募中,如果患者想了解或免費用上這個藥物方案,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

*宣告:本文旨在科普腫瘤醫學和新藥進展,任何重大醫療決策請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版權申明:如需轉載請聯絡小編

   【ai幫幫臨床招募】

PD-1/PD-L1抗體免疫治療藥物和靶向藥物的臨床試驗正在招募淋巴瘤、肺癌(鱗癌、腺癌、小細胞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宮頸癌、白血病、膽管癌、不限癌種實體瘤等,可以申請免費接受藥物治療;歡迎有需求的癌症患者報名參加或諮詢!

 最近空難頻傳,讓我回想起第一次搭飛機的經驗。記得第一次搭飛機時,心中十分地忐忑不安,因為從來沒有搭過飛機,又從報章新聞聽說過空難的恐怖,所以非常緊張,上飛機時一直東張西望,問東問西,深怕自己做錯了什麼,而影響到飛航安全,途中飛行又遇到亂流,更讓我覺得不知如何是好,所幸有機長的廣播解說與空服人員的關心,才讓我心情穩定,而有了一次愉快的旅行。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篇文章不是要講化療嗎?為什麼我要在一開始談到自己搭飛機的經驗呢?其實第一次接受化學治療就好像是第一次搭飛機,面對許多未知的因素加上從旁人聽說過一些不好的化療經驗,總是讓即將接受化療的病人心中充滿著不安、恐懼與懷疑。因此事前詳細地了解化療的原理、效果、療程與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我們的疑慮和害怕,並且讓我們知道要如何配合醫師,如何注意自己的身體,並適當地向醫師回報自己的狀況,接下來本文會跟大家介紹第一次接受化療所應該知道的觀念,你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出發吧!

一、化療的原理與進展

  化療是「化學治療」的簡稱,之所以稱為化學治療是因為這一類的用來抗癌的藥劑是用化學的方法提煉或合成的,而它的原理是它會毒殺生長分裂快速的細胞(特別針對癌細胞),以期能夠降低或清除癌症病人體內的癌細胞,進而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在三、四十年前化學治療剛起步時,藥物種類稀少,治療效果有限,而且副作用很大,因此「化學治療」常被人誤解甚至醜化成用來毒死人的毒藥,這種誤解主要是來自早期對化學治療的刻板印象。然而隨著醫學的進步,化學治療的藥物一直朝著增加抗癌效果與減低藥物的副作用改進,已有了長足的進步,早就和早期化療藥物不同,雖然有些化療藥物仍然讓人覺得不適,但是配合其他減輕副作用的藥物以及療程的調整,大部份的病人早已可以輕鬆地接受化療。我在門診幫病人施打化療,許多病人在施打前非常害怕化療的副作用,可是在回診時卻驚訝於化療副作用的輕微,少數病人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在接受化療」。

二、一定要打化療嗎?

  面對剛被診斷的癌症病人,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一定要化療嗎?不打化療改接受其他自然療法可不可以?」化學治療現在之所以會被公認為治療癌症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是因為它經過人體臨床試驗證實它的效果,也就是說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與不接受化療的病人比較起來,癌症復發機率較低(手術後輔助性化療),或明顯可以促進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惡性腫瘤轉移後的緩解性化療)。其它坊間、民間流行的自然療法或偏方沒有經過人體臨床試驗證實它們的療效,就貿然把它們當作對於癌症的主要治療是有其風險的,如果因此而延誤到病人接受有效治療的時機,更是令人覺得可惜與遺憾。

三、了解治療計畫與化療療程

  如果要搭一班飛機,我們自然會問飛航時間要多久,目的地在哪裡?同樣地,當病人接受化療時,最關心的也是療程多久,治療的效果如何。化療的療程隨著腫瘤型態的不同而有差別,以常見的轉移性肺癌、乳癌為例,化療的時間間隔通常是2-3週施打一次,療程是4-6次的化療,每2-3個月用電腦斷層檢查評估治療療效。不過這不是絕對的,會隨著腫瘤的種類與期別、醫師的經驗與治療的反應與副作用隨時做調整。在開始化療前,一定要跟主治醫師好好瞭解治療的計畫,以及所使用的藥物,常見的副作用等項目,才開始治療,如此讓自己的心理做好準備,才不會驚慌焦慮。我在門診遇到一些尋求第二意見的病人,每每問他們的治療計畫,有許多人都不了解,更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什麼化療藥物,難怪會覺得擔心與惶恐。不要怕詢問醫師,醫師都很樂意為您解答您的問題,怕的是您不敢問。

  另外,在接受化學治療的早期要有耐心,因為除了少部分對化療敏感的腫瘤(如淋巴癌、白血病、小細胞肺癌等),化療在一開始就有很顯著的療效,其他惡性腫瘤大部分要經過2-3次以上的化療,療效才會顯現出來,因此不要太心急,在接受治療中一步一步穩健地跟著醫師的引導向前邁進,這才是抗癌成功的第一步。

四、常見的副作用與保健

  之前提過化療的作用機轉是毒殺生長分裂快速的細胞,主要是癌細胞。這意味著正常在人體分裂旺盛的細胞也容易受到化療的影響,因而產生副作用。身體有三個部分的細胞分裂最旺盛,分別是腸黏膜、頭髮、骨髓,這就因此造成化療最常見的三大副作用:腹瀉、掉髮、白血球與血小板低下 / 貧血,特別是白血球低下會造成免疫力不足,因而容易感染,因此在化療期間,盡量不要出入公眾場所,不要吃生冷不潔的食物,有發燒一定要趕快回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化療的副作用也不盡相同,好好觀察身體對化療的反應,仔細回報給醫師,幫助醫師調整用藥,將副作用減到最低。慶幸的是化療的副作用大部分是暫時的,只要完成療程,停藥之後副作用幾乎都會消失,因此不必太過於擔心這些副作用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至於化療時期的飲食仍然以均衡為原則,因為身體組織的損傷修復需要各種的營養素,若有問題也可諮詢醫院的營養師。另外,在化療期間最好保持運動的習慣,可以做一些快走或伸展運動,既可以減低因化療的疲倦感,又可以保持體力。

五、結語

  接受化學治療就好像搭飛機進行一趟長途的飛行,在過程中充滿了許多的未知變數,然而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有醫療團隊和親友陪伴著我們,只要我們做好準備,醫師就會像老練的機長,帶領我們穿越飛行中亂流與風暴,只要我們好好配合醫師的指示,好好地瞭解治療計畫,讓自己的心情做好準備,留心各樣的副作用並隨時回報,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地完成化學治療,重新享受失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