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努 李 維 梗 圖

基努.李維這張梗圖平常鄉民大概是用在「我覺得你說的是錯的,但我懶得跟你這個笨蛋爭辯,所以才都說你是對的。」

又五月天的《最重要小事》這樣說:「世界紛紛擾擾、喧喧鬧鬧,什麼是真實」

所謂「爭論」,可以這樣說嗎?通常是用在雙方意見不同,而為了讓對方確信己方所說「為真(對的)」,而採取的行為。

但年紀漸長,從觀察(他人)和體會(自己經驗)之中,慢慢會覺得,所謂的「爭論」,可能是解釋一些事情的時候,說者和聽者的交集不多,所造成的結果(交集得越少,當然爭論就越大)。

這之中也沒有「完全交集」的可能,如果有的話:

1.那幹嘛要有「爭論」的討論。

2.那代表有一方在演戲,就像基努.李維那張梗圖(純粹個人解釋)。

而之所以交集不多,可以歸因在他方的理解力和背景知識不足,但年紀越大,會覺得「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很關鍵的一點,反而是「大家都只看自己相信的部分」。

而什麼東西決定「自己相信的部分」,最明顯的是「當自己空白的時候」,「環境」(所謂耳濡目染)所給予的,來源包括,父母、朋友、師長,或人手一機時代下的各個資訊平台。

當被這種現象綁住了手腳,就導致這個「紛擾喧鬧的世界」;當被這個現象抵住真理之門,來自外界的光(更多各式各樣的想法和意見)就暫時就沒辦法滋養內心的完整了。

結果,如果可以把基努.李維那張梗圖,解釋成「我覺得接下來的聊天可能會引起爭論,而這個爭論只是彼此的交集(看的部分)不同罷了,所以何必爭論呢。」,或許就可以「想起」內心的完整了。

<後記>

結論的基努李維梗圖的個人解釋,如果用在一般生活之中,只要心中某道檻過去就行了;但如果用在「爭論後產生工作行為」之工作場合,就真的看機運了,不太容易:

因為每個工作行為背後,都有要承擔對應的責任。

如果今天A聽了B的話,順著B的觀點(都說對方說的是對的了),進行某工作行為,但出了事,B不用負責。那這樣,A真的敢接受B所說的,並採取行動嗎?

大概只有不用負責的人,或根本不缺錢、不缺工作的人,才真正可以在當下有關工作的爭論上,說出「你說的都對」。

另外,還必須「自尊(愛面子)」數值不太需要的人,才做得到,不然「你說得都對」,常常會讓一個人面子掛不住(尤其遇到的對方,自信心異常膨大、或習慣看低別人),讓「你說得都對」這種話(生活哲學)說不太出口(難以落實)。

PS:「政治」的議題,也全都可以用在上面的論述中。

1.「政治」之中,不可能沒有「爭論」:原因上面有提到部分。

2.沒有政治人物可以輕鬆寫意得面對每一個質疑,回應「你說得都對」:因為這在外界的眼光來看,是承認自己「全都」做錯了,對方說得都是對的(自己要承擔「所有」責任了)。

3.由1.2.,「政治上的爭論」,也都是「交集不多」引起的,但常常都淪為口水(堅定維持自己的立場和論點):就是因為「被質疑者」不敢承認(為了聲量或選票),或真的沒意識到,關於「自己的立場和論點,多少都有要修改的部分」;而「質疑者」,常常也都沒意識到(或有意識到,但為了聲量或選票,而繼續「爭論」),「質疑對方的部分,通常不可能全都是需要修改的」。

基 努 李 維 梗 圖

眾所期待的《駭客任務:復活》即將陸續在全球各國上映,向來對私生活很低調基努李維也正為這部話題新作馬不停蹄地上節目宣傳,讓粉絲們有機會了解這位外表高冷、但性格超暖的巨星另外一面的迷人風采。

基 努 李 維 梗 圖

最近他在登上著名脫口秀《荷伯報到》(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接受主持人訪問時,也順道提到了這位男神廣為人知的梗圖來源——「悲傷基努」。這張基努李維獨自坐在公園長椅上吃三明治的照片在網路上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迷因了,甚至還有藝術家親手製作了 3D 的迷你公仔。

基 努 李 維 梗 圖

但被問到當時被拍到經典照片時的心情如何?基努李維卻回答,自己那時候完全並不像大家想得那麼憂鬱,只是因為肚子太餓了,所以坐在路邊直接吃起了三明治。至於為什麼網路上會有那麼多的基哥迷因呢?其實男神本人也是一頭霧水啦!

基 努 李 維 梗 圖
基 努 李 維 梗 圖

source/dailymail

基 努 李 維 梗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