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 台灣 的 美麗 與 哀愁

齊柏林從空中拍臺灣,他以「鳥」的角度,帶領我們飛到臺灣上空,看到美麗與醜陋並存的臺灣。原來,站在平地看景象,很多事物和情況無法察覺;如果換個角度,在高空俯瞰,便會看到很多細節都被隱藏了。

最初齊柏林的空拍作品只拍攝臺灣美麗的一面,直到後來,發現美麗的背後也許是對環境的傷害。例如:幾何排列美麗的魚塭,可能是造成臺灣西部地層下陷的凶手,「臺灣養殖業一年產值三百億,為什麼有這麼多吃到飽餐廳可以無限量供量魚蝦?因為臺灣養殖技術好、產量多。」

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默默加入了破壞環境的共犯結構。

         從空中看臺灣帶著我們從空中鳥瞰臺灣土地,看見她的美、她的傷痕、她的痛。請從生活經驗或所見所聞中,將你所觀察到以及感受到的臺灣,以「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為題,完成文章。

⒈題目: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⒉說明:齊柏林從空中拍臺灣,帶著我們看到臺灣的美麗,也看到臺灣的哀愁。請從生活經驗中,將你所觀察到以及感受到的臺灣,以「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為題目,完成文章。

思路引導:

⑴你覺得臺灣哪裡很美麗?又有什麼現象又讓你感到哀愁?分段敘述並提出自己的想法。

⑵想一想,我們要如何保持臺灣的美麗?如何改善哀愁的問題?

寫作心智圖參考:

以下心智圖根據本人課堂提示繪製而成,可循此脈絡完成本篇作文。

看見 台灣 的 美麗 與 哀愁

寫作小叮嚀

    「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這個題目,從形式上來看,屬於議論文的「雙軌題」。由於這篇寫作的主題有兩個—─「美麗」與「哀愁」,所以構思時,必須分別敘述臺灣的「美麗」與「哀愁」兩種景象。這兩個部分要區隔,以客觀的觀察與體驗為主軸,讓寫作思路條理清楚。

所以進行構思時,可以舉例說明:可以寫出一個地方從美麗到衰敗的過程,同一個地點,讓「美麗」與「哀愁」並陳。也可以舉例寫幾處臺灣的迷人景色是如何美麗,另外舉例寫出另幾處的臺灣景色卻如何的充滿哀愁與無奈。

然而,臺灣的哀愁必然會寫到環境受到破壞與汙染,但也不必太悲觀消極。只是分享所看見的,希望給彼此一個反思、討論的空間,而不是全然的否定。

在寫出事實景象與想法後,若能提出改善之道將使文章更有說服力。因為議論類文章,除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外,就是要「解決問題」的見識。文章有知識,還有見識,這篇文章就是讓人眼睛一亮的好作品了。

議論的目的,是自己提出的論點能讓人信服。所以,提出論點、找出論據、發揮論證的過程裡,要注意有沒有抓緊論證的思路。

    進行論證時,要根據所有的材料或事例提出正確的論點,清楚整理出清晰的思路,將想要表達的話語正確表達。可以運用下列兩種方式:

㈠歸納論證法:透過好幾個的事例,概括它們所共同具有的特質,從而歸納出一個普遍規律的方法,就是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過程。

㈡演繹論證法:根據已知的一般原理、規律來推知個別事例。

寫作計畫

寫作第一步:破題

    臺灣的確很美:大地的磅礴、河流的蜿蜒、大山的高聳、人們的純樸,都是臺灣最美的風情;但是,被破壞的大地、被汙染的河川、被摧殘的高山、被斬首的青山、沒了綠顏的山林、哭泣的溪流、昏黑的天空,更是臺灣的哀愁。

你覺得臺灣的美在哪裡?臺灣的哀愁在哪裡?可以很簡單的用幾句話先總說,
用「開門見山法」破題。例如:

 臺灣很美,美在大地創造出來的風景,美在農民們辛苦耕耘後綻開的滿足微笑,美在每個臺灣人親切的微笑。但是,因為人們不斷的破壞與砍伐,予取予求的結果,使臺灣的美景漸漸消失。

臺灣是美麗的,但也是哀愁的。臺灣的美,美在青翠的高山中,美在蜿蜒的小溪裡,美在純樸的人們心中;臺灣的哀愁,愁在政治的混亂中,愁在生態的浩劫中,愁在黑心的工廠裡。

寫作第二步:取材與構思

⒈不同角度的思考:這篇文章題目的要求是必須同時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這是兩種不同角度,所以寫作時要兼顧兩種角度的取材。

⒉一個角度,兩個支持:有哪些例子或事件可以支持你的看法,至少要有兩個到三個例子或理由,才能讓文章更有說服力。

你覺得臺灣哪裡很美麗?詳細把那些美景和特色寫出來。有什麼現象讓你感到哀愁,分段清楚的敘述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記得在電影上映前兩年,一起學電繪的好同學,某次聊到登山的話題時,介紹了齊柏林空拍臺灣的片段,短短幾分鐘足以讓我震驚,映入眼簾那壯麗而陌生的絕美景致,竟是自以為熟悉不過的臺灣。今日走進戲院欣賞了完整《看見臺灣》,怎能不感動?又怎能不感觸?

            「想像自己是飛鳥或是一片雲」,藉由空拍,《看見臺灣》賦予我們另一種視角鳥瞰自己的家園,青空下,悠悠翱翔,原來我們的島嶼、我們的家,是如此美麗。連綿聳翠的山,不僅有蒼林嵐岫與皚皚銀雪,也會吐者熱息白煙,也才知道水光雲影的山湖、一碧萬頃浩瀚的汪洋,會透著最純淨琉璃色澤,並非文字誇飾,反倒覺得這些自然的奇蹟遠遠超出文字符號駕馭的極限。「自然」是這樣豐美,滋養我們的身體與想像。而「我們看不見,是因為我們站得不夠高…」,我想自己似乎永遠太小看足下的島嶼。

                  從自然美景逐漸走進人的世界,隨風搖曳出沙沙聲的禾滔,讓人無法忘卻那辛勤後幸福的光景,還有每一個在這裡打拚求生的人,無論祖先來自何方,都是投注了生存繁衍的冀望,而自然如母親般安靜的餵養我們,才能創造更多鮮活的色彩。確實,自然資源使我們創造經濟奇蹟及舒適便利的生活,而無窮的慾望卻讓汲取變成剝奪,因為我們不聞不見或視而不見。

                  在資本主義昂揚的時代,我們也就任由慾望無限擴張,美味的高山菜、高山茶、檳榔、溫泉、維繫便利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水泥、支撐經濟的工業、建設開發,自然還有這樣生活方式下驚人的垃圾。地理上,臺灣可算是危機重重的地方,火山、地震、颱風…,斜峭峻嶺碰上豪雨以及人類的破壞,土石流後山景彷彿一道道怵目驚心的血痕,淤塞的泥漿彷彿化不開的膿,讓可用水一點點流失。過度抽取地下水,也讓土地逐漸淪陷,汙染的廢水滅殺了水土的生命,而我們也仍不知不覺食用著這樣環境下產出的水與糧食。或許,真該好好反省利益至上的數字,是不是真的那麼有「效率」?還是拿了自身及下一代的生命安全為代價,卻不自知呢?阿里山觀光勝地下殘破的土石流景象,讓人心驚膽顫。才醒悟為什麼 看不見臺灣的美好,因為是我們自己畫清了界線,想隔絕她哀愁的同時,也隔絕了她的美麗,不想面對,以為麻木才能繼續生存。 

                  吳念真的旁白也許不多,卻字字令人震動,想起大學修臺灣傳統與現代劇場的老師說,他的語言特別能貼近臺灣群眾且喚起感性的一面,再一次感受到所言非虛。旁白提醒我們,這並非單純「你對我錯,我錯你對的議題」,而是集體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我們對自然盲目的傷害,等到災害來臨時刻,才「怨天、怨地、怨政府,而從沒想過自己也是加害者的一份子」,讓我感同身受,這是我們的社會,只能仰賴自己守護,無論是天地還是政府,只有靠一點一滴匯聚的力量,才有難題解決的可能。因為我們都只是過客,在油綠田園一步步大大的腳丫子,象徵著我們踏在這片土地的足跡,原住民孩子清亮的歌聲迴盪玉山,或許暗示人與自然共處,也可以美的那麼純真。

唯有呵護這片土地,才能被她呵護」…。

來自玉山的歌聲,幕後花絮。

 

看見 台灣 的 美麗 與 哀愁

關於台灣自然景觀的豐富多元、海岸山岳的壯闊美麗,我們對這塊自己生長的土地,都有著無比的自豪。然而在這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島嶼上,先天條件所帶來的一些威脅及災害,我們也不免有些無奈和感傷。

   

近年來,由於台灣意識的提昇,讓我們更關心我們腳底下的這塊土地,也讓我們更想去瞭解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透過各種平面的、立體的媒體傳播,經由各式各樣的文字、影音的敘說解析,譲我們對台灣島的過去與現在,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除了依然是美麗台灣之外,平添了揮之不去的深深的哀愁。

    

前些日子,有幾位朋友不約而同地,向我們推薦《看見台灣》這部影片。老實說,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有這部片子。也以為這應該就是一部很傑出的藝術電影,或許是一部很有學術價值的紀錄片。

   

我和內人很快就抽空去影城觀賞,很意外發現竟然有這麽多院線聯映。果然,我們的預期沒有錯。這確實是一部可觀的藝術電影,也是一部精彩的紀錄片。但是,整個影片的呈現與價值卻並不止於此。

    

不管是玉山的頂峯,𣎴管是孤懸海上的龜山島,也不管是一望無際的嘉南大平原,我們都曾經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節、不同的晨昏,去欣賞台灣的美麗。即使是齊柏林先生高難度的空中攝影,還有藝術創作,我們也很難得只在一些特定場合觀賞到。

   

而在《看見台灣》這部片中,我們是第一次,這麼完整地,從台灣最高天邊,一直到最低海角,由高空飛行鳥瞰的方式,以一個嶄新,完全不同體驗的方式,去欣賞我們一向所熟知的台灣的美麗。但也同時讓我們去了解、去深思臺灣美麗背後的哀愁。

    

台灣地處歐亞版塊與菲律賓版塊之間,先天上就是地震頻繁地區。而在西太平洋一隅,也免𣎴了遭受颱風的侵襲。再加上本島山高水急,土石流失和水災肆虐,也成為我們經常要面對的難題。但這些自然災害,卻只是台灣美麗哀愁的一部份。

   

過去幾十年來,在地窄人稠的台灣,興起了"人定勝天"、"與天爭地"的風潮。在違反大自然水土保持的原則下,不只是山上海邊出現濫墾濫用的情況,台灣處處是過度或不當開發的痕跡。造成土地崩塌、水土流失、水源枯竭、土地荒廢、地層下陷、河川嚴重汙染。台灣可説是滿目瘡痍,遍體傷痕累累。這才是最令人心痛的美麗哀愁。

   

在這部真實呈現的紀錄片中,齊柏林先生優異的空拍攝影作品,展現藝術及人文關懷。而由最具說服力的歐幾桑╴吳念真先生所作的傍白,也譲這部片子有了新的生命。而編導以及電腦後製小組,也讓這部紀錄片成為彷彿有故事、有劇情兼具說理的最佳影片。

   

透過《看見台灣》 這部影片全新又完整的呈現,我們得以再一次欣賞到台灣的壯濶與美麗。而那些令人觸目心驚的畫面,更讓我們驚覺臺灣已經深陷浩劫的深淵。我們在欣賞美麗台灣之餘,更應正視美麗台灣所遭受無情的摧殘。為了台灣的永續發展,為了後代子子孫孫,也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我們大家應好好思考,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這個急迫、切身而嚴肅的課題。

     

看見 台灣 的 美麗 與 哀愁
   

看見 台灣 的 美麗 與 哀愁

    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