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池回收概念股

台灣電池回收概念股

銘福集團旗下名仁資源將在台南麻豆新建二廠,跨足鋰電池回收技術門檻最高的萃取純化領域。(圖為銘福集團總經理陳俊銘)

美琪瑪之外,現有鋰電池回收處理的台廠也摩拳擦掌,其中又以銘福集團最積極,旗下位於高雄小港的名仁資源回收已計畫在台南麻豆擴建二廠,銘福總經理陳俊銘透露,已買下三萬多坪土地,規劃以濕式溶解進行貴金屬提煉,加上本身已有的物理回收設備,正好完成前後段整合服務。

身為銘福第二代的陳俊銘向本刊表示,1976年成立的銘福集團,是全台最大的廢車處理回收廠,透過轉投資掌握全台不同領域的回收事業,包括鉛蓄電池為主的金聯成(準備申請上櫃)、冰箱電視家電為主的大南方、生活資源回收的聯福,集團年營收規模上看百億。

陳俊銘說,十多年前看到鋰電池在手機、筆電即將進入退役潮,便於2016年成立名仁資源科技,兩年後取得台灣第一張鋰電池回收處理執照,看好電動車趨勢成形,決定再往提煉貴金屬挖掘黑金。

當被問及可能面對的競爭,陳俊銘老神在在地說,車用鋰電池降階利用到真正退役仍需8到10年,名仁還有充分時間找出最好的處理方法,集團本身有廢棄汽機車回收多年經驗及穩定客源,這些都是未來發展電池回收萃取業務的優勢。

陳俊銘透露,光陽、Gogoro等電動機車業者,曾主動接觸了解潛在合作的機會,而今年初,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打造的超級電池廠,正好也在名仁本廠所在的小港區,因地緣關係,雙方人員曾見面互動,摸索彼此的交集。

對此,台泥集團向本刊指出,能元科技與三元能源科技對於高階鋰電池的二次應用及回收都有規劃且進行中,但尚未與國內廠商在電池回收展開合作。

台泥集團向本刊指出,能元科技與三元能源科技對於高階鋰電池的二次應用及回收都有規劃且進行中。(台泥提供)

雖與台泥的合作案未定,陳俊銘仍充滿信心,他向本刊透露,名仁在澳洲政府邀請下,今年10月可望與澳洲當地的廠商簽署合作意向書,進行回收處理設備的建置,「初期是太陽能板鋰電池回收,車子可能是下一步。」

陳俊銘言下之意,意味著名仁已走出台灣、進軍海外。陳俊銘說,他打算讓名仁與正在申請上櫃的金聯成進行合併,以利後續國際佈局與資金需求,

電池回收引發的新黑金大戰從國外燒到國內,汰役鋰電池已非廢棄物,而是資源物,除美琪瑪、銘福,嗅到商機的台廠還有康普材料、三大未來科技、佳龍等,廠商各自從擅長領域切入;其中,原名延龍再生的三大未來已啟動屏東擴產計畫。

展望未來,廠商呼籲,政府或可放寬電池廢料禁止進口台灣等規定,稀有金屬是戰略物資,廠商致力電池回收100%在地化,但也希望做外國生意,大啖全球鋰電池回收大餅。

台廠投入電池設置與回收現況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電池回收新黑金】馬斯克也搶著賺 鋰電池回收成台廠競逐新黑金
【電池回收新黑金1】鋰電池回收淘金大解密 台灣產學合作榨出貴金屬
【電池回收新黑金2】攜手日商擠入特斯拉供應鏈 美琪瑪當先鋒再攻提煉貴金屬

隨著鋰礦價格不斷飆升,在馬斯克主導下,特斯拉宣布進軍電動車電池回收領域。(達志影像)

因俄烏戰爭引發鋰礦價格飆升,電動車電池回收炙手可熱,佔成本1/3的鋰電池,成大廠眼中的新石油。本刊調查,在特斯拉(Tesla)喊進後,上看3千億新台幣的鋰電池回收商機,正吸引國際大車廠積極投入。台廠則由台塑、鴻海、台泥登高一呼,美琪瑪、康普、銘福集團的名仁等上下游廠也挾著各自資源整軍待發,並首度跨入國內獨缺、門檻最高的貴金屬提煉純化,要替台灣完成電池回收最寶貴的一塊拼圖,拿回主導權,接軌國際。

今年四月俄烏戰爭引發鋰價一度飆漲480%,急得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Twitter)跳出來大喊「特斯拉可能涉足鋰礦開採和精煉業務」;po文一出引發熱議,即使後來澄清純屬玩笑,背後卻代表著電池材料無疑是電動車最重要的戰略物資。

特斯拉雖未跨足鋰礦開採,但卻大力投入「電池回收」。特斯拉今年5月公布的「2021影響力報告」內明載,未來計畫在每一座電池工廠建置回收設備。這個動作看在美琪瑪董事長嚴隆財眼裡,可說寓意深遠。

顏隆財對本刊分析,全球電動車近4年蓬勃發展,排除汰役電池還能降階利用,一般電動車鋰電池平均壽命約8年;因此,推估最快四年後車用鋰電池將進入大量汰役潮。特斯拉此時跳出來喊作電池回收,顯示相關商機即將爆發。

不只馬斯克,特斯拉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史陶柏(JB Straubel)2017年創立的電池回收公司紅木材料(Redwood Material),去年完成7億美元融資後,市場估值攀升至37億美元;此外,今年中更先後獲得福斯(Volkswagen)、豐田(Toyota)深化合作,各大車廠積極挺進,旗下電池回收工廠不久後都將試產或投產。

台灣電池回收概念股

各大車廠布局電池回收現況

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估,全球鋰電池回收在2020年市場規模僅36億美元,到了2030年可成長至107億美元(約3千億新台幣),年複合成長率19.4%,原因正是電動車的帶動。

新能源車大戰拚新局,回收,成了大廠競逐下的新黑金,台塑集團日前成立「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跨入節能、儲能、新能源與循環再利用等四大領域,就強調將投入電池回收廠,打造一條龍能源服務。

鋰電池材料已是電動車最重要的戰略物資,連台塑也強調將投入電池回收廠。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電池回收新黑金1】鋰電池回收淘金大解密 台灣產學合作榨出貴金屬
【電池回收新黑金2】攜手日商擠入特斯拉供應鏈 美琪瑪當先鋒再攻提煉貴金屬
【電池回收新黑金3】廢車回收神祕老廠惦惦賺 跨足提煉貴金屬揮軍國際

才要走上普及電動車,但已經有業者看見,電動車變成中古車的商機,尤其是鋰電池的回收,估計很快到了2030年,鋰電池回收產值,可以達到5千億台幣。因此台灣的業者,現在就布局回收儲能櫃的鋰電池,現階段先建立回收流程、測試回收電池的功率,未來才能擴展到不同廠牌、不同規格的鋰電池回收。

放入碎機絞碎,回收電池的日常,隨著電動車越賣越多,到了2040年電動車將占市場的四分之三,未來會廢棄575噸的鋰電池,而整合汰役電池三大商機來源,主要是降階利用在儲能裝置或低速電動車、或者將失能的電池分解,以金屬材料回收、再來是廢棄掩埋,因此讓電池的回收市場的產值,將從2020年的15億美金、相當於450億台幣,增加到2030年會達5千億台幣,因此台灣也有業者搶進。

電池儲能公司總經理李泰安:「也許到了2025年、2027年部分的這個儲能的電池,它就面臨到淘汰,汰役的這樣子的一個時間點,把這一些回收來的電池,再做二次的利用。」

而且除了汽車、還有手機、儲能櫃等等的電子產品都會用到鋰電池,已然為回收產業奠定基礎。

電池回收公司執行長 Ajay Kochhar :「最終的目的是回收可以用應用在更多的電動車上面,回收可以幫助車廠降低成本,尤其是在電池原料端,也是目前電動車成本最高的地方,長遠來說可以讓供應鏈更穩定,將來也可以減少開採對環境的破壞。」

包括特斯拉、賓士、BMW、福斯等等,已經設廠啟動汰役電池降階利用的計畫,而在台灣做電池儲能管理起家的李泰安,在各家業者還在拼搶充電產業,已經先一步規劃好,自家賣出儲能櫃的鋰電池退路。

電池儲能公司總經理李泰安:「它的殘值、它的健康狀況,坦白說我們最清楚,這也是我們這一段時間,必須要很努力的練功,
不斷地去做測試,不斷地去抓取裡頭的大數據,能夠去分析這個電池的壽命,以利於未來我們在回收其他廠牌,其他廠家的產品的時候,我們的評判的依據。」

不過面對能源大戰,業者搶當鋼鐵人,即便在再生能源與分散式電網的趨勢下,能調度能源穩定電量的儲能櫃,已經站穩了腳步,但想吃下回收大餅,眼下還有難關要克服。

非凡新聞記者陳盈卉:「其實要回收鋰電池現在有幾個門檻,因為現在的鋰電池有各式各樣的、不同的規格跟尺寸,所以要回收集中,甚至是拆解的步驟就會比較複雜。再來是傳統的電池可以直接破碎甚至是溶解,但是鋰電池裡面,還有很多的化學成分,所以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引燃甚至是爆炸,因此根據目前的技術,還有回收規模來看,回收鋰電池的成本還是比開採鋰礦還要高。」

電池儲能公司總經理李泰安:「在回收的產業裡頭有四個要素,其實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個它必須要有非常穩定而且大量的回收源,這個其實是第一個要求,第二個要求是政府要有非常明確的政策,這個比方說規定誰要負責回收、或者是規定今天的這個回收出處到哪裡,第三個點其實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它要有回收的技術,第四個點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回收再利用之後的出海口。」

坐落在台科大,模擬台灣電力傳輸,與轉換的實驗室裡,一整排的儲能櫃和桌上的電腦,記錄著電池能量流轉的大數據,隨著電波上下波動,電池回收產業順應永續循環概念,正醞釀著新世代的能源革命。(陳盈卉 奚詩超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