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闻台收视率排名

台湾新闻台收视率排名

王其》台灣電視競爭態勢形成三強:民視、三立、TVBS!

【愛傳媒王其專欄】盡管有2021年的疫情衝擊,台灣媒體營運狀況顯然有不錯的表現,從收視率及收入、年終獎金等各種數字看來,台灣前三名品牌電視台,大概也就是民視、三立及TVBS了。

電視台的種類很多元,除了戲劇與新聞綜合發展的綜合性電視台外,有專門做體育的,如緯來體育台、專做戲劇的如八大戲劇、專做新聞的如壹電視新聞台;但這些專業型電視台,也都有經營其他綜藝或戲劇節目。但可稱得上完整綜合電視台,就是5家無線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民視與公視,及三立、TVBS、東森、年代等有線衞星電視台。而從這些電視台去年經營新聞與戲劇的收視率、收入、年終獎金等成績來比較,可以看出三分天下的局面。

2021年民視戲劇收視率每天都是第一名,新聞雖然輸給第一名的TVBS,但與三立都排前三名;民視今年年終獎金還破天荒發了2個月,領先三立及TVBS。再說,穩拿有線電視戲劇首位的三立,也緊咬無線電視的民視戲劇,三立新聞與民視也互有領先。這兩家電視台在新聞與戲劇上都是互為強烈的競爭對手。而第三把交椅,現在可能輪到TVBS了。

本來以新聞起家的TVBS,在戲劇向來沒有任何地位,從2018年開始經營42頻道八點檔戲劇後,有了轉變。號稱台灣華語八點檔連續劇的第一名的女力報到,在2021年尾收攤,這個3年多來在42頻道播出888集的戲劇,創了台灣電視史上不少記錄,如最長國語連續劇、國語戲劇收視率第一名。更重要的,它讓TVBS擠進台灣戲劇頻道前三名,與民視、三立平起平坐。在新聞與戲劇雙發展的電視環境下,坐穩了台灣電視台前三名的這把椅子。

台灣電視台戲劇發展有三大方向,其一就是每天播出的八點檔;其二為周末日的周播劇;其三就是現在網路串流平台的各種精緻戲劇。從有電視開始的60年代,第一家電視台台視在民國51年開播後到現在,每天晚上八點都是播戲劇,就是現在的八點檔。因此,八點檔可以說是台灣戲劇的根基,不但是目前電視台收入主要來源,更是長年都是全台灣收視率第一名的節目,現在是民視排第一,三立排第二,TVBS的八點檔在戲劇類排第三,算是擠進台灣戲劇的前段班,收視都有穩定在1%以上。

再從收視率及市場發展來觀察,堅持在周播劇這塊自製領域內發展的,從老三台領導品牌漸漸已經轉為無線及有線合作了,尤其是台視與三立的合作,口碑最好。但這些年的網路串流、國際影視平台進台灣後,台灣戲劇界在串流OTT這塊有不錯的成績,讓各電視台也跟進合作。優質戲劇在網路上發光發亮後,再回到電視上搶觀眾,也就是早期中國大陸的「網台合作」,台灣這些年很流行,因此不少在網路上有成績,或是得到金鐘獎肯定的戲劇,也多陸續在台灣電視台播出,成為台灣周播劇的主角之一。

長期來說,要做為綜合性領導品牌電視台,它的發展必須戲劇及新聞兼顧,才能站穩主流媒體的角色。況且,從收視率結構來說,新聞收視率加戲劇,就已佔60%以上;而收視率換算廣告收入的模式,也是現在台灣各電視台賴以為生的機制。也因此,新聞加戲劇都能在前三名內的電視台,必領風騷;如果再加上有線電視收視版權費這筆每年都上億元的固定獲益,電視台高層才能高枕無憂!

從新聞、戲劇、版權的電視台三大支柱這面向看,民視、三立、TVBS都領先各電視台。即便是網路逐漸成為第四根支柱,民視的網路營運模式軟硬體都有,早成為各台的領頭羊;三立新聞網的成功,也是業界這幾年來津津樂道的;而TVBS新聞網的網路聲量領先群雄,不在話下。因此展望這2022年,台灣電視台逐漸成為民視、三立、TVBS的三分天下局面,恐也是不爭的事實!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民視新聞截圖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王其/誰才是第一名新聞台?中天改寫歷史?TVBS回不去了?

最近有一份年度收視率報告出來,台灣各電視台最激烈競爭的新聞台區塊1-11月平均收視率,中天第一名,三立第二,TVBS第三,東森、民視緊追在後,但二、三、四、五名差距很小。業界推測,過去新聞台領頭羊的TVBS經過2018外部的韓流震撼,2019又陷入「內亂」,恐怕真的回不去了!

根據尼爾森收視率調查公司的資料統計,今年1到11月的各新聞台平均收視率,冠軍是中天新聞台0.57,第二名三立新聞0.39,TVBS-N以0.38排第三,東森新聞台0.36第四,第五名民視新聞台0.35。除了中天遙遙領先外,其他4家新聞台差距都在0.1-0.2間。

媒體觀察者說,新聞台主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收視率,因為那不但是與競爭對手有關,收視率還直接可以換算成廣告收入,而整年收視率平均不但關係新聞台的排名,也跟公司營運發展有很大關係,畢竟台灣新聞台佔全台灣電視收視率將近40%,說新聞台是搖錢樹也不例外。

過去都是新聞台常勝軍的TVBS領風騷很久了,光55頻道新聞台就可以撐起TVBS的70%以上營收,可見新聞台對T台的重要性。但是這家20多年的優質電視台,從2018年開始就有了變化。最主要原因為去年選舉捲起的政治韓流, 剛好被本來在後段班的中天搭上,中天新聞的收視率一飛衝天,到現在都沒有停下來的跡象,也因此經常把一直是藍軍首選的TVBS收視率擠到中段班, 而過去被稱「政治金童」的趙少康政論節目,還經常在主流新聞台節目中敬陪末座,讓人不勝唏噓。

業界分析TVBS輸了收視王座原因,除了TVBS沒有掌握住政治大環境外,另外一個重大問題是TVBS高層變動,影響整體士氣。這一年來TVBS不但沒有好消息,經營層還有負面傳聞,包括前董事長張孝威與大老闆王雪紅不合,今年7月就請辭,換了王雪紅老公陳文琦接董事長,卻因為電視媒體主管機關NCC擔心他可能干涉新聞部太多,到現在還在審查陳文琦接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適格性。

除了TVBS,東森電視的命運也差不多。東森新聞台的收視率,過去也都經常是領先三立、民視、中天的,如今不但年平均收視率掉到第四名,觀察它的每天收視率變化,也常在後段班。

東森電視的老闆是房產建設出身的茂德張高祥,和TVBS一樣,都是老闆自己想参與媒體經營,TVBS陳文琦自己兼總經理,東森則是在拿到經營權後沒多久就換下總經理,乾脆改為營運長。

本土的張高祥2018年初才以100多億元的天價,從外資的凱雷手上拿下東森電視的經營權。過去凱雷主政的東森,惟一目標就是獲利,所以有人批評它的經營手法看來沒有媒體理想性格,反而滿滿銅臭味。回想當年東森的新聞、節目置入很多,年收入數億元,再加上東森從系統台拿到的授權費也超過10億,光這兩筆沒太多本錢的收入,就等同東森的整年獲利。業界人士透露,東森經營層根本不需要展現什麼作為,不需要理想,只要每年都交出好數字,企業文化裡看不到媒體性格的。也因此NCC在去年東森交易案中,才特別要求董事長張高祥,在過去沒有自己拍過戲的東森戲劇台,6年要編9億預算自製戲劇等節目。

但是TVBS、東森兩位新上手的媒體老闆,可能都要面對殘酷的媒體挑戰, 廣告界資深人士評估,未來的新聞台大局可能會是中天獨領風騷,三立搶第二、民視緊跟的局面。

廣告資深人員這樣分析 是基於兩個理由:其一,從這一年多來的收視率變化,中天與韓粉綁在一起,已經成為收視鐵票的保證,除非韓國瑜退出政壇,否則短期之內TVBS要取代它的地位很難。業界曾開玩笑說,除非中天新聞台被撤銷執照。但這也不是不可能,中天明年6月要換照,以現在的「表現程度」,可能早就到了臨界點,只是NCC會不會採取行動而已。

其次,三立電視台的營運越來越有媒體龍頭的架勢,不但營運收入領先了所有電視台,戲劇收視率也是有線電視衛星頻道的第一名,TVBS的42頻道這一年在八點檔戲劇急起直追,只能當亞軍,仍難打敗三立。據稱三立獲利也創新高,2018年超過10億,打敗東森,TVBS獲利只有三立的一半,民視獲利更是還不到三立的1/10。因此,三立做為綠媒的領導地位的各種條件都具備,足以在新聞上與中天互搶第一。尤其是選舉這段時間,三立新聞與政論節目經常都是與中天互有領先。拿12月6、7、8三天收視率來看,中天就跑前面,三立的新聞或政論節目追在後頭。

媒體界對TVBS、東森被中天追過都覺得與媒體環境變化有關,而且沒有永遠的第一名,就如同20年來,老三台被有線電視衛星台追過之後開始沒落,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查看原始文章

在我看来,公视较其他电视台更为中立。

公视是根据台湾《公共电视法》所开设的电视频道,按照法律规定,公视是非营利性电视台,电视台运转的一切费用均来自于民间捐款,除了会在电视上卖几本书之类的。

然后在新闻报道上面,公视不会偏袒任何一个政党,不会用任何夸张性的语调来报道新闻,每天的新闻放送包括国语的早中晚新闻,闽南语的中昼及暗时新闻,手语新闻及英·越·印尼·泰语新闻。

政论节目方面,最有名的就是《有话好说》。不会请太多政治大咖,一般会请一些学术性人士来对某个事件进行解读,且讨论内容大多不会如台湾大多数政论节目只会关注两岸跟台湾内部政治,而是聚焦于社会核心议题,如老人赡养、性别教育、新旧动能转型、移工待遇、身心障碍者权益等问题,当然也会聚焦两岸三地的一些重要事件,但一期节目只会讨论一个主题,也不会有大量的跳针,可以说是台湾政论节目的唯一清流。不过由于最近两岸及台湾内部各种议题的发酵,最近的节目已经很少在聚焦社会议题了。

戏剧方面,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最近大热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甚至于开创华语LGBT电视剧先河的《孽子》都是由公视制作,这些高质量高品质的电视剧使公视收获了诸多褒扬,基本上年年包揽台湾金钟奖的诸多奖项。而其他的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将重点集中在台语乡土剧,恋爱偶像剧,以及韩剧和陆剧。

因为公视较其他电视台的立场更为中立,所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的首场电视辩论会会在公视举办。

实际上,公视作为台湾迄今为止唯一受法律保护的媒体,其节目制播内容受到《公共电视法》严格规定:

一、致力提升国民之文化水准,并促进全民教育文化之发展。

二、保持多元性,并维持不同型态节目之均衡。

三、保持客观性及公平性,应提供社会大众及各群体公平参与及表达意见之机会。

四、尊重个人名誉并保护隐私权。

五、积极提供适合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观赏,有益其身心发展及健康之节目。

六、对于尚在侦查或审判中之诉讼事件,或承办该事件之司法人员或有关之诉讼关系人,不得评论;并不得报导禁止公开诉讼事件之辩论。

七、不得为任何政党或宗教团体作政治或宗教之宣传。

八、不得违反法律、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

而制播的节目实际上也达到了一种宣导作用,台湾自老三台(中视,台视,华视)商业化后,台湾便没有一家电视台能直接做政府的发声筒,公视便应运而生。

公视的中立,是站在多数台湾人的立场上。所以,公视在大陆观众的眼里立场亲绿也就见怪不怪。

很多人看完公视的新闻,都无法相信竟然台湾还有电视台不搞实时连线,不搞行车记录仪,不搞乡民爆料。虽然公视收视率低,但它确实不哗众取宠。

–––分割线–––

有朋友认为公视的确很绿,每次讲到大陆就说是中国,然后给民进党政府撑腰。但实际上,如果看遍台湾所有的电视台,公视真的是少数能真正播新闻的电视台了。

台湾各家的电视台政治光谱大约是这样的(依本人看法)

亲陆:中天、中视

泛蓝:东森、TVBS、台视

泛绿:壹电视、年代、公视、华视

极绿:民视、三立

如果大家一直喜欢看中天、中视这样的电视台的话,那么自然而然会觉得,这公视真TM绿!(看夜问打权、大政治大韩总、新闻深喉咙、新闻龙卷风的观众们,就说的是你们[偷笑])

要是一直看三立、民视,那么看公视真是觉得无所谓,甚至还少点啥(看期新台湾加油、郑知道了。之类的节目就了解了)。尤其是彭文歪之流(想当年彭文歪还高喊ROC万岁)

本来想写东森的,不过东森的新闻也充满了韩总的消息。。。连关键时刻也在前段时期捧韩,怒而弃之。

要我说,乖乖看眼球中央电视台吧,既能满足国粉,也能喂饱绿蛆,且不美哉?

————再次分割————

最近看到台湾说“武汉肺炎”一词蛮不爽的,在墙外跟别人理论,却被人当作是粉红,心里悲凉难以言表。

台湾人说:“你看‘日本脑炎’、‘德国麻疹’、‘香港脚’、‘西班牙流感’、‘伊波拉病毒’不都是地名+症状嘛,就你们中国人玻璃心,不让提武汉……”这些医学名词木已成舟,但这些都是曾经的国际惯用称呼,也就是“地名+症状”,可是现如今疾病早已不再这样命名,台湾还说SARS呢,难道要称呼为“广东肺炎”或“香港肺炎”吗?

可如果台湾出现一种新型传染病,我们要称其为“台湾xx”吗,大陆的“台湾xx”已经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