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内容简介  · · · · ·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专著。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从这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阅读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作者简介  · · · · · ·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

(展开全部)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伤与悲观情绪。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变而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

目录  · · · · · ·

目录
中译本序 本雅明的意义
第一部 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
的巴黎
一 波希米亚人
二 游手好闲者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闲逛者似乎不过是用借来的——假想的——陌生人的孤僻来填补自己心中因这种孤僻造成的空虚,从而打破这种"追逐私人利益时不近人情的孤僻"。 继恩格斯清晰明确的描写之后,波德莱尔的描写听起来就模糊得多了∶"置身人群的那种快乐是一种因数量倍增而愉悦的奇妙表达。"但是,如果我们想象一下,这句话不仅出自某个人的角度,而且出自一种商品的角度说出来的,那么它的意思就变得清晰了。 诚然,就作为劳动力的人是一种商品而言,并不需要他本人来认可这种情况。 他对自己的生存状况、即生产体制强加给他的生存方式 认识得越清楚,他越使自己无产阶级化,他就越感受到商品经济的逼人寒气,也就越不喜欢与商品息息相通。 但是,波德莱尔所属的小资产阶级的情况还没有发展到这一地步。 就我们讨论的这一时期而言,这个阶级只是刚刚开始衰落。 终究有一天它的许多成员会被迫意识到自己劳动力的商品性质。 但是这一天尚未到来;到了那一天,可以这样说,他们就可以随意地打发他们的时间。 事实上,他们所获得的至多是享乐,而绝不是权力,这就使得历史给予他们的那种时刻成为消磨时光的空当。 凡是打算消磨时光的人都是追求享乐。 但是,不言而喻,这个阶级越是想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更多的享乐,这种享乐越有限。 如果这个阶级发现有可能来享受这个社会,那么可以预见的享乐就不那么有限了。 如果他们想达到对这种享乐的高妙把握,他们就不能拒绝与商品调情。 他们不得不玩味这种对所有欢乐和不安的认同——不安来自对自己阶级命运的预感。 最后,他们不得不走近这种命运,甚至去感受破损和腐烂的商品所具有的魅力。 (查看原文)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龟龟 3 回复 18赞

    2021-05-06 22:56:02

    —— 引自章节:二、 闲逛者

  • 文人是在林阴大道上融入他所生活的社会的。 他在林阴大道随时准备着听到又一个突发事件、又一句俏皮话、又一个传言。 在那里他建立了与同行、社交界的关系网,而且他十分依赖这些关系网带来的结果,就像妓女依赖她们的乔装打扮。②他在林阴大道消磨时间,他向人们展示这是他的工作时间的一部分。 他的表现就仿佛他从马克思那里学到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种一段又一段的懒散时间拖得很长,但在公众心目中,这是实现他的劳动力所必须的。 由此,它的价值大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不仅仅公众这样高度评估,当时专栏文章的高稿酬也表明,专栏是植根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之中的。 (查看原文)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龟龟 3 回复 18赞

    2021-05-06 22:56:02

    —— 引自章节:一、 波希米亚人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共23册), 这套丛书还有 《体验与诗》,《扎根》,《诗与宗教》,《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等。

喜欢读"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16.00元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9.99元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8.99元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9.90元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23.99元

喜欢读"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 54 有用 路西法尔 2015-03-14 15:35:30

    现代化形成了两类文化英雄,一种如雨果,站在人群中心高呼自由;一种如波德莱尔,独立于人群之外享受自由。解放与压抑,本是现代化的一体两面,从第二帝国治下的巴黎直至虚拟的赛博朋克社会,所有的反叛文化实质上都生活在波德莱尔的影子里。

  • 0 有用 悉达多为何那样 2022-10-01 23:53:40 江苏

    波德莱尔《恶之花》成了本雅明观察19世纪巴黎的眼睛。1.巴黎的街垒变成了宽阔马路,暴动空间消失了,拱廊街(现代百货商场前身)出现了,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摇篮。2.本雅明提出游荡者,商品时代的观察者,在城市精神废墟中寻找新的重建方式。他们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孤立自己。3.现代主义英雄,是身处社会底层倍受剥削,饱受现实命运摧残,但始终心怀诗意、爱、美的反抗者。4.波德莱尔指出,身处迷幻城市的代价是“灵韵”惊... 波德莱尔《恶之花》成了本雅明观察19世纪巴黎的眼睛。1.巴黎的街垒变成了宽阔马路,暴动空间消失了,拱廊街(现代百货商场前身)出现了,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摇篮。2.本雅明提出游荡者,商品时代的观察者,在城市精神废墟中寻找新的重建方式。他们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孤立自己。3.现代主义英雄,是身处社会底层倍受剥削,饱受现实命运摧残,但始终心怀诗意、爱、美的反抗者。4.波德莱尔指出,身处迷幻城市的代价是“灵韵”惊颤体验中消失(惊颤:现代城市中,我们每个人失去自主性,张着嘴巴惊颤于眼花缭乱的城市生活中,每个人的体验单调统一)5.怎么重拾灵韵:疏远又亲近这些城市,重构被工具理性支配的世界,答案可能是西马、列斐伏尔的空间歌鸣、鲍德里亚的真实、福柯的生存美学、巴赫金的小丑狂欢、段义孚的艺术之力,哈贝马斯的合理交往。 (展开)

  • 0 有用 格露莘卡 2022-09-30 21:36:09 甘肃

    时隔两个月重读,发现了读第一遍时没注意到的段落。比如本雅明是从死亡出发来定义现代主义的,他认为“现代主义理论应整个地置于一个标题之下,这个标题便是——自杀。”与这种特殊的现代主义观相联系,本雅明将现代主义理论第一个标志出现的时间定在1845年——“那时,劳动大众对自杀的念头已经非常熟悉了”。本雅明站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交叉点上,积极迎接现代主义潮流并对之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多少是有点悲壮的,他不... 时隔两个月重读,发现了读第一遍时没注意到的段落。比如本雅明是从死亡出发来定义现代主义的,他认为“现代主义理论应整个地置于一个标题之下,这个标题便是——自杀。”与这种特殊的现代主义观相联系,本雅明将现代主义理论第一个标志出现的时间定在1845年——“那时,劳动大众对自杀的念头已经非常熟悉了”。本雅明站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交叉点上,积极迎接现代主义潮流并对之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多少是有点悲壮的,他不得不以灵韵的消散为代价来书写一个“将过去和现在碾得粉碎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他认为现代主义是波德莱尔的“灾星”的原因。波德莱尔的诗虽然在第二帝国的星空闪耀,但确是一颗“没有氛围的星星”。 (展开)

  • 0 有用 源心 2022-09-13 03:37:04 浙江

    他在漫步,引导着更多的他迷路,用几块隐喻,建起一层空间,中转那机械震慑大众的眼目,城市不期待灵晕的回眸,就用诗去反抗,浮到半空便落下的文人,于市场波西米亚地流浪,出售思想之前,先即兴独唱,掉落的光环钉在十字路口的十字架上,瞥一眼物质的边角,心作为私居被收藏,废墟照耀第二帝国的天堂

> 更多短评 407 条

我要写书评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9 条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malingcat 2009-01-10 21:36:0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向本雅明博士学习如何写论文?

本雅明博士,您的研究题目“巴黎,19世纪的首都”,似过于空洞浮泛,研究主题不够明确,建议修改为“19世纪巴黎的空间与想象:以拱廊为例”,是否更为清楚?另,您的研究计划包括五个部分:“傅立叶与拱廊”、“达盖尔与全景画”、“格兰维尔与世界博览会”、“路易•菲利普...  (展开)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梦魇马戏团 2012-11-04 22:06:29

拱廊街上的现代性巴黎

本雅明在《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并不是在写波德莱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波德莱尔是他灵魂选择依附上的一具肉体,他所需要的,是波德莱尔的眼睛和手中的羽毛笔。这本是一部名为《巴黎拱廊街》的鸿篇巨制,波德莱尔本来只是黑色的维吉尔,带着本雅明度过19...  (展开)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任晓雯 2008-08-14 20:20:16

巴黎的私秘描述与英雄悲喜剧

一、 人穿行于象征之林 那些熟悉的眼光注视着他 ——波德莱尔 煤气灯亮起来了。司灯人穿过拱门街挤满建筑物的通道和夜游症的人群,把幽暗隐晦的街灯点亮。玻璃顶、大理石地面的通道,豪华的商品陈列、赌场、玻璃橱窗……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  (展开)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雅典娜 2007-07-09 23:08:16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由张旭东翻译的风靡整个80年代的小册子其实是本雅明遗著《拱廊街计划》中的一部分。昨天一口气读下来,常常地惊出一身汗。这惊不是害怕,而是窥到秘密处的紧张和激动。 本雅明说波德莱尔的现代之爱不是“一见钟情”(love at the first sight),而是“毁灭之爱”(love a...  (展开)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卡珊德拉 2013-05-12 10:49:12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版

病态的花朵

波德莱尔,法国人,十九世纪诗歌象征派先驱,只活了49岁。照片上,他头发稀疏,但前面两束头发彬彬有礼地搭在头顶,锐利如鹰爪的目光,硬挺尖刻的鼻梁,嘴角下撇,深陷的法令纹,他歌唱丑恶,揭露社会阴暗面,带着灵性的诗句穿越象征主义的树林,他的声音仿佛穿越了万层雾...  (展开)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装装文明人~zZ 2019-08-13 06:57:32

本雅明笔下的“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

本雅明在《波德莱尔笔下十九世纪的巴黎》一书中将波西米亚人和如波德莱尔一类的知识分子放在一起书写和审视,这种做法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和波西米亚人及其相似的处境和特质。 我想以本雅明的这篇文章为主,结合有关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几部著作,稍稍讨论下波西米亚式知识分子...  (展开)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臬司托耳 2014-05-10 01:27:56 译林出版社2012版

诗意批判:城市意象中的现代情绪

一种韵味的经久不散,一个身影的隐退徘徊,一场情绪的黯然酝酿,本雅明在解读波德莱尔的同时更是诗意还原了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所处的整个时代中弥漫着的都市情绪,这也正是本书极强的社会批判性所在,自然,这与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渊源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可以说,本雅明真...  (展开)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張歷君 2008-07-15 00:01:4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

憂鬱的都會

(按:本文原刊於《詩潮》第六期二零零二年七月 ,頁50-5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劉北成重譯的Charles Baudelaire: 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題目改為《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這個新譯本補譯了1935年提綱,並增添了一篇波德萊爾論丹蒂的附錄文章...  (展开)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北落師門 2016-10-18 20:54:04 商务印书馆2013版

对译者未标注的词汇做的注释整理

一开始读的时候感觉译者的注释太少,很多人名都不认识,一些专业词汇也不太懂,都要自己查(这里吐槽一下译者),遇到不了解的当时用手机查过后就将该词的页码行数记录在笔记本上,现在统一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关于人名的注释,力求详尽,附带上了他们各自的思想,有些还考...  (展开)

> 更多书评 69篇

  • 按有用程度
  • 按页码先后
  • 最新笔记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不全 (国家一级锅包肉鉴赏专家)

    这首诗的最后一段以诗句“尽情地浪荡游闲,这便是我的一切“漠然地将这类人归到了浪荡游民的行列中。波德莱尔明白文人的真实处境:他们像游手好闲之徒一样逛进市场,似乎只是随意瞧瞧,实际上却是想找一个买主。 本雅明常有洞见,真实狠烈。   (2回应)

    2019-01-22 00:47:19   7人喜欢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capsula

    早在波德莱尔写出散文诗《人群》之前,恩格斯就已着手描写伦敦大街人群的拥挤情形:“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接近开阔田野的任何迹象,这真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种大规模的几种,350万人口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3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只有在以后才看得清楚。只有在这座城市的大街上挤上几天……才会察觉到,伦敦人为了创造充满他们城市的一切文明奇迹...

    2013-05-13 11:07:52   4人喜欢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林 致

    一 抒情诗只能在很少的地方与读者的经验发生密切的关系。这或者是由于它们经验结构的改变。 他们乞灵于诗,更甚,乞灵于自然,而最终乞灵于神话时代。狄尔泰的《体验与诗》是这种努力的最早表现,而这种努力终结于克拉格斯和荣格,克拉格斯和荣格都与法西斯主义不谋而合。 这种文学的顶峰时柏格森早期的《物质与记忆》,它比其他著作更注意维护同经验研究之间的关系。他更倾向于生物学。书名就暗示了它把记忆结构视为经验的哲学...

    2021-09-30 11:59:51   2人喜欢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

    林 致

    机器。把机器作为文明的象征不是本雅明的首创,但他对机器的描述却无疑是一个首创:“19世纪中叶钟表的发明所带来的许多革新只有一个共同点:手的突然移动就能引起一系列运动。 照相机赋予瞬间一种追忆的震惊。这类触觉经验同视觉经验联合在一起,就像报纸的广告版或大城市交通给人的感觉一样。在这来往的车辆行人中穿行把个体卷进了一系列惊恐与碰撞。在危险的穿行里,神经紧张的刺激疾速地,接二连三地通过体内,就像电池里的...

    2021-09-29 22:03:53   2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