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要讀什麼系

facebook中文

親愛的學弟妹你好

我是現在清華大學的學生亦是大學博覽會 清華紫荊季科系博覽會介紹人員

我就我所知道的回答

由於現在來找筆者幫忙高中生眾多 只能幫你簡答

有需要詳細部分請自行來找筆者 這邊有字數限制 也無法給予太過詳盡的分析

沒有特定

要當老師 只要修過教育學程即可報考

現在大多大學都設有中等教育學程

修畢之後就可報考

至於科系 會建議專門科系 如中文 外文等

因為教育學程也會要求你要有第一專長

比較現實的

考上老師很難

我母親也是老師 台北某國中教師會長

一個缺 可以上千人搶

我還認識一位代課老師 已經快十年了 還是沒考上正職

台灣流浪教師到處都是 就是代課都不好搶

大多得到偏鄉去教書

就是北師範好了 一般科系考上老師 比率也在三成以下[三成是很高了]

最高大概就特教 因為辛苦 走的人少 而有七成的考取率

自己想清楚囉

筆者截至目前 已經幫了國高中生三年 超過4000人次

各大專院校校系 國高中職 都累積了不少學弟妹 好友

跟資訊 備審資料 推甄考古題等

很樂意研究一下能怎麼幫你囉 日後也可以把你介紹給下一屆學弟妹呢^^"

P.S:[無論何人何理由想加就可加 不過由於人數眾多 為公平及統一介面

只接受FB詢問 沒有FB可加即時或寄信 但何時有空回就不知了]
由於個人頁面已超過兩千人排隊
建議使用粉絲頁分流

當老師要讀什麼系

    有一个专业可以去选择中文类的,这个专业能进能退,在文学的学科下面,本科期间有一个叫做中国语言文学类,里面包含的9个专业。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汉语言文学,这三者区别主要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词句,去赏析古今的诗词,散文小说等重点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

    汉语言这个专业,侧重于语言科学,就是如何去使用语言,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以前也叫对外汉语,这个专业对英语的要求就高一点点,他是一门去教授其他母语不是汉语的人群,去教他们汉语的一门学科。

    发布于 2021-11-30 10:56· 1416 次播放

    當老師要讀什麼系

    https://reurl.cc/qdXxL0

    如何成為老師?公費生、師培生是什麼?一次搞懂教育學群大哉問!

    老師,是帶領學生領略新知的引路人,更握有能力去改變一個生命。現在的你也許腦中浮現了那個曾經影響你的臉龐,其實每年有許多高三生決定在大學投入教育學群,希望成為像過去影響他們的老師一樣。然而,一位老師並不是只要上台寫板書、帶班就好,更多技能和準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就讓我們一起來解密吧 !

    面對「教育學群」,你可能會問⋯⋯

    #1 教育學群主要有哪些科系?

    當老師要讀什麼系

    (同場加映-相似科系比較:教育系 vs 幼教系 vs 特教系 vs 教程,聽聽學長姐比較科系所學差異,怎樣特質的人比較適合念呢?)

    #2 為什麼許多人畢業於國文系、數學系等「學科」,還是可以當老師 ?

    除了上述科系,其他科系的同學若想當老師,通常每間大學也會設立「師資培育中心」,通過甄試後便可開始修習「教育學程」,成為「師培生」。但因爲同時兼具師培生、本科生兩種身份,同學若要畢業,會需要修完相當可觀的學分。

    #3 教育學群出來只能當老師嗎 ?

    絕對不是 ! 教育學群課程所涵蓋的教育心理學、課程設計、教育評量等等,能運用在不同產業中。例如,一般企業裡也需要教育訓練人員,政府也需要熟悉教育、能協助制定政策的專業人才。

    隨著電子化趨勢,教育產業也越來越興盛,所以從事線上教具開發、教材設計也是一途。另外,目前正夯的 Youtuber 也可以看到許多教學型影片(例如臺灣吧、阿滴英文等等),大家若有興趣,也能在網路上經營教學影片,造福更多受眾。

    雖然教育學群出來絕對不只能當老師,但不得不說,大多數人進入教育學群就是為了當老師。教育學群( 包含教育學程 )與「老師」的確密不可分!

    想成為一位老師,你可能會問⋯⋯

    #1 成為一位老師有哪些必經之路?

    Step 1. 成為師培生、修完教育學程: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一致,但最少需要一年。

    Step 2. 考教師檢定 ( 筆試 ):考試範圍即教程的上課內容,合格後才能到國高中實習。

    Step 3. 半年實習:學習行政端、教學端、導師端的三大訓練。

    Step 4. 考教師甄試( 面試 ):通過後才能成為正式老師,並向心有所屬的學校提出申請。

    #2  教育學程到底在學些什麼,會不會很難 ?

    教育學程可進一步細分為 (1) 專業課程 (2) 專門課程。

    (1)「專業課程」是每個師培生都要修的課程,課程內容是每一位老師都必須具備的知識,例如班級經營、輔導學生等能力。專業課程又可以再細分為基礎課程、方法課程、實踐課程。

    基礎課程—學習傳統「理論」、「學說」基礎。

    方法課程—學習「教學方法」,訓練如何將知識傳遞給學生。

    實踐課程—實際演練、撰寫教案等等。

    以我所就讀的交通大學師培中心為例,以下是我們開設的專業課程:

    當老師要讀什麼系

    ( 2 ) 「專門課程」則會因為不同科系而有不同必修,例如未來要當英文老師,就要去修外文系的文學課。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個學校、每個系的要求課程不同,建議大家上自己學校的師培官網查清楚 !(同場加映—我們都想當老師!看看這些同學都怎麼走教育路)

    #3 大家都在說少子化,我還要當老師嗎 ?

    臺灣在 2015 年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更雪上加霜的是,根據臺師大師資培育學院院長劉美慧所述:「因為年金改革的問題,所以願意退休的老師、可以退休的老師人數就減少,也會讓畢業的學生進不去 」。要成為正式老師,的確越來越難 ! 如果就現實面考量,同學確實必須三思。

    但我想反問你的是:「如果去做其他職業,你會比較快樂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會」,那就代表你對當老師有極大的熱情,那何不為自己的夢想拚搏一次看看呢 ? 

    若說有什麼小秘訣提升學校錄取你的機會,我會說:把自己變成「π 型人」吧 ! 去雙主修、培養其他特殊能力,試想看看,如果今天一位老師能同時教國文和物理,又有帶科展的經驗,能替學校省成本、又大受學生喜愛,相信不會太久,你一定能被看見。

    還有那些理不清的名詞⋯⋯

    #1 「公費生」是什麼 ? 

    公費生是「由政府出錢培養的老師」,四年的學費全免,條件是畢業後會被分發到偏鄉服務。而公費生制度又分為甲案和乙案,甲案公費生是在大學選填志願時就已申請,需達到當年錄取分數門檻;乙案公費生則是在入學後,除了要達到學期成績平均 80 分以上(或班排前 30%)之外,還須繳交自傳、通過面試與教學演練,才有資格。(推薦講座—公費師資生已經夠忙,她如何申請交換、擔任青年大使,大學三年踏遍 18 國?)

    #2 教育大學、師範大學的差別在哪 ? 

    教育大學是以培育國小老師、幼教老師為主;而師範大學是培育中學老師為主,目前臺灣共有三間,分別是臺灣師範大學、彰化師範大學及高雄師範大學。

    師培生學長的真心話

    身為一位師培生,我在開始修習師培課程後,發現跟想像中的有蠻大一段差距的。

    舉例來說,學校教的內容有些會太過理論,考試方式也趨於制式化、不夠活用,要運用到教學現場是有一定難度的,我開始思考自己花了大把錢、額外去修教程,真的是值得的嗎?

    而身邊學長姐實習後,決定不當老師的也不在少數,原因是「行政端的業務澆熄了他們對教育的熱忱」,跑公文、處理學校大小事,並不是他們原本預期的「上台寫板書、多花時間跟學生相處」。還有一些人,因為現實、資深前輩的僵化想法,讓他們最初想翻轉教育體制、創新教學的抱負漸漸消失。

    老實說,你問我有沒有懷疑過為什麼要修教程,我的答案是「有」。但你問我有沒有想放棄過,我會說:從來沒有!

    即便面對少子化、不斷改變的新課綱,甚至碰到不講理的家長,都可能磨掉對教育的熱情,但如何持續保有熱忱,並同時調整教學方針,是成為一位老師必然的課題。無論是什麼理由,是想看見孩子臉上的笑容、想成為那個曾經改變你的老師、或單純對這個學群有憧憬,想告訴大家,選擇前好好三思,但選了,就別後悔吧!我想鼓勵 10 年後的我,記得當初的初衷,也鼓勵十年後的你們!(推薦講座—從「美秀集團」貝斯手到英文老師,彭珮慈:教育就是一種藝術創作)

    最近大學學測放榜了,幾家歡樂幾家愁。不管分數考得如何,高三學生緊接著就面臨繁星、申請要選擇甚麼學校或者科系?身為國中老師時常也會被學生問到要選擇甚麼科系就讀?應該要從事甚麼工作?剛好這些日子,因為新冠肺炎肆虐,結果全國的國高中小全面延後上課,大學端更晚了一個禮拜,3月2日才開學。

    就有幾個已經畢業幾年的學生回來學校,在跟他們聊天,才知道都是念教育大學大一的學生,以前許多師院都升格變成教育大學,經過四年的培育,出來實習,考過檢定考、教師甄試就可以當國小老師。這兩三年,國小開缺的狀況還不錯。

    然而,我就提出了一個疑問,你們三年後畢業,國小老師還有缺嗎?學生三人,沉默不語。大一是大學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一年,然而我卻殘酷地告訴他們的就業可能沒有未來。

    我給了他們幾個建議。雖然未來國小不一定有缺額,但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已經知道這件事了,可以及早準備,未雨綢繆。

    當老師要讀什麼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 facebook

    首先,我還是認為,既然已經進了教育大學,如果可以修習教育學程,還是要修,多一個資格、證照,也不是壞事,反正大學四年學費是固定的,多修一些學分並不吃虧。第二,國小的教師甄試,是分成一般師跟英語教師,如果能在大學取得教授英文的教師資格,會更有競爭力。畢竟,108課綱國小的英文課節數是增加的,節數增加勢必老師的需求也會增加,加上一般師太多人競爭了,往阻力小的道路前進;第三,還是要培養第二專長,甚至可以準備國家考試。

    在大學階段,是最無憂無慮的時間了,不用為了工作、生計煩惱,如果這時候準備考試,考上了就可以直接去工作,就直接休學了。現在教育資源很豐富,想要進修不怕沒機會。

    已經進入教育窄門的人,除非重考,不然就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但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是關鍵。但今年的高三學生,現在正面臨志願申請的關鍵時刻。千萬不要選擇教育大學,如果想當老師,除非分數夠高,就選教育大學的公費生。

    不然的話,應該選擇師範大學,例如台灣師範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或者彰化師範大學。幾個原因:

    第一,國中這幾年將持續減班。

    國小小三這一屆就是虎年,近年來,出生人數最低就在虎年的16.7萬。就我自己任教的學校來說,這幾年都在減班,今年可能持平,從明年開始,連續減班三年到四年,直到虎年這一屆的學生進入國中,才是低點。所以你如果想當老師,一定要選師範大學,唸完師範大學四年後,可能國中端會開始增班,剛好搭上國中老師開缺潮。

    第二,國小開缺的好光景即將結束。

    去年的出生人口數,又低於18萬了,各位高三同學試想,是不是代表6~7年後,國小又要面臨一個生育率低點,而且這個減班、教師超額,一定是慢慢浮現,可能這兩三年後,又要開始減班了。你如果選擇教育大學,勢必一出社會,國小一定是減班、併校、超額。

    第三,國小未來開缺也是偏遠地區。

    國小未來開缺的機會一定會大幅減少,就算有公費缺,同學們也要三思,一定是離島、偏鄉,你要在那邊綁六年或者綁三年,你願意嗎?這個要好好思索。除非你本身就來自於偏鄉,想回偏鄉服務。不然我們身邊看過太多例子了,很多人考上了偏鄉,不是選擇放棄,就是過了一年馬上介聘。其實偏鄉,真的需要有固定的師資進駐,但教育部不能只能硬性約束,應該給偏鄉老師更多的支持,或者薪資的補助。

    總而言之,高三的同學選擇志願,務必三思。教育大學未來將面臨工作機會稀少的困境,慎選。

    想當老師要讀什麼系?

    成為老師可能需要就讀什麼科呢? 教育學群最主要有教育學、特殊教育學、幼教、教育心理與輔導學、公民教育學等等,每個所培養的教師專長並不相同。 例如特殊教育學(簡稱特教)出來會走向資源班、身障班的特教老師;教育心理與輔導學出來可以從事學校輔導教師;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則專門培育公民老師

    要如何當老師?

    教師甄試,就是修完教育學分並取得實習合格證書後(即具有教師資格),進入學校任教的必經途徑。 聘任制實行後,教師甄試又分為學校自辦、聯合自辦,約每年6~8月舉辦。 教師甄試包含筆試、面試、資料審查、試教,面試及試教最廣為採用,順利應付教師甄試,最重要的是應具備精緻的面試及試教技能。

    老師怎麼考?

    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大學以上學位證書,且修畢師資培育之大學規定之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並取得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證明書者,得依證明書所載之類科別,報名參加教師檢定考試。 已領有教師證書者,無需參加本檢定考試。 教師檢定,依教育階段別分為四類科:幼稚園、特殊教育、國民小學、中等學校。

    甚麼是教育學程?

    教育學程(英語: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係指臺灣的大學校院所規劃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核定之教育專業課程及教育實習課程,以取得合格教師之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