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有新北民眾和媽媽搭新店客運,發現明明是下車刷卡,但怎麼刷卡機會顯示上車,讓他們被多扣車資,另外轉乘捷運時的優惠也沒了,而且最近已經發生了三次,對此新北交通局調查後,證實是驗票機異常,將對業者罰九千元。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記者洪浚緯:「有新北民眾搭客運,在新店捷運站下車,上下車都要刷卡,但是事後一查才發現被重複扣款。」

投訴人陳小姐:「上公車會先刷卡嘛,扣了15元然後下車的時候,刷卡的時候它是說上車。」

陳小姐和媽媽,3月14日搭新店客運綠6公車,從美之城坐到捷運新店站,但扣款異常刷下車變上車,卡片被多扣15元,也沒了轉乘捷運的8元優惠,等於兩個人共損失46元。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投訴人陳小姐:「只有(溢扣)一次的話,那可能真的就算了,可是已經到第三次了,那其他人呢還有多少人遇到這樣的狀況。」

陳小姐說這台公車是社區巴士,和家人常常搭乘,但光是媽媽,近期就被異常扣款三次,認為業者有疏失,對此新北交通局回應,查證後屬於驗票機異常,會依公路法裁罰9千元,但其實雙北推動,公車上下車刷卡,初期是由駕駛手動進退段,近期才改成GPS,每月異常溢刷,從平均45件下降到10件,減少約80%。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客運業者坦承疏失,將會退款給民眾,每筆再補償100元禮券,但提醒乘客,上下車刷卡要正確靠卡平貼,停留約兩秒,也避免放在皮夾裡和其他卡片一起刷。

交通局判斷異常原因,可能是驗票機卡片故障,或沒完成刷卡動作,也不排除GPS定位錯誤,提醒民眾搭公車時,要留意刷卡機顯示內容,也能到捷運站或用APP查詢刷卡紀錄,如果發現扣款異常,主動向公車客運業者提供卡號,經過查詢確認就能退費。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大台北地區的公車從去年七月開始改變刷卡付費的方式,以往只要上車或下車時刷卡一次就好,現在改成上下車都要刷,這不只是改變乘客的行為模式,還能記錄乘車資訊大數據,讓相關單位更精準的整合公車路線。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公車進站,乘客們魚貫上車,川流不息的台北街頭,公車客運繁忙穿梭,前一台才載滿乘客離開,下一班沒幾分鐘立刻靠站,綿密複雜的公車系統,宛如城市中的血管,串連起市民們通勤運輸的命脈。

記者顧上鈞:「上公車刷卡,下公車時再刷一次,這是每個公車通勤族再熟悉不過的事,但其實在去年七月以前,雙北只要下車時或上車時刷一次卡就好,現在變成上下車都要刷,這個小小的改變,背後藏有玄機。」

每次上下車刷卡,就是在一點一滴建構大數據資料,大台北地區的運輸通勤輪廓也越來越清晰。

 

台北市公運處副處長尚錦堂:「一個這樣民眾,他也不用再去記,什麼時候要上車刷卡,什麼時候下車刷卡,那另外他也可以從這邊去獲得一個大數據的資料,因為以前只有上車刷或下車刷的時候,只是某一個點位,我們沒辦法知道他比如說從哪裡到哪裡,但是透過上下車刷卡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他一個旅次的起迄點,所以在公車路線的規劃上,就會更加的方便。」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台北市公共運輸處充分運用大數據,規劃更實用的路線,像是677跟298號公車,就因此刪減使用率太低或重疊的路段,而行經仁愛路的261號公車,則在密切檢討中。

台北市公運處股長張佑華:「紅色這個是261,綠色這個是仁愛幹線,那我們這邊就可以直接看得出,它重疊的路段就是在仁愛路上,那以261來講,它在重疊這邊之前的運量,它是佔了60.8%,一直到我重疊路段仁愛路上的運量,我其實只佔了11.46%,那我可以透過路段擷取的方式,把這個261的路線縮短。」

用上下車刷卡來紀錄乘客習慣,不僅能有效整合路線,避免資源浪費,還能以百分百的準確度,分析轉乘需求,轉乘時間等細部資料,過去要新增公車路線很容易,刪除冷門路線卻很難,現在用科學數字說話,溝通協調變得更簡單。

台北市公運處副處長尚錦堂:「以往可能這方面數據,不是那麼清楚的時候,變成說你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去每班車都去派人去從頭坐到尾去計算,那我們覺得這樣第一個很浪費時間,第二個人力的耗損上也非常大,那現在透過這種上下車刷卡資料之後,整個營運上可以變得比較有效率。」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改變刷卡模式的好處還不只如此,過去在雙北地區搭公車,有些路段只要上車刷,有些則是下車刷,若因為路線長短不同,分為一段票,兩段票,可能又會更複雜,常常搞得民眾一頭霧水,現在統一改成上下車都要刷,讓搭車付款更單純,因此新措施上路後,幾乎沒有適應上的陣痛期。

 

客運業者侯柏仲:「(過去)很多乘客他會忘記,這個站到底是要上車刷還是下車刷,那並沒有事先把悠遊卡準備好,那現在因為固定的模式,上車刷卡一次,下車再刷卡一次,他們都會在事先就把卡片準備好,那相對的在上下車載客這個時間就可以快速很多。」

台北市公運處副處長尚錦堂:「目前坐公車再去轉捷運,它是有轉乘優惠的,那以前的話有些路線它可能比較長,你上車刷了之後可能坐車,就坐了大概30、40分鐘,然後你下車再去捷運站的時候,或許有時候你中間再去上個洗手間,還是什麼之類的,變成超過它的一個轉乘優惠時間,那你現在上下車都刷,以下車時間去做計算的話,原則上你可能就是在10至20分鐘,你去上個廁所或去買個東西,基本上都還在轉乘的優惠時間內。」

政府推廣大眾運輸節能減碳,但公車班次也不是越多越好,科技化掌握行車資訊,才能讓大眾運輸恰到好處,奔騰往返的通勤網路,下一站要到哪,在刷卡進出之間已留下完整的紀錄。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另外,藉由公車上下車刷卡,可更精準且一致性計算轉乘優惠時間,民眾將可避免因只有上車刷卡時間,因公車行駛時間長,於轉乘後續趟次時,可能超過轉乘時限,致影響後續1次捷運、公車、 YouBike轉乘優惠權益。

北市公運處也說,透過公車上下車刷卡,可以蒐集更完整旅運起迄資料,並分析規劃更符合民眾需求之路線及班次規劃,提升民眾使用公車服務的便利性。

北市公運處強調,雙北市公車上下車刷卡分2階段實施,第一階段自7月1日起,屬鼓勵階段,一律上車刷卡並鼓勵下車刷卡,凡下車刷卡者,轉乘優惠容許時間將由下車時起算,1小時內享有轉乘優惠,如下車未刷卡不會鎖卡;第二階段自109年2月1日開始,本階段未完成上下車均刷卡者,亦不會鎖卡,但將無法享有下1次捷運、公車、 YouBike轉乘優惠。

變革並非突如其來。推動新政策前,公運處和公車業者一直土法煉鋼搜集數據,從「遠古」時代攜著紙筆、跟著公車晃過整座城市,連續14天記錄上下車人數、站點;到近年進步到透過悠遊卡追蹤旅次,但也只能知道扣款時間,無法顯示地點。

即便再疊合公車動態資訊系統與轉乘地點,推估起訖點及乘車人數,交叉比對幾億筆資料下來,準確度也頂多七、八成。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雙北有超過600條公車路線,形成複雜路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截至2018年底,雙北共有619條市區公車路線,占全國總量四成。「哪些路線服務績效差,看營收就知道,」首都客運集團總經理李建文說。

然而,該裁哪些路線或車站是個難題。業者必須提出確切數據,以免誤撤有需求的路段。加上人們總覺得公共運輸「愈多愈好」,路線異動撤站時,里長常擔心無法對里民交代;導致「開新路線很容易,停舊路線卻要評估好幾年」,形成浪費的漏洞。

「比起憑感覺、經驗,不如直接搬出客觀數據說話。」常華珍相信,上下車刷卡勢在必行。

況且,數據不只可以節流,更能開源。

「有些路線常常客滿,反而是因為『上不了車的客訴』讓我們發現問題,」台北客運企劃課課長陳子榆說。

台北客運前年開通的「965路線」,就是因為發現許多自由行旅客想前往九份與金瓜石,但舊路線從台北東區出發,且常大排長龍;所以決定再開一條從台北西區出發的新路線,紓解需求。

廣告

幾年前的「幹線公車」,也是篩選出最大站間量超出一萬8,000人次的路廊,重新規劃。不只滿足民眾需要,幹線公車營收還成長了5至10%。

30多個單位開會半年,成就一個簡單的刷卡動作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不少公車業者都利用跑馬燈、海報或廣播大力宣傳新政策。圖片來源:首都客運

可是,新政策背後,是必須反覆梳理的執行路徑。上下車都要刷卡,會不會人流堵塞?公車業者有哪些調整?該怎麼向民眾宣導新政策?刷卡機系統程式又該怎麼修改?

錯落任何一個環節,難保民眾不會怨聲載道,但常華珍終於等到了好時機點。

首先,三年前,政府開始鼓勵業者增設驗票機,從「一車一機」變成「一門一機」,前後門都能刷卡,解決了下車人流堵塞的問題。

廣告

去年初,公運處集結30多個相關單位召開上下車刷卡的技術會議,囊括主管機關、雙北共17家公車業者、四家票證公司、三家驗票機廠商、與公車轉乘對接的捷運與YouBike公司等。

當時,公運處先拋出「公車上下刷」的大方向,票證業者接著列舉刷卡的遊戲規則、公車業者逐一檢視,最後由驗票機技術人員接棒修改機器程式;執行端喬不攏時,又再丟回會議桌上重啟討論,把所有互相影響的細節拉出來。

「這是一個互相說服的過程。」李建文笑說,溝通過程長達半年。

以驗票機的調整為例,前後門機器得互相連線,才能交叉檢視乘客是否已刷卡,避免溢扣;每個站點則要加入GPS定位,不再倚賴司機進、退段,減去計費的人為疏失,同時歸納各站的乘客數量。

廣告

拍板定案前,還搭設了模擬驗票機做「跨平台測試」,確認前端交易與後端資料傳遞毫無漏洞,程序才算嚴謹過關。

改變民眾習慣,才是推新政策最困難的事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去年七月後,上下車刷卡燈一同亮起,民眾不需再判斷刷卡時機。攝影:許鈺屏

但真正的困難,在於改變民眾的舊習慣,再循序漸進養成新習慣。

第一步,是讓民眾意識到「改變」。上半年的鋪陳期裡,公運處先將公車統一調成「上車刷」,等到新政策一推行,民眾只需再適應下車刷卡即可。

同時,各管道播出DM與宣傳片,候車亭與車內貼上「公車上下刷」標語。公車業者也投入第一線宣導,大都會客運駕駛便會於車上廣播,提醒乘客上下車刷卡。

廣告

常華珍原本預計,三個月會有六成乘客習慣上下車刷卡,沒想到大約九成的人都能記得,形成正向循環,「越來越多人配合,沒刷的人就會變得很奇怪。」

且去年七月正式推行後,公運處仍「以鼓勵取代懲罰」,忘記刷卡的民眾並不會被鎖卡,但記得刷卡則可以抽獎。同時不斷強調上下刷卡的好處:公車乘客有「一小時內轉乘皆有折價」的優惠,改為上下車刷卡後,轉乘時間將從下車開始計算,權益更有保障。

意外的是,最多乘客的回饋是「再也不用擔心何時要刷卡,面臨被司機廣播提醒的尷尬」。

回歸公共運輸本質——不只服務「大眾」,也客製化「小眾」需求

公車處不斷用數據為城市交通把脈,上下車刷卡得來的數據,能為城市路網提出哪些解方?

廣告

常華珍的想像是「客製化」。她分析,有些偏遠地區搭乘量極低,公車卻是當地居民與外界連結的必要工具;公運處規劃,將引入九人小巴與「需求反應式公車」,目標在今年底前提出營運最佳對策。

公車悠遊卡上下車

首都客運也已開始實驗——在542路線推出九人座車。李建文從數據分析,從圓山站駛至中山國中站的542路線,乘車需求已被南北端的幹線公車吸收,大公車派不上用場;且路線行經社區及小巷道,小車更能靈活地穿梭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