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 癌症 狀 拉肚子

20211022編按:前立委朱高正週五(10/22)晚間7點多,因大腸癌病逝萬芳醫院,享壽67歲。朱高正好友、前立委林正杰在臉書寫下「高正,所做已做,不枉此生,安息吧,同志。」

朱高正去年因大腸癌兩度入院,今年初又因為局部腫瘤復發,侵犯到周圍器官,入住萬芳醫院治療,前後已經治療約兩年,知情人士說,本周三他進去搶救後,多重器官衰竭,週五便離世。

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如何能夠警覺大腸癌病徵呢?每天解便的型態就要注意!

腹瀉(拉肚子)是一種很常見的腸胃道症狀,若是一天解便超過三次,或者糞便變成稀糊狀、水狀,就可以稱為腹瀉。值得注意的是,拉肚子不一定是吃到不乾淨的東西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癌症警訊。總之,若排便時出現腹瀉、血便、脂肪便(糞便浮油)的現象,都應提高警覺。

腸胃炎、感冒、傳染病,皆為腹瀉常見原因

拉肚子若發生在夏天,往往是食物中毒造成細菌性或感染性的腸胃炎所引起的。若發生在冬天,比較可能的原因則是病毒感染;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都是臺灣常見引起腸胃炎的病毒種類,可引起所謂的「腸胃型感冒」。

其他急性腹瀉的可能原因尚包括:霍亂、傷寒、痢疾、寄生蟲等傳染病,現在雖然比較少見,但嚴重時可以致命,還是要小心。建議民眾,若是排便過程中發現有黏液、膿、帶血絲,或是血便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然而,若是拉肚子超過2週,甚至長達1個月以上,恐怕不是吃壞肚子或病毒型感冒這麼簡單。許多病人都是腸道甚至是膽胰管出了問題,才導致有慢性腹瀉現象。

6個大腸癌危險因子:

1.肥胖

2.抽菸

3.久坐

4.缺乏運動

5.有腺瘤性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炎性腸道疾病家族病史

6.飲食上總是高熱量低纖維

慢性腹瀉別輕忽!恐是胰臟癌、大腸癌上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王璞指出,臨床上曾遇過胰臟癌的病人,因為胰管阻塞,無法分泌富含消化酵素的胰液幫助油脂消化,造成糞便上浮了一層油,稱為「脂肪便」,這也算是腹瀉的一種。

大腸癌也可以用拉肚子來表現,因為部分腸道被腫瘤堵塞,固體的糞便無法通過,只剩稀水狀的糞便可被排出來,就成了腹瀉。換句話說,拉肚子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此外,血便也是大腸癌的常見症狀。

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增多!大腸癌風險更高

王璞醫師提醒,除了大腸癌發生率愈來愈高之外,現在還有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發生率也日益升高。「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致上可分為「克隆氏病」以及「潰瘍性大腸炎」兩種,多半出現在10~30歲的年輕人或是60~80歲的長者,常以腹瀉、血便來表現。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因腸道處於長期反覆發炎的狀態,將來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正常人高出許多,因此需常規接受大腸鏡追蹤檢查。

腸躁症患者易腹瀉,先做大腸鏡檢查別輕忽

除此之外,「乳醣不耐症」和「大腸激躁症」也都常引起腹瀉。前者透過飲食調整即可改善,後者則是一種和緊張、壓力相關的生理反應,有些患者是以拉肚子、便祕交錯出現的症狀來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斷是否屬於大腸激躁症之前,應該先完成大腸鏡檢查,確定不是腸道本身出問題才行。否則,一味地怪罪緊張壓力,反而忽略了更嚴重的問題,反而得不償失。

王璞醫師強調,別小看不起眼的拉肚子,背後隱藏的問題相當多。若出現腹瀉及其他排便異常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

大腸癌晚期6種症狀:

1.血便

2.解便習慣、糞便性狀改變

3.體重減輕

4.腹部疼痛

5.腸道阻塞

6.體力變差

多吃蔬果少吃紅肉燒烤

當然,預防更勝於治療,除了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飲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紅肉或是燒烤外,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定期檢查。

醫師強調,很多民眾聽到要做大腸鏡都為之卻步,雖然大腸鏡檢查屬於侵入性,但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是相對不危險檢查,不僅可以進一步確認腸道情形,如發現有癌前息肉或是早期癌等狀況,也可透過大腸鏡進一步將病灶切除。

如果民眾對於大腸鏡檢仍感到害怕,也可選擇自費麻醉鏡檢查,讓檢查不再是惡夢。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大腸 癌症 狀 拉肚子

你總是經常腹瀉、拉肚子嗎?有可能是腸躁症或大腸癌的警訊。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之首逾10年,人人聞癌色變,該如何分辨大腸癌與腸躁症呢?

大腸 癌症 狀 拉肚子

如何分辨大腸癌與腸躁症?

大腸急躁症是胃腸功能障礙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胃腸疾病。表現出來的症狀如下:早晨一起床或剛用過早餐不久即感覺下腹疼痛,必須向廁所報到,而排便後症狀立即消失無蹤,回復正常。

別人每天都可以規則的看到自己的糞便,可是自己常常盼不到,往往3、4天才來一次,有時候一整個禮拜不見排便也是常有的事;這些場景是不少人的親身遭遇,也就是「大腸急躁症」。

大腸急躁症的成因很多,包括不當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常見的飲食因素包括:乳製品、蘇打飲料、辛辣冰冷刺激食物、暴飲暴食習慣。另外,過多的精神壓力、熬夜、睡眠不足等,均會加重症狀發作。

大腸直腸癌可能與大腸急躁症存在相同的症狀,要診斷大腸急躁症,除了靠大腸鏡來排除大腸內有長了腫瘤之外,還得利用其他各式各樣不同的檢查來幫忙。

大腸急躁症並不會轉為大腸癌,但是可能會有長期反覆性的症狀。如果在中年以後才出現症狀:血便、體重下降、貧血等就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要盡快就醫檢查,以免耽誤了治療大腸癌的黃金時間。

延伸閱讀:7種腸癌必知症狀!醫師以為血便是痔瘡 確診竟直腸癌第4期

大腸急躁症 排便不規律

腸胃是很情緒化的器官,異常的情緒或壓力會讓腸道機能失衡,腸躁症全名為大腸急躁症,就是因為環境、腸胃健康或精神狀態… 等原因,導致腸道功能異常,臨床的表現非常多元,如:蠕動力過強或過弱、腸胃太敏感,甚至神經系統出問題,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反覆的發作長期下來還是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

一般而言,腸躁症可分成3型:腹瀉型、便祕型及混和型(便秘及腹瀉交替發生),無論是哪一型的排便異常,不論腹瀉或便秘也相同,可能出現在大腸癌的患者身上,以至於2個成因完全不同的腸胃道疾病,在臨床上有時候非常難以區分。

腸躁症 不會血便、體重減輕

幾個判斷重點就在於有沒有血便、是否有夜間腹瀉的症狀、體重減輕及大腸癌的風險評估,腸躁症一般不會有血便的情形,所以民眾可以觀察是否有解出暗紅色的血便,必要時甚至到醫院做糞便潛血的檢查。

延伸閱讀:糞便潛血檢查正常但伴隨5症狀 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

另外,腹瀉型的腸躁症,常常便意說來就來,但只要排出後,症狀通常就會好一點,而且經常發生在早晨而非夜間,如果腹瀉多半發生在夜間,且常常會有解不出來的悶痛感,甚至伴隨著血便,則比較不像是單純腸躁症型的腹瀉,腸躁症也不大會以體重減輕來表現。

最後,就是大腸癌的風險評估,如大於50歲、家族有大腸癌病史及過去有大腸息肉病史等就是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若有以上情況還是建議要趕緊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延伸閱讀:如果每個病人能提早發現...與大腸癌為伍11年暖醫鄭屹喬「發自內心的忠告」

◎ 本文摘自/《SAY NO TO 大腸癌:一次破解腸癌迷思,讀懂預防與治療方法,擁抱無癌快活人生!》林肇堂等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喝牛奶拉肚子不一定是乳糖不耐症!營養師3招教你化解「牛奶加熱」也有幫助

腺瘤性息肉就是大腸癌元凶,3種狀況一定要切除!

大腸鏡檢查後,這3個問題沒問等於白做了!

為何會罹患大腸癌?江坤俊:3種人風險特別高

便祕、便血、放臭屁是大腸癌?權威醫師一張表帶你了解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大腸 癌症 狀 拉肚子

一名醫師分享,一位僅20多歲的年輕男子,因反覆腹瀉、下腹痛好幾個月,數次求助診所、大醫院,吃藥都沒有得到改善,這位病人同時合併食慾下降、腹脹、噁心感、常常有便意卻又大不出來,經過後續檢查發現竟是「大腸癌」末期。

小兒科醫師唐子涵在她的粉絲專頁「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分享一則罕見案例,她說這位男子才20多歲,先前因為腹瀉、腹痛去看過好幾次醫生,最後都沒有檢查出原因,長達數月之久,後來她決定幫病人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他肝臟部位長了很多顆hypoechoic lesions(低迴音的病灶)。

男子腹痛吃藥數月都沒有改善。(示意圖/Pexels)

唐子涵表示,由於肝臟的病灶還是建議做切片等病理報告,或是進一步做電腦斷層等才有辦法分辨原因,所以還是幫病人開轉診單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後來有持續追蹤病人的後續,電腦斷層結果顯示相同,一樣看到肝臟長了很多顆病灶,因此病人被收住院做詳細檢查。

轉診大醫院後,主治醫師安排大腸鏡檢查,從中發現病人大腸有一顆很大的腫瘤,最後病理報告確定是「大腸癌」,核醫顯示多發性轉移,最後病人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也沒辦法手術只能接受化療。這名病人很驚訝,他以為只是腹瀉,最後竟轉變為這麼嚴重的疾病,對此,唐子涵表示自己也很替他難過。

大腸 癌症 狀 拉肚子

男子肝臟長了很多顆低迴音的結節。(圖/翻攝自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臉書)

唐子涵呼籲民眾大腸癌初期常常是沒有症狀的,有症狀時已經到2、3期了,所以平時就應該留意以下7大症狀,1.排便型態改變或直徑改變,如:變得腹瀉、或便秘、便量變少或大便變細、變水狀都有可能。2.排便出現血絲或黏液。3.不規則腹痛或絞痛。4.裏急後重,常常有便意但去上廁所又大不出來或常常有解不乾淨的感覺。5.不明原因體重減輕。6.不明原因貧血、容易疲倦。7.腹部出現不明腫塊。

男子確診大腸癌末期,無法手術只能接受化療。(示意圖/Pexels)

唐子涵也列出7個高風險族群特徵,讓民眾審視自己健康狀況:

1.有家族史者。

2.50至85歲是好發年齡。

3.愛吃紅肉、加工食品、燒烤、油炸或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不愛吃蔬菜水果者。

4.三高患者。

5.肥胖_缺乏運動者。

6.吸菸喝酒者。

7.長時間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患者。

文末唐子涵也教育民眾大腸直腸癌預防方式,例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菸酒的原則,目前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者,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會進一步排大腸鏡檢查。不管身體有任何狀況,都應該及早就醫,提早發現能提早治療。

(封面示意圖/Pexels)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60歲嬤自然受孕!產下健康女嬰 68歲尪開心笑了
28歲女滑倒滿地血「骨全斷插出肉」 醫狂搖頭:都不運動
睡覺躺錯邊「慘衰整年」 頭朝這方向好運馬上來

今日推薦影音

大腸癌會腹瀉嗎?

大腸癌在早期的症狀往往是不明顯的,且大腸癌的症狀常與其他良性道疾病相似,因此早期發現是有難度。 排便習慣改變:部分病人出現便秘或腹瀉,甚至兩種情形交替發生。 糞便帶血或黏液:大腸經過腫瘤時因摩擦而破裂出血,解出帶血黏液狀糞便,有時還帶有腐敗味的組織崩落物。 但這種出血的血量不多,與肛裂噴出鮮血明顯不同。

直腸癌會一直拉肚子嗎?

1.直腸的功能,是儲存大便,切除直腸後,少了儲存的功能,你的糞便可能比以往細和小,且很頻繁的跑廁所,每天3-5次以上。 2.手術後,若大腸吸收水分能力減少,可能產生軟便,或是水便(就像腹瀉)。 3.手術也有可能引起肛門括約肌受傷,讓你控制能力較差,很急的跑去廁所,或者是糞便失禁的情況發生。

什麼癌會拉肚子?

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說明,胰臟是一個分泌的器官,如果長癌症,就讓消化出現異常;一般腸躁症通常上完廁所後,肚子比較舒服,但若是胰臟合併有體重減輕、排便比較油以及悶痛狀況,且肚子不適感不緩解。 因此,若腹瀉一直沒改善,肚子悶痛也沒緩解,一定要進一步就醫檢查。

為什麼會一直拉肚子?

常見慢性腹瀉的原因包括: 腸躁症:原因眾多,包括情緒壓力、腸道菌不平衡等,不過陳信佑醫師指出,腸躁症被歸類為「功能性腸道問題」,也就是腸道沒有感染發炎、沒有結構或腫瘤問題,但消化吸收功能失調,這是常見的慢性腹瀉的原因,大約有10%的人有腸躁症問題。 腫瘤:例如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