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復發後果

愛思覺 iPEP >  思覺失調 >  康復 >  什麼會導致復發?

下載

觀看

什麼會導致復發?

​患者康復後仍有機會復發,研究顯示思覺失調患者之中,有大概一半的患者在1至3年內,正性病徵(例如妄想、幻覺及思想和言語紊亂的徵狀)會再次出現。

  事實上,可增加復發機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是:

  • 不按指示服藥

香港近期有研究顯示,大概八成病人在停藥後一年內復發

  • 同時患有物質使用障礙 (Substance Use Disorder)

濫用藥物,例如K仔、咳藥水等,也會加添復發的機會

  • 個人壓力

個人面對的壓力和處理壓力的能力亦與復發有關係

  患者和家人需要理解患者康復後,思覺失調是有機會復發的。就算是復發也不用感到沮喪,因為可選擇的補救方法有很多,而且從復發中患者和家人更能掌握病情,以防止之後的復發。

  每個人的情況有別,現時醫學界不能很準確地估計每個人復發的機會率,但重要的是患者及家人對復發的可能性及預防復發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及早發現在復發時的病徵,盡早作出適當的處理,便可使康復的過程更順利。

  如希望詳細了解如何預防復發,請按此處。

復發的預防及處理

盡力預防 輕鬆面對
病患的經歷,沒有人會想再次面對。一些康復者更可能會想努力忘記過去,避免去想復發的可能。然而,思覺失調是有復發風險的;而解決這問題的最好方法,便是積極預防。

誰會復發?
研究顯示復發並不罕見;根據外國的數據,約四成患者會在症狀受控後復發,情況頗為普遍。目前醫學界仍在調查復發的風險因素;暫時的資料顯示,復發並沒有特定的對象。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持續藥物治療能大大減低復發風險。

正確使用持續藥物治療
在症狀受控後,醫生會建議康復者逐步減輕藥量,直至找出有效的最低劑量,作持續藥物治療。背後的理念,是因為持續用藥能將復發風險減半,而採用低劑量則能盡量減輕副作用,平衡藥物的益處與風險。 不過,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康復者對醫生處方的依從性偏低。他們可能是忘記服藥,亦有一些是自覺能控制病情,而自行減藥或停藥。事實上,藥物需要於體內達至某個劑量水平方能產生效用;若因自行減藥或不按時服用而令體內水平不足,藥物可能等於白吃,未必能發揮預防復發的作用。 部分首發患者在病情穩定至少一年後,若醫生認為情況許可,可能會與患者及家人商討試驗性質的停藥。由於這涉及復發的危險,因此必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以策安全。這包括定時覆診,以及家人與康復者本身有足夠的警覺性,一旦有復發的危險訊號,便應盡快往看醫生。

注意危險訊號
在復發即將出現前,通常會有一些先兆,例如焦慮不安、憂鬱、社交退縮、疑心、以及一些較隱約、類似妄想的感覺,覺得他人特別注意或討論自己等。 雖然復發可能對康復者及家人造成困擾,但只要懂得及早察覺,即時求醫制止病情發展,亦不必對此感到過分恐懼。

大腸直腸癌(大腸癌) 新冠肺炎 痔瘡 乾眼症 卵巢炎 腎結石 肝癌 食道癌 胃潰瘍
思覺失調復發後果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作者登入 E-mail

思覺失調症秋冬較易復發 醫:規律服藥重要

2019-12-17 14:33:44

思覺失調復發後果
醫師表示,規律服藥是控制精神疾病的重要關鍵。圖為病友情境照。
記者羅真/攝影

秋冬後日照時間縮短、氣溫變化大,精神疾病似乎更容易復發。一名40歲的女性患有思覺失調症,在家人陪伴下每月規律回診拿藥,病情控制還算穩定。不過最近她多次忘記服藥,且出現關係妄想,妄想工作職場男同事對她有好感,甚至幻聽他告白想結婚,嚴重影響工作。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朱柏全表示,這不是單一個案,每年10月、11月臨床上觀察到不少精神疾病患者症狀復發,原因不明。一說是日照縮短,因為光線刺激會影響褪黑激素與血清素分泌,進而影響睡眠與情緒;另種說法是秋冬氣溫變化大,體質敏感者可能因此出現症狀。

思覺失調症症狀可概分為三大類,一是妄想、幻覺等正性症狀,二是情感冷漠、社交退縮、缺乏動機等負性症狀,三是難專注、理解力降低等認知障礙。臨床上較常見患者在秋冬季出現負性症狀。

朱柏全表示,規律服藥是控制疾病的重要關鍵。臨床上使用的長效針劑與口服藥成分相同,差別在於前者將藥品注射於肌肉、緩慢釋放,使藥物的血中濃度與療效較穩定,有兩周、每月、每三個月注射一次等三種劑型。上述個案近日經常忘記用藥,在注射長效針劑後,病情便漸漸獲得控制。

在思覺失調症患者中,約三分之一的患者經治療能順利回歸社會,行為與一般人幾乎無異;約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在穩定治療中保持60分的行為功能水準;另三分之一的療效較差一些。

朱柏全表示,治療成效除了與穩定用藥有關,患者積極樂觀、家庭支持、善用社會資源等都是關鍵。病友與家屬可嘗試參加相關社團活動,如台中市歐啦身心健康關懷協會就提供病友與家屬不同課程,透過活動能獲得對疾病知識、營養照顧、社會資源等訊息,病友間與家屬間也能在康復路上為彼此打氣。

思覺失調症 褪黑激素 血清素

思覺失調復發後果
思覺失調復發後果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首發性思覺失調患者即使病徵完全消失,其精神專科醫生往往會因為缺乏準確的數據支持而難以給予確實的停藥建議。現時臨床指引建議患者在首次發病後持續服藥一年,但醫學界對於一年後的服藥時間並未達成共識。許多病人因而自行停藥,不但容易導致復發(即病徵重新出現),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思覺失調研究組就此課題,完成了一項全球首次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研究顯示,持續服藥可以減少將近一半的復發風險。研究成果最近於《英國醫學雜誌》發表 (BMJ, 2010;341:c4024)。

負責領導研究小組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 陳友凱教授指出:「思覺失調患者在病徵完全消失後,即使已經持續服藥近兩年,仍有病情復發的風險。如果患者有停藥意願,應坦白向其主診醫生提出並討論,以獲得所需的專業意見及支持。患者在停藥過渡期,應得到專業性思覺失調服務的協助。」

陳教授亦強調了專業性思覺失調服務的重要性:「由於研究期間參加者受到緊密的監察及支援,因此大部分的復發情況較早被發現,只有少數患者需要入院治療。」

研究背景及目標:

此項研究目的是在病徵完全消退、並已經持續服藥近兩年的首發性思覺失調患者中,比較停藥與否對病情發展的影響。

研究方法:

透過醫院管理局思覺失調服務計劃 (EASY),研究小組識別了178名首發性思覺失調患者參與研究。他們都已持續服藥至少一年,並已完全沒有病徵。在雙盲的研究設計下,他們被隨機分入兩組,一組持續服藥(400毫喹硫平),另一組則停藥而轉服安慰劑。

在為期12個月的研究中,研究小組密切關注各個患者的情況,每月最少對於患者的病情病徵進行評估一次,以監測復發的跡象。參加者亦可以通過熱綫電話報告病徵的出現。同時,他們亦得到EASY計劃的專業支援。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79%停藥安慰劑組的患者曾復發,重新出現思覺失調病徵。持續服藥將復發風險減低至41%。停藥組患者的再入院率高出持續服藥組 (分別是13%4%)。

另一方面,21%的患者在停藥後沒有復發。研究同時發現,患者發病前的性格、生活能力以及臨床病徵都是影響復發的因素。

建議:

1.對康復進度良好的早期思覺失調患者及其家人的建議:

a.   若希望停藥,應坦白向主診醫生提出並作討論

b.  考慮本研究結果顯示的停藥導致復發風險

c.  停藥過程需接受專業性早期思覺失調服務(如EASY計劃或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

d.  在發現復發病徵後,應及早重新開始服藥

2.主診醫生應花時間與患者開放地討論其停藥意願,並將本研究結果所顯示的復發風險告知患者。他們亦應替選擇停藥的患者安排專業性的早期思覺失調服務。

3.醫院管理局應確保專科醫生有充足的問診時間,以及足夠的思覺失調服務人力資源,為病患提供復發風險管理及其他所需服務。

關於研究小組:

此項研究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思覺失調研究組(PSI)領導,思覺失調服務計劃(EASY)協辦,合作醫院包括青山醫院、九龍醫院、葵涌醫院、瑪麗醫院和大埔醫院。

照片及簡報索取,請登入網址:http://web3.hku.hk/facmed/hkumed/news_lis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