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 蓮子 飲

【出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黃芩,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炙甘草,石蓮肉,茯苓,黃耆,人參
(9)

 【分類群】

<補陰滋陰>:麥門冬

<補脾補中>:甘草

<清熱燥濕>:黃芩

<補氣>:人參、黃耆

<補脾利水>:茯苓

<收澀>:石蓮肉

<利水滲濕>:車前子

<清虛熱>:地骨皮

【方義】

《醫方》:此手足少陰、足少陽太陰藥也。(1)參、耆、甘草,所以補陽虛而瀉火,助氣化而達州都,(2)地骨退肝腎之虛熱,(3)柴胡散肝膽之火邪,(4)黃芩、麥冬,清熱於心肺上焦,(5) 茯苓、車前,利濕於膀胱下部,(6)中以石蓮清心火而交心腎,則諸證悉退也。《漢典》:麥門冬、蓮肉能清心熱並補之。地骨皮、車前子能涼腎熱,甚有利尿之效。人參、茯苓、甘草等則補脾胃,強化機能,並一方面與黃耆黃芩地骨皮麥門冬等配合,能生腎水,增加尿利,及涼肺熱。

 【功能】

清心火,益氣養陰。

 【效用】

(1)心火偏旺,心火上炎,腎陰不足,氣陰兩虛,口舌乾燥,濕熱下注,遺精淋濁,小便淋瀝,混濁白濁,尿時刺痛,遇勞則發,或有遺精,五心煩熱,四肢倦怠,或熱擾營血,血崩帶下,煩躁發熱。(2)本方以冷其心與腎之熱,並補其脾與肺之虛為目的。

 【適應症】

(1)慢性泌尿系統疾患而體力衰弱者,夏季熱,血尿,乳糜尿,慢性腎炎。(2)過勞時導致尿混濁之慢性淋疾或腎膀胱炎,及排尿時無力而有床後遺留感者。(3)因思慮憂愁遇度,即精神過勞損及脾與肺,或因酒色過度傷及脾與腎,而發生虛熱者適宜。

 【趣記】

甘夫人坐古董車賣琴棋蓮子,好清心喔(甘茯人骨車麥芩耆蓮)。

 【增減】

(1)發熱,加柴胡、薄荷煎。(2)咽乾、咽痛、苔黃燥者,去參、耆,加白茅根、淡竹葉;(3)心煩、失眠明顯,去甘草,加梔子、益元散;(4)尿頻、尿痛明顯,加白芍、延胡索、烏藥;(5)白帶多、色黃濁,合併婦科炎症者,加椿根皮、土茯苓、紅藤、敗醬草。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尿道综合征等病症。

1.小儿功能性遗尿:以本方为主配合心理治疗32例,与盐酸丙咪嗪治疗18例对照,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后夜间遗尿现象消失,半年内无复发为痊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3.3%。(《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年第3期)

2.慢性肾盂肾炎:110例难治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清心莲子饮,以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并于第2、第6周复查1次尿菌均呈阴性为近期治愈,6个月内无复发者为完全治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第12期)

3.肾小球肾炎: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炎100例,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方中剂量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增减。治疗结果:完全缓解41例,基本缓解29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陕西中医》1999年第3期)

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以本方加减治疗34例,与双嘧达莫治疗28例对照,疗程3个月观察每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降低血Scr、BUN、P2- MG及尿AIB、IgG、β2- MG变化与疗效间关系。结果:治疗组34例,总有效率73.53%;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28.57%,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药通报》2010年第6期)

5.IgA肾病:72例患者按WHO肾脏病理改变分级为Ⅰ~Ⅳ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瘀血阻络型。其中气阴两虚型治疗组18例,对照组12例:治疗方法:在对照组应用两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其中气阴两虚型者,治疗以益气养阴佐以止血法,处方予本方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9%,优于对照组53.8%。(《临床肾脏病杂志》2005年第5期)

6.尿道综合征: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女性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38例,对照组30例治以地西泮、谷维素治疗,以症状消失为痊愈。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89%,对照组总有效率4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山东医药》2009年第30期)

    清心 蓮子 飲

    出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清心 蓮子 飲

    處方

    石蓮肉4.5克、茯苓4.5克、黃耆4.5克、人參4.5克、麥門冬3克、地骨皮3克、黃芩3克、炙甘草3克、車前子3克(一日飲片量33公克)。

    清心 蓮子 飲

    效能

    清心火、益氣陰、利濕濁

    清心 蓮子 飲

    適應症

    1.心火上炎、口苦咽乾、膀胱濕熱、遺精。
    2.現代應用: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前列腺炎、子宮頸炎、陰道炎、慢性膀胱炎、糖尿病、小便赤濁、帶下、遺精。

    清心 蓮子 飲

    用法與用量

    日三服,溫開水送服

    清心 蓮子 飲

    禁忌/警語

    1.大便燥結者,慎用。
    2.凡濕熱下注所致淋濁、帶下,不宜使用本方。

    清心 蓮子 飲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依醫師指示使用

    清心 蓮子 飲

    方劑中各組成之角色(君、臣、佐、使)

    石蓮肉、清心火而通交心腎;黃芩清心肺之熱;地骨皮清虛熱;茯苓、車前子分利濕濁;麥冬清心養陰;人參、黃耆、甘草以益氣扶正

  • 君:石蓮肉、麥門冬
  • 臣:車前子、黃芩
  • 佐:人參、黃耆、炙甘草、茯苓
  • 使:地骨皮
  • 清心 蓮子 飲

    人體系統作用

    泌尿系統、男性生殖系統、女性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

      藥理分類:
    • 瀉火之劑

      相關中藥材:
    • 蓮子
    • 茯苓
    • 黃耆
    • 人參
    • 麥門冬
    • 地骨皮
    • 黃芩
    • 炙甘草
    • 車前子

清心莲子饮源自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组成为:黄芩、麦门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石莲肉、茯苓、黄芪、人参,发热加柴胡、薄荷煎。经后世许多医家广泛应用至今,笔者导师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佩青教授继承国医大师、中医肾病专家张琪教授应用本方的经验,临床常用本方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主治

本方主治心火妄动、气阴两虚,湿热下注,遗精白浊,妇人带下赤白:肺肾亏虚,心火刑金,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之证,如《本草纲目》:“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还有《寿世元》用于:“发热口干,小便赤涩,夜则安静,昼则发热。”《证治准绳》说“小便不利,心中蕴热而烦",“溺赤、下浊亦赤,口渴,时发热者,清心莲子饮”。又说:“治膀胱气虚湿热,玉茎肿痛,或茎窍涩滞,口苦咽干,小便色赤或白浊,夜安静而昼发热可用。《万病回春》治心中烦躁,思虑忧愁抑郁,小便赤浊,或有沙漠,夜梦遗精,遗沥涩痛,便赤,如或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上炎,肺金受克,故口苦咽干,渐成消渴,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五心烦热。此药温平,清火养神秘精,大有奇效。”《世医得效方》也提到:“治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烦渴微热,小便赤涩,或欲成淋,并宜服,可见若符合本方病机,即可应用。

功用

原方所主病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因心烦思虑,忧愁抑郁,以致小便白浊,以及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二是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上,肺金受克,所致的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三是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医方考》曰:“劳淋者,此方主之。遇劳即发者,名曰劳淋。此以体弱,故不任劳。然五脏各有劳。劳者动也,动而生阳,故令内热,内热移于膀胱,故令淋闭。是方也,石莲肉泻火于心,麦门冬清热于肺,黄芩泻火于肝,地骨皮退热于肾,黄芪,人参,茯苓,甘草泻火于脾,皆所以疗五脏之劳热也;惟车前子之滑,乃以治淋去着云尔。”《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此方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本方证为清补兼施之剂,既益气养阴,又收敛固下。补气与养阴,清利与秘精合用,相辅相成。

方解

方中石莲子清心火,养脾阴,又秘精微,黄芪,党参补气升阳,地骨皮、麦门冬滋阴,黄芩清上焦心肺之热,肺热清则清肃下行,车前子、茯苓淡渗利湿,柴胡疏散肝胆之郁热,清心火、安神养心;茯苓渗利水湿,使心热从小便而解,与导赤散机理颇为相似;黄芩清热润肺,泻火养阴;地骨皮入肾与三焦经,清三焦之火,而退虚热;人参、黄芪补益肺气,益气生津,收敛浮阳。《医方解》:”参、芪、甘草,所以补阳虚而泻火,助气化而达州都,地骨退肝肾之虚热,柴胡散肝胆之火邪,黄芩、麦冬清热于心肺上焦,茯苓、车前利湿于膀胱下部,中以石莲清心火而交心肾,则诸证悉退也。

临床加减应用

“用方之难,难在加减;用方之妙,妙在加减”。许多古方的加减法正是医家经验之所在,《寿世保元》曰:“上盛下虚,加酒炒黄柏、知母各一钱。”《证治准绳》:“小便涩而脉无力者,用清心莲子饮加制甘草”,又说:“口苦燥,血沸而成,用黄芩汤、荆芥散,或清心莲子饮加竹沥、生地黄汁。”《景岳全书》:“一男子,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甚苦,时或尿血少许,尺脉洪数,按之则涩,用清心莲子饮加牛膝、山栀、黄柏、知母、柴胡。”《古今医彻》:“一妇人心火炽甚,烦热脉数,经水过多,清心莲子饮加山栀。”《张氏医通》:“白浊者,混浊如脓,此膀胱经热,失治当生痈疽,清心莲子饮加萆。”导师张佩青教授常用本方加减应用于肾病的治疗,在治疗劳淋时,依据本病的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一是湿热毒邪日久容易耗气伤阴;二是治不得法,如清利太过,苦寒伤中,脾肾亏虚;三则由于失治病久不愈,热盛耗阴,湿邪困脾耗气。若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若兼排尿不畅加萹蓄、瞿麦、若湿热较盛可加白花蛇舌草,公英;口渴可加天花粉清热生津;尿血加白茅根。

病案举例

初诊

孙某,女,45岁,2004年9月21日初诊.患者慢性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10余年,每年患病,1~2次。近日劳累后自觉尿频,尿道灼热感,化验尿液分析;白细胞满视野尿,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刻诊: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感,小腹痛,伴口渴,乏力,咽干,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虚。

【西医诊断】

急性泌尿系感染。中医诊断:劳淋,证属气阴两虚,湿热下注。治宜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方药】太子参20克,黄芪20克,黄芩15克,麦门冬15克,地骨皮15克,车前子15克,甘草15克,石莲肉,15克,茯苓20克,萹蓄15克,瞿麦15克,附子5克,薏苡仁,15克,败酱草30克,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

诸症明显减轻,尿检阴性,上方继服5剂。

三诊

诸症悉除,处方改为:太子参20克,黄芪20克,黄芩15克,麦门冬15克,地骨皮15克,车前子15克,甘草15克,石莲肉15克,茯苓20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5克,7剂善后,以扶正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