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防沾黏自費

全身上下大大小小的器官,因為不同的疾病都可能有開刀需求,患者除了忍受手術後傷口復原的疼痛外,還必須面臨手術出血及沾黏的風險!若發生沾黏情形,可能會出現更多後遺症,嚴重者甚至必須再次進行手術,因此病患在開刀前應多跟主治醫師進行討論,在防沾黏、止血上提前預防,避免日後引發其他問題。

想預防出血!手術前就需要開始準備

有些醫師在手術前,會先詢問患者或家屬,是否於手術中使用某些可能需自費的材料,例如止血產品或防沾黏產品,常讓被詢問者有所疑問。民眾常認為器官切除、或是切開後本就預期有出血的情形,不是紗布壓一壓、線綁一綁,或是電燒就可以幫助止血了,為什麼需要額外注意止血的問題呢?

其實止血醫材能減少過度縫合或電燒的患處傷害,像是電燒就可能影響原本器官功能。婦產科醫師就曾遇過患者為了開巧克力囊腫而使用電燒來止血,但卻影響到卵巢功能,使患者提早進入更年期。

在手術中,止血要點不單只是要快速,重要的是,良好的出血控制能減少手術造成大量失血的風險,更能提升傷口的穩定性,降低復原過程中可能發生其他後遺症的機率,這些都是醫師會替患者多考慮的事情。除了手術風險較高的病患,本身有使用抗凝血相關藥物的患者若是流血,出血量容易比一般人多,更加需要留意;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會長期使用一些抗凝血藥物像是阿斯匹靈、華法林,或是心房顫動患者會服用普栓達、拜瑞妥、艾必克凝、里先安等等的口服抗凝血藥,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外,另外像是肝臟腎臟功能不全患者、癌症患者,或是年紀大合併慢性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都可能較一般人不足,尤需加強手術中止血。

手術後一定會發生沾黏嗎?

沾黏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最常在骨盆腔及腹部的手術中見到!為什麼會有沾黏的產生?沾黏是身體對於傷口出現的自然反應,當出現創傷時,身體會啟動自我修復的能力,在復原的過程中,形成薄厚不同的永久性結締組織。

為了修復這些發炎位置,身體會分泌纖維蛋白包覆組織,進而形成沾黏,不同的位置會造成患者不同的症狀,像是常見的腸沾黏,會導致腸道阻塞,症狀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等。症狀可能持續幾星期、幾個月、甚至到幾年都有可能。

手術防沾黏自費

且若傷口越大,發生沾黏的比率越高,想要預防沾黏,除了醫師在術中將出血量、手術時間及縫合精細程度處理完善外,在醫材上民眾也可以在手術前可跟醫師提出要使用防沾黏處置的需求。

最容易沾黏的手術:腹部、婦科、骨盆腔

在不同手術項目中,可能會面臨不同的手術風險,像是沾黏最常見在腹部、婦產科等手術上,包含子宮切除、肌瘤切除都是建議可以考慮使用防沾黏的手術。而止血則是任何一科別都可能需要評估是否要使用,一起看看是哪十種手術較容易出現出血、沾黏的問題。

手術防沾黏自費

在選擇不同抗沾黏、止血的產品時,可以先衡量是否符合自己手術需求外。在同類醫材中,也可細分成不同劑型、使用方式等等,依據手術類型及傷口大小各自適合不同的產品,建議患者術前與醫師充分溝通,以最安心的狀態進入手術。

我在今(一○八)年七月以腹腔鏡摘除子宮,在醫院住了六天,由於腹腔鏡、術後止痛及防沾黏凝膠等都是自費項目,雖然有健保,但我還是花了九萬五千多元,還好我有好幾張C公司的醫療險,其中一張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在手術費的理賠與保單上的金額卻差很大,保單上寫著手術保險金限額是五萬元,但C公司卻只理賠五千多元,承辦人員說因為腹腔鏡及相關自費項目都是屬於雜費,不算手術費,但我明明做的就是腹腔鏡手術,怎麼不算手術費呢?多次溝通都無效,朋友介紹貴基金會,可以請您們幫忙爭取嗎?

中心顧問答

吳小姐的醫療險是十幾年前投保的,主約是日額型終身醫療險,附加兩張醫療險附約,一張日額型與一張實支實付型,其中實支實付型的保額為:病房費日額一千元、手術費最高限額五萬元,雜費限額三萬元。

手術限額五萬 卻僅理賠五千多

今年七月,吳小姐因子宮疾病,醫師建議手術摘除子宮,考量傷口大小及手術對身體的影響,自費採用腹腔鏡雷聲刀手術,也使用了健保不給付的特殊醫材,包括術後止痛及防沾黏凝膠。吳小姐共住院六天,根據醫院的醫療費用收據,該次住院健保共給付八萬九千多元,吳小姐須自費的金額是九萬五千多元。

吳小姐檢具醫療費用收據向C公司申請理賠,兩張日額給付型醫療險都依約給付,但在實支實付型部份C公司理賠四萬二千多元,讓吳小姐感到訝異,因為她原以為自己投保的額度,手術費限額五萬、雜費限額三萬,加上日額一千的病房費,應該可以補償她九萬多元的醫療花費,沒想到核下來的金額還不到她自費的一半,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手術防沾黏自費

6 大要點教你選擇醫材

  • 官方認證

醫材最重要的兩大原則就是「有沒有效」跟「安不安全」,在無法親身體驗之前,除了查詢臨床的文獻佐證之外,還有一個辦法是看「醫材」認證,例如美國FDA、歐盟CE、台灣TFDA認證等等;而國際間則大多參考最嚴格的美國FDA認證。

只要是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的產品,都需通過人體試驗,安全性及穩定性高;想查詢 FDA 認證的醫材,可以上 FDA 的網站進行查詢,在 Enter a search term in the space below 這一欄輸入產品英文名稱,即可查到產品認證相關資訊。(如查無資料,表示該產品未取得FDA認證)

FDA醫材查詢網站: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devicesatfda/index.cfm

  • 依照手術類型選擇適合的醫材

不同手術適合的醫材不盡相同,以抗沾黏的醫材為例,貼片型的適合用在剖腹產、婦產科手術等組織切口較大、表面較平整的傷口,凝膠型則適合凹凸不平的傷口,噴霧型適合範圍較廣、或是傷口較多的手術,如腹腔鏡手術等等,所以在手術之前,也需要先了解自己的手術類型,並與醫師充分的討論。

  • 醫師、護理師專業諮詢

醫師、護理師負責手術與術後的照護,最清楚手術重點、會發生的狀況,讓專業醫療人士針對手術需求、以及病人情況,來評估選用的醫材最為適切。建議在手術前跟主刀醫師好好討論,溝通自己最在意的問題,並詢問護理師相關的術後照護重點,來選擇最好的醫材。

  • 選原廠,避風險

原廠的醫材通常會經過長期的研發與實驗,團隊會在多年的研發過程中,進行多項安全性及功能效果的測試,甚至精進改良醫材,注重在患者整體的體驗上;如果有使用上的疑問,或是使用後的相關問題,可以找專門的服務窗口、準確分析問題。

手術防沾黏自費

  • 成份與人體接近

成分跟人體接近的醫材,比較不容易產生異物反應,如果屬於生物可代謝的產品,也較不容易在體內殘留;像是抗沾黏貼片又分成「玻尿酸」或「聚乳酸」,玻尿酸貼片約7天後被人體吸收、30天內排出體外,聚乳酸則需較長的吸收時間 (>6個月),相關風險需與醫師討論評估。

另外,選擇跟人體成分接近的止血醫材,也能發揮最大效益,像是止血醫材選擇含凝血酶的產品。凝血酶為人體凝血過程中自體產生的重要成分,選擇含凝血酶的止血產品,可以加強輔助,特別是針對血友病、慢性肝病、洗腎患者等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是腎功能不佳、有肝臟相關疾病、以及年紀超過65歲等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能補足凝血所需的關鍵因子,幫助身體主動、有效止血。

  • 他人使用經驗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參考別人的經驗,也能幫助自己聽到最真實的使用者心聲,透過這些經驗進行篩選,不走別人走過的冤枉路。以手術的抗沾黏產品為例,可以參考網路論壇及節目中的患者分享,選擇市場使用多年、且累積較多良好使用者經驗的產品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