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裂了怎么办?

较浅的不疼,可以磨掉断裂部分,磨完再充填树脂,如果裂到牙本质,还是磨除再补牙,这样堵住牙本质小管,牙齿就不会酸痛,另外裂得较深,已经到达牙神经,明显有自发疼,可能是牙髓炎发作,要抽掉牙神经,严密充填后,再装冠。

牙根裂了怎么办?

牙齿断裂到牙根了怎么办?

1、这种情况就无法保留,一定要拔除,纵裂会继续深入,直到被分成两半,不拔咀嚼会更疼,可能还会伤到根尖周围组织,还有一种是横裂,拍片后牙根较长,没任何炎症,还剩有残留的牙冠,还有机会在治疗后的根管中植入,1~2个桩核恢复牙齿的大概外形,然后再做冠修复。

2、如果横裂到牙龈下,剩余的牙根长度少于10毫米,而龈上没有牙体了,修复基本很难,同样也得拔掉,洞口会愈合长平,可以选择镶牙或者种植牙,不然残根留在那,牙龈附近发炎,甚至是根尖炎。

牙根裂了怎么办?

牙齿断裂的原因有哪些?

1、经常咬过硬食物,牙釉质顶不住咬合力,就会从牙釉质开始裂,还有外伤撞击也会,磕到牙齿,不仅牙体裂开,还会影响根部发炎,牙周膜损伤,要牙周夹板固定松牙。

2、另外龋齿过深,牙体上半部分支撑不了,随着咀嚼而掉落,以及根管治疗后,没有牙髓营养来源,牙体脆性较大,很多患者没再去修复,没有嵌体或全瓷牙冠保护,容易导致牙齿崩裂。

牙根裂了怎么办?

所以牙齿裂开了,牙齿酸痛,可用kin吉兰抗过敏凝胶涂抹脱敏,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拍片看下深度,能保留尽量保留,尽量不要拔牙。

所有牙齿崩裂方式一样吗?

不是。义齿崩裂的方式有多种不同方式:

  • 牙隐裂:牙齿的裂缝从牙齿的咬合面向牙根延伸。有时候裂缝一直延伸到牙龈线,到达牙根。牙隐裂还没有分裂为两半,不过一般牙齿内部柔软的组织已经受损。
  • 裂纹:这是只影响牙齿外层牙釉质的细微裂缝。在所有成年人牙齿中都很常见,没有疼痛。裂纹不需要治疗。
  • 牙尖崩裂:牙尖是牙齿咬合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果牙尖损伤,牙齿可能会崩裂。咬合时,那颗牙一般会有剧痛。
  • 牙齿开裂:这常常是牙隐裂没有治疗的结果。牙齿分裂为两半。垂直根部开裂是从牙根开始的裂缝,向咬合面延伸。

牙齿为什么开裂?

许多东西会导致牙齿开裂,比如:

  • 极其用力的磨牙,使牙齿承受巨大的压力
  • 很大的充填,使牙齿变弱
  • 咀嚼或咬硬的东西,比如冰、硬糖、果核、肉骨头
  • 对下巴或下颌的撞击
  • 牙槽骨损失情况下的牙龈疾病。这会使牙齿更可能出现从牙根开始断裂
  • 口腔温度的突然变化。

怎样知道自己有牙隐裂?

可能不容易发现牙隐裂的迹象,症状也有所不同。在咀嚼时可能不时出现疼痛,特别是释放咬合压力时。极端温度,尤其是极冷的温度,会导致不适。或者,你可能对甜的东西感到敏感,不过又没有龋齿的迹象。靠近受影响牙齿的一小块牙龈可能肿胀。

如果疼痛很严重,服用止疼药,就像一般针对头疼服药一样。如果你正在服用任何其他药物,一定与医生或药剂师确认一下。

为什么牙齿X光片不能显示牙隐裂?

可惜,牙齿X光片有时候不能显示牙隐裂。这是因为X光束必须与裂缝平行,才能穿透它。

不过,X光片有时候会显示牙隐裂的其他迹象。如果是垂直根部开裂,并且开裂时间足够长,可以看出靠近牙根有垂直牙骨损失。牙医可能使用亮光或放大镜发现裂缝。他们也可能使用特殊的染色剂,显示裂缝的走向。

需要治疗吗?

需要。尽早获得牙医的建议很重要,使治疗更为有效。如果对牙隐裂不做治疗,会导致牙齿神经死亡,形成脓肿。牙齿进而可能需要根管治疗,甚至拔除。在严重的情况下,牙齿可能分裂为两半。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牙医无法挽救这颗牙齿,需要拔除。

会丧失牙齿吗?

在一些情况下,牙齿可能需要拔除,不过也不总是这样。所以,尽早获得牙医的建议很重要。

如何治疗牙隐裂?

治疗方式取决于牙齿的损坏程度。询问牙医小组什么治疗对你最好:

  • 粘合:使用塑料树脂充填裂缝。这样很容易修复牙齿咬合边缘小的崩角。粘合能重塑牙齿的形状。
  • 美容外形修复:崩角很小时,采用这种方法。把牙齿粗糙的边缘磨平、抛光,掩饰裂缝。
  • 贴片:剩余牙齿部分还比较多的时候,使用贴片很理想,因为首先贴片经久耐用,需要磨除的牙齿最少。贴片是一层薄的瓷或塑料材料,贴在牙齿的外侧面上。获得更多信息,参阅知识小百科:贴片。
  • 冠修复:用于不适合做贴片的牙齿。冠修复体安装在牙齿的剩余部分上,使牙齿变得结实,呈现真牙的外观。如果牙齿神经受损并且感染,需要首先做根管治疗,从根管中去除所有的感染。然后清洁根管,填充,防止出现进一步感染。然后,在牙齿上安装冠修复体,给予牙齿更多支持。获得更多信息,参阅知识小百科:冠修复。 

牙隐裂治疗后,牙齿是否会彻底痊愈?

与骨折不同,牙齿的裂缝不会彻底愈合。治疗后,裂缝可能更为严重,仍然可能丧失这颗牙齿。不过,进行治疗仍然很重要,因为大多数牙隐裂的牙齿经过治疗后,仍能正常使用多年。牙医小组会告诉你具体的问题,并推荐治疗方案。

能防止牙隐裂吗?

不能彻底防止,不过你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 配戴护齿套:如果你晚上磨牙,制作晚上配戴的护齿套,保护牙齿。如果你参与体育项目,配戴定制的护齿套。
  • 避免咬或嚼硬的东西。

治疗费用是多少?

根据所需的治疗,费用各不相同。如果有并发症,需要更多治疗,会有更多费用。开始治疗前,询问牙医小组获取书面的治疗方案和对费用的估计。

45歲的廖先生,平時喜歡啃咬骨頭,日前一次啃咬的過程中,突然牙齒傳來一陣劇痛,並持續疼痛數天無法再咬其他東西。廖先生至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門診尋求協助,經檢查發現是牙齒咬裂了,而且是正中斷裂。牙醫師當下告訴病人這顆牙無法保留,並在病人同意下拔除該牙,也解決了病人疼痛問題。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楊智仁表示,在門診常有牙齒撞斷或咬裂的病人,手裡拿著斷裂的那片牙齒,希望牙醫師能幫他把斷裂的碎片黏回去。

牙齒斷裂分成 3 程度,補救方式以不同

楊智仁說明,斷裂的牙齒碎片是無法黏回原位的,即使勉強黏合,通常也維持不久又會再分離。那麼斷裂的牙齒要怎麼處理呢?依牙齒斷裂的程度來決定,一般可分下列三種情形:

  1. 牙齒輕微的缺角、斜裂或斷裂的部位,仍然侷限在牙冠的琺瑯質部位,未延伸到牙根。一般這種斷裂牙,可用牙體復形的方式,也就是補上一些填補物來修復。
  2. 斷裂的部位仍在牙冠,但是深度已延展到牙本質和牙髓(牙神經),神經已經暴露出來,這類的牙齒就需要做根管治療,根管治療後再以假牙牙冠套起來,加以保護。
  3. 牙齒斷裂的位置已從牙冠延伸到牙根(斜裂式、正中裂),這類的牙齒大部分都必須拔除,日後再以牙橋或人工植牙來復形。有少部份斜裂到牙根的牙齒,裂的地方比較靠近牙根頂端接近牙冠的部位,牙根有足夠長度,且牙周狀況良好,此時可考慮作牙冠增長術或局部牙齦切除,以利於日後假牙牙冠的製作。

牙根裂了怎么办?

保存碎牙有技巧!切勿用衛生紙包

若是你的牙齒已經有斷裂下來的情況,也需要特別小心保存碎牙。

保存碎牙有一個口訣叫「快、放、回」。快的部分,切記要在斷裂的 1 個小時內就醫,否則牙齒中的細胞若長時間脫水死亡,就沒有再補救的機會了。要特別注意的是,碰觸牙齒時只要碰觸牙冠,盡量不要碰到牙根,以避免污染。因為牙齒上有組織細胞,也不要自行清洗。

「放」是指碎牙的保存,可以選擇在放在冰牛奶或是生理食鹽水中,因為這兩種液體的滲透壓、酸鹼度與口腔的環境相近;切記不要用衛生紙包牙齒,否則衛生紙吸水會加速細胞脫水死亡。「回」的部分強調速度,最好要在一個小時內治療,讓牙齒回到口腔中。

牙根裂了怎么办?

抽神經後的牙齒最好用牙冠保護

楊智仁進一步說明,那如何避免牙齒斷裂呢?首要,太硬的東西或食物要盡量避免用牙齒去咬,例如:用牙齒去開瓶蓋或習慣性嚼堅果、啃骨頭等。

再者,有蛀牙或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要儘快復形,臨床上發現很多病人的牙齒做完根管治療後,都沒有進一步用假牙牙冠套住保護。這類牙齒是牙齒斷裂的最主要原因。因為抽過神經的牙齒本身比較脆弱,很容易被咬斷,且做根管治療時,牙齒咬合面已被打洞清創,齒質結構更顯脆弱,經過咬合受力時,就有斷裂的風險。

楊智仁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牙齒,及早發現並積極處置深度蛀牙或因受傷而變色的牙齒,因為前述這類牙齒通常牙髓已壞死。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小心使用牙齒,避免咀嚼硬物等,都可大大降低牙齒斷裂的機會。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嘴破洞」抹鹽太殘忍了!醫生妙招不私藏「3天」復原!

為什麼牙齒本來不痛,補完牙齒後反而開始疼痛了?

白飯吃多了會得糖尿病嗎?跨國研究:歐美風險增41%,亞洲卻沒這個問題!

牙齿裂了能补吗?

牙齿本身质地和性能非常像石头,有裂纹或劈无法自己修复,及时找口腔科医生做检查治疗。 牙齿要看程度,如果冠的少部分劈,发生劈的时间较短,感染尚不严重,可以用冠(烤瓷)将牙齿套住保护起来,防止病变,靠自我是不会长好的。

牙有裂缝了一定要拔掉吗?

牙齒斷裂的位置已從牙冠延伸到牙根(斜式、正中),這類的牙齒大部分都必須拔除,日後再以牙橋或人工植牙來復形。 有少部份斜到牙根的牙齒的地方比較靠近牙根頂端接近牙冠的部位,牙根有足夠長度,且牙周狀況良好,此時可考慮作牙冠增長術或局部牙齦切除,以利於日後假牙牙冠的製作。

牙齿裂会痛吗?

有时候裂缝一直延伸到牙龈线,到达牙根。 还没有分裂为两半,不过一般牙齿内部柔软的组织已经受损。 裂纹:这是只影响牙齿外层釉质的细微裂缝。 在所有成年人牙齿中都很常见,没有疼痛

蛀牙会自己掉吗?

首先蛀牙烂空是可以自然脱落的,但是不建议,因为随着它的脱落伴随着多种并发症,所以应该尽早拔除蛀牙就是龋齿,当患者出现龋齿的时候应尽早到院就诊,通过拍片等手段确定牙齿是否可以保留,因为如果等烂空的龋齿自然脱落的话,在脱落之前可能伴随着根尖周炎甚至牙周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