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躁鬱症怎麼辦?

人長期處在緊張,壓抑的環境中,情緒會變得焦躁,有些人出現常說的躁鬱症,也就是經常會狂躁不安,情緒起伏不定,且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還帶有抑鬱的情緒。遇到這類強烈的情緒波動要鎮定,及時了解情緒的成因,症狀還有治療的方法。建議尋求外界的幫助,如收聽 Radioicare 友心情線上節目,聽精神科專家的治療建議。

認識躁鬱症

躁鬱症也叫雙向情感障礙,屬於精神心理科疾病,產生這類疾病的原因並不是很明確,但多半是與心理、社會環境,生物諸多方面因素有關係。

躁鬱症的臨床表現

當出現了躁鬱症,人的精神狀態會變得多變,特點就是抑鬱,狂躁,混合情緒起伏多變。出現躁郁症人群容易被激怒,愛睡覺,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身上的躁鬱症中以狂躁發作的表現比較突出,如情緒很好,表現也不錯但容易情緒變化不穩定,變幻莫測,時而暴怒,時而預約,部分患者也容易有破壞攻擊他人,公物等表現。躁郁症的人精力旺盛,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經常做事虎頭蛇尾,言語跟不上思維,經常說些聽不懂的話等等。通常躁鬱症的表現並不是單一的,它的的混合狀態,持續出現。

躁鬱症治療方法

就算是輕度的躁鬱症,也是對身心有很大發影響,需要配合治療才會治癒。治療可採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措施干預治療,但在治療前也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症狀,治療歷史,首發復發等,才能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在治療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治療反應,如使用藥物治療出現不良反應,需要及時調整狀態。由於考慮到該疾病的成因並非是單方面的,因此治療是長期的過程,長期的治療達到防止症狀再次出現,讓病人的社會功能得到恢復,生活品質得到改變。還有一種積極的治療方式是危機干預,對於一些患者要做的並不是強制性的物理治療,藥物治療,而是選擇安撫,營造良好友善的環境,讓病人的心情舒緩,這時候家人能做的只有安撫。

躁鬱症的預防

躁鬱症的疾病較為複雜,經過治療之後雖然可以康復,但是復發率比較高,因此在後期還是要多關注這些患者的情況,避免帶給患者心理負擔和壓力,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問題也儘量積極幫助解決,幫助患者提升應對的能力,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產生躁鬱症對生活,學習工作都有影響,正常的社交,交流也許都會有問題,況且這種心理疾病也並非一天兩天就形成的,那麼在發現有出現躁鬱症苗頭的時候,或者懷疑有這類疾病時可了解 Radioicare 友心情線上節目,幫助大家分析躁鬱症的表現,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治療。遇到這類疾病的患者,或者發現自己的情緒情況不對時,需要謹慎對待,避免情況惡劣,造成不必要的身心傷害。

遇到躁鬱症怎麼辦?

返回

遇到躁鬱症怎麼辦?

嘉賓:黃璐璐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主持:饒文傑 (東華三院樂情軒主任)

雙相情緒障礙症,又稱躁鬱症。躁鬱症的患者會不停徘徊在「躁狂」與「抑鬱」這兩個極端情緒中,一時猶如掉入黑暗深淵中,一時猶如置身於天堂中。患者情緒起伏不定,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因此自殺的風險比一般情緒病較高。

每年的三月三十日為「世界雙相情緒障礙日」,藉此提升大眾對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認識和關注。同時希望大眾明白躁鬱病並不可怕,只要透過適切的治療,患者便可以回歸正常生活。而作為身邊的陪伴者,應接納和理解他們,陪伴患者走過這個「高山低谷」。

你有聽過老一輩的人說「3月桃花癲」這個俗語嗎?其意思是指到了3月春暖花開的時期,會有一段時間有人突然性格大變。其實,古人所說的「桃花癲」就是躁鬱症的躁症發作情況。而在學理上,「三月桃花癲」這句話也有一定的依據;因季節變化時,躁鬱症患者特別容易發病。但到底什麼是躁鬱?什麼是憂鬱?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解一下吧!

遇到躁鬱症怎麼辦?

躁鬱症是什麼?會好嗎?

在了解躁鬱症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下正常情緒波動與情緒障礙如何區分?在生活中,是否總會碰到一些脾氣比較差的朋友?而這種情形到底是不是對方生病(情緒障礙)呢?以下的表格為正常情緒波動與情緒障礙的簡單區分方法:

正常情緒波動

不正常情緒波動

持續時間短,心情好或不好一兩天就過去

持續時間長,通常2~3週,最少4天~1週

容易受到事件的影響

沒有特別事件影響,卻有情緒問題

不太會合併其他症狀

常會合併失眠、胃口改變、焦慮等症狀

/ 

出現功能障礙

/ 

主觀上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感覺

整體來說,情緒障礙患者最明顯的特徵是性情突然大變,跟以前變得完全不一樣。若身邊的家人、朋友有類似以上症狀時,請記得多多關心並且協助。(延伸閱讀【憂鬱症檢測】一分鐘自我測試憂鬱指數)

情緒障礙|憂鬱、躁鬱之分別

躁鬱症,又被稱為「雙極性情感疾患(bipolar disorder)」。顧名思義,就是指病人的情緒在兩極(躁期、鬱期)之間不斷擺盪。在解釋何謂「躁鬱症」之前,大家必須先瞭解躁期(mania)、鬱期(depression)的特徵與症狀:

躁期/症
(mania)

鬱期/症
(depression)

長時間感到亢奮,心情極度活躍

長時間情緒低落(兩週以上)

睡眠時間減少許多而不感到疲累

對過去感興趣的事物不感興趣

思緒飛越,腦中不斷有新點子

覺得很煩躁、易怒

語速非常快,對話中旁人常跟不上

覺得疲倦、猶豫不決

容易暴躁、易怒

會有無價值感、罪惡感

衝動、低估事情的危險性

有自我傷害的想法

過度自信,覺得自己可做一切事情

睡眠與飲食習慣改變,增加或減少

亂花錢,無節制的浪費

注意力難以集中

計畫多,活動量大

注意力分散

而「躁鬱症」患者,便是情緒在兩者間來回擺盪。至於「憂鬱症」患者就不會有躁症的發生,發作時僅會出現鬱症的症狀。有沒有躁期(症)是憂鬱與躁鬱之間最大的差異,要注意當躁鬱症患者處於鬱期時,症狀會與憂鬱症患者十分類似,但躁鬱與憂鬱的治療方針是不同的。

躁鬱症發作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會罹患?

而躁鬱症產生的原因,不排除可能與基因、遺傳、腦部功能失調有關係。患者早期可能只遇壓力事件,例如 : 經濟壓力、工作不順、社交挫折、至親過世、感情受傷而出現。若因未正視錯過治療時機,亦或看診後自覺好轉就突然斷藥,錯誤的停藥恐會導致日後即便沒遇壓力事件,也可能會復發。而下一次的復發時,有可能相比於前次嚴重度更增加,而藥物的療效也可能變差。

                                                   📖 參考資料:三軍總醫院

躁鬱症症狀說明|躁症、鬱症大不同

當躁鬱症患者的躁症發作時,與憂鬱症患者的區別是十分明顯。但問題就在於,躁鬱症患者「鬱」症發作時,不容易跟憂鬱的症狀做區分。康舟診所醫師評估上通常會參考以下幾個指標協助評估,但要注意仍會因人而異,小編建議若您也正困擾,實際安排看診親自與醫師實際討論較能收獲有效的協助:

1. 對抗憂鬱藥的反應不好,換藥好幾次以後,藥物的療效還是不佳。這時就必須考慮,這個病人是否有可能是躁鬱症的鬱期發作。

2. 憂鬱症患者的情緒,通常終身都只會處於正常情緒到低落的這個區間內。並不會有躁期的發生,故當醫師詢問病人過往病史時,若曾有疑似躁期的症狀產生,就必須注意是否為躁鬱症。

3. 躁鬱症患者通常青春期就會發作,且青春期的發作通常會以鬱症的型式出現。而典型的憂鬱症是40歲以後才會發作,若太年輕就因為憂鬱症狀來就診的病人,就要很注意他/她是否為躁鬱症。

4. 家族中也有躁鬱症病史者。目前醫學研究中,對於躁鬱症的成因還沒有一個很完整的定論。但研究發現,家族中如果有躁鬱症病史,則後代出現躁鬱症的機率也比較高。

躁鬱症可以治療嗎?身為家人該如何幫忙?

無論是憂鬱症還是躁鬱症,在病情發作的急性期都必須依靠藥物才能有效緩解症狀。若正處於急性期的病人,容易因為性格改變而作出超乎想像的事情。為避免這些行為造成遺憾,提早就醫才是上策。

而躁鬱與憂鬱在治療上,最大的差別是醫師用藥的不同。一般的憂鬱症患者,在治療時通常以抗憂鬱劑為主;而躁鬱症患者是以情緒穩定劑為主要治療,以穩定病人的情緒。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的躁鬱症患者,會因為使用了抗憂鬱藥物,反而誘發躁期症狀的出現。

因此,當身邊親近的家人朋友出現疑似憂鬱或是躁鬱的症狀時,千萬不要亂吃藥。並將患者帶到專業的身心科診所,由醫師診斷後給藥才能真正的給病人幫助。等到病情穩定後,再配合醫師的協助下減少藥物的使用,切勿自行停藥。待病情穩定時,也可輔以心理治療、運動、規律作息、飲食調整等方法,降低復發可能性。

家人有躁鬱症生活上該怎麼支援?

每天一起生活的家人,是最容易觀察到患者突然的變化。當我們的家人行為模式出現異常時,最重要該做到的就是協助就醫。除了協助就醫以外,我們可以做的是:

關心 : 躁症急性發作時,要注意患者因情緒過度高亢而可能失控的行為

預防 : 患者發作常會有前兆,觀察到這些蛛絲馬跡,提早介入預防復發

支持 : 患者發作後恢復正常時,給予其正面情緒的支持。勿對患者在發作期間的表現予以苛責,體諒他們生病的痛苦與無奈

服藥 : 平時症狀未發作、情緒正常時,親友應設法使患者養成良好服藥習慣

減壓 : 減少患者的壓力與給予適當的情緒支持,並持續給予關心

現代醫學的進步,對躁鬱/憂鬱症的治療其實已經很有效。只要躁鬱症患者配合康舟診所醫師的治療計畫,多半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顯著影響。若患者可以規則服藥,將可減少病症復發,並維持健康生活。故在醫學發達的今天,經過治療躁鬱症患者也可以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陳小姐40歲、單身,父母已過世,跟大哥同住,22歲被診斷雙相情感疾患(俗稱躁鬱症),發病後共有10次住院紀錄。最近又因拒藥而復發,情緒易怒、好辯、話多、誇大妄想(自稱擁有神力),因在商店跟人衝突,被警消強送入院。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症狀緩解。但在跟大哥討論出院安排時,卻遇到困難。

沒好好治療 易被當成「惹是生非」

大哥抱怨,她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吃藥,每次出事或發病,再打電話叫他處理。從20幾歲發病起,都是父母照顧及包容,至今病人都認為對她好是應該的,但從不珍惜。出院後真不知該如何相處。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雙相情感疾患是一個很特別的精神疾病,病人可能會在不同時期出現躁症或鬱症(圖1)。

●所謂躁症,指病人在一段時間,情緒持續興奮或易怒、自信增加、誇大妄想、睡眠減少卻精力充沛、話多好辯、思考飛躍、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消費等。

●所謂鬱症,則是剛好相反,病人出現憂鬱情緒、興趣明顯下降、體重明顯下降/上升、睡眠障礙、精神遲滯/躁動、疲勞或缺精力、無用感/罪惡感、注意力渙散/猶豫不決、反覆出現死亡的想法。

▲圖2:病人急性發作治療緩解後,需要繼續預防性服藥,希望家屬能協助、鼓勵病人持續藥物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家庭支持系統崩解 會影響治療復原

簡單說,躁鬱症的病人,發病時在言行、思考、情緒,會出現跟其個性完全不同的表現。尤其是躁症發作時,常易跟人起衝突,需家屬去善後。更慘的是,如果沒有好好治療,症狀持續,經年累月,容易被家人認為是個性改變、而不是生病,對病人因發病而「惹是生非」的行為無法容忍,導致家庭支持系統崩解,進而影響病人後續治療與復原。

缺乏病識感 需家人鼓勵持續用藥

其實,躁鬱症是一個很有機會達到完全緩解的精神疾病。目前藥物對躁鬱症的治療相當進步,除了情緒安定劑(如鋰鹽、癲通、帝拔癲)外,很多精神安定劑也都有療效。比較麻煩的是,病人在急性發作治療緩解後,因缺乏病識感,常不願繼續預防性服藥,所以家人的角色變得很重要(圖2)。家屬照顧負荷、壓力很大,但希望家屬能了解,病人生病是無奈的,發作時製造麻煩也不是故意的。如能配合醫師,一起協助、鼓勵病人持續藥物治療,讓她看到治療前後的進步,才能遠離疾病的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