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寺院新闻 > 正文

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院长悟因长老尼到访闽南佛学院女众部

发布时间:2015/10/15 22:58:05  来源:南普陀在线 编辑:xmfx 浏览:1

一、参观紫竹林寺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二、参观万石莲寺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2015年10月13日,藉参加闽南佛学院九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际,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院长悟因长老尼、副院长见可法师到访闽南佛学院女众部紫竹林寺及女众部前址万石莲寺。闽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界象法师、副院长法源法师、副教务长明坤法师,以及万石莲寺首座道海法师、知客圣慧法师等热情接待了长老尼一行,并陪同来宾参观了女众部校舍,再一次对悟因长老尼曾经为闽南佛学院硬件设施的鼎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恩之情。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創辦緣起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香光莊嚴雜誌的出版與發行,不能離香光尼僧團而有;香光尼僧團的創建與出現,亦不能離臺灣社會及臺灣佛教而存在。國民政府遷臺後,大陸不少僧侶隨之來臺,對臺灣佛教進行重建,尤其透過思想、文化及戒律推動,削弱在臺灣的日本化影響,重整臺灣佛教,使之回歸中國佛教的系統。其中由中國佛教會確立並推動的傳戒制度,以及佛學院興立,就香光尼僧團二位開創人物 --- 釋心志、釋悟因 --- 而言,是最為重要的歷史鋪陳。

1957年,釋白聖成立中國佛教三藏學院,並擔任院長。同年,釋悟因就讀三藏佛學院,並結識於釋天乙座下出家的釋心志。佛學院畢業之後,二人也在釋天乙所主持的興隆寺領執,親近釋天乙數年。深受釋白聖以及釋天乙的影響,重視僧教育、戒律,以及比丘尼管理比丘尼等教團管理原則,在釋心志晉山嘉義香光寺的五年後,1980年,釋悟因晉山香光寺,同時於香光寺創設香光尼眾佛學院。是年,釋明迦也剛落髮受戒,在香光寺。

1961年至1983年間,臺灣整體經濟結構改變,工業化與都市化程度加深,臺灣佛教發展隨之勃興;更由於國民教育制度的實施,全國知識水平的提升,在臺灣大專佛學社團活躍帶動之下,許多知識女性進入佛門,不僅提升女眾僧伽的素養,連帶也影響比丘尼參與僧團組織的角色與能力。香光尼僧團正是比丘尼以實際行動,組織管理純女眾道場 --- 1977年起,陸續增加的大專女青年至香光寺出家;1980年,正式以「香光尼僧團」的名稱,於臺灣佛教,翻開女眾出家、修行、傳法、弘化的嶄新一頁。

1985年,繼在家佛學研讀班的開辦(1984年)之後,尼僧團不斷累積拓展修學、弘法實務經驗,釋悟因以「人人都在寫歷史」為核心價值,肯定踏印歲月的每個足跡,並增加正見正信佛教的傳播管道,創刊《香光莊嚴》雜誌,對尼僧團所走過的歷史作深刻反省,並為臺灣人民在變動不安的潮流裡,指明安心之道。

悟因法師簡介 / 釋自觀

香光莊嚴雜誌社發行人悟因法師,現任香光尼僧團方丈、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

法師早年出家,受學於白聖長老、明宗法師、天乙法師。秉持佛門女眾可以有更大的發揮與奉獻潛能的信念,於西元一九八○年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並接引尼僧共住、共修、共學。一九八五年尼僧大眾共識成熟,乃標舉香光尼僧團,與僧伽大眾共同推動佛教的社會教化工作。至今弟子與學生,皆稟承法師「讓佛教回到教育崗位」的理念,住持、弘化一方。

一九九三年起,法師屢次受邀至三壇大戒會場講戒,一九九六年受「西方尼僧戒律生活營」之請,遠度印度,於印度菩提伽耶為來自英、美等十七國的八十餘位尼眾講比丘尼戒,並鼓勵藏系與南傳的西方尼眾建立「比丘尼僧團」。二○○四年受「香港出家毗尼營」之請,於香港弘法精舍講授《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同年遠赴緬甸仰光,於觀音山達本禪寺三壇大戒會上任尊證暨說戒阿闍黎。

法師對比丘尼戒律的研究理論和實務兼備,更深具僧團運作的實際應用經驗,是以登門請益的比丘尼不絕於途。法師常說:「智慧的持戒是個人的希望,也是僧團、社會的希望,更是通往正道的不二法門。」因此,常常鼓勵尼眾要獨立、好學,開創屬於比丘尼的天空。

發行人簡介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理念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香光莊嚴》雜誌取名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如所取典,生活雖不圓滿,但若常能親近佛法,薰染佛陀法身香,猶能激發自身的智慧光明,並相互扶持彼此、共同增上,佛與眾生新新這即是《香光莊嚴》雜誌秉持的信念。如何具體體現香光莊嚴,三點表達雜誌性質:

一、關懷佛教教育,共創人間淨土

「關懷佛教教育,共創人間淨土」是香光尼僧團住世宗旨。尼僧團的組織志業,皆以推廣佛陀教育為核心發展。路線有三:

  • 香光尼眾佛學院栽培僧伽教育,為培育宗教師的苗圃。
  • 嚴謹的課程規劃,活潑的課堂互動,提領佛教教義重要觀念,在全省八大分院道場推動「在家佛學研讀班」,建立信眾正見正信的佛教信仰。
  • 文化志業的建立,如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香光書鄉出版社等,皆是佛陀教育的不同旁枝。「香光莊嚴雜誌社」亦堅持以佛法點亮生命香光,從自身安頓、家庭和樂,促進社會和諧安定,傳播助益人心的信息,建構思索、反省、實踐、責任的理性信仰。

二、信仰、知識與生活三者並重

誠如臺大社會學系林端教授評論《香光莊嚴》雜誌:「這是一份以『信仰、知識與生活』為真諦的雜誌。」《香光莊嚴》雜誌不是學術期刊,也不純粹是新聞性、生活性的雜誌。季刊出版的形式,堅持以深度的報導、理性的風格、前瞻的視野,梳理佛教中所謂的知識面,作為信仰本身與生活實踐的一種自我參照──這是《香光莊嚴》雜誌與讀者所共勉的──名相概念不是文字遊戲、也不是漫無止盡的想像,而是能終止人類失控的詮釋習慣,在世間中,找到真理的對應。總言之,《香光莊嚴》雜誌是兼具教育、文化與生活性的宗教刊物。

三、普羅大眾的佛教刊物

1987年,香光尼僧團高雄分院紫竹林精舍動土,以《妙法蓮華經》為建築設計概念,宣示佛陀最為關懷的「人人皆可成佛」。人成而佛成,沒有人會被放棄,也沒有人會被拒於佛教門外。
因此,專輯企劃與撰寫筆意所向,猶如科普讀物,香刊不僅透過翻譯、專題,提供教界專門性的知識;亦致力於將佛教專業、艱深、有閱讀門檻的部分,以改寫、整理、報導、讀者心得等型態出版,精緻兼具可讀性。若定義香刊為宗教普及刊物,打開普羅大眾進入佛教或佛法的大門,亦無不可。

一、不限宗派,以佛陀正法為本懷的教育手冊(關懷教育)

香光尼僧團方丈釋悟因,師承釋白聖,依止釋天乙,確立宗風為漢傳佛教支脈。尼僧團戒法相傳、儀軌行持,以漢傳佛教為準則依止,但在思想與信仰的辯證上,香刊以作為佛陀正法交流的論壇自許,介紹佛教各主要傳承;或引進從歷史、社會、自然等角度所檢視的佛教樣貌,提供讀者關於佛法層次性、歷史性、人文性的各式窗景。至於,什麼是適合自己的信仰?香刊的責任是:把關者,不做決定者。

香光尼僧團有純粹的佛法傳教課程,例如佛學研讀班的開辦;也有結合社會教育的課程,如小學心智教學、外籍新娘識字班;也致力研究成人教育與信仰的結合,協助社會大眾在生命每個階段得到安頓。香刊將這些活動報導匯聚於一身,呈現尼僧團推廣佛陀教育的努力,企盼與有志者共同關懷社會教育問題。

二、尼僧視角,表述與被表述的留存(關懷身心成長)

「過去是一個待閱讀和賦予意義的文本」,香刊也是一份閱讀與賦予意義雙向往來的刊物。由於香刊的主體是香光尼僧團,除了尼僧團僧眾弘化與修學事蹟的記錄與觀察之外,尼僧團推廣僧伽教育與信眾教育的成果、歷程,也為香刊稿源之一。

香刊就像一間寺院,塔座前將見尼僧面對世間,修學時的挑戰、衝突、矛盾、突破;一方拜墊上猶存信眾學佛時質疑、猶豫、困頓、支持、化解的淚漬,表述與被表述,同時都在香刊的視角中,被保留。無論是尼僧或信眾,皆以尼僧團所關注的為關注。因此,就是男眾居士學佛歷程,仍能展現女性宗教師所引導的細膩觸覺,強調個人內觀與超越,相對比較,社會現象與趨勢的探討,比例不多。

除此,香刊仍是一個佛教團體的發聲筒,若有重大社會事件,除了報導尼僧團相應的參與與活動,同時也盡一分大眾的警鐘與慰問的社會責任。

三、相信閱讀,分享與深化的知識耕耘(關懷人文)

香刊鼓勵閱讀、知識分享、終身學習。佛教教義使人明白道理;修行法門讓人心靈提升、情緒穩定;而透過佛教人文藝術,提升生活品味、涵養,也是香刊致力的方向。經由閱讀、思惟、踐行,養成獨立性格,又能具有社會責任的知識分子,是香刊與讀者共勉的目標。

觀點與關懷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組織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

一、鋪建佛教文化推廣的路基

香刊總編輯釋悟因在發行朝聖者的旅程專輯前,曾感慨問了一句:「當年,盛極一時的那爛陀大學被異教徒燒毀,僧人狼狽奔逃時,佛教崩坍得如此迅速、淒涼,社會群眾為什麼沒有站出來說句話?」默然,正是作為一個僧人不能不思索的:當一個宗教與人類需求、希望,完全脫離時,存在與否,誰會關心?

佛陀證悟後,受天人勸請,決定起身走向人群的那一步,就是香刊行路、發現、思索、校正的每一步。這份雜誌永遠站在社會大眾這一邊,作為佛法與人群的連結;不僅只是連結,而是打穩佛教在人類的基座;亦即,在人類的各種領域,諸如教育學習、工作職場、健康生活、人際關係、身心靈成長,香刊能提供佛法的觀點、視角與建議,發揮宗教安頓提升人心的影響力。

這部分將往雜誌專業與分眾化的路線開發,針對不同群眾設立不同性質的雜誌專刊,透過更健全的工作團隊,企盼《香光莊嚴》雜誌能如觀音菩薩多變的應化身,給予讀者應機、適時的關懷。

二、電子雜誌開發並獨立發行

信仰逐漸私人化,集體行為的模式也漸有轉變,佛教刊物的傳播管道及型態,亦要持續不斷觀察與調整。閱讀習慣改變是近年出版的大趨勢,不僅閱讀人口年年減少,閱讀載體也從實體書轉往更多元、更絢爛的五感出版。因此,相應數位閱讀的興起,香刊也致力趕上。2010年,香刊首度因應念佛法門特輯,錄製出版香光尼僧團梵唄唱誦,讓讀者閱讀文字,亦能透過念佛音聲的梵唱,完整領會專題。之後,也相應佛像藝術概介,輔以佛像塑造的紀錄片,鮮明地呈顯佛像之美。2010年底,移動裝置的出現,迅速帶動全球資訊流通方式的改變。2012年,香刊首本for iPad的電子雜誌,研發並上架成功。

電子雜誌能帶動更立體的閱讀,更即時的讀者互動,這將是未來《香光莊嚴》雜誌的發展重點。目前所發行的電子雜誌尚只是實體雜誌內容的延伸,未來將朝個別專題企劃,結合網路社群的力量,做跨語言、區域的集體創作平臺而努力。

這就是香刊的努力──平面閱讀持續深化,搭配主題,有影片、聲音、網路互動、電子書──多元、五感的樣式,更立體、親切呈現佛法,致力於超越時空、區域、語言的限制。期許未來,佛法將是隨處、隨時因應個人性的信仰需求,成為社會安定、個人身心安穩不可或缺的選項之一。

架上《香光莊嚴》歷期雜誌化成一道高高的剪影,那是一種精神流向、一種提醒和思索的力量。不猶豫不徘徊,這一份荷擔如來家業的雜誌,象徵香光尼僧團的使命願力,《香光莊嚴》雜誌將持續以文化出版記錄、流傳佛教教育,共創人間淨土。

毫無疑問,雜誌還會繼續辦下去,沒有年代。

願景

香 光 尼 众 佛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