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絲球過濾率可以提高嗎?

只要多喝水,就可保證腎臟健康?沒有特別的症狀,就代表腎臟沒問題?腎絲球大約在30歲以後就開始發生硬化,也就是說腎臟在我們30歲就會開始走下坡了。腎臟是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要保養腎臟,應該要了解以下資訊。

腎臟老化3因素

因素1:腎絲球硬化、數量減少
30歲後腎絲球逐漸硬化、 減少,腎功能隨之衰退。70歲時健康的腎絲球僅佔1/3∼1/2,90歲時腎臟重量會減輕20%∼30%。

因素2:腎絲球過濾率下降
腎絲球會過濾血漿,並交由腎小管回收有用物質、排除多餘廢物,最後形成尿液。隨著年紀增長,腎絲球過濾率會下降。

因素3:體內電解質急劇變化
腎臟負責調配體內水份及鈉、鉀等電解質的平衡,當水份及電解質突然升降,都會造成腎臟的額外負擔,要花更多時間恢復平衡。

HELP!3不6要,預防腎臟老化

腎絲球過濾率可以提高嗎?

不可暴飲暴食
平時我們吃下的食物,不論是動物性蛋白質,或是植物性蛋白質,都會衍生出尿酸及尿素氮等廢物,必須由腎臟負責排除。所以要避免暴飲暴食,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不亂服成藥或無名藥物
由於年紀大造成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許多藥物以腎臟為主要代謝途徑,應該減少劑量,也不要亂服成藥或是不知名的藥物。

不食用來路不明的水或加工食品
來路不明的水或加工食品,可能含有重金屬或是食品添加劑,易造成腎臟的負擔。

喉部、扁桃腺發炎要立即治療
若造成喉部、扁桃腺感染發炎的是鏈球菌,鏈球菌也容易感染腎臟發炎,所以使用抗生素應遵循醫生的囑咐,不可擅自停藥。感染者為孩童時更要注意。

要適量喝水、不憋尿
尿液在膀胱裡停留太久,很容易滋生細菌,細菌可能從輸尿管逆向感染腎臟。因此應該每天喝下充足的水,避免憋尿。如此也可避免腎結石。

要預防高血壓
由於研究發現罹患高血壓者,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較快,因此應該透過培養運動習慣、飲食控制(少鹽)等方式預防及控制高血壓。

要半年一次尿液篩檢、血壓檢測
腎臟和肝臟是人體兩個沉默的器官。等到我們發現腎臟老化、生病,可能已經相當嚴重。盡量半年檢查一次尿液、血壓,可以及早發現腎臟異常的狀況。

含鹽高鈉食品
•麵線、油麵、餅乾、麵包等五穀類
•泡菜、鹹菜、榨菜、醬菜、海帶、紫菜等蔬菜類
•蜜餞、罐頭水果、加工製成的蕃茄汁及楊桃汁等水果類
•臘肉、火腿、板鴨、香腸、鹹魚、罐頭等醃製肉類
•鹹蛋、皮蛋、乳酪等蛋奶類
•奶油、植物性奶油、沙拉醬、摻鹽堅果、花生、瓜子等油脂類
•醬油、味精、味噌、豆豉、豆瓣醬、蕃茄醬等調味料
•洋芋片、沖泡湯等零食

要預防糖尿病
日本抗老化醫學權威白澤卓二表示,糖尿病會加速腎臟老化。因為腎臟有許多微血管聚集,一旦罹患糖尿病造成微血管損傷,就會對腎臟機能產生很大的傷害。飲食上應避免高GI(升糖指數)的食物,盡量挑選低GI食物。

高GI食物
•主食:速食燕麥片、玉米片、穀片、爆米花、白麵包、白饅頭、小麥麵條、煮地瓜、馬鈴薯泥、烤馬鈴薯、米糕、米漿、油炸甜甜圈、鬆餅
•水果:西瓜、葡萄、芒果、荔枝、龍眼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營養室陳慧君營養師)

資料補充:《 拯救糖尿病的超級食物!》

要注意高磷食物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鄭仲益醫師指出,磷存在於每一種食物之中,若攝取過多,會造成細胞早衰、血管鈣化、器官老化,並且加重腎臟疾病及併發症。

高磷食物
•蝦皮、蝦米、吻仔魚
•蛋黃、內臟
•牛奶、優格、乳酪等乳製品
•培根、火腿等加工食品
•雜糧、全麥、糙米等未精製穀類
•花生、瓜子、腰果、核桃等堅果類
•汽水、可樂、啤酒等飲料
•沖泡奶茶、即溶咖啡、茶包(資料來源:台大醫院營養部郭月霞營養師、台灣腎臟學會)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

你有健康的腎嗎?<<<請做自我檢測

資料來源:台灣腎臟學會

圖/許嘉真

延伸閱讀:

《『五字訣』,自我檢測是否有腎臟病!》

藥補不如食補!吃這『五色』食物養五臟

便秘分4種 中醫教你如何「喝茶」改善症狀

腎絲球過濾率可以提高嗎?

出處/康健雜誌

文/陳俊辰 圖/Pexels

你的身體一向不錯,這一次健檢後,腎功能欄卻冒出紅字,頓時開始擔心,「會一路壞下去?會不會要洗腎?」

你絕對不孤單。「很多人健檢完,很緊張拿著報告跑來醫學中心問:醫師,我腎絲球過濾率只有80(編按:因備註欄通常印著「標準值大於90」),是不是腎有問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吳欣旭表示。這現象在診所也很常見,耕耘基層20多年的台灣腎臟醫學會副祕書長張孟源說,常要花不少時間跟神色惶惶然的求診者解釋。

先說結論:醫師們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如果大於60 mL/min/1.73m2,且沒有蛋白尿、血尿和慢性病,例如糖尿病或高血壓,不用太緊張,定期追蹤即可。張孟源建議,1年追蹤1次。「現在觀念比較新的健檢中心或醫院,怕受檢者有不必要的恐慌,已經只在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才給數字,高於60就只寫上『正常』或『大於60』。」吳欣旭說。

腎絲球過濾率可以提高嗎?

(圖片來源 / 陳俊辰)


健檢列出的腎功能數字,通常有4項:抽血檢測出尿素氮(BUN)、肌酸酐(Cr),接著以肌酸酐數字、年齡、性別套公式換算出腎絲球過濾率(eGFR);以及收集小便測出的蛋白尿指數(尿中白蛋白/肌酐酸的比值)。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社區健康中心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張勤斌指出馬上看懂報告的兩個原則:

●一般所謂的腎功能好或差,主要是看腎絲球過濾率,代表腎臟過濾血液裡代謝廢棄物的能力,愈高表示能力愈強。所以,如果腎絲球過濾率愈低,表示尿素氮與肌酸酐指數(代表血液中代謝廢棄物的多寡)越高。

●蛋白尿檢驗用於評估腎臟是否損傷,但尿路系統(包含膀胱、輸尿管等)等組織受傷都可能會影響結果。所以必須由醫師判斷蛋白尿的成因。

腎功能檢查常見的4大疑問,《康健》請專家一次解答。

1. 會不會以後要洗腎?

若只是一次紅字,不必擔心洗腎問題。慢性腎臟病走到第5期,產生尿毒症狀才需要洗腎,一般人如果好好護腎,這段時間通常可以延長,甚至一輩子不會遇上洗腎。

要小心的是腎炎、慢性病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會摧毀腎臟細胞的疾病。例如現在全台洗腎病患中,45%都有糖尿病;高血壓也是腎臟的無聲殺手,「就像眼有眼壓、腦有腦壓,腎也有『腎絲球內壓』。兩顆腎臟大約由100萬個腎絲球組成,血壓升高,內壓跟著高,腎絲球血管容易硬化或破壞,腎功能跟著下降。」張孟源指出。

2. 我要趕快去看腎臟科嗎?

如果健檢血壓、血糖、尿蛋白都正常,也沒有慢性病史,1年追蹤1次即可。醫師提醒,若有慢性病或蛋白尿檢驗結果異常,則建議就醫,再按醫囑每半年或3個月追蹤一次。

如果有固定在醫院或診所做檢查,也可在回診時詢問「變化速度」是否有異常。張勤斌指出,過了40歲,腎絲球過濾率可能會因老化開始下降。但若去年和今年一下子有太大落差,建議諮詢醫師提供後續建議。

腎絲球過濾率可以提高嗎?

(圖片來源 / 陳俊辰)

3. 飲食要不要忌口,減少蛋白質?

若沒有慢性病、蛋白尿,均衡飲食,不需要刻意減少,也不必急著想改吃素來延緩腎功能衰退。

慢性腎臟病分成5期,張孟源指出,現在醫界認為腎功能下降到3b期以後,才需要嚴格限制蛋白質。

張勤斌進一步指出,雖然慢性腎臟病第1、2期的定義使人看到eGFR跌破90就很緊張,不過,「判斷條件有但書,必須合併有蛋白尿、血尿,或是超音波檢查看到腎臟有水分(例如水泡)等,顯示腎臟有實質傷害,才會確診為慢性腎臟病。」

4. 有辦法透過吃什麼食物來改善嗎?

如果有糖尿病、血壓過高或太胖,經常才是腎功能溜滑梯的根本原因,必須先解決。這方面的飲食規劃要尋求專業醫護協助。

對於一般人,張孟源表示,均衡飲食和多運動仍是不二法門,還有一個建議是「多喝水」,一天1500~2000cc.不會增加腎臟負擔,反倒能加速清除廢物和毒素,有利顧腎。

以及,台灣人腰酸背痛、頭痛常自行買止痛藥吃,吳欣旭指出,很多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對腎有毒性(乙醯氨酚類藥物不屬於此類,對腎功能來說相對安全),如果自行長期吞服,很可能傷腎,記得檢查一下自己的用藥。

定期健檢有助提早揪出問題,但正確解讀也很重要,別讓憂心忡忡造成身心壓力。

醫學小辭典:蛋白尿
身體的蛋白質每天只有極少量能穿透腎絲球,因此尿液裡出現過量蛋白質是一種警訊。吳欣旭指出,現在健檢會用變色試紙或化學方法檢測尿蛋白,沒驗出會標記「陰性」,如果驗出,前者會標記成1~3個「+」(不過試紙較容易受肉眼判讀或尿色深淺的影響),後者則會給出準確數字。小於30 mg/dL是正常值,30~300是輕度蛋白尿,超過300則是較嚴重的蛋白尿。通常1個+相當於輕度蛋白尿,2或3個+號則對應到重度。

延伸閱讀:

藝人脫線偏方當水喝致腎衰竭 教你正確顧腎10招

當你有洗腎的家人,你怕不怕自己是下一個?

整天腰痠痛,我的腎有問題嗎?

腰痛患者要平躺!4大類症狀建議「這樣睡」

深綠色蔬菜 不是人人可吃!3種營養素,慢性病患要小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腎絲球過濾率會增加嗎?

年齡:腎絲球過濾率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也逐漸降低。 一般來說,年紀過了30歲之後,每年腎絲球過濾率逐漸遞減、減少0.8~1。 妊娠:女性在懷孕期間,腎絲球過濾率通常也大幅增加,生產後才回復原狀。 但若已是第三期之後的病患懷孕,有可能就腎臟過勞,導致腎病惡化,因此懷孕前建議務必與醫師討論因應方式。

腎絲球過濾如何改善?

當進入第三期中度衰竭之後,腎絲球過濾率<60,除健康生活型態之外,應積極配合治療,包括:嚴格控制合併症以維持良好血壓、血糖、血脂肪,飲食上採低蛋白飲食、少鹽清淡、低磷、低鉀等飲食控制。 改善重口味的飲食行為,少鹽清淡飲食是保護血壓及腎臟功能最廉價且簡單的方法,尤其糖尿病或合併代謝症候群患者更應積極控制血壓及血糖。

腎絲球過濾率太低會怎樣?

慢性腎臟病可分為五期,主要以年齡、性別、血清肌酸酐,綜合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值(GFR)」來判斷功能。 當腎絲球過濾率值過(<60ml/min/1.73m²)或出現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傷狀況,持續「三個月以上」,即為慢性腎臟病。

腎絲球過濾率過高會怎樣?

1.腎絲球濾過大於60 ml/min/1.73m2並合併臨床上有腎臟實質傷害證據,如蛋白尿、血尿、影像學或病理學上異常,且病程達3個月以上。 2.不論是否有腎臟實質傷害證據,只要腎絲球濾過小於60 ml/min/1.73m2且時間大於3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