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Q1:請問外籍人士到貴院如何看診?

A1:外籍人士如有臺灣健保,請於一般門診掛號使用健保,未有臺灣健保者,可以於一般門診掛號或者透過本院國際醫療中心掛號,使用國際特約醫療服務。

Q2:請問國際特約門診與一般門診有何不同?

A2:國際特約門診由專責護理師負責,全程提供英語服務,適合專程自海外來本院就醫之外籍人士,可協助對臺灣就醫環境及程序不了解的外籍人士得到便捷的就醫服務。

一般門診則比照健保門診,完全由病人自行掛號及就醫,比較適合沒有語言障礙及對臺灣就醫程序及環境較為了解的外籍人士使用。

Q3:請問何種身分可以使用國際特約門診?

A3: 擁有外籍護照且無臺灣健保身分者。

Q4:請問國際特約門診如何掛號?

A4:預約專線|(02) 23562900或以電郵| 聯繫國際醫療中心。

Q5:請問國外病人如何到貴院接受國際特約服務?

A5:可以電話|(02)23562900 或 Email|方式與本中心聯繫,本中心同仁依據病人需求與病症,評估就醫天數與可能的醫療費用,協助安排後續來臺就醫相關事宜。

Q6:請問國際特約門診服務如何收費?

A6:掛號費100元、行政費400元,醫師診療費每30分鐘1,500元,精神科診療費每30分鐘為2,500元,檢查檢驗、治療及藥物費用另計。

Q7:請問大陸病人如何申請醫療簽證?

A7:大陸病友經本院醫師評估後,若符合收治原則,本中心人員將協助申請醫療簽證。請大陸病友填寫申請書、委託書及提供相關文件(如身分證影本、相片及親屬關係證明等),國際醫療中心於確認病人就醫預付款已匯入本院帳戶後,本院將出具相關文件交給大陸病友在臺保證人,由保證人送至臺灣移民署辦理簽證,簽證核發後,再請保證人將入臺簽證寄送給大陸病友。

Q8:請問貴院國際特約服務接受保險病人嗎?

A8:若外籍病友的保險公司與本院有簽署服務合約,可請保險公司發給本院代墊醫療費用擔保函,依據保險公司代墊費用的額度,病人可享有免付費或繳交部分負擔費用;若保險公司未與本院有合約,則病人需先自行付費,再拿本院英文收據及診斷書事後向保險公司請款。

Q9:請問國際特約服務有提供那些繳費方式?

A9:現金付款或者使用信用卡付款(Master, Visa, 銀聯卡及JCB卡)。

外國人稱讚就醫「便宜又大碗」,反映的是台灣的驕傲與悲哀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全民健保大家都知道「便宜又大碗」,但是對於沒有健保的外國人,理論上可以收取的醫療費用應該完全反應所有的醫療成本,也和健保無關,怎麼也會這麼便宜呢?

幾天前媒體報導了一位在台灣就學的美國朋友,在2月中的一天深夜,因為腹痛嘔吐到台大醫院就醫的經過。

他遇到了能以英語和他溝通的護理師,然後在20分鐘內就打上了靜脈輸液點滴,醫師驗了血、給了止吐藥,還作了腹部超音波排除膽結石。他的腹痛嘔吐這些症狀三小時之後改善,醫師讓他離開急診回家。

他對醫療處理過程滿意。但我從他的原文中看來,他最滿意的是,在美國與台灣都沒有醫療保險的他,只花了80美元。我猜想,如果他收到的醫院繳費單,不是80美元而是400、甚至800美元的話,他的滿意度可能就沒那麼高了。

醫療人員能用英語和他溝通,能很快開始處置,作出診斷與給予治療,這些當然代表了台灣優良的醫療人員品質與(至少在都會地區)運作良好的醫療院所體系。

但是最讓他驚訝與滿意的80美元費用。這個數字,別說是平常醫療費用是台灣三倍、五倍以上的國家,就算是台灣人自己,在半夜肚子痛嘔吐不止,然後在幾個鐘頭之內就幾乎完全改善,也不會覺得太貴。

台灣的全民健保大家都知道「便宜又大碗」,但是對於沒有健保的外國人,理論上可以收取的醫療費用應該完全反應所有的醫療成本,也和健保無關,怎麼也會這麼便宜呢?連美國的《華盛頓郵報》都報導了這則新聞,甚至還引述了一位美國教授對台灣健保的高度評價,以及對美國本身醫療保險的高價與效率不滿的批評。

我並不知道這位外國朋友在醫院的急診部,到底做了哪些檢查或開了哪些藥。我先來談談在台灣沒有任何保險的外國人,如果到台灣的醫院就醫的時候,台灣的醫院到底怎麼收費的。

就算是對沒有健保的人,衛生署對這些事的規定照樣非常嚴格。在2017年10月3日之前,衛生署的規定是,只要某一項醫療行為是全民健保已經給付的項目(例如打點滴、作超音波、急診醫師診察、給止吐藥或是更進一步的胃鏡或大腸鏡檢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抽血、盲腸炎手術等等),任何一個如果沒有納入全民健保的人(無論外國、本國),因為疾病需要而到各個醫院就醫時,醫院能向他們收取的醫療費用,在相關辦法明定,就算是醫院根本沒和健保署簽約,根本不必被健保約束,醫院就算照著醫院自設的自費辦法來收費,最多仍然只能向病人收取全民健保給付給醫學中心這個醫療項目金額的兩倍。(圖1)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舉例來說,醫師診察費449點。打大瓶點滴全民健保給付75點,就算是完全沒有健保,必須自己付費的外國人,台灣的醫院最多也只能向他收898與150元。有健保身份的台灣人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健保給付882點;如果是沒有健保身份的外國人接受檢查,健保署不給付,醫院最多也只能向這位外國病人收1764元。(圖3-圖5)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就算是這位外國病人需要10分鐘的心肺復甦術(CPR)與體外電擊來搶救生命,在之前任何一家醫院,最多也只能照健保給付體外電擊(無論多少次只算一次)308元的兩倍,也就是616元,以及CPR的1000元的兩倍,2000元,以此來向病人收費。

雖然已經有了衛生署統一規定不能超過健保給付價格的兩倍。但是醫院內部的非健保自費辦法,也並不是醫院想怎麼訂定就怎麼訂定。還得要先送到各縣市的衛生局去審核。既然要被審核,當然就要看成本、要看收多少錢的理由。

由於在台灣,這樣完全沒有健保身份的人(無論本國外國)數量實在不多。而且多半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健保給付的台灣人。對沒有健保給付的台灣人(而且不少真是弱勢者),堂堂的大醫院或醫學中心,就直接就收健保價的兩倍,雖然合法合規,但總有些像在歛財的「怪怪」形象。對於不想惹出爭議的醫院經營者來說,根本沒有必要。

所以在我的了解中,有許多醫院對於沒有健保身份的人,執行健保已經給付的醫療項目的收費,並不會全部直接用這些全民健保已經給付項目給付價的兩倍收費。而是用加3成、加5成的金額,送給衛生局審查定案。

2017年10月之後,衛福部特別針對沒有健保身份的本國人與外國人,修改了規定。(圖2)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新的規定寫道,如果是台灣人,照樣不能收超過健保給付金額的兩倍。但如果是外國人,各醫院可以針對每一個醫療項目,訂定向無健保身份外國人的收費金額,然後向各縣市衛生局申請。

如果向外國人收的醫療費用,比全民健保給付的金額多,但不超過兩倍,各縣市衛生局可以自行核定。

如果各醫院要向無健保身份的外國人收費的金額,比健保給付金額多出兩倍以上的時候,醫院還要拿出「醫療設施水準、成本分析、市場行情」等資料給衛生局審核。才能收超過兩倍金額的錢。

所以就算是2017年10月修訂的新規定,還是原則全部要在健保給付價格的兩倍以下。如果想向老外病人,收取超過健保給付金額兩倍以上的醫療費用,醫院還要非常麻煩地針對健保支付標準裡面的每一項醫療行為,例如打點滴、作內視鏡、照超音波、電腦斷層、心導管與大小各種手術,一項一項去作出成本分析,告訴衛生局為什麼要收得比兩倍更多。

這多麻煩啊,而且真的訂出來了,能適用的外國人也不多。所以我的了解中,許多醫院的作法,最多還是只收兩倍,要想收得比健保給付金額兩倍還多,算了。


Tags:

沉浸式場域崛起!示範多元商模、打造規模化體驗經濟,迎向新型態展演變現的最後一哩路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沉浸式體驗橫掃全球,它們不僅帶來展演型態的多元可能,更身兼內容研發角色,成為孵化未來作品的關鍵基地。在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一未來內容展的主題沙龍中,也針對這個發展趨勢邀請到台灣經營沉浸式場域的重要推手分享他們如何在協助科技內容創作者完善新媒體創作生態的同時,不斷摸索新的可能性,打造多元的永續商業模式。

從日本數位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在福岡城跡以沉浸式體驗創作出光影藝術夢境,法國文化空間(Culturespaces)在巴黎光之博物館推出的梵谷展、莫內展,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大量運用沉浸式複合技術打造多元型態的複合體驗,無論是文化、藝術、娛樂⋯⋯全世界不同產業都因沉浸式互動科技而有了不同的面貌,甚至催生出全新的產業。而台灣的沉浸式內容創作過去也在國際上獲獎無數,隨著近幾年沉浸式場館陸續成立,更開始為台灣的沉浸式內容創作摸索出更多元的商業模式。
在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一未來內容展的主題沙龍中,特別邀請到在台灣經營沉浸式場域的重要推手——「双融域」總經理周琍敏、「夢境現實」創辦人林家齊,與紅然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總監黃維韶齊聚一堂,以【產業熱點|世界級的製作!未來作品孵化與外銷養成術】為主題,共同討論台灣沉浸式內容與空間的未來。

沉浸式空間當平台,助力「體驗經濟」規模化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科技潮流的推動,帶來更多的創新可能與商機,沉浸式科技市場規模據推估在2025年就將達到303.7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這將改變人們創作與體驗的模式,傳統的線性敘事模式被改寫,從單純的講述故事進化到創造體驗;觀眾也不再是完全獨立的旁觀者,而能夠體驗角色經歷,甚至與投影或成像出的故事角色互動,「活進」故事之中。

双融域總經理周琍敏過去曾在松山文創園區擔任總監長達9年,「從文化資產空間營運者的視角,我在大量的展覽中發現文化內容結合科技已經成為展覽的新趨勢,沉浸式娛樂體驗也勢必將成為展演重要的主流,擁抱科技的時機點已經到來。」看到科技未來的無限可能後,周琍敏加入由宏碁施振榮董事長和法藍瓷總裁陳立恒成立的科文双融,負責2021年底設立於101大樓的全沉浸數位展演平台「双融域」的營運。

「很多實驗性的樣態,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就無法為團隊帶來真正的營收效益。透過沉浸式空間的營運,我們希望能夠創造體驗經濟的規模。」周琍敏說。高昂的硬體成本和商業模式如何落地,是在發展沉浸式體驗時最大的挑戰。

而沉浸式場館的出現,就扮演著整合科技載體與內容創新的平台,透過平台的建置與專業經營來促成跨域整合的合作,發展出多元的場域應用。

双融域開幕一年至今,已經嘗試過各種各樣的多元內容樣態,包括沉浸式劇場、沉浸式攝影棚、數位藝廊,還有與企業、品牌合作,作為品牌發表、時尚秀、技術發表、會議會展的場域,為活動賦予新的呈現方式。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双融域 AMBI SPACE ONE FB 粉絲專頁双融域攜手台灣知名表演藝術團隊「當代傳奇劇場」,將傳統戲曲舞台劇「蕩寇誌」轉化為沉浸式展覽,觀眾與演員一起置身磅礡氣勢場景之中,開創數位展演嶄新體驗模式。

建立可持續性的展演商模,沉浸式內容的電影院運作模式

台灣最重要、也是全世界目前首創的MR場域「夢境現實」,則將自身明確地定位為「沉浸式電影院」。夢境現實創辦人林家齊同時也是台灣動畫界天團「夢想動畫」的創辦人,成立夢境現實的初衷,則是台灣過去有許多創作者,創作了豐富的沉浸式內容卻沒有地方可供展出,希望提供一個場域,讓大家能在裡面看見創作者們的作品,並藉由可持續性展演的商業模式,讓創作者有機會透過售票分潤,成為後續創作的養分。

在運用科技的策略上,林家齊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能建立「品牌識別度」,因此他把注意力放到了最新的MR眼鏡,運用沉浸式投影和混合實境結合劇情文本的內容創作,讓民眾在空間中遊走,可以看到作品中角色的立體成像出現在自己身邊,還可以和它們互動,透過雙向互動來推進劇情。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在內容上,夢境現實除了提供沉浸式內容創作者一個展出上映的平台,既有IP的新形態延伸演出也是一大重點,例如電影、歌手MV、霹靂布袋戲,將台灣的原創IP重新轉譯,提供觀賞者全新的感受,也更有利於吸引更多人參與體驗沉浸式演出。

「我們希望做的比較不是沉浸式劇場,而是沉浸式的電影院,也就是說,可以一天24小時播放不同內容,一直有不同的產出。」林家齊說。以此為目標,一個單純、統一的格式就非常關鍵,讓創作者可以用這樣的格式創作,或將既有的作品轉換型態,直接在夢境現實上映。為了達成讓同樣的沉浸式體驗作品可以在各地上映的計畫,除了目前的高雄據點,夢境現實也已經規劃2024年在台北成立第二個劇院。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夢境現實 Moondream Reality FB 粉絲專頁夢境現實運用沉浸式投影和混合實境結合內容創作,民眾可以在沉浸式場域空間中遊走,還能跟作品中角色的立體成像自由互動。

「場域精神」結合在地屬性,拓展更具商機的內容與共創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同樣由創作者角度出發,紅然股份有限公司則是從科技技術創作跨越到內容策展。紅然過去在全世界創作過許多從娛樂、科技、藝術到文化的跨界作品,目前也剛結束在微風南山的「離線時區」營運,轉移陣地到華山文創園區打造新的「魔術方塊」劇場。不同於双融域和夢境現實從一開始就以「平台」自我定位,紅然則是先從自身創作出發,設定創作主題,例如「離線時區」就以「在繁忙的都市中打造放鬆場域」為創作核心,透過大量的植物意象結合互動科技的運用設計,以「心靈的旅程」為發想進行內容策展。對於參觀者而言,與其說是參觀了一場展覽或演出,更像是體驗過一場心靈的療癒之旅。

接下來轉移到華山之後,紅然在創作內容和營運方式上也將有新的作法。紅然創意總監黃維韶表示:「創作內容時,我們認為『場域精神』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考量到華山觀光客較多,假日也是親子活動的去處,因此「魔術方塊」劇場將為白天時段規劃不同類型的沉浸式體驗展演,夜間則改為沉浸式劇場表演等,同時利用時間、空間的不同變化,最大化場域的坪效。

另一個重要的策略則是「共創」,和不同的創作團隊合作,也和不同產業合作,例如紅然過往已經有過和酒吧、瑜珈業者、表演藝術團隊合作,接下來「魔術方塊」12月將推出的新劇「迷宮書店」則是將文學作品用劇場形式轉譯,透過跨域共生的新模式,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

外国 人 在 台湾 看 医生 费用

Photo Credit:紅然 RYB Studio FB 粉絲專頁紅然積極進行各種跨業合作的嘗試,圖為瑜珈老師帶領學員在離線時區的沉浸式空間中運動,在療癒的聲光環境中感受深度放鬆的瑜珈體驗。

透過本場沙龍分享,可看見無論是從內容、科技、或是策展背景出發經營的沉浸式場域,到最後都不約而同地都走向合作共創;且不只是不同創作者的共創,也包含虛實整合帶動跨產業的創新。引領未來的內容服務、開發出更有潛力的創新商業模式,沉浸式場域崛起之勢,令人拭目以待。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