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庶佑 癌症 藥

本庶佑 癌症 藥

自我父亲、舅舅等亲人罹患癌症去世后,我便长期关注癌症治疗的进展状况。

以往,治疗癌症只有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三种方法。手术好理解,就是通过X光设备,找到患者肿瘤的所在位置,开刀切除肿瘤。但一次手术,往往只能切除那些明显可见的肿瘤,还有扩散分布到体内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根本无法清理干净。

放疗是放射性疗法,利用放射性物质,如用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来照射杀死癌细胞。化疗是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但放疗和化疗,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两者所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因为使用这两种方法治疗癌症,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即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剂量要是用得足够的大,癌细胞是能全部杀死,但还没等病人身上的癌细胞全部杀死掉,病人体内的正常细胞也可能先都被杀死了。所以医生只能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剂量来保守治疗,这样就无法彻底杀死癌细胞。于是病人便依赖外在的照射或药物,不停地在与癌细胞之间作拉锯战。故而我们经常看到,接受放化疗的癌症病人,体质虚弱,形容枯槁,头发脱落,脸色难看。直至病人身体衰弱到不能手术,不能再放化疗,最后被癌细胞全面战胜。

一两百年来,各个国家治疗癌症,思路和方法都集中在这三个方向上。但日本有个叫本庶佑的人,几年前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他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治疗癌症(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要彻底根除新冠病毒,就必须研发出疫苗来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一样)。

本庶佑的研究和治疗癌症的方法,通俗点理解是这样:

众所周知,人体内经常出现各种异常细胞,免疫细胞见到这些异常细胞,就会无情地将它们杀死,以保证人体健康。本庶佑通过研究发现,有一种异常细胞(癌细胞),它能伪装成正常细胞,从而躲过免疫细胞的追杀。这种癌细胞再不断地快速分裂,最后把支撑人体生存下去的正常细胞的活动空间,都给抢走了,集结形成恶性肿瘤,直至它所寄生的生命体死亡。具体来讲,过程是这样,免疫细胞的表面分泌出一种酶,叫PD-1,正常细胞的表面也会分泌出一种物质,能与免疫细胞的PD-1相结合,免疫细胞检测到这个信息后,认为对方是安全的,就不再攻击正常细胞。而绝大多数异常细胞,是分泌不出这种可以与免疫细胞相结合的那种物质,它们都会被免疫细胞杀掉,但癌细胞也能分泌出一种类似于正常细胞分泌出的物质,这种物质也能与免疫细胞的PD-1相结合,从而骗过免疫细胞。本庶佑研制出的药物,就是能阻止癌细胞所分泌的物质,与免疫细胞的PD-1相结合。这样,免疫细胞就会认为癌细胞不安全,会对癌细胞发生攻击。

本庶佑的所采用的免疫力治疗癌症的方法,历史上他也不是第一人,但他研制出的癌症药物,效果最好。2014年,美国的医疗组织对418位患皮肤癌晚期的病人做医学测试,一组服用本庶佑的药物,一组服用号称是市面上对皮肤癌最有效的药物(为了测试的客观性,病人事先是不知情的,医学上叫“双盲试验”)。一年后,服用本庶佑药物的那组病人,存活率是70%,服用号称对皮肤癌最有效药物的那组病人,存活率只有40%。又过了四个月,服用本庶佑药物的癌症病人,一个没死,服用号称对皮肤癌最有效药物的病人,又死了20%。这个结果登在美国非常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本庶佑也因此而获诺贝尔医学奖。

本庶佑所研制的治疗癌症的药物,和以往治疗癌症的药物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过去治疗癌症的药物,都是窄谱药,就是一种药只能针对性的治疗一种癌症,有多少种癌症,就需要有多少种药,同是一种癌症,病人病情程度的不同,所用的药也不一样。人类在治疗癌症上,要发明出无数种药物,才能应付得过来。而本庶佑的药,从原理上看,它是广谱性质的,能适用于各种癌症,这无疑是人类的福音。但是医疗界一向很谨慎,为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医疗风险事故,本庶佑的药,开始也只允许用于皮肤癌,往后再是胃癌,规定每年只能申请用于两种癌症,估计需要几十年时间,本庶佑的药才能在所有癌症病人身上得到使用。但如果治疗效果非常好,广泛应用的步伐可能也会加快。不能眼睁睁看着癌症病人在痛苦中死去,而效果好的药不允许用。

本庶佑的出现,治愈癌症变得不再是奢望,但他的药估计现在还很贵,若是攒够了钱,普通人也可以顺利地跨过癌症这道鬼门关。

作者:张建墅

10月1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宣布,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本庶佑获奖的理由是:发现抑制人体免疫能力的物质并弄清其机制,对研制癌症药物Opdivo(Nivolumab)、确立“癌症免疫疗法”作出了贡献。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2日报道,本庶佑在接受该报专访时,谈到了他获奖的原因、获奖后的打算和希望。他说,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得到周围人们的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打算把奖金捐赠给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基础研究的基金。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客观上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让青年科研人员有更多机会,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在宏观层面,本庶佑表示,“不投资生命科学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世界大国正因应新时代的生命科学实施大规模投资,而日本的科技政策尚未从立项阶段就摆脱既往的思维,目前还只是在“看得见的领域”加强投资。

10月1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致电本庶佑称:“您的研究成果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7日,安倍在京都市出席国际会议早餐会之际,特意会见了本庶佑并再次表达祝贺。日本各界也纷纷为本庶佑送上祝贺与敬意。 “日本癌症患者联络会”(横滨市)的代表称:“本庶佑教授就是我们的救世主。”一些日本癌症患者表示,Opdivo对有些患者无效,希望本庶佑教授在获奖后继续推进他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全面无度吹捧Opdivo疗效的文章适时出笼,而且被一些中国自媒体和社交平台大加传播。

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原本是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家,十分重视基础医学,且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他在1999年10月担任京都大学医学部长,其时已成为诺奖的有力竞争者。2006年,本庶佑担任日本内阁府科学技术会议成员;2013年获得日本文化勋章;2016年获得“京都奖”。

本庶的科研之路十分漫长,也并非一路坦途。他的研究团队在1992年发现了蛋白质“PD-1”,直到1999年才弄清其相关免疫阻碍机制。Opdivo的开发过程更加波折。合作伙伴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一度怀疑他的思路有问题,医疗界的反应也颇为冷淡。到2000年左右,“小野药品”与美国BMS公司联手并取得成果,临床研究结果2003年刊登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2014年,日本政府批准Opdivo为癌症免疫疗法新药。——从发现到临床,再到应用、获得官方认可,一共耗费了22年。据知,日本新药研发成功率约为三万分之一,平均每研发一种新药约需2000亿日元。

Opdivo在日本被奉为“梦一样的药物”,首先是作为治疗皮肤癌的药品发售的,后来才扩大为治疗肺、肾、胃等的癌症治疗药物,逐步打开了市场。刚开始销售时,每100毫克Opdivo售价73万日元,每名患者一年至少需要300万日元。在日本,“药商的无比贪婪与漫天要价”也一直饱受舆论诟病。

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点:日本社会甚至包括本庶佑本人,对Opdivo的疗效及副作用,其实是存在诸多客观看法的。

据《朝日新闻》(电子版)10月6日报道,本庶佑教授5日在爱知县的一次演讲中告诫那些过度重视外部评价的学生,认为研究成果非得刊登在《自然》《科学》等著名杂志上才行的想法是错误的。本庶佑表示,免疫力才是治疗癌症的力量,“21世纪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他明确地说,Opdivo效果如何目前并不十分明确,找到应对其副作用的办法是当务之急,虽然Opdivo已被纳入治疗肺癌的医保药物范畴。本庶佑还批评称,很多自称的所谓“免疫疗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治疗;提供自由诊疗的医疗机构挺多,“这么干来捞钱的做法是非人道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日本“全国癌症患者团体联合会”10月5日在其网站刊登声明,提醒患者不要轻信包括使用Opdivo在内的所谓“免疫疗法”;该药物目前适用范围有限,且伴有特定副作用,需慎重用药。而且,缺乏科学根据的所谓“免疫疗法”资讯满天飞,部分诊疗机构正在提供无法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危险治疗。

日本医科大学武藏小杉病院肿瘤内科教授、癌症药物专家胜俣范之认为,“Opdivo并非万能,必须注意到其副作用,要在医疗团队的参与下才能实施用药、治疗。患者宜冷静判断,首先要与主治医生商谈”。

一个由大阪大学等参与的研究团队10月4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研究结果认为,Opdivo对固形癌的治疗有效率为30%左右。

另有报道认为,Opdivo的副作用包括严重的肝功能损伤和肠炎。

Opdivo系由日本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联手开发。2015年,“小野药品”股票市值为1.5万亿日元;2016年“小野药品”开始销售Opdivo,其股票市值总额一时飙升到3万亿日元左右。2016年4月,日本财务省财政制度审议会提出看法认为,按5万人使用Opdivo计算,每年将花掉1.75万亿日元,这对日本医保制度无疑是个威胁。2016年10月14日,安倍内阁经济咨询会议有民间委员建议Opdivo降价50%。2016年11月25日,安倍决定实施根本性药价改革,指示Opdivo两年内降价一半。之后,小野药品股价应声回落。

安倍严令Opdivo降价一半的举措,除了获取民意支持等国内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考量则是,因应世界医药的发展大势,主动调降特定药物价格,使其以“可以接受”的价格打入国际市场,获取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今年4月18日,美国批准Opdivo与另一种药物用于肾细胞癌的临床联合治疗。6月18日,中国批准Opdivo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药物,这是中国首次批准进口免疫药。

本庶佑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小野药品”的重要利益支撑因素。10月1日,Opdivo生产商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发表声明称,感谢有幸与本庶佑教授合作。10月2日,小野药品的股价攀升7%,达到每股3430日元,创26个月以来的新高。

据悉,Opdivo专利要到2031年才到期,在此之前,“小野药品”因此药将获得稳定收益,其合作方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的收益也将扩大。美国医药咨询公司IQVIA称,2017年Opdivo全球销售额约为55亿美元,按现有销售增长态势,5年后将达到100亿美元。

另据报道,各国药企巨头已在考虑开发“后Opdivo时代”的新型免疫药物。

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因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避免医保资源浪费,提高本国医药研发能力。    

亞太國際藥理學會議(Asia Pacific Federation of Pharmacologists, APFP)26日傍晚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主辦單位邀請了2018年度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暨2014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博士進行開場演講,講題為「癌症免疫療法的前瞻發展」,為一連三天半的會議揭開序幕。

唐獎教育基金會亦攜手台灣藥理學會,接續在今(27)日下午舉辦「唐獎第四屆得獎人演講-生醫場」(Tang Prize Lecture),邀請2020年唐獎生技醫藥獎三位得主發表演講,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張文昌及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閻雲共同主持,闡釋細胞激素在發炎及COVID-19所扮演的角色及治療,並分享過去半世紀鑽研細胞激素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心路歷程。

本庶佑深入淺出地講述,癌症免疫治療就是讓免疫細胞啟動反應,辨識並攻擊癌細胞,透過阻斷PD-1/PD-L1訊號來增強T細胞作用。自2014年起至今,已有20多種癌症疾病採用免疫療法治療,例如:黑色素細胞瘤、肺癌、何杰金氏淋巴癌、子宮頸癌、食道癌等,且已有超過1,000個臨床案例,更重要的是即使中止療程,治療效果仍能持續。

此外,從龐大的癌症基因研究中,我們學到了腫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s),由於腫瘤異質性,單一化療難以清除癌細胞,反而容易導致復發及抗性。但淋巴細胞能同時識別出多種抗原,進而攻擊多種變異的癌細胞,這就是免疫療法比起化療更有效的主因。

本庶佑指出,雖然免疫療法前景看好,但仍有些關鍵問題尚待解決,除了需積極找出生物標記來預測病人療效,相關合併療法的試驗也在進行中。此外,年紀亦是癌症的風險因子,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阻斷PD-1/PD-L1的療法在年長小鼠體內無法有效抗腫瘤,而透過異種移植抗原(Xeno-antigen)或異抗原(allo-antigen)刺激則可以增強其抗腫瘤能力。目前也有使用同種異體的腫瘤細胞做成疫苗的臨床試驗在進行中。

本庶佑演講的最後一段,更提到了腸道菌叢對於免疫系統的調控及其在抗癌中的重要性。除了阻斷PD-1,B細胞中的活化誘導性胞苷去胺酶(AID)或其產生的IgA不足皆可能藉由破壞腸道菌叢平衡來增強T細胞活性。他總結,在PD-1剔除的小鼠體內觀察到的生物學是很複雜的,隨著T細胞的增長,我們需注意代謝物的消耗、轉移、行為轉變,甚至腸道菌的轉變。

自2014年起,每兩年頒發的唐獎生技醫藥獎,旨在表彰具原創性之生物醫學及藥物研發之科學研究,對於重要疾病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有明確之影響,以生技醫藥解決人類疾病的問題,有助於人類健康增進之研究者。本庶佑於1992年發現T細胞抑制受體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計畫性死亡-1),在腫瘤逃避機制上扮演關鍵角色。2013年,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被《科學》(Science)列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因其發現PD-1為控制免疫系統的重要關鍵,為癌症免疫治療帶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因此獲選為唐獎2014年第一屆生技醫藥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