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死了多少人 知乎?

五月渐尾。

大家在谋划着什么吗?端午节去哪浪?儿童节送女票小礼物?死命备高考、熬夜写论文,或者换季该换新衣服了……

走在马路上,车来人往,平静如常。

不过,五十年前的这时候,连睡觉,都揣着不踏实。有可能明早一起床,还没来得及看到太阳,就被举报、被抄家、被家破人亡。

五十年前的五月,是文化大革命荼毒万众的时候。那块沾满癫狂和人血的帷幕,正悄悄拉开。

你这么年轻,大约正想恋爱,才不care什么文革。

若是这样,这几本书能回答,为什么我们需要探讨那段伤疤。

若你有好奇,这几本同样能满足你,帮你多方面审视文革。

1 《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这本书很好读,跟你认识的高中男生差不多口吻,有些调皮有些戏谑。

很多人了解文革,主要关注被迫害的知识分子,这本书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一个小红卫兵眼中的文革。

他看到那些,从没读过《三家村札记》的人狠命讨伐,大杂院里的小老百姓们怎么沦为蹄下鬼,红卫兵上京接受检阅时的激情和疯狂,以及为权争斗的血腥……

有些简单,侥幸成了正直;而有些单纯,却成了戕害的借口。

值得一读。

2 《失落的一代》

如果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是管中窥豹,以点知面。那么这本《失落的一代》,就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上山下乡运动。

作者是法国学者潘鸣啸。他着力探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荒谬的政治运动?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并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多个方面分析。

或许我们还揭开不了被躲藏的事实,但至少可以稍微接近一些。

3 《暴风雨的记忆》

记忆,从来都是有选择的,美化的,甚至排他的。

之前看《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和《老舍之死口述实录》时,就暴露得很明显。

这本书,采用了横切面的方式,同一个事件,多个讲述人。至于如何判断真假,谁在敷衍,谁在美化,就要考验阅读者的智慧了。

我很同意萧耘的观点:第一,年轻不是犯错的借口。第二,不是不原谅他们犯下的错误,而是不能释怀,他们至今仍在逃避,没有人真诚地道歉。

4 《牛棚杂忆》

季羡林先生的这本《牛棚杂忆》、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大家都不陌生了。虚构类文学作品中,蛮推荐《芙蓉镇》和《黄金时代》,无论内容还是文笔,花上一晚上时间,值!

5 《一百个人的十年》

作者冯骥才。这是本纪实文学,里面承载着平民的血泪。被迫害致死的,疯了的,自杀的,无数哀嚎葬送在可笑的狂热里。

看完这本书,我差不多抑郁了一个星期。不想说话,不想搭理人。

至于作者提出的问题:这场劫难,为何只有各种掩饰,却没有忏悔?

没有深刻的反思和忏悔,谁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回卷土重来。

6 《文革笑料集》

这本现在好像只能淘旧书了,蕴含着人民群众的大“智慧”。现在看来,可笑的疯狂,确实当时无数人坚定的信仰。如果有文革图书馆,这本书绝对该有一席之地。

黄河流经豫东兰考县境,多次泛滥改道,留下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1962 年,正当“三害”严重威胁兰考人民生存的关键时刻,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他深入调查研究后,立下雄心壮志:“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在焦裕禄的倡议下,县委副书记张钦礼主抓 除“三害”工作,县委成立了除“三害”办公室,经过层层发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除“三害”斗争。在重重 困难中,焦裕禄、张钦礼一班人带领 全县人民闯出了一条希望之路。县 委书记焦裕禄长期患有胃病肝病, 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他深入一线,查 看灾情,顶风冒雨,走访群众,寻找 治理“三害”的有效方法。他关心群 众,情系兰考,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赢得了人们的拥护爱戴,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的光辉典范。

文革死了多少人 知乎?

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就因病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于中华大地, 绵延于千秋万代。就在焦裕禄病重期间,他 看到除“三害”大见成效,劳动人民将要摆 脱贫困,走向富裕,曾激情满怀地想写一篇 文章。可是,这篇文章刚写了一个开头,他的病情就恶化了。焦裕禄对办公室的同志交待说:“看样子,我的文章写不成了,让张 钦礼书记写吧!他写好稿子署他的名字也行, 署俺俩的名字也行。”焦裕禄想写的这篇文 章的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篇文章焦裕禄刚刚开了个头,病魔硬逼着他放下手中的笔,但兰考人民是 会按照焦裕禄同志的要求,用最新最美的文字续写这篇文章的,是能够将焦裕禄的遗愿化为宏图的。

焦裕禄逝世之后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积劳成疾,与我们永别了。

噩耗传来,兰考的干部和群众顿时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他们猛听到这个不幸的消 息,行路者停止了脚步,吃饭者放下了碗筷,劳动者放下了工具……很多群众像死了亲人似的大放悲声,一位老大娘拿着烧纸,沿街哭唤着焦书记,要找焦裕禄的坟。

兰考在筹备焦裕禄追悼会期间,主抓除 “三害”工作的张钦礼副书记匆匆赶去参加河南省豫东沙区造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 在豫东民权县召开的,由当时的副省长王维 群、彭笑千主持。

5 月 18 日是大会典型发言。张钦礼流着泪介绍兰考的造林情况,介绍已故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兰考县除“三害”作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以及他和 兰考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他特别讲到,焦裕禄弥留之际,还痛惜地说:“我活着没有治好沙 丘 ,死后只有一个要 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 回兰考,埋在沙丘上看 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听到这里,参加会议的许 多同志都流了泪。主持 会议的王维群副省长听了张钦礼的发言,高度评价了焦裕禄同志,提出应该很好地学习焦裕禄。

参加会议的新华社记者鲁保国会后采访了 张钦礼,张钦礼有声有色的介绍,进一步打动了鲁保国。事后,有人这样评说:“第一个积极 介绍焦裕禄事迹的人,就是张钦礼。”

1964年8月29日,张 钦礼给河南省委写了一 份 《关于兰考人民除 “三害”斗争中焦裕禄 事迹的报告》,叙述了 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 治理“三害”的功绩及临终遗愿。省委一位副书记读了这个报告很激动,在四清工作会 议上,他提名表扬了焦裕禄大公无私、忘我 工作的精神,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他学 习。河南省四清总部编印的《四清简报》上, 引用了这位省委副书记的这一段讲话。

当年 10 月,新华社河南分社副社长张应 先,记者鲁保国、逯祖毅赴兰考采访。张钦 礼向他们全面地介绍了焦裕禄的事迹。1964 年 11 月 19 日晚上,新华社播发了 2000 多字 的一篇消息,刊登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第二版左下方,题目是《焦裕 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 11 月22日的《河南日报》第一 版转发了这一消息,并配社 论:《学习焦裕禄为人民服务 的革命精神》。这一时期,张钦 礼还给《河南日报》写了一篇 文章,题目是:《学习焦裕禄革 命精神,彻底改变兰考县的自然面貌》。

焦裕禄的革命事迹在《人 民日报》、《河南日报》上一发表,中共兰考县委就召开了县直机关党员大会,号召大家学 习焦裕禄的革命精神。县委副 书记张钦礼在大会上详细介绍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要 求大家学习焦裕禄要达到七条 标准:①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忠 心耿耿为人民服务;②在彻底 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坚决 执行党的阶级路线,依靠贫下 中农;③在根除风沙、内涝、盐 碱“三害”的斗争中,坚持自 力更生精神,鼓足革命干劲; ④认真学习,言行一致,发扬 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 人的“三老”作风;⑤在进行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 验三大革命运动中,不断改进 工作作风;⑥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经得起检查;⑦运用一 分为二的观点,在胜利面前找缺点,在困难 面前找出路,克服骄傲自满和悲观失望情 绪,乘胜前进,勇往直前。

1965年12月初,新华社记者周原受新华 社副社长穆青的指派,来到兰考先行采访, 为穆青来兰考深入采访打前站。张钦礼接见 周原,并接受采访。周原和张钦礼一气谈了 18 个小时,谈话经常被两人抑制不住的抽泣 所打断。接着,周原就随张钦礼去了张庄。周原选择张庄重点采访有两个目的:第一, 焦裕禄提出“贴膏药扎针”的封闭沙丘的办 法,是在这里打的第一炮;第二,张钦礼对 兰考的除“三害”和焦裕禄事迹,提供了大 量素材,有些情节很完整。张庄是他的点, 在点上最能看出张钦礼的为人、作风和群众 关系,能进一步证实他所说的有关焦裕禄事 迹的可靠程度。周原和张钦礼在张庄住了三 天,主要是采访群众,他二人也是边谈边 议,有时谈到深夜。周原在兰考采访七天, 临走时说:“等穆青来了,你们要详细地再 向他汇报焦裕禄事迹。”

1965年12月17日,穆青、冯健、周原等 新华社记者来到兰考,张钦礼向他们全面、 系统地介绍了兰考的除“三害”斗争和焦裕 禄的事迹。穆青听后,感动地说:“我参加 工作 28 年了,都没有哭过,这次被焦裕禄事 迹感动得流出了眼泪,焦裕禄精神太感人 了,这是党的宝贵财富,虽然报道过,还得 重新组织报道,报道不出去,就是我们新闻 工作者的失职……”

随后,张钦礼又陪同穆青等记者亲眼察 看了焦裕禄带领群众开挖的河渠,深翻的盐 碱地,封闭的沙丘群,访问了几十位基层干 部和群众,还深入到农户亲眼看了群众分得 的丰收果实。

文革死了多少人 知乎?
左为张钦礼

1966 年 2月 7 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 显著位置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并配发了《向毛泽东同志的 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也同时播出。从此,焦裕禄的事迹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一个为人民 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耸 立在人民心中。

长篇通讯发表后,全国来兰考 学习焦裕禄事迹的人越来越多,新 闻、出版、文艺单位都纷纷派记者、 作家、编导到兰考采访、报道焦裕禄 事迹。凡是来兰考采访的记者和参 观者,都想见一见张钦礼,听一听他 的介绍。不管是小范围座谈,还是大 场面报告,张钦礼一介绍焦裕禄事迹就动感 情,眼泡常常肿着,喉咙常常哑着。有记者 说:“张钦礼和焦裕禄真有感情,俗话说:人 不伤心不落泪。如果两人没感情,张钦礼介 绍焦裕禄事迹就不会那样动情,就不会流那 么多眼泪。”

一段扭曲的历史事实

正当全国人民含着眼泪到兰考参观、学 习焦裕禄革命事迹时,个别领导人却有不同 看法和认识。新来的兰考县委书记说:“长 篇通讯把兰考写得太好了,什么沙丘披上了 绿装呀!什么滔滔河水归了河道呀!什么盐碱 地上长出了好庄稼呀! 兰考的沙丘、盐碱没 改造的多着咧!说我左倾也好,右倾也好,反 正我没看出兰考有什么变化! ”作家李准写 了一个电影剧本《焦裕禄》,请这位新来的 县委书记审阅。他审阅后,在剧本上批道: “把焦来兰一年写得变化之速,这就不符合 逻辑了! ”“表现了一个焦来一年就变了样, 这就肯定了一个焦,否定了十六年党的领 导。”特别是地委宣传部长说得更明显:“焦 裕禄到兰考才多长时间?干出了啥成绩?兰考 是啥典型?宣传出去,叫人家来看您的啥呀? 看您的沙荒呀!看您的盐碱呀!看您两个人合 穿一条裤子呀! 是张钦礼瞎胡汇报的,穆青 瞎胡写的,我不同意……”河南省委第二把 手到兰考考察,在焦裕禄生前办公室,看到 焦裕禄用过的被褥和穿过的鞋袜,摇摇头, 说:“县委书记就盖这样的被子,穿这样的 鞋袜吗? 我不信,假的,假的……”他参观了焦裕禄树立的双杨树道 路这面红旗,撇撇嘴说: “这算啥社会主义道路?封 了它,不要到这里来参 观!”他看到墙上写的:“兰 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 换新天”的标语,大发脾 气:“兰考人真是抠着腚上 树——自己掐自己!怎能这 样呢?给我抹掉!”

1966 年秋,从北京来 了一群大学生,他们来兰 考,没到群众中调查,就 贴出一张令人吃惊的传 单,题目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 禄〉》一文是一株修正主义的大毒草》。他们 阐述的理由是:一、只报道生产斗争,丢掉 阶级斗争,散布阶级斗争熄灭论;二、情调悲观,小资产阶级人性论严 重;三、把社会主义兰考写 得凄凉黑暗……在指责穆青 等人的同时,又大骂介绍焦 裕禄事迹的人:“这是哪些 混蛋、王八蛋给记者介绍的 材料”,“你们这些混蛋、王 八蛋只介绍生产斗争,用心 何在? 你们这些政治扒手利 用宣传焦裕禄,捞不到什么 政治资本”……这张传单, 在兰考迎合了一些人的心 理,一位县委副书记利用手 中的权力批给北京学生经 费,将这张传单大量铅印,到处张贴,兰考、 开封、郑州、北京等地都有。

兰考一些对张钦礼有成见的人,依据这 份传单的论点,组织了一个“抓扒手战斗 队”,积极揭露所谓“张钦礼是反对焦裕禄 的急先锋”的材料,鼓动人们都来抓政治扒 手。

穆青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声言:“焦裕禄 这面旗帜是毛主席树立的,是党中央肯定 的,张钦礼宣传焦裕禄是对的,如果谁积极 宣传模范英雄人物,就说人家是政治扒手, 想捞取稻草,那么,先进人物谁还敢去宣传 呢?”

国务院办公厅根据当时的一些议论,拟 了六条调查纲目,指示河南省尽快调查。调 查纲目的核心是长篇通讯所写焦裕禄事迹的 真伪情况。河南省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开封 师范学院。开封师院选派了一个学习成绩优 良,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到兰考调查。 要求写出真实报告。这个学生名叫杨捍东。

1966 年 10 月 10 日,杨捍东与另外三个 同学组成调查组来到兰考。他们历经 33 天, 分头跑了兰考 2 2 个村庄和山东曹县的两个 村庄,与县、社、队领导人及各界群众计 210 多人交谈,共记原始笔录 13 本。杨捍东根据 四人的原始笔录,写成了 9000 字的调查报 打井开渠,灌溉农田防旱减灾(刘俊生 摄) 告,对某些人列举所谓长篇通讯中的不实之处,用事实给予了批驳。基本结论是:长篇 通讯是一篇好文章,焦裕禄是一个好典型, 张钦礼是一位好干部。

在兰考,“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围绕 着宣传焦裕禄的问题,围绕着张钦礼这个人 物展开了。有人说:“周原和张钦礼,一个 是摘帽右派,一个是机会主义者,为了捞取 政治资本,私心对私心,交易对交易,互相 利用。结果,张钦礼捞取了亲密战友,有了 名气;周原报道了焦裕禄,立了功,也有了 名誉,两人都在政治上捞到资本。”一些别 有用心的人把矛头直接指向张钦礼:

“张钦礼想利用宣传焦裕禄捞取政治 资本!”

“张钦礼是政治骗子,是政治扒手!”

“张钦礼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一时间,千百张攻击张钦礼的大字报 贴满了县委大院和兰 考大街。 一些正直的兰考 人都互相询问:这是 怎么回事?张钦礼书记 宣传焦裕禄难道错了 吗?一连串的问题,使 他们再也不能沉默 了。他们说:焦裕禄为 兰考人民献出了生 命,是党中央、毛主席 树立的一面旗帜,张钦礼积极宣传焦裕禄是 对的,极力打击张钦礼,就是不让宣传焦裕 禄……正因为这样,兰考人都关心这个问 题。全县的工人、农民、学生和机关干部大 都一个心眼:坚决保卫焦裕禄这面红旗,坚 决声援张钦礼、支持张钦礼!

当时兰考县委的一些领导动用政法机 关,对坚决支持张钦礼的上千名干部、群众来了个大逮捕、大镇压。张钦礼因所谓煽动 群众斗群众的罪名,被宣布为现行反革命, 逮捕入狱。 兰考群众听到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互相转告:张钦礼书记被抓了!兰考老百姓都为张钦礼鸣不平,他们一次又一次向北京不断写信,向毛主席、周总理反映实情, 为张钦礼鸣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考县秦 寨大队贫农代表李占荣,他为了替张钦礼申 冤,什么都豁出去了。1967 年 7 月,他受兰考百姓的重托,独自一人,背上焦裕禄同志 画像,搭上北去的列车来到北京。他没有门 路找什么人,就跪在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 前,一边哭,一边诉说:“亲爱的毛主席、周 总理啊! 您为俺兰考人民申冤,为俺兰考人 民做主,救救焦裕禄的好战友、兰考人民的好书记张钦礼 吧!”……李占荣的哭诉声惊动了天安门前 站岗的解放军 同志。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南海周总理的办公 室。

1967 年 7 月 26 日,周恩来命令河南省军 区司令员张树芝,把张钦礼同志从兰考监狱 接出来,安全地护送到了北京,周总理亲切 接见了他。周总理拉着张钦礼的手在众人面 前走了一个来回,声音沉痛地对大家说:“这 是刚从监狱里营救出来的张钦礼同志……”遵照周总理指示,他的联络员带张钦礼理了 发,洗了澡,换上了新军装,还到医院检查 治疗了被打伤的手指、耳朵。周总理最后对 张钦礼亲切嘱咐:“回去后要好好工作,过 去的就过去了,应重新开始……”张钦礼对 周总理的指示时时铭记在心。

续写兰考新篇章

张钦礼回兰考后,当了县革命委员会主 任。他日日夜夜在想:全国学习焦裕禄,学 习兰考,兰考怎么办? 除“三害”任务基本 完成后,兰考再干什么? 1966年 5 月,张钦礼曾带领县、社负责 同志到林县参观红旗渠,学习红旗渠精神, 回兰考后还没来得及行动,张钦礼就被打成 了黑帮,被抓进监狱。如今,张钦礼决心要 把林县经验运用到兰考。他在多种会议、各 个场合都讲:林县人民开通红旗渠,引来漳 河水,誓将林县山河重安排,我们兰考为什 么不能利用黄河水,重新安排兰考大地呢?

1968 年春,兰考县召开了三级干部大 会,张钦礼作了“黄河欠债黄河还,重新安 排兰考大地”的总结发言,与会干部热烈鼓 掌,齐声赞同。这次会议是兰考历史上又一 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的誓师大会,兰考人 民意气风发,决心在县委的领导下,继承焦 裕禄遗志,续写焦裕禄没有写完的文章,誓 将兰考大地重新安排。会后,兰考县成立了 “重新安排兰考大地”办公室,组织了由领 导干部、技术员、群众代表参加的调查队。 全体队员在焦裕禄墓前宣誓,张钦礼致誓 词:“……我们活着的人,坚定不移地宣传 焦裕禄事迹,学习焦裕禄精神,继承焦裕禄 遗志,誓将贫穷落后的旧兰考,建设成文明 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新兰考……”

七、八、九三个月,正是天气最炎热时 节,也是多雨季节。调查队员顶着烈日,有 时冒着暴雨,徒步跋涉,遇沙涉沙,遇河 水,不撇下一方土地,不漏查一条河道,走 到哪里,住到哪里,到哪里就在哪里的群众 家吃饭。一天,调查队员沿贺李河察看,走

到县界的张油坊村时,下午三点钟了,群众 已吃过午饭,贫农代表张传岭忙着安排做 饭,张钦礼说:“别做饭啦!谁家有剩馍剩饭 端出来就行啦!越快越好!”张传岭老人沿街 高喊:“调查队到咱村啦!谁家有馍剩饭都端 出来吧!”群众听到喊声,都自动地把饭菜送 到调查队员面前,够一个人吃的一个人吃, 够两个人吃的两个人吃,一会儿,所有的调 查队员都吃饱了,各自付了钱和粮票;张钦 礼又带领调查队前进了。就这样,调查队由 县西到县东,再由县东到县西来回往还,经 过 40 多天时间,步行 2000 多里,踏遍了兰 考大地,摸清了现状,为重新安排兰考大 地,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拟定了《重新安排兰考大地概要》,《概 要》共 11 条:

1.巩固发展除“三害”成果,管好用好 防风固沙林,搞好排涝河道的岁清,保证畅 通无阻,清除次生碱。

2.在五十六万亩耕地上,造上农桐间作 防护林。

3、利用黄河自流灌淤,将 26 万亩沙碱 荒地,改造成肥沃良田。

4、打机井 4600 眼,建提灌站 16 个……

5、在王善人庄建设 100个流量的提灌 站,改造明故道 6 万亩沙荒地为良田。 6、将四明堂黄河大堤暗险,南北庄大堤 明险工,用黄河水淤邻淤背进而建成人造高 滩,巩固黄河堤防,做到兰考境内无险区, 让山东、安徽两省人民免受黄河水患的威 胁。

7、建设化肥厂、磷肥厂、氨水厂,达到 化肥、磷肥自给有余,进而成为商品出售。

8、大力发展电力生产,逐步实现工农业 生产电气化。

9、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工业,逐步实现农 业机械化,让农民告别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历 史。

10、积极发展县、社、队工业……

11、以焦裕禄为榜样,促进干部思想革 命化,保证“重新安排兰考大地”规划胜利实现。

县委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重新安排兰 考大地”的规划概要。

为实现这个宏伟规划,全县组织起近万 人的工程队。他们怀着“挥泪继承壮士志, 誓将遗愿化宏图”的激情,由张钦礼带领着 又红红火火地大干起来。

正当张钦礼主抓的“重新安排兰考大 地”的各项工程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件 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发生了。1970 年麦收 后,兰考县革命委员 会向各公社、大队、生产队下发了一个《奖 励生产成绩显著者的 通知》,通知规定:亩 产小麦达到 500 斤者 (含人产500斤),国家、 集体、社员三者之间 的关系处理得好,县 里奖励马车一辆、骡马三匹;大队达到这样 的标准者,奖励“东方红”75 匹马力拖拉机 一台或“解放”牌汽车一辆。

后来,这份“奖励通知”被林彪在河南 的死党发现了,说什么“兰考红旗变色了”、 “兰考的方向道路错了”。他派省军区某副参谋长带领一班人马到兰考,说:“张钦礼只 抓生产,不问政治”,“搞的是物质刺激、经 济挂帅”、“比走资派还走资派,比刘少奇还 刘少奇”。他们召开全县干部会议,对张钦 礼专题揭发批判了 28 天。这年年底,张钦礼 被调到信阳,担任鄂豫皖防空指挥部指挥 长,兼信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这时,张钦 礼被软禁在一个叫金刚台的地方。

张钦礼调离兰考后,由一位军人担任兰 考县革委会主任和县委书记,兰考连续“背 靠背”地揭发批判张钦礼的所谓“错误路 线”,他们把原县、社领导成员和县、社机关干部都集中起来,开办所谓“思想爬坡” 学习班,逼着人们揭发批判张钦礼,与张钦 礼决裂者,即算爬上了坡;否则,没爬上去。学习班从 2 月 7 日开始到 4 月上旬结束,一 下开了 52 天,结果,参加学习班的人大多数 都没有爬上坡。

28 天会议没批倒张钦礼,52 天学习班又 没有批臭张钦礼,省军区那位副参谋长火 了:把张钦礼在兰考任职时的干部,一下拉 到离兰考 200多里外的尉氏县,去办所谓“路 线斗争”学习班。在尉氏县的一个深院里, 闭门落锁,规定:不准外出,不准请假,不准会客……墙壁上写着巨幅标语:坦白从 宽、抗拒从严、顽抗到底、死路一条!学习班 按“班、排、连”部队编制,均由军人担任 头头。此次学习班从当年的 9 月 25 日开始, 到次年的元月结束,把在张钦礼手下工作的 干部,一下批判、斗争、软禁了 100 多天。

“九一三”事件后,康克清同志到兰考全 面了解了兰考问题的症结,回到北京向政治 局作了汇报。周总理问到张钦礼的情况时, 康克清说:据说张钦礼在豫南大别山区什么 地方。

1972年 11月,周总理命令河南省军区张 树芝司令员,在三天之内,把张钦礼安全地 护送到北京。

张树芝司令员寻找到张钦礼后,当即派 人把他护送到北京。见到总理,张钦礼的泪 水一下涌了出来,他喉头颤动,强忍着,没 哭出声。一天夜里十点多钟,人民大会堂东 大厅灯火通明,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等 中央领导人接见武汉军区负责人,张钦礼也 参加了接见。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当众给张钦礼同志平了反、正了名。

1973 年 2 月,由于周恩来的干预,张钦 礼终于重新出山,由大别山防空指挥部指挥 长、信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调任开封地委 书记兼兰考县委第一书记。张钦礼复出后, 振奋精神,把已经下马的黄河灌淤工程重新 启动,把被破坏的工程恢复起来,没完成的 工程接着干。很快,全县上百个工程,千军 万马齐上阵,轰轰烈烈又干起来了。1973 年 全县共挖大小排水河道 125条,配套支渠 154 条,小排水沟 2785条,拆除阻水工程 164处, 共完成土方 1171 万立方米,基本达到排水畅 通。治沙造林共计 1 9 万亩,占沙荒面积的 80%。四旁植树 364 万株,大大减少了风沙危 害。该年治理盐碱地 22.7 万亩,占盐碱地的 86.3%。

张钦礼是个实干家,他像当年焦裕禄一 样,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群众身上有多少 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当他看到在改造好 的沙碱荒地上,长出了一望无际的滚滚麦浪 的时候,这对他是最大的一种安慰。

蒙冤坐牢

1977 年,“揭批查”运动在兰考开始后, 张钦礼却成了“揭批查”目标。 11 月 13 日,张钦礼被免去开封地委书 记、地革委副主任、兰考县委第一书记、县 革委主任职务。上级改组了兰考县委领导班 子,又派到兰考一位主持县委工作的新书 记。这个人犯过罪,判过刑。他到兰考为了 立功赎罪,趁着搞“揭批查”运动,在张钦 礼身上大做文章,发动全县干部、群众进行 深揭、猛批、狠斗,历时半年,给张钦礼罗 列出三大罪状:

第一条:“文化大革命煽动罪”。说:“兰 考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张钦礼煽动的。”

第二条:“挖空心思捏造焦裕禄事迹,欺骗全党,欺骗全国人民的欺骗罪。” 第三条:“擅自扒开黄河大堤,使人民生 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

就是这样三大罪状,判张钦礼 1 3 年徒刑。

张钦礼是在引黄灌溉的工地上被捕的。 临别,张钦礼满腔悲愤地面对苍天,面 对兰考的干部群众大声呼喊:“乡亲们再见 了!” 张钦礼的被捕,在兰考引起了巨大震 动,人们不理解: 为什么把焦裕禄的亲密战 友逮捕了,张钦礼是好人,是冤枉的!听说当 局要把张钦礼押解到省城监狱,兰考老百姓 选了三名代表为蒙冤的老县长张钦礼送行, 他们哭着送了 300 里,直到省城郑州监狱。这 三位代表是:张傅岭、闫协崇、史占卿。在 省城监狱门口,三位代表跪在老县长面前, 泣不成声地说:“我们受兰考人民的委托送 老县长了……”张钦礼看到这三位老农民, 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 “谢谢你们三位,谢谢兰考的父老乡亲,我 张钦礼今天落难,你们跑这么远的路来送 我……”张钦礼再也忍不住,泪水流出了眼 眶……三位老农民递上一包葱花油饼和一袋 炒好的花生,说:“俺知道您有饿伤病,一犯病就头晕,出冷汗,啥时饿了就吃两口, 垫垫饥。”“张书记呀, 你可要自个照顾好自 己,我们等着你回来,回到咱兰考!”

跪在地上的四个人句句情,声声泪,感 动得狱警也落了泪。

狱警押着张钦礼往监狱里边走了,三位代表望着老县长离去的背影,又跪在地上放 声大哭:“老县长!您冤枉啊!”

张钦礼临进监狱大门的时候,听到三位 代表的哭声,又回转身,向他们深深地鞠了 三个躬。

张钦礼被判刑后,被送到河南省第四监 狱服刑。一天,张钦礼正在监狱的菜园里劳 动,监管干部通知他:“接待室有人要见你。” 张钦礼在监管干部的带领下,来到接待室一看,是兰考县东坝头村的老梁和一位不相识 的青年,青年人说,他姓王,叫爱国。他俩 见张钦礼来了,连忙迎上去,跪在老县长面 前,哭着说:“张县长!您受苦了!”张钦礼忙 扶起两人。老梁说:“俺村的群众都很挂念您,选俺俩来探监,这里离咱家六百多里 路,路费是各家各户凑的,还给你买了五斤 水果糖,知道你有饿伤病,难受时,你就吃 一块水果糖……”张钦礼被群众的真情感动 得热泪盈眶。

兰考人民惦念着狱中的张钦礼;张钦礼 在狱中也思念着兰考人民。张钦礼在穆青、周原的关照下,提前一年释放。出狱后,没 很好休养,就驱车赶回兰考看望他情深义厚的亲人,每到一处,群众都把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问长问短。

  1. 张钦礼和同事驱车看望几个村的 群众后,在回县城的路上,透过车窗,发现 公路边有两个妇女抱着孩子呼救、拦车。张钦礼叫司机停车问究竟。原来是:汪营村两个孩子误食安眠药而中毒,昏迷不醒,急需 到县医院抢救。张钦礼当机立断:叫车上的 人都下来,挤在另一辆车上( 当天乘坐两辆 车),腾出一辆车护送病孩到县医院抢救。在 办理入院手续时,张钦礼发现病孩家属拿的 住院费不够,非常着急。这天,张钦礼身上 带的钱也不多,全拿出来也不够,他急中生 智,来到县医院门口人多的地方喊道:“乡 亲们!我叫张钦礼!现在和大家商量个事儿: 有一个重病号,要抢救,住院费不够,谁有 钱先拿出来,写个名,今后我还!”大家一看 是张钦礼,随即解囊相助,你20元,他30元, 一会儿,凑了几百元,病人家属接过钱,要 跪在地上磕头谢恩,被张钦礼制止了。围观 的人都说:“孩子有救了,遇上老书记这个 好心人,真是万幸!”

张钦礼常说:“人民群众是我的父母,我 要忠心耿耿地为他们服务,我要当人民的老 黄牛,当一个不 人的老黄牛,哪怕是三岁 的小孩儿牵着我,我也不 他!”在兰考老百 姓的心目中,焦裕禄、张钦礼都是党的好干 部,张钦礼是活着的焦裕禄。

罕见的葬礼

2004年5月7日,张钦礼在郑州逝世。这个曾与焦裕禄并肩战斗,十分敬仰焦裕禄并积极宣传焦裕禄、毕生实践焦裕禄精神的老 人,带着无限的委屈、无尽的遗憾、无边的 迷茫离开了人世,卒年 78 岁。噩耗传出,凡 是知情的兰考人无不悲痛难抑。

遵照张钦礼同志遗嘱:“我是农民的儿 子,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后事一切从俭, 不给组织和同志们添麻烦。”家属和张钦礼 的生前挚友商定:遗体火化后,骨灰运回兰考县南彰镇张庄村安葬。

按兰考的丧葬习俗,大都在“一七”下 葬(人死后七天为一七)。张钦礼下葬时间, 要选吉日应是 5 月 13 日(即农历三月二十五 日)。可是,当年的 5 月 14 日恰好是焦裕禄 逝世40 周年纪念日。如果在原择定的日子操 办张钦礼的后事,必然会冲淡纪念焦裕禄活 动的气氛;如果放在“5·14”以后再办,等于闷丧“一七”,且不说给家人带来经济和 精神上的多余消耗,从道义上也有违风俗, 让人心寒。

张钦礼的长子张战停说:“我爸爸出狱 这十多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和 5 月 14 日都要作诗写文章纪念焦伯伯。好像一提起焦伯 伯,他的一切委屈和痛苦都消失了。我爸爸 的后事就放在 5 月 14 日以后再办吧!我们家 不能有意或无意做一点点有损于焦伯伯的事 情!”家人一致同意这样办。

怎么办张钦礼的后事,治丧筹备组的同 志提出四点:①火化仪式上只通知新老亲 戚,少数老同志、老朋友、老工人、老农民; ②骨灰回归故里途经兰考县城时,不做任何 停留;③骨灰安葬时,除亲戚外,其余概不 具体通知,自愿去者不阻拦,不组织,交通 自理,不论什么身份的客人,不收分文资 助,一样的大锅熬菜招待;④治丧日程的安 排,由家属、子女通过县电视台告知各界友好。

按照商定的意见,张钦礼的遗体火化仪式于 5 月 17 日在郑州殡仪馆举行,兰考及省 会各界 800 多人前往参加。火化仪式没有安排致悼词,只有张钦礼的长子向来悼念的亲 友表示感谢后,很短时间就结束了。

11 点半钟,灵车在兰考余砦驶出高速公 路收费站口时,意外情况出现了:兰考通向杞县的南北公路上,停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汽 车,挡住了去路,每辆车上都挂着大白花。 原来是出租车的司机们听说张钦礼的骨灰运

回兰考,今天他们都不挣钱了,来接接他老 人家。几位司机跑到灵车前,对着张钦礼的 遗像叩了四个头,各自上车,喇叭长鸣三 声,向灵车后驶去,调头加入接灵车队。灵 车朝着兰考县城北行三公里,被几百人拦 住,他们多半是老头老太太,他们手举白布 横幅,横幅上写:“张书记! 韩村乡亲想念 您!”这天,晴空万里,炎阳高照,气温高达 30 多度,韩村的乡亲们个个汗如雨下,衣服 尽湿,他们朝着灵车上的遗像,跪在滚烫的 公路上,哭着,喊着,磕着头;灵车上钦礼的儿孙们,也哭着,喊着,作着揖,向乡亲们致谢。行车不到一公里,穿过铁路涵洞, 来到车站街口,霎时鼓声震天动地,二十多 盘大鼓,迎着张钦礼的遗像不寻常地响着, 这是兰考搬运公司的退休工人组成的盘鼓 队。这时,车站路的东西大街上已是人山人 海,无论是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上都拥挤不 动。烈日下,人们挤着往灵车前拥,有的举着白布,有的举着白纸,上写“欢迎张书记 回兰考”、“永远怀念张书记!”、“张书记!一 路好走!”等字样。

灵车是一步也挪不动了。原县委副书记凡哲民、杨捍东等同志只好挤到灵车前,作 揖行礼,请求人们让出条路。张钦礼的孝子们也在灵车上作揖磕头:“请父老乡亲,让 让路,让我们过去吧!”85岁的老理发师张振祥和一群理发界同仁抬着一大桌子果供硬挤到灵车前,对着张钦礼遗像哭喊:“张书 记呀!你老哥几时能再给你理发呀!”车上 的孝男孝女哭喊着:“张伯伯,您老多保 重啊!俺爹看见您了,快起来吧!”声音撕 心裂肺,周围的人群也随之泪如雨下。

灵车好不容易进入南北大街,又被 正在烧黄纸的群众挡住了去路。马路上 跪着七八十个农民,一边烧黄纸,一边哭着念叨:“张书记,拾钱吧!俺知道您一辈 子两袖清风,如今更穷,连个工资也没 有。您只管拿去旅游,这是俺村一千多人给您送的……”烧黄纸堆旁的人还没站 起来,挤在灵车西边的人又高喊:“让我 们看看张书记! ”孝子把遗像从正面转向西 面,人们鼓着掌喊道:“欢迎张书记回来!”接着山倒一般,“呼隆”跪在地上磕起头来。车 东边的人也迫不及待地连声高喊:“让我们 也看看张书记!”于是,遗像又转过来,车东边又是一片哭声、喊声、鼓掌声,山倒一般的跪地声……

兰考县城,十里长街,上万百姓,百余 辆汽车迎接灵车;哭声、喊声、掌声,还有 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在人群中,人们相识 或不相识,都互相搀扶,互相擦汗、擦泪。 还有几个小伙子,肩扛纸箱,口里喊着:“义务、义务”,穿行在人群中,散发着冰糕、矿 泉水。这可全是自发的啊!

张钦礼的灵车,在前边几十个人施礼开 道中,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地行进着,5个多小时才开出兰考县城。从兰考到钦礼的故居张庄,原打算走爪营、阳这条国道,得 悉这条道上有数处农民等着祭拜,每处都不 下千人,如不改道避开,有可能造成国道上 长时间交通堵塞,给国家造成损失,只好临 时改行便道。就这样,中途还有几次被农民 拦住祭奠,等到达张庄时,已是晚上 9 点多钟了。但谁也不曾料到,这一夜有上百辆农 用车载着数千名农民陆续赶到张庄,多半是 在 阳这条国道上等空了的乡亲。他们饿着 肚子,赶来给他们心中的好书记摆供、烧 纸、磕头。刘楼村的农民给张钦礼摆的供是四大碗:一碗面条,一碗玉米糊涂,一碗小 葱拌豆腐,一碗清水。他们说面条和糊涂是 张书记爱吃的饭,清水代表张书记清白如 水,一清到底。

张钦礼的家属们根据一天来的情况分析: 如果按原计划在 21 日举行安葬仪式,有可能 到场的人数在10 万人以上,10 万人拥挤在这个只有千把口人的小村里,很可能会踩坏庄稼,伤及人身。于是果断决定:提前安葬。尽 管利用各种办法连续发出丧葬已毕的通知,5 月 21 日,张庄还是来了 3 万多送葬的群众。

张钦礼的形象为什么在兰考人民心目中 这样高大呢? 他的同事、原兰考县委副书记 杨捍东这样评说:“张钦礼在兰考有三个无 人可比:一是改变兰考落后面貌所做的贡献 无人可比;二是宣传焦裕禄,使之成为中华 民族一面旗帜的功劳,无人可比;三是张钦 礼立党为众,执政为民,一尘不染,一身正 气无人可比。”

焦裕禄、张钦礼同是人民的好儿子,一个成为英雄,名扬四海;一个则成为囚徒, 冤沉海底。历史给后人留下一个沉痛的问 号。可能兰考人民就出于这种心情吧,要为 张钦礼讨个公道。兰考人为铭记张钦礼的恩 德和功绩,在他的墓地先后树起了一座座纪 念碑:焦裕禄生前树立的四面红旗队和不少 村的群众给他立了碑;在张钦礼身边工作的

同志给他立了碑;张钦礼收养的孤儿和救活 的孩子为他立了碑;同情张钦礼的省、市领 导同志给他立了碑;解放前,张钦礼打游击 时的根据地——山东曹县的一些村民给他立了 碑;黑龙江、台湾的游人听说张钦礼的功绩 后,也给他立了赞扬碑……特别使人感动的 是:兰考县城关镇一位 80多岁靠拾破烂为生 的老人叫范玉梅,因在灾荒年张钦礼曾救助 过她,她把捡破烂挣的钱攒起来,为张钦礼 立了一块碑。截至目前,已有 38 块石碑立在 张钦礼坟墓前边,成了一片碑林。

催人泪下的碑文,罗列不全,还是把省 直机关部分干部给张钦礼的碑文,抄下来作为结束语吧:

你爱的是人民,

人民最爱的是你。

文革死了多少人 知乎?

你为人民做了多少好事,

人民为你唱了多少颂歌;

你为人民洒了多少汗水,

人民为你流了多少泪水。

你为人民建造了一座现实的丰碑,

人民为你铸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为历史建造丰碑的是人,

为人筑起丰碑的是历史。

敬民爱民者,才能民敬民爱,

念民怀民者,才能民念民怀。

人民最无私,

历史最公正。

活在人民心中,

就永远活在历史上。

文革是谁的错?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

文革是怎么结束的?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同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文革死了多少人百度?

广西文革屠杀
日期
1967年-1976年
類型
屠杀、食人、私刑等
死亡
7.04万-50万(官方: 10万-15万)
受害者
“阶级敌人”、黑五类、造反派等
广西文革屠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zh.wikipedia.org › wiki › 广西文革屠杀null

破四旧指的是哪四旧?

破四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初期,以大、中学生红卫兵为主力进行的以“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相标榜的社会运动。 1966年北京的“红八月”期间,“破四旧”运动逐渐升级,翌年才被叫停。 受中国共产党發佈的《十六条》和当时宣传的影响,并在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林彪讲话等的鼓动下,破四旧运动席卷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