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

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是警醒我們環境的重要,好的環境能讓人向上提升,不好的環境會讓人向下沈淪。更可怕的是這種潛移默化是不自覺的,剛開始可能有感,久了就無感了,因為你麻痺了,被同化成一部分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幸的是,這就是某些「藍營知識份子」,也就是某部分自封「知識藍」的寫照。

先定義何謂「知識藍」。一個人究竟是或者不是,問他本人是不準的,因為被公認為「知識藍」的人,多半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顏色。有無顏色主要還是要仰賴公評:如果與你接觸過的人(生活或網路接觸)普遍認為你是藍的,而綠的人見到你會充滿敵意,甚至出言不遜或嘲諷,那其實你就是藍的。否認也沒用。

挺藍或挺綠都是個人的自由,積極行使民權,有自己的政治看法更是好事。「知識藍」照理講也應該光明正大地把自己立場說清楚。然而不幸的是,「某些」知識藍百般害怕、抗拒他人認為自己有顏色。因此即便他們「內心」再怎麼看不順眼民進黨,再怎麼對他們執政三年多以來的行為深惡痛絕,「外顯行為」上還是不願意多批民進黨,只是因為他們怕被人認為是藍的。

這些知識藍的大缺點,就是太過刻意的假中立。假若你多逛逛他們的臉書,你會發現即便全世界已經認定這個人藍到發黑了,其臉書頁面仍絕少批民進黨,偶爾批起來時也非常溫良恭儉讓,毫無殺傷力。更讓人無言的是他們還會「搞平衡」,即便爭議事件與國民黨無關,也非得要順道批國民黨一下。

社會的刻板印象,認為知識藍是保守派,對各種議題的立場,應該都是站在「保守」那一邊。殊不知某部分知識藍內心保守,但外顯行為可不一樣。其外顯行為的最大特色,是「不願意與主流輿論不一樣」,只要一種風潮謂為流行,那麼他們嘴與行為就會不自覺表態支持,或者至少展現出友善。

同志婚姻就是案例之一。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在2014、2015年,同婚民調就都高於反同婚,為何2018年會是那種公投結果。這其實只要你熟知某些知識藍的行為模式,就絲毫不會意外。

Invalid Scald ID.

選戰最後關頭,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帶領青年軍挺韓。(柯承惠攝)

由2014直到2018年上半年,同婚受到媒體界極大的支持(為免被抹黑,筆者先表態一下我挺同婚,只是說明客觀存在的現象),而有一批知識藍的天性就是外顯行為上一定要跟主流,自然每次接到民調電話時就都「挺同婚」了。直到2018年社會風氣大變,韓流氣勢實在太強,他們才突然找到了「勇氣」,敢於出門表達真正的心聲,所以同婚公投才會投出一個全世界都震驚的結果出來。

「鮑魚之肆」為甚麼是臭?

2016年04月30日00:15 最後更新: 05月01日14:04

鮑魚是當今名貴海鮮,可能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般的美食,古人說它是臭呢?《孔子家語·六本》:「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這句說話是指,與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長滿香花草的房子裡,時間久了之後,也不覺得香,與不善的人在一起,如同走入賣鮑魚的店裡,時間久了,也不覺得臭,因為也被它同化。比喻與什麼樣的人相處,就會不知不覺影響到自己。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

網上圖片

這句說話年代久遠,「鮑魚之肆」也被現代人誤解。古時候所稱的「飽魚」,是指用鹽醃過的鹹魚,而「鮑魚之肆」就是賣這種鹹魚的店。至於今時今日我們吃的鮑魚,在古時叫作鰒魚,它的殼,古時稱「鰒魚甲」,又名「石決明」,有藥用價值,可平肝清熱,明目去翳,至今也屬於常見上品中藥。

- 閱讀更多 -

  • 读音:rú

    [ rú ]

    1.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4. 到,往:如厕。

    5.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6.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 与,和:“公如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如。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 姓。

    • 如不胜衣
    • 如丘而止
    • 如丧考妣
    • 如临大敌
  • 读音:rù

    入rù
    (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
    (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
    (3)(动)收入:岁~|量~为出。
    (4)(动)合乎:~时|~情~理。
    (5)(名)入声:平上去~。

    • 悖入悖出
    • 宾入如归
    • 病入膏肓
    • 病入骨隨
  • 读音:bào

    鲍bào
    (1)(名)鲍鱼。
    (2)(名)姓。

    • 读音:yú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
      (2)(Yú)姓。

      • 登木求鱼
      • 及宾有鱼
      • 太公钓鱼
      • 釜生鱼
    • 读音:zhī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读音:sì

        肆sì
        (1)本义:陈设。
        (2)(形)不顾一切;任意妄为:~虐|~扰。
        (3)四的大写。
        (4)(名)铺子。

        • 读音:jiǔ

          久jiǔ
          (1)(形)时间长(跟‘暂’相对):~别重逢|~经锻炼。
          (2)(形)时间的长短:来了有多~|考古队发掘了两个月之~。

          • 读音:ér

            而ér
            (1)(连)有“又”、“并且”、“可是”等意思:高~大。
            (2)(连)把表示方式或时间的成份连接到动词上:侃侃~谈。
            (3)(连)有“往”、“到”的意思:从下~上。

            • 读音:bù

              • [ bù ]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读音:wén

                闻wén
                (1)(动)听见:~见。
                (2)(名)消息:新~。
                (3)(名)名声:艳~。
                (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
                (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

                • 读音:qí

                  • [ qí ]

                  •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3.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 读音:chòu,xiù

                    [ chòu ]

                    1. 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臭味儿。臭氧。恶臭。

                    2. 香气:“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3. 惹人厌恶的:臭钱。臭美。臭架子。臭名远扬。

                    4. 狠狠地:臭骂一通。

                    5. 指子弹、炮弹坏,失效:臭火。

                      •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汽车
                      • 房产
                      • 旅游
                      • 教育
                      • 时尚
                      • 科技
                      • 财经
                      • 娱乐
                      • 更多
                      • 无障碍

                      【金玉良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孔子家语·六本》

                      2021-07-10 12:15 来源: 东南沿海消息通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

                      赏 析

                      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放满臭咸鱼的仓库,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历代前人多认为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孔子家语》的真实性与文献价值越来越为学术界所重视。宋儒重视心性之学,重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与这“四书”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孔子家语》都要高出很多。

                      由《家语》的成书特征所决定,该书对于全面研究和准确把握早期儒学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该书完全可以当得上“儒学第一书”的地位。

                      格 言

                      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帮助,自己就随着好了,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蚀,自己就随着坏了,所谓“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所以我们要知道“择交”;要交“益友”,不交“损友”。

                      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江西省新增1例!详情公布……

                      最高5000元,这里有份大奖等你来!

                      来源:江西教育网

                      本栏目编辑:吴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