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忘了吧吉他谱 91

  1. 首頁
  2. 好想你原唱
  3. 四葉草
  4. 四葉草好想你
  5. 好想你91
  6. 就 忘了吧 91譜
  7. 就 忘了吧 91譜-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年08月|網路品牌潮流服飾穿搭

發布日期:2022年07月27日

上次更新日期:2022年08月01日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關於作者

followers:34548likes:2416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1-07-09 12:29:22

戰場原大人生日快樂貼文+生存報告
(字很多,可以直接按讚表示閱xd)
🤓 原來轉眼間就兩個月沒出遠門了……我真是個優秀的阿宅(欸
因為三級,我家這邊深山到原本公車班次就很少的狀況,砍班到有路線變成2個小時一班車,只是進出個台北市(上班的話),加上搭乘實聯制拖長行車時間,一趟可能要花到3小時,下週解封在即,行車班次沒調整回來的話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沒出遠門的意思是,我最多只有移動到我家巷口1MIN的商店補給而已,最多拉長到2MIN遠的711領包裹,這邊附近大概就這樣,頂多兩間小吃攤、兩間早餐店、兩間藥局,沒了。
假日看著我家往山上爽飆的機車…還有群聚在商店門口補給脫口罩抽煙的小鬼,我衷心希望他們上山摔車後直接埋在山頂,不要浪費醫療資源了(合掌)
🥳 長了一些奇怪的知識
因為這陣子常開作畫實況所以研究了一下一些直播軟體等等,目前用OBS覺得蠻好上手,想起以前好像下載過,只是安裝打開後沒幾分鐘就刪軟體放棄了,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 朋友有說畢竟是開源軟體所以有好心人一直在改進,真是感謝啊!!
另一方面是聲音問題,試著錄製聲音但一直覺得有電波聲,以及該如何讓直播出去的音樂跟我在聽的音樂分開等等。跟玩PODCAST的朋友討論後了解到……原來你們PODCAST機器聲音用到6進6出太誇張了吧XDDDD 電波聲原本想說換個麥克風,但發現我改用去年買的藍芽耳罩耳機(可通話)後電波聲就消失了… 真是太好了><
😇 人在緊急的時候就會自立自強
以往三餐都是直接買外面的,但現在沒有外面的便當可以買(連外送都不會到的地方ww),所以我現在每天都自己煮,原本只會微波青菜,現在可以弄出複合料理了哈哈哈 這陣子母上大人給我一條山苦瓜,查了網路食譜弄了沖繩風味的山苦瓜麵線,好像還行。
也想研究醣心蛋,但是因為不成功所以連吃了一個禮拜水煮蛋(?)所以現在不是很想碰XDD
微波料理真是太方便了,對於討厭油膩的我清洗餐具與環境也很方便,只是因為這樣好像太健康的樣子,關了兩個月體重掉了1公斤,變成O開頭(消音),解封後我要跟朋友們約吃飯……補充不健康食物的熱量QQ
🥰 有點迷上(?)擴香
我對擴香的興趣是之前從日本朋友那邊收到了一個柚子香味的伴手禮,我很喜歡那個味道,只是不知道那跟棒子會影響氣味,所以一次五根插上去後,加上瓶口開闊,大概1~2個月就光了XD (後來棒子有減少啦),但是想買也找不到因為忘了品牌名稱是什麼,SADD。但是接下來我有一直再找喜歡的味道,前陣子買了熊寶貝家的雪松放在書桌前蠻好的,尤其這陣子又是關在家裡整天在書桌前,有個味道在更覺得心情好,也推薦給大家試試。
😯 被封印的這兩個月沒拍到照很可惜…
不過對我來說倒是覺得回歸了生活的樣子。畫畫跟COS都是我很重要的興趣,玩COS的時候畫圖畫得很少,都NNN年沒出本:P。現在這段期間畫圖畫得蠻勤的,畫好就貼噗浪丟PIXIV,覺得適合這邊的再貼過來專頁,雖然我只貼了幾張在這,但這兩個月我累積的圖大概有30張,CG圖以及之前要出本的四格漫畫等等。
...再沒照片拍的話,這個專頁就要轉成繪圖區了喔!!(恐嚇XD)
7月7日是日本七夕,祝戰場原大人生日快樂♥ 一張表心意。
Photo by Dark
物語系列 物語シリーズ
戰場原黑儀 戦場ヶ原ひたぎ:chocolate
#戦場ヶ原ひたぎ生誕祭2021 #COSPLAY #物語シリーズ #コスプレ #台湾

關於作者

followers:10589likes:8389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1-04-24 04:16:42

《夜.語錄.戴高樂重回祖國》
* 走得突然,我們來不及告別。這樣也好,因為我們永遠不告別。—-三毛
*《榖雨》—-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愛的哲學》—雪萊
泉水與河水交匯
河水與海洋相擁
空中的風兒永遠伴隨
甜蜜的柔情
世上沒有孤單的事物
萬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互相交融
為何你我卻獨異?
你看那高山親吻天空
海浪也相親相擁
如果姐妹花輕蔑弟兄
將不能得到寬容
陽光擁抱著大地
月光親吻著海波
而這些吻又有什麼價值
如果你不肯吻我
* 我被我的命運所欺騙,
它沮喪多變而又滿帶惡意。
這是最後相見之歌吟。
我瞥一眼那晦暗的樓房。
只有蠟燭在臥室裏閃亮
那燭光冷漠而又昏黃。
—-阿赫瑪托娃
* 我不曾看過一座單獨的山,山的族群合力鎮住大地;也不曾看過一條孤單的河,水的千手千足皆要求會合。不曾有過不凋萎的桃花,它們恪守生滅的理則,讓四季與土地完成故事。榮,是本分的;枯,也是本分。—-簡媜《一株行走的草》 ​
* 死亡最終是一場孤軍奮鬥的戰役,每個人都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超越。
——白石一文《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
* 一個個的人在世上好似園裡的那些並排著的樹。枝枝葉葉也許有些呼應吧,但是他們的根,它們盤結地下攝取營養的根卻各不相干,又沈靜,又孤單。—-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 ​
* 世上既有怎麼都恨不起來的惡人,也有怎麼都喜歡不起來的好人。雖然表面上我們以善惡對錯來判斷是非曲直,但事實上我們心裡清楚得很,人心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可不是以一兩個既定標準去衡量世間萬物的。—-谷川俊太郎《一個人的生活》 ​
* 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宮崎駿《幽靈公主》
* 知音,能有一兩個已經很好了,實在不必太多,朋友之樂,貴在那份踏實的信賴。—-三毛
* 我們的個性並非如我們樂於想像的那般密不透風,我們自以為只歸我們獨有的很多東西,其實根本沒那麼私密。—艾倫德波頓《無聊的魅力》 ​
* 我不想再花時間去習慣另外一個人,接受他的好與不好,然後,再互相傷害,重復又重復。—-羅蘭·巴特《戀人絮語》 ​
* 今天所記憶的,就是明天會遺忘的,就是未來無從追憶的。所以,清醒恐怕是另一場夢,夢見自己並沒有做夢。而睡夢不過是夜夜歸來的死亡。—-博爾赫斯 ​
* 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 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馬克·吐溫 ​
* 戴高樂勉強飛到了卡薩布蘭卡,被邱吉爾說服後留下一張照片,戴高樂和吉羅兩人握了手。
戴高樂握手的目的是什麼,他後來說了:「為了我的祖國。」羅斯福對於戴高樂堅持必須按照他的想法來做,也很生氣,他發一封電報給邱吉爾,後來美國國家檔案局公佈這封電報。羅斯福建議邱吉爾:「我真不知道拿戴高樂怎麼辦,我看你最好把他任命為馬達加斯加島的總督。」他看不起戴高樂到這個地步,這是二戰期間不得不依靠美國,戴高樂承受的羞辱。

一連串的過程中,戴高樂知道他需要美國人,他不只需要邱吉爾,他也需要小羅斯福;於是,他在日記裡對自己寫下一段話:「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是一群在外人之中,必須要別人協助的人。」
他本來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男人,受到羞辱之後,他寫下日記勉勵自己的話。當他飛到阿爾及利亞和吉羅握手,他做到非常澈底的讓步:第一、兩個人共同組織臨時政府;第二、共同出任總統,兩個總統。

可是戴高樂這麼做,後果是什麼呢?
全北非,原來支持「自由法國」運動的大多數人都不服氣,因為基本上這個臨時政府還是票選出來的, 兩個人共同出任總統是戴高樂的提案,投票還是由臨時政府委員會進行投票,總共有三百多人投票。投票之後,吉羅不只沒有當總統,連任何政府職務也沒有,直接把他排除。
但做手腳的不是戴高樂,完全是因為在北非的法國移民認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很離譜。
吉羅最後因為北非法國人移民的堅持而出局了。

如果這個決定由戴高樂自己做或自己動手腳,執意對抗美國,他便得不到美國的支持。
所以我們常常說,小不忍會亂大謀,戴高樂的二戰經驗完全證明這一點。

一九四三年六月底,戴高樂已經成了法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領袖。之後隔年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盟軍發動了一個叫D-DAY 的行動,在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同盟國展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壯觀的軍事作戰行動。
在那一天,總計超過十三萬的部隊登上法國海岸,有一萬架盟軍飛機提供空中掩護。從D-DAY 開始,就是納粹德國敗亡的倒數之日。
D-DAY 之後八天,六月十四日上午十一點,一艘法國驅逐艦從英國啟航抵達法國,離德軍佔領巴黎已經四年了。這艘軍艦其實是從北非開到倫敦,再從倫敦開往法國。

這艘驅逐艦上載的人就是戴高樂。他離開法國已經整整四年,已經四年了,他沒有見到摯愛的祖國。
當時的報紙描述,一九四四年六月十四日下午兩點,戴高樂從軍艦走下來,踏上法國的領土。如果有看到歷史性照片的人,你們可以看到他臉上沒有笑容,只有堅毅,好像目睹母親往生一樣。他的臉充滿痛苦,高昂的身軀看起來如此脆弱,疲倦及複雜的感受交織臉龐,沒有任何過度激動的表情。
戴高樂跳上一輛吉普車,抵達當時盟軍所光復的最大城鎮,叫貝約鎮Bayeux,後來的紀錄顯示,一路上他什麼話都沒有說,看著法國的領土,他的雙眼除了悲傷,還是悲傷。

當他抵達貝約鎮時,居民們蜂湧而出,對他歡呼,投擲花朵;好像如今我們看到當紅歌手明星一樣,法國人民希望能夠撫摸他的大衣,任何可以碰觸戴高樂的機會,他是當時法國人最大的驕傲。
戴高樂在貝約鎮裡發表一段簡短的演說,沒有長篇大論,他只是提醒當地人,法國還未到真正歡欣慶祝的時候,因為戰爭尚未完成。
說完這些話,他突然唱起了法國國歌馬賽曲(La Marseillaise),他唱的時候哽咽失聲,然後高舉雙臂比一個很大的V字,勝利姿勢的V。
那一天, 所有貝約鎮的法國人,與他同哭。—-《文茜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好久不見藍天白雲

關於作者

followers:40521likes:24626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1-01-24 12:29:20

【01/22 星期五 絕對音樂】

「生活給你很多的考驗,不是跟你過不去,
而是要我們不斷的提高生存的技能。」
於是~~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
就是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努力。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疼惜父母,趁來得及說我愛你》
你以為父母至少可以活到八十歲,以為還有二十年可以見面,於是你兩週掛一次電話回家,一個月跟父母吃一頓飯。事實上,換算真實相處時間,二十年驟減為令人心驚的兩個月,如果只剩兩個月,你是否來得及讓父母知道「我愛你」?
如果你的爸媽已經六十歲,你覺得你跟他們還有多少時光可以共度?十年?二十年?
其實,仔細計算,加起來恐怕不到兩個月……
日本earthstar娛樂公司節目製作人中島大輔一直在外地工作,有一天,他驀然發現,父母已經過了六十歲生日。對於遠離家鄉討生活的許多日本人來說,一整年中,大概只有過年過節大約六天的時間能跟父母見面,但一天中,能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恐怕連半天都不到,若以十一個小時為計,假設六十歲的父母能活到八十歲,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換算起來只有短短五十五天。
就台灣普遍的狀況,子女成年離家工作以後,就算每週都能回老家吃飯,陪父母兩小時;再加上春節除夕、初一兩天,加總起來,也是不到兩個月。
這是多麼令人心驚的數字。原來,我們跟父母的緣分,遠比我們想像得要薄。
親與子的「賞味期限」
中島大輔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蒐集各地陪伴父母的小故事,集結成書《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
他在書中指出,「父母的死」是我們早晚會面臨的,但大部分人平常諸事纏身,心裡常會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反正隨時都可以跟爸媽見面。」直到失去父母,我們才明白,儘管在心裡想過有很多事要陪爸媽一起做,但實際上卻什麼也沒做。
編寫《愛,要及時》的作者高道原,雙親已經去世十多年了,儘管他早已習慣了沒有他們在身旁的日子,「但很多時候,想起他們還是會放聲痛哭……就算現在我想對他們再好一點,他們也不在我身邊了。」
我們一直不斷被提醒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孩子跟我們的「賞味期限」只有十年、孩子只有十二歲以前是屬於你的……我們如此害怕錯失我們與稚子的相處歲月,但我們似乎經常忘記,我們跟父母的「賞味期限」,其實也不長。
一如我們對孩子不求回報的愛一樣,我們的父母需要的不多,不過就是「感覺有把他們放在心上」,如此而已。
相愛不是件容易的功課。作家吳若權照顧倔強的病母十四年,前七年傷痕累累;後七年則漸入佳境。對吳若權而言,媽媽的事,永遠是他行事曆上最優先的行程。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與婆婆「國際牌阿嬤」游勉這對婆媳,相伴四十年,一起走過人生高低潮。簡靜惠不只是游勉的媳婦,也是她的粉絲、知己,以及她不凡人生的歷史見證人。
如果你實在說不出「我愛你」,那就用「吃」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吧。戲稱當年「不是娶了我太太,而是娶了我岳父岳母」的藝人邰智源,熱愛岳母手藝,甚至幫岳父母出版食譜,不讓岳家絕藝失傳。
作者:李翠卿
2012-05 親子天下雜誌 34期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32393-%E7%96%BC%E6%83%9C%E7%88%B6%E6%AF%8D%EF%BC%8C%E8%B6%81%E4%BE%86%E5%BE%97%E5%8F%8A%E8%AA%AA%E6%88%91%E6%84%9B%E4%BD%A0/?page=3)
***************************

關於作者

followers:77365likes:38597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0-12-07 04:30:56

總覺得台灣紅蘿蔔一股冰箱味,連在日本喜歡吃紅蘿蔔的女兒都開始不太吃了,最弔詭的是這是在回台六個月後才逐漸意識到的問題。莫非秋天的紅蘿蔔有股味?
對於雪裡紅,非常神奇的是其實日本平常也買得到,也是稍微醃漬的,跟台灣沒有差別。另一個很出乎人意外的蔬菜是,台中獨有的麻薏,日本超市居然非常常見(モロヘイヤ),但我還是一次也沒處理過,只知道它會黏呼呼。
-
#我什麼時候開始做菜
掐指一算,十二年了。雖然再更早以前,就會克難的在學生小套房裡面用卡式爐電磁爐做點什麼,但也就是最低限度的料理。
真正開始認真學做菜,是在有著溫暖陽光的加州開始的。寄宿的友人夫妻早八晚五的出門上班,在家裏苦讀的我,為了不要玩到忘我,所以連車也不敢買,當時唯一的消遣就是做飯。
騎著腳踏車去附近的超市,記錄下來許多不生熟的食品名稱,回家查食譜、試做,所幸朋友夫妻都很是捧場,不管我端上什麼,總是吃個杯盤狼藉,先生C總是一邊狼吞虎嚥說好吃好吃,令廚藝還不精湛的我常常得意忘形,一餐又一餐的做下去。
太太M也很是大方,從不介意我佔據應該屬於她的廚房,任由我做任何想做的料理,我們談天說地非常多,我卻最印象深刻的是她一日下班回來看見桌上已經做好晚餐,隨口說的那一句「下班回家就有飯吃真幸福。」
一日朋友F來訪日,剛好晚上得照料女兒,「不然晚餐來我家吃吧,不介意的話」就連哄帶騙的把人拐到家吃飯,一邊聊天一邊烹調,回神過來是六七道菜給兩大一小吃。後來F對家人提及這個在日本的朋友,是「兩個人吃飯也可以煮個七八道菜的人」,到底是六七道還是七八道(笑)
曾經他也上來過我的住處吃飯,那日家裡冷氣壞了幾天剛修好,傍晚時分同在內湖工作的他下了班繞過來,說不然一起好好吃頓飯吧,「我冷氣好了今天要開冷氣大煮特煮,不然你停車上來吃。」一身隆重的他有點彆扭的進門,幾道菜吃下來他說,「出門在外,我好久沒有在家吃飯的感覺了。」同是北漂的我們,吃著帶著有點甜的台南菜餚,默默的想起我們一同在台南的青春歲月。
過了一旬,下廚的熱情從未減弱,我用盤中飧聊表情誼愛意,多希望你都能體會一二。
#在家吃飯

關於作者

followers:82208likes:71271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0-08-12 04:11:52

抗爭有時,抒情有時
《約定 / 林夕IG煲底之約版 》
還記得當天抗爭多難捱
還留住背負歷史的孽債
終身所愛城市那樣不快
沿路一起走破了長街
還記得街燈照出心念黃
還留下侮辱常識的懸案
剪影的你輪廓已歸檔
凝住眼淚憑空細看
埋沒天地 彷彿也想不起自己
仍未忘相約再會煲內別再飛
為了眾志要分離 荒謬的戲
要決心忘記 我亦記得起
明日天地 不必怕認不出是非
仍未忘跟你約定黑白沒有死
就算你去國胸懷 不敵天氣
你的親人 都可認得你
還記得當天眼眶催淚完
還潛伏強渡紅海的路線
今天家裡誰切斷聲線
沿路旅程驪歌似箭
埋沒天地 彷彿也想不起自己
仍未忘相約再會煲內別再飛
為了眾志要分離 荒謬的戲
要決心忘記 我亦記得起
明日天地 不必怕認不出是非
仍未忘跟你約定堅持沒有死
就算你去國胸懷 不敵天氣
你的親朋 都可認得你
自信你去國胸懷 寫盡天理
有種黑白 手足認得你

關於作者

followers:70331likes:57181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1-02-07 16:21:42

《都挺好-相忍為誰的40號閘門》
我的40號閘門,一共被啟動了兩次,個性與設計都座落在土星的位置。占星學中,土星象徵勞動和忍耐,代表一個人最深層的壓抑,也是一生中的主要命題,只有做完題目的人,才能往更進階的天命走去,否則,生命會週而復始地不斷出題。
好可怕。怎麼會到四十多歲才看清考題呢。也許隱約曉得,但故意逃避吧。手心汗涔涔的,不管重考幾次,40號閘門的題型一直很明確,尋找歸屬,求取認可,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家人與別人,自以為歡喜做卻無法甘願受。
難怪我一直很喜歡稱某些職場為「娘家」,聽過這句形容的人無不側目,「你把公司當成家喔,難怪你被形容成拼命三娘啊!」但我說的是真心話,在那些職場的位子裡,我是中流砥柱的女兒,也是力挽狂瀾的女兒,上位者對我的禮遇和相惜,比我的原生家庭更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對於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回家」與「成家」,我現在知道為什麼對於我來講,卻是功課。該認真作答了,不逃避,我願意回來面對。
#掙扎與解放之間的過渡
看《區分的科學》中40號閘門的解釋,一時之間會覺得很難懂,甚麼叫做「掙扎與解放之間的過渡點」? 如果用前陣子對岸火紅的陸劇《都挺好》搭配伴讀,一下子就會完全明白。內心渴望完整和愛,外人卻只看到蘇明玉反叛逃家、豪奢涼薄。無數次金援父兄於水火,苦求超越重男輕女的桎梏而不可得,在施予前每每質疑自己是否值得,轉頭仍義無反顧去給,給了之後二哥並不領情,明裡暗裡嘲諷她:「蘇明玉有錢有甚麼了不起!她在我們家就是個妖精。」,加倍的給、也交換不來一半的感激;太想向曾經怠慢女兒的家庭,證明能拯救蘇家的只剩我這個女兒了。因為「期待獲得」所以「過度給予」,這叫做掙扎。
最苦的,並不是一直得不到對方的感謝或肯定,而是明知得不到,仍然拼命給。搞得大家都很痛苦。
而所謂的解放,是一種和解。逝者已矣,無論是否出自幻想,蘇明玉在新年的胡同裡,看到了曾對她投以溫暖懷抱的母親,糾結於過往的心魔被釋放。蘇家的每個人都看似歸位了,除了父親,受困在失智的叢林中永遠回不了家。這一次,蘇明玉選擇回家,現在她已經不需要證明甚麼了,她回家,單純為了愛。
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像蘇家如此極端,在傳統的年代,我和三個堂妹妹都入了族譜,承襲爺爺最愛的蘭花,做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我分配到的筆劃最多,家族給我的期待也最多。
做為被祖父母養大的孩子,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更接收了意韻深長的文人養成,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學校裡拿小天使牌鉛筆描繪大中小,回到家提腕臨摹的是小楷。畫畫象棋京劇都得有點品評的根柢,小一我就知道「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在孔融讓梨之前,我先記得了爺爺告誡我的,長姐如母。
這個提醒,影響了我迄今的人生。在任何場合裡,習慣扮演面面俱到的人,如同一個母愛過剩的長姐。記得誰愛吃甚麼菜,誰的感冒太久了還沒好,誰的工作遇到挫折需要鼓舞,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把自己忙碌像個陀螺,圍著許多人團團轉,陀螺停下來想要別人陪伴的時候,身邊總是沒人。
因為覺得真心換絕情的尷尬(30歲以後這種情緒變成了憤怒),所以責怪自己太軟弱,為什麼會被這種莫名其妙的感受擊敗,於是更加重了武裝,然後也沒甚麼好結果,每一次情感的失敗,對方總是無辜地說,「我覺得你並不需要我。」
的確,我享受且需要40號閘門帶給我的孤獨景深。這和我需不需要你無關,而是有了這樣的距離,你不會被我的期待需索而抽乾,像我這麼一個不斷打鼓的金頂鹼性電池兔,也會需要充電的時間啊。
但沒有人理解。他們離開。妳讓我覺得窒息。他們說。
寫到這裡,即便我現在很幸福,還是流下苦澀了四十多年的淚水。
#圓融與抽離之間的選擇
展現在職場上,40號閘門相對沒有那麼悲情,因為座落在四爻,我一直很相信圓融足以成事的道理,也總是很能換位思考,盡量找到大家都滿意或受益的方案。明年部門的大策略,只有很簡單的一個字:Hub。是的,我希望成為大家的熱點,不斷媒合新的資源、建立起可靠的資源補給站、接著拓展更多聯外關係,讓組織內外人人受惠。是一種,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的慈善信念。
對,就是這個字眼,慈善。我不需要很多的錢,也不用多高的職銜,但這種單純投身與回饋組織的意志,構成了我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令我由衷快樂。
(《區分的科學》40.4-組織:轉換的力量,為了持續供給,以直觀的智慧來選擇並管理。自我的力量在於全權管理,同時保有其機動性,適時抽離。)
其中的缺點,大概是我雖然長得很佛系,卻有著狷介的mindset,「撿盡寒枝不肯棲」,是我還年輕的時候,常常會做的傻事。我只和理念相合、頭腦靈光的老闆或夥伴敞開心扉,否則不是選擇抽離、就是封閉自己。
#妳好就好
好,那40號閘門究竟要如何答題,才不會被留級察看呢?
絕對不是《都挺好》的短秒預告台詞,挺過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想像自己是一個精通廚藝的掌杓人,為周遭的人煮了一輩子的菜,日子在斟酌拿捏個人喜好中渡過,久了就忘了自己的口味是甚麼;慢慢地,當越來越少人坐上餐桌,妳也不再想上菜了,覺得一切都是徒然。
40號閘門的魔咒並非牢不可破,妳仍然可以煮食,因為付出就是妳的天賦。當妳不在乎有誰會來,只做自己愛吃的幾道小菜,不需討好、也不必乞求,妳吃得津津有味、笑逐顏開,別人看著妳給得起一桌豐盛,又開開心心和和氣氣,自然就會覺得,都挺好的。
過度的愛和付出,對別人是制約,對自己是浪費,適時回收與平衡一下,用那些多得滿出來的愛,先照顧好自己,就好。
*圖片摘自網路
#看影集電影寫閘門系列之一

關於作者

followers:5136likes:14146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就忘了吧吉他谱 91

By

at 2020-07-19 17:00:27

#里斯本的故事
#我心難忘的里斯本。
.
「人類試圖模仿上帝,所以會有藝術家的誕生。」
.
聲音師溫特收到導演朋友費茲的來信,要他前往葡萄牙里斯本合作拍片。溫特來到里斯本,不見老友蹤影,他一邊走訪里斯本街坊,錄下風景聲音,一邊探尋老友下落......
.
其一,文溫德斯( Wim Wenders )導演的《里斯本的故事》重映,立刻召集葡萄牙旅遊小組一起去戲院重溫葡萄牙之行的回憶。看電影的過程,藍天白雲、美麗的紅磚屋頂、老式電車穿梭街巷等景緻,看得我內心不斷尖叫,啊啊啊,我來過這裡,啊啊啊,我去過那邊,啊啊啊,當時沒去水道橋沒去溫特下榻的房舍(但山羊鬍有去外頭拍照),好可惜啊!
.
《里斯本的故事》影像經過修復且音效品質大幅提升,就算沒去過里斯本,也能在電影裡感受到里斯本的美好!
.
其二,緬懷過世的費里尼導演、慶祝里斯本入選「歐洲文化之都」、紀念電影百年的《里斯本的故事》,劇本層次豐富飽滿。它選擇溫特作為電影主角,溫特除了捕捉日常生活的聲音外,也使用各種道具,替影片配上聲音表情。某方面來說,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擬音/模仿」,看似真實,卻常常是利用借位或特效來以假亂真。而戲院中的觀眾,即便知道電影的虛構,又會在觀影過程,忘記它的虛假,深陷在真實的情感共鳴中。
.
《里斯本的故事》的聲音運用極為巧妙。片中,溫特對年輕孩子示範如何「擬音」,影片外的我在觀賞電影時,也會思考:「這一段應該不是現場收音,而是音效師創造的聲音吧?!」;此外,《里斯本的故事》也示範如何用配樂來製造效果,一如溫特在理髮院刮鬍子時,導演刻意放上懸疑配樂,便能讓觀者內心產生緊張與不安感。
.
有趣的是,電影發展百年,我們與創作者之間,已經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因此,我們很清楚知道文溫德斯導演為何要在這場戲擺上懸疑音樂,這場戲之於我們和導演,也就出現一種「我(觀眾)懂你(導演)在幹嘛」的幽默感。
.
再者,《里斯本的故事》的配樂由「聖母合唱團」(Madredeus)譜寫,導演安排聖母合唱團演出,有著戲中戲的後設趣味,打破虛實之間的界限。而聖母合唱團為本片撰寫的歌曲「泰迦河」和「阿爾法瑪 (里斯本的老城區)」等,則呼應影片的主題之一:致敬里斯本。用歌曲訴說對這座城市的愛。
.
其三,《里斯本的故事》有懸疑(導演好友的失蹤)、有愛情(溫特對聖母合唱團女主唱泰瑞莎的好感)、有黑道(里斯本較為落後的地區)、有喜劇、有青春成長等,既然要致敬電影百年,那就讓觀眾在一部電影中,看見電影的多種豐富類型吧!
.
其四,從老式手搖攝影機到V8攝影機,從感嘆電影商業化的老導演,到對影像創作充滿熱情的年輕孩子,《里斯本的故事》訴說了電影的進展(科技面),也訴說影像創作的持續不墜(永遠會有想要透過影像講故事的人出現)。
.
劇中,費茲不滿當代電影淪為商品,賺錢成為唯一的目的(會讓我想起馬丁史柯西斯導演對於漫威電影的批評)。費茲決定將攝影機藏在袋子中,秘密拍攝,紀錄生活「最真實」的樣貌,藉此保持影像的純粹性。費茲失去與觀眾對話的熱情(商業與藝術,永遠存在的矛盾與對立),溫特的出現,是要重新喚起老友對電影的愛。
.
單純地用攝影機去記錄真實生活有其價值,但訴說一個精彩故事的電影,就需要被捨棄嗎(即便有商業考量)?《里斯本的故事》用包容的態度,看待不同科技(新的創作管道)進入電影產業,也用樂觀其成的心,擁抱年輕一輩的創作(劇中年輕孩子拍攝的影片之於我們或許不具意義,但對他們來說,卻是最真實的日常),並且從懷疑電影已經死去,重新相信電影的生命力依舊旺盛。!
.
其五,溫特住的房間,有一隻蚊子老是在他身邊飛來繞去,對他造成干擾,為了除去蚊子,溫特站在床上或椅子上,拿著書本或鞋子,想要除去這惱人的「怪物」。電影是什麼?文溫德斯導演用很簡單的一場戲告訴觀眾,光是「打蚊子」這樣簡單的小事,就可以成為一部電影喔。電影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瑣事的放大與延伸!
.
其六,「當我兒時,一無所知。如今卻想擁有當時的記憶。」
.
《里斯本的故事》令我想起 Alfonso Cuarón 導演的《羅馬》、費里尼導演的《阿瑪珂德》,以及柏格曼導演的《芬妮與亞歷山大》,這些作品的可貴,不單是影片的藝術成就,更是導演試圖捕捉那逝去的美好瞬間。而《里斯本的故事》之於我也有相同意義,劇中的里斯本或許不是里斯本真實的模樣(經過挑選與美化,畢竟,住在一間有聖母合唱團練唱的房子裡,這件事就浪漫到讓人嫉妒不已),但這部「虛構」的影片,卻又「真實」地記錄下 1994年的里斯本模樣,而這份珍貴的影像,經過 26年時間,依舊散發光彩。
.
其七,文溫德斯導演拍過《巴黎德州》,而在《里斯本的故事》裡,費茲導演住在「巴黎」劇院中,哈哈,不管是德州或是里斯本或是文溫德斯導演,他們都迷戀著(嚮往)巴黎嗎?
.
其八,當年旅行里斯本時,我們真的有在路上看到一名收音師,心情激動不已。今日重溫《里斯本的故事》,回憶上心頭,山羊鬍說:「好想再去一次里斯本啊。」我說:「真的!!!」如果未來真的能再次拜訪里斯本,一定要住在阿爾法瑪區啦!

關於作者

followers:43065likes:84168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0-05-13 18:36:23

【#沈旭暉隨緣家書】給林兆波教授的信:救救香港,到了「一國兩制4.0」了……
林教授:
幾年前,你曾發表(或被發表)情書,鼓勵林太「為落實一國兩制作出貢獻」。即使是私人密語,也不忘國家大事,可見「真・一國兩制」在你心目中的份量。然而經過過去七個月,香港自此邁入更高壓管治、自治程度更低的「一國兩制3.0」,已是客觀現實;想不到一場疫情,更令香港跑步進入「一國兩制4.0」,相信這不是你那封情書的初心。
你當年鼓勵林太當政務司司長、但不贊成她參選特首,足見睿智;不少朋友對身為劍橋大學數學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學當副教授的你寄予厚望,認為唯有你們夫妻的愛,才是挽救香港的最大希望。畢竟由「一國兩制3.0」全速倒退到4.0的以下徵狀,相信有第一身觀察的你,不會陌生:
一、政府通過玩弄數據、偷換概念,不是從源頭開始處理問題,而是從源頭開始處理提出問題的人,散播假資訊,再在親政府媒體配合下捏造事實;連根本事實也否定,這是香港近數十年的管治從未出現過的。此刻香港人心惶惶,普遍認為香港正在「分流」內地醫療責任,這並非因為所謂「歧視」,而是根據很客觀的數字,擔心以香港一地的醫護資源,在這場充滿不可測性的疫情爆發後,很快超負荷。假如政府不堵截非本地人進入、而他們又能使用同一醫療系統,整個系統就會崩潰,屆時整個香港,就會「攬炒」。
這個論述不是文宣組創作,而是和你的研究一樣,能科學量度的:每天依然有多少來自疫區的非本地人入境(新措施當天數字依然有接近二萬);公營、私營醫療系統每天服務多少非本地人(數字未見公開,不少前線醫護人員分享說緊急服務超於一半);一旦因為人口流動原因令疫情加劇,香港醫療系統的承受能力又是多少……這些,都只能讓數據說話。
可惜林太的政府從沒有誠實交代數字,卻聲稱「偽封關」已令內地人入境數目大跌「超過九成」。作為劍橋數學博士,相信你對她刻意把內地入境大戶的機場入境數字剔除,並以新措施公佈前「14日」這個毫無統計學概念的日期作為比較基礎,定必搖頭嘆息:反正是吹噓,何不乾脆說自她宣佈新措施的一秒,和14日前相比,要光有光,立竿見影「大跌九成」?你是香港少數algebraic topology權威,要是你的學生交這樣的功課給你,不合格的可能,九成九吧。
事實是,這人數怎麼減,也超過一萬人。要是每天有過萬疫區人口入境發生在新加坡,當地政府就是再威權,也會在下次大選下台。香港是小政府運作,平日市場、民間一切已可自行處理,政府的剩餘責任,就是在危機出現之時。任何負責任的政府,必須在疫情大爆發前「防疫」,而不是在大爆發後才亡羊補牢,這是common sense。否則,我們交稅來做什麼?
只在乎一己收成期的保險議員陳健波之流可以裝作不明白,但資深公務員如林太不可能不明白。無論是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甚至北韓領袖;都明白了,台灣、澳門、甚至河南領袖,也明白了。唯獨在「一國兩制4.0」,林太的政府,卻牽頭宣傳「後真相」,徹頭徹尾的愚民。也許她相信,永恆的少數派政府,即使到了支持度不足20%這個歷史最低點,也是永不會落台的。假如你有一票、而她不是你太太,你會投給她嗎?這人,還是當年你認識的Carrie嗎?
二、「一國兩制4.0」的打壓對象,從反送中運動的不同參與者,進展到沒有強烈政治傾向的專業人士,例如醫護人員。前線醫護人員醞釀罷工,只是因為上趨勢,令香港醫療系統不勝負擔,除非政府全面封關。他們的動機是拯救香港,而不是拯救自己。假如這是100%天災,我深信全體醫護人員和所有真・香港人一樣,義無反顧,死而後已;但現在,這是林太政府造成的100%人禍,拯救人禍的唯一方式,就是解決造成人禍的人和制度,否則就是白白犧牲。香港醫護人員不是愛國主義教育以身體炸碉堡的董存瑞,而是知道怎樣改革制度的馬丁路德金,何況你們的教育,理應不用學習這些臉譜化的樣板吧。
即使政府不認同上述邏輯,也應客觀辯論,林太卻以輕藐的態度說這是「激進行為」、配以一個冷笑,就把非常嚴肅的運動定性,將他們與她咬牙切齒的「黑衣暴徒」連在一起,無視支持者包括大量平日和你一樣「不問世事」(這是林太公開給你的評價) 的殿堂級醫學權威。這人,還是當年你認識的Carrie嗎?
三、「一國兩制3.0」劇本已經加入了群眾鬥群眾,4.0更恐怖的是,還要毀滅被鬥群眾的專業身份。醫護人員心境純樸,一如你的招牌白襪子,卻被親政府輿論稱為「黑醫」、「黑護」。世上任何的原則,都要在特定context之下檢驗,正如林太的政府說「止暴制亂」、「反對一切暴力」,假如這概念絕對化,暴力上台的共產黨難道是非法政權?醫護人員要是連提出解決方案也是「逃兵」,7.21的警隊是否要全隊槍斃?
當然,這種極端聲音,就是在香港建制陣營當中,也依然是笑話。問題是這類聲音的對象,早已不是香港人,演的是一齣沒有現場觀眾的神功戲,只是給部份內地人看,目的是在內地民族主義者當中吸取能量,通過蜂擁而至的微信批鬥,令被對象產生恐懼,連「免於恐懼的自由」也一併失去。
一位臭名昭著的警員公開詛咒香港醫護全體感染武漢肺炎,而被公務員事務局默許;相反同一個局長卻高調譴責公務員工會的任何發聲,都是違法政治中立。另一位臭名更著的建制寫手豁出臉皮,稱醫護人員為要槍斃的「逃兵」,而早前傳出你「中風」才成為「不拍手的逃兵」的,又是同一批人主理的「新聞」網;至於極左網上傳出林太是英國間諜的是否同一批人,就自行判斷了。
林太由當年精英眾星拱月的手袋黨,淪為靠今天這些人圍爐,就像劍橋米芝蓮三星餐廳淪為華記正能量,令人不勝唏噓。你鼓勵林太回港服務社會時,想到和你同氣連枝的專業人士,會有這樣的下場嗎?這人,還是當年你認識的Carrie嗎?
四、為甚麼疫情不及香港的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地,都對中國大陸入境者或禁絕、或大幅限制,唯獨香港不能,林太的答案居然是「回應世衛準則」、「不能地域歧視」。難道全球所有國家都無視世衛?連中國內部不同地方相互隔絕疫情之舉,也是「煽動獨立」?
假如現政策不變,內地入境者每天還有一至兩萬,而他們一律沒有醫生提供的健康證明,比例上越來越多來自機場(即相對富有的一群)。究竟他們在非常時期來港有甚麼逼切性?是否不讓他們來,就是「助長港獨氣焰」、「讓香港變成孤島」?當整個建制派也基本上支持封關,林太不封關的決定,邏輯上,只有一個答案:不惜令香港醫療系統崩潰、香港人心惶惶,也要讓香港成為內地富人的逃生門。做出這些的這人,還是當年你認識的Carrie嗎?
上月你參加澳門回歸慶典時,沒有聞歌起舞,不少朋友視為「勇武手足」。雖是說笑,但《歌頌祖國》這首歌,確實不是伴隨你長大。早已入籍英國的林家,想必對《天佑女王》更有感覺,正如現在真・香港人只唱《願榮光歸香港》。其實,香港人本來不愛意識形態的表態,除了那些深深害國的愛國賊,哪些人需要時刻表忠?
在我心目中,最能代表香港不同顏色的歌曲,依然是《東方之珠》:不是羅大佑政治正確版,而是前輩歌手甄妮的同名歌曲:「新的迫害/新的引誘/ 有正有邪/何處是岸/此小島外表多風光/可哀的是有人仍是絕望」。這首歌推出時,大概是你和一代精英學生Carrie Cheng蜜運之際。滄海桑田,你們一家最後的岸,究竟在香港、北京、還是倫敦,我們不知道。也許你也不知道。但這樣下去,我們又何處是岸?
勸勸Carrie,救救香港,封關吧。其實,在心靈深處,你又有多久沒見過那位大家懷念、那些年的真Carrie Cheng?
明報筆陣,2020年2月3日,原裝長版

關於作者

followers:61483likes:73106

在Facebook上關於就 忘了吧 91譜的文章與內容

By

at 2020-06-10 15:27:55

【2/4 星期二 絕對音樂】
「真正的體貼,不是非要追根究底對方的過往,有時候,他需要的只是『陪伴』。」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一直會是你的朋友,而你也不知道何時會突然成為別人的朋友,很多事情時候到了,就會自然而然發生了~~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疼惜父母,趁來得及說我愛你》
你以為父母至少可以活到八十歲,以為還有二十年可以見面,於是你兩週掛一次電話回家,一個月跟父母吃一頓飯。事實上,換算真實相處時間,二十年驟減為令人心驚的兩個月,如果只剩兩個月,你是否來得及讓父母知道「我愛你」?
如果你的爸媽已經六十歲,你覺得你跟他們還有多少時光可以共度?十年?二十年?
其實,仔細計算,加起來恐怕不到兩個月……
日本earthstar娛樂公司節目製作人中島大輔一直在外地工作,有一天,他驀然發現,父母已經過了六十歲生日。對於遠離家鄉討生活的許多日本人來說,一整年中,大概只有過年過節大約六天的時間能跟父母見面,但一天中,能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恐怕連半天都不到,若以十一個小時為計,假設六十歲的父母能活到八十歲,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換算起來只有短短五十五天。
就台灣普遍的狀況,子女成年離家工作以後,就算每週都能回老家吃飯,陪父母兩小時;再加上春節除夕、初一兩天,加總起來,也是不到兩個月。
這是多麼令人心驚的數字。原來,我們跟父母的緣分,遠比我們想像得要薄。
親與子的「賞味期限」
中島大輔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蒐集各地陪伴父母的小故事,集結成書《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
他在書中指出,「父母的死」是我們早晚會面臨的,但大部分人平常諸事纏身,心裡常會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反正隨時都可以跟爸媽見面。」直到失去父母,我們才明白,儘管在心裡想過有很多事要陪爸媽一起做,但實際上卻什麼也沒做。
編寫《愛,要及時》的作者高道原,雙親已經去世十多年了,儘管他早已習慣了沒有他們在身旁的日子,「但很多時候,想起他們還是會放聲痛哭……就算現在我想對他們再好一點,他們也不在我身邊了。」
我們一直不斷被提醒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孩子跟我們的「賞味期限」只有十年、孩子只有十二歲以前是屬於你的……我們如此害怕錯失我們與稚子的相處歲月,但我們似乎經常忘記,我們跟父母的「賞味期限」,其實也不長。
一如我們對孩子不求回報的愛一樣,我們的父母需要的不多,不過就是「感覺有把他們放在心上」,如此而已。
相愛不是件容易的功課。作家吳若權照顧倔強的病母十四年,前七年傷痕累累;後七年則漸入佳境。對吳若權而言,媽媽的事,永遠是他行事曆上最優先的行程。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與婆婆「國際牌阿嬤」游勉這對婆媳,相伴四十年,一起走過人生高低潮。簡靜惠不只是游勉的媳婦,也是她的粉絲、知己,以及她不凡人生的歷史見證人。
如果你實在說不出「我愛你」,那就用「吃」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吧。戲稱當年「不是娶了我太太,而是娶了我岳父岳母」的藝人邰智源,熱愛岳母手藝,甚至幫岳父母出版食譜,不讓岳家絕藝失傳。
作者:李翠卿
2012-05 親子天下雜誌 34期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32393-%E7%96%BC%E6%83%9C%E7%88%B6%E6%AF%8D%EF%BC%8C%E8%B6%81%E4%BE%86%E5%BE%97%E5%8F%8A%E8%AA%AA%E6%88%91%E6%84%9B%E4%BD%A0/?page=3)
***************************

關於作者

followers:77365likes:3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