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 角 化 症 果 酸

毛囊角化症

毛囊 角 化 症 果 酸

「毛囊角化症」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十分陌生。但其實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皮膚小問題。


這種皮膚問題常見在臉部、兩臂外側和前大腿,常被誤以為是粉刺、暗瘡等問題。症狀是紅色或褐色凸起的小點,摸起來有些刺手。如果細心觀察的話,可以看到毛囊皮脂腺之開口有角化現象,所以叫做「毛囊角化症」。凸起小點的數量可以由數十至數百不等,雖然對健康不會構成任何影響,但嚴重的話,在外觀上是十分不好看的。愛美的女士甚至不敢穿短袖衣服上街。一般來說,「毛囊角化症」出現在青春期至四十歳的人士身上。成因一般和遺傳有關,而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的患者會較大機會患上「毛囊角化症」。


這種皮膚問題要改善的話是不難的,但要痊癒的話就難說了。治療一般用去角質的藥物為主,較常用的是維他命A酸、水楊酸、AHA果酸及尿素等。維他命A酸可改善角質化異常;水楊酸和AHA果酸就有助去除過厚角質層;尿素則有補水功能。療程方面,可以考慮果酸煥膚和鑽石磨皮,使過厚的角質層變薄,對「毛囊角化症」有一定幫助。


在日常的皮膚護理方面,可以常用補濕用品,保持皮膚濕潤,嘗試用含有尿素或乳酸成份的產品,幫助改變角化問題。
如果有以上問題的人士,可以問問醫生的意見!

毛囊 角 化 症 果 酸
维基百科中的医学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如需获取医疗帮助或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详见医学声明

毛囊角化症(Keratosis pilaris,KP),又称毛周角化症毛发角化病毛孔角化症,俗称“鸡皮病”[1],是一种慢性、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毛囊角化性皮肤病,特征为出现可能发痒的“鸡皮样”小隆起(顶部尖锐的毛囊性丘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红或炎症[2]。多发生在四肢伸侧,也可发生于除掌跖部以外的全身各部位皮肤。

毛囊角化症
毛囊 角 化 症 果 酸

毛周角化症常被误以为是痤疮或是皮肤卫生清洗不干净。该病在幼儿期病例较少或病症不明显,但青春期阶段呈高发态势,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直至消失。特点是症状冬季严重,夏季减缓。

临床上,约40%至80%的青少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毛囊角化问题,大部份更在10岁或之前便已出现征状。

病因编辑

  • 营养不良者(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
  • 环境的湿度低
  • 空气干燥
  • 焦油、油脂等某些刺激物
  • 有遗传家族史

症状编辑

  • 大体来说,上臂外侧和耳前部面颊是最常发生的地方,呈散在性分布,颜色为肤色、红褐色或棕色
  • 患部皮脂腺管之开口处往往可见一颗颗大小如针头般的小丘疹,内有白色角栓,硬化后导致毛孔闭塞
  • 大部份的疹子仅会导致皮肤干燥,不痛不痒;但有炎性反应者患处皮肤则会多油、瘙痒甚至脱屑

治疗编辑

由于病因无法确认,所以不能根治,但是现代科技可以达成大幅改善的效果,使用雷射除毛连带破坏深层毛囊是一种方式,再配以果酸成分的外用软膏是常见方法[3]。

参考文献编辑

  1. ^ Wang, JF; Orlow, SJ. Keratosis Pilaris and its Subtypes: Associations, New Molecular and Pharmacologic Etiologies,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July 2018, 19 (5): 733–757. PMID 30043128. S2CID 51715063. doi:10.1007/s40257-018-0368-3.
  2. ^ Panchaprateep R, Tanus A, Tosti A. Clinical, dermoscopic, and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of body hair disord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March 2015, 72 (5): 890–900. PMID 25748313. doi:10.1016/j.jaad.2015.01.024.
  3. ^ Mayo Clinic Staff. "Tests and Diagnosis". Mayo Clinic. Retrieved 2013-10-31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進入秋冬之交,天氣較乾燥時,常見手臂外側、大腿前外側,甚至臀部都可看見突起粗糙的角化顆粒,凸出於皮膚表面,像是起了雞皮疙瘩,看起來有點嚇人,那你可能罹患毛孔角化症(又稱毛囊角化症)。有人為了快速去除顆粒,會使用磨砂膏來清潔、粗布摩擦皮膚,或拼命用果酸煥膚、擦A酸。皮膚科醫師提醒,別誤信偏方,一不小心恐造成感染留下疤痕,就後悔莫及了。

皮膚狂冒粗糙顆粒,像起雞皮疙瘩!毛囊角化症拼命用果酸煥膚、擦A酸真有效?

統計發現:一半毛孔角化症患者具有家族史

毛孔角化症是一種毛孔過度角化、伴隨毛囊周圍不等程度發紅的疾病。烏日林新醫院皮膚科郭康凌醫師表示,毛孔角化症盛行率高達42%,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帶有不等程度的表現率的一種皮膚疾病。也就是說,爸爸或媽媽其中1人患有毛孔角化症,則他們的孩子就有可能發生,統計發現,有將近一半的患者具有毛孔角化症的家族史。

另外,在較新的研究中發現,毛孔角化症是因為聚絲蛋白(filaggrin)基因的突變,造成毛囊異常。因此,可以將毛孔角化症視為皮膚失去正常屏障所致的結果。毛孔角化症可以分成兩種型態:一種為幼兒型,疹子遍佈在臉和上臂,大多在青少年時好轉;而另一種則較晚發作,在青少年時才發疹,疹子主要在手臂以及大腿,此種型態往往在20多歲後改善。然而,不管早發或晚發,這樣的丘疹仍可能持續到成年後。

毛孔角化症病兆好發於手臂、大腿前側、臉頰

臨床上,毛孔角化症病兆好發於手臂、大腿前側或是臉頰上,沿著毛孔分佈約1~2mm的細小粗糙丘疹或小膿包。大多時候這種病灶是沒有症狀的,但大腿病灶有時可以發紅、發炎、膿包狀,或是像毛囊炎一般的表現。

烏日林新醫院皮膚科郭康凌醫師表示,毛孔角化症盛行率高達42%,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帶有不等程度的表現率的一種皮膚疾病。(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毛囊 角 化 症 果 酸

毛孔角化症於幼兒臉頰(圖左)、上背(圖右)。(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有人會詢問:毛孔角化症是粉刺嗎?郭康凌醫師表示,毛孔角化症若發生在臉頰,容易和粉刺痘痘搞混。兩者的差別在於:毛孔角化症的病灶大小和型態較均一,而粉刺痘痘則會混合不同階段的病灶,例如,同時可見粉刺、丘疹、膿包、化膿性大痘痘等。另外,毛孔角化症常合併乾燥的膚質,這也有別於痘痘常見的油性膚質。

減緩毛孔角化症,可經醫師諮詢後使用角質溶解成分保養品或藥膏

至於,毛孔角化症可以治療根治嗎?首先,必須強調的是,許多毛孔角化症會隨時間漸漸改善,此疾病也對身體無害,治療不見得需要。然而,當患者如果希望外觀或膚質有所改善,毛孔角化症的粗糙感可利用角質溶解成分來減緩,例如,含尿素、乳酸、水楊酸、甘醇酸或A酸成分的保養品或藥膏,都可以使患部皮膚光滑。但是,皮膚病灶往往在停用這類成分後漸漸恢復原狀,可說是「治標不治本」,並且有許多患者常會利用物理性去角質的方式,像是頻繁使用磨砂膏來清潔,此舉反而容易使皮膚刺激與乾燥,應當盡量避免。

發病時,最好在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下,正確使用藥物與輔助儀器,包括:果酸煥膚、角質軟化劑、A酸藥膏、發炎抑制劑與特定雷射等治療,才是真正緩解毛孔角化症困擾的好方法。

所以,發病時,最好在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下,正確使用藥物與輔助儀器,包括:果酸煥膚、角質軟化劑、A酸藥膏、發炎抑制劑與特定雷射等治療,才是真正緩解毛孔角化症困擾的好方法。

醫師:毛孔角化症與飲食無關 也無法透過飲食改善

網路上說,避免毛孔角化症發作,平時要少食一些糖類和高脂類食品,以及別吃辣椒、蔥、薑等辛辣刺激性的調味品。郭康凌醫師則表示,目前尚無足夠證據顯示毛孔角化症與特定飲食有關。事實上,毛囊角化症主因是來自天生體質,與吃什麼食物無關,也無法透過飲食改善。

【延伸閱讀】

  • 減肥吃藜麥替代白飯,瞬間爆紅!減重醫師:追求高膳食纖維,別忽略這個地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