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小编身边有一对中年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就是多年未生育,后来才听说因为女方患有红斑狼疮,怕有遗传,所以选择丁克。

这也是小编第一次听说到“红斑狼疮”这种病,所以想和大家一起了解下。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红榜狼疮是一种具有谱性的疾病,根据其发病人群、发病症状及原因等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盘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以及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6种不同类型的红斑狼疮病症,各有其独特的发病症状及临床表现;

1、盘性红斑狼疮

这也是红斑狼疮中最为轻的类型,主要是皮肤受累,少数也会导致轻度的内脏受损。还有少数患者可能会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盘性红斑狼疮在发病初,皮肤会出现一片或者多片的鲜红色斑,大小与绿豆一般,并且表面会有粘着性的鳞屑,随着病情发现,这些皮肤色斑会不断扩大,形状呈现圆形或者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增加,中间颜色比较淡,并且呈现低洼状,轮廓看起来就呈现盘状,所以叫做盘状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损害的主要部位是日光可照射的地方,比如面部、头皮,还有少数的患者胸部、手背、前臂、口唇等都可能受影响。大多数患者的皮肤损伤很难完全消退,并且新的皮肤损伤会逐渐增加。

在经过日光暴晒,或者劳累后,皮肤损伤程度会更加重。头皮受损可能会导致永久脱发,并且陈旧性的皮肤损伤可能会导致皮肤鳞状细胞癌。

2、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也是红斑狼疮类型中作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大多数的患者在发病时,身体各个系统大都会有受累现象。还有部分患者会同时伴随着其他结缔组织病,比如硬皮病、皮肌炎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多样,并且复杂、严重,患者生命可能会因为多种并发症及大量服药导致的副作用而受到威胁。

3、深部红斑狼疮

这种属于程度中间的红斑狼疮类型,皮肤会出现结节或者斑块的损伤,大小、数量没有定数,皮肤颜色正常或者呈现淡粉色,质地比较硬,不会移动,受损部位范围广,不过最为常见的就是脸颊、手臂及臀部,小腿、胸部也会出现。

慢性疾病,持续时间比较长,在治愈后,皮肤也会出现萎缩、凹陷等。深部红斑狼疮的性质并不稳定,有时单独发病,有时会转化为盘状红斑狼疮或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时也会与这两种同时存在。

4、新生儿红斑狼疮

皮肤会有环形的红斑,先天性心脏传导受阻滞,有一定的自限性,宝宝在出生4-6个月内就可以自行消退,不过心脏疾病经常会持续性存在。

5、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这是一种比较少见并且比较特殊的中间类型,皮肤损害有两种,一是呈现环状的红斑,在面部及躯干部位最容易发作;而是丘疹鳞屑型,主要发生在躯干上肢及面部。

皮肤受损情况会经常反复出现,大多数患者的内脏都会受损,不过情况不会很严重,主要症状是关节、肌肉疼痛,反复性低热,少数会有肾炎、血液系统的改变。

6、药物性红斑狼疮

这种类型的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发热,口腔溃疡、面部出现蝶形的红斑,可能会出现浆膜炎。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红斑狼疮既非遗传病也非传染病

红斑狼疮的临床病因还不是特别清楚,目前也并没有确定哪个因素绝对会导致红斑狼疮,但可以确定的是,红斑狼疮既不是遗传病也不是传染病。

红斑狼疮的确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女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孩子更易得红斑狼疮,此外双胞胎当中如果有一个孩子得了红斑狼疮,那么另一个孩子得红斑狼疮的概率也将高达25-70%。但遗传并非红斑狼疮的唯一发病原因,有些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携带了红斑狼疮致病基因,却一辈子也都没发病,因此不能说红斑狼疮就是遗传病。

至于红斑狼疮的传染性,是不存在的,虽然红斑狼疮跟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也不是绝对的,目前国内外都公认它不是传染病,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跟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日常交往,乃至恋爱结婚共同生活都是没有问题的。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得红斑狼疮是否还能怀孕?需严密监控

虽说红斑狼疮不一定会遗传,但对一些患上红斑狼疮的女性患者而言,一方面担心红斑狼疮会遗传给下一代,另一方面又害怕怀孕会加重病情,因此往往不敢婚育,并导致其精神压力非常大。

红斑狼疮患者并非完全就不能生育,如果病情稳定,再加上严密的监控,女性患者完全有可能在不加重病情的前提下生出健康的宝宝。

红斑狼疮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遗传病,女性患者孩子的红斑狼疮的概率在5-12%之间,从这角度上说,生孩子也未尝不可。至于从病情角度来考虑,孕期受激素影响,病情的确可能加重,与健康孕妇相比,红斑狼疮患者出现胚胎停止发育、流产、早产的概率也更高,但这在多学科严密监控的大前提下,是可以得到控制和调整的。

红斑狼疮患者想要怀孕生育,需要病情得到稳定控制以及配合进行多学科的严密监控,二者缺一不可,一般认为,红斑狼疮女性患者病情稳定半年以上,且激素用药减量到10毫克以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怀孕生育。在孕期,患者一定要配合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孕产科等多学科医生的监控,通过检查和治疗等手段随时调整身体状况,这样才能实现优生优育的目标。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如何治疗

1、患者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避免阳光暴晒,尤其是对日光敏感人群更要注意,在外出时要注意防晒措施,避免使用具有光敏作用的药物等。

3、增强抵抗力,保证充足的营养成分供给,避免感冒或者其他感染等;

4、避免过度疲劳,不要妊娠或者服用避孕药等,如果肾功能或者多系统损害时怀孕后,就要及早进行治疗性的流产。

5、在进行系统治疗时,可能会用药抗疟药,沙利度胺,小剂量的激素等;局部治疗可能会使用外用的糖皮质激素润膏,或者给受损皮肤进行糖皮质激素注射等,不过这些都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6、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因为每位患者红斑狼疮类型不同、个人体质不同、发病程度差异等原因,都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喜欢我的话,记得关注我们的知乎号哦!小编比心~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红斑狼疮不传染,

多发于15—45岁的女性。

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这种病有哪些表现?

它会传染吗?

患病的女性可以

正常生育做妈妈吗?

又到一年

“世界狼疮日”(5月10日),

不少人或许听说过狼疮,

还有一些人谈“狼”色变,

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 

中国医大一院

风湿免疫科主任杨娉婷教授

和您说说。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早期不易确诊有发热、关节肌肉痛等症状

有些红斑狼疮的患者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会出现发热、疲劳、体重减轻、关节肌肉痛等。不少患者在得病初期容易混淆病状,发病早期一般不容易确诊,同时也会被误诊为其他方面的疾病。

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皮疹,比较典型的如脸上出现盘状红斑或者蝶形红斑等皮肤症状,及时就诊治疗可有效减少对其他器官或系统的损害。早诊早治是有效缓解病情和长期预后的重要方法。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一半的患者可以实现做妈妈的愿望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存在大量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

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及体内雌激素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每一次复发器官的损伤都会加重,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15—45岁的女性,因此患者考虑受孕这个过程需要全程的监控。在患者病情缓解半年以上通过药物调整,可以考虑妊娠,如果患者合并了抗磷脂综合征,那么流产、宫内发育停滞或者早产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所以,通过目前对病情的用药及评估,基本可以帮助50%左右的女孩实现成为母亲的愿望。

不要盲目服药达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及产后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受累,也是一种风湿免疫系统的慢性病,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一旦有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检查,需要进行抗核抗体谱、免疫球蛋白、血沉、CRP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遗传的倾向,但是本身并不是一个高发的疾病,所以不是红斑狼疮的母亲生下的孩子都会发生红斑狼疮,事实上这种概率还是非常低的。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生积极配合,随时监测用药剂量,达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不要谈“狼”色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会传染

很多人谈“狼”色变,其实红斑狼疮是由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并不是一种病原体,所以红斑狼疮不会传染。所谓的传染病,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虽然暂时无法根治或治愈,但是不会传染,现今的医疗手段等已经能够让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让患者维持正常生活。

患者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已经不是一个难题,一旦得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适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清淡饮食,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过敏性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避免过量酒精摄入,避免阳光和紫外线照射,适当的摄入蔬菜和水果。

患者需合理用药,得病后不要盲目服药,按照医生的治疗计划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因为激素糖皮质激素本身对疾病的活动期有积极的控制作用,随着疾病的缓解,糖皮激素的目标是减至维持量或减停,医生会帮助患者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糖皮激素的不良作用,发挥它的治疗效果,不要谈到激素就色变,同时还要定时进行相关检查的监测,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帮助更多患者有质量的生活。

专家简介

红斑狼疮症状传染

杨娉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风湿免疫科主任,辽宁省狼疮脑病重点实验室主任,院党委副书记,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首届辽宁省青年名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卫生医药交流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源期刊论文24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申请人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辽宁省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及参编国家统编教材4部。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