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 擴散 方式

紅火蟻防治

一般防治原則

於發生區域均勻撒佈餌劑,可連續施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型餌劑(如百利普芬、美賜平)或毒殺型餌劑(如芬普尼、賜諾殺、因得克),也可以交互施用二種類型餌劑。餌劑處理法建議於春、秋季各施作1~2次,每次間隔1~2月,每年共處理3~4次。發生嚴重區域,可先均勻撒佈昆蟲生長調節劑型餌劑,經2至4週後即進行毒殺型餌劑施撒。

藥劑防治法

餌劑
大部分入侵紅火蟻餌劑用藥是使用去油脂磨碎的玉米顆粒和大豆油混合,也就是黃色固體的材質是去油脂的玉米顆粒, 作用的藥劑原料是加在大豆油中。大豆油是餌劑吸引螞蟻來取食的重要成分,但大豆油常常會因為過期而開始腐敗, 影響對螞蟻的誘引力,所以需要在餌劑新鮮的時候儘快使用。餌劑中所使用的藥劑大約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為昆蟲生長調節劑(Insect Growth Regulators,IGR),第二類為化學藥劑(毒劑)。 一般研究調查顯示, 不管餌劑使用哪種藥劑類型,所獲得的防治效果都只能防除85%~95% 的入侵紅火蟻族群, 明顯的差異在於螞蟻族群數量開始減少的時間點與減少速度;一般而言,生長調節劑的成效比較慢, 但卻能較持久而比較有效地控制紅火蟻擴散。餌劑撒佈後,由職蟻帶入蟻巢內, 經由食物交換過程(trophallaxis)散佈給族群內的蟻群,餌劑中的藥劑成份最後會轉積於蟻后體內而滅絕蟻群。因此, 餌劑有效與否的關鍵即在於藥劑成份能否順利傳達蟻后體中,雖然餌劑較為昂貴,但卻能有效降低紅火蟻密度進而根除, 建議仍應採用餌劑進行防治。

目前農地上核准使用之紅火蟻防治餌劑包括:0.015%賜諾殺餌劑、0.045%因得克餌劑、0.5%百利普芬餌劑、0.5%美賜平餌劑、 1%芬諾克餌劑、0.5%二福隆餌劑、0.011%阿巴汀餌劑、0.03%益達胺餌劑及0.12%賽滅寧餌劑等9種。 其中賜諾殺、因得克、 阿巴汀、益達胺、賽滅寧為毒殺型餌劑,其防治效果於撒佈後數週顯現;百利普芬、美賜平、芬諾克、 二福隆為昆蟲生長調節劑型餌劑,效果則需3~6個月後才會顯現。

餌劑撒佈時機為地表溫度21~38℃的季節(春、秋),於紅火蟻活動覓合時段(可先以微量洋芋片、餌劑測試), 撒佈時地應保持乾燥狀態。防治面積小時可用手搖式餌劑撒佈器,防治面積大時則可選用動力餌劑撒佈機撒佈。 餌劑應於紅火蟻發生地區全面施撒,如紅火蟻僅零星發生,亦可將餌劑撒佈於蟻丘周圍0.3~1公尺範圍內,直到紅火蟻滅除為止。

餌劑使用時應注意:(1)使用之餌劑宜新鮮;(2)應依正確的方法與藥量施用;(3)春秋季之早晨或傍晚地表溫度21~38℃時 (冬季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為最佳施用時機;(4)施用時須地表乾燥,應參考氣象預報選定施藥時間, 避開可能於施用後12小時內有下雨之情況,且施藥後24小時內切勿灌溉;(5)禁止將餌劑與其他物質(如肥料)混合使用; (6)施用餌劑後7至10日內勿再使用其他防治紅火蟻藥劑;(7)餌劑勿施用於水體或潮濕地面。

紅火蟻 擴散 方式
 

觸殺型藥劑
核准使用之紅火蟻防治觸殺型藥劑為0.0143%芬普尼粒劑及2.46%賽洛寧膠囊懸著劑。觸殺型藥劑僅建議用於小面積發生區、 紅火蟻低容忍區或傳播風險高區域之危險性獨立蟻丘處理。其中,0.0143%芬普尼粒劑屬長效型藥劑, 使用時應於發生區內全面均勻施撒,而後定期均勻灑水,使土壤儘可能保持濕潤狀態; 2.46%賽洛寧膠囊懸著劑使用時應先經適當稀釋,使藥液容易滲透至土壤中, 再由蟻丘頂部往下或自蟻丘周圍外30公分向內緩緩灌入約5至10公升之藥液,灌注前儘量不要擾動蟻丘。

紅火蟻 擴散 方式

A:依標準作業程序,於紅火蟻發生特定地點均勻撒佈後立即灑水,爾後維持正常噴水灌溉。
B:經適當稀釋後,由蟻丘頂部或周圍外30公分向內灌注5至10公升之 藥液,使藥液注滿整個蟻丘,灌注前不要擾動蟻丘。

物理防治法

高溫熱蒸氣灌注
1. 熱蒸氣壓力達7kg/cm2時開始進行操作,灌注須達深度60公分,但可視現場蟻丘大小及深度而定。
2. 灌入後離蟻丘中心灌注點25公分處溫度須達80℃。
3. 灌注流程:
(1)主要蟻丘處理:灌注蟻丘中心點,將灌注槍插入蟻丘中央灌注1槍。處理時間5分鐘。
(2)蟻丘外圍蒸氣處理:蟻丘中心點向外半徑25公分處,等距離灌注8處。8處共處理5分鐘。
(3)土層表層蒸氣處理:於蟻丘外圍20公分處,等距離灌注8處。8處共處理5分鐘。
(4)熱水澆灌處理:將上列處理範圍以20公升熱水均勻澆灌。

防檢局 周泳成‧蕭依玄‧鄒慧娟‧張弘毅

一、前言

入侵紅火蟻(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原分布於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於20世紀初入侵到美國南方,造成美國農業與環境衛生上的重大問題。目前該火蟻在美國已蔓延到12個州超過1億公畝的土地,每年造成約數十億美元以上的經濟損失。為避免入侵紅火蟻蔓延,美國其他未被入侵的州及很多國家皆採取檢疫防範措施,但因貿易全球化的趨勢,不易阻止使其向外擴散。該火蟻在1975~1984年間入侵波多黎各,1998年入侵南加州,更於2001年入侵紐西蘭與澳洲。

過去亞洲地區並無入侵紅火蟻的發生報告,台灣之紀錄中只有3種火蟻屬(Solenopsis)的螞蟻發生。但2003年9至10月間於桃園與嘉義地區發現有疑似上述紅火蟻入侵農地之案例,經採樣鑑定後確定是該入侵紅火蟻,且亦有民眾被螞蟻叮咬引起過敏而送醫的案例。

根據本(93)年3月26日台灣大學昆蟲系調查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目前發生紅火蟻之地點包括台北縣林口鄉、桃園縣六鄉鎮(桃園市、蘆竹鄉、大溪鎮、龜山鄉、八德市、大園鄉)及嘉義縣水上鄉等地,危害區域有農業區,例如:水稻田、蔬菜園等約佔六成,及非農業區例如:公園綠地、行道樹、學校操場綠地等約佔四成。

二、生物學與危害

入侵紅火蟻為地棲型,成熟蟻巢會將土壤堆高形成突出地表約10~30公分,直徑約30~50公分的小丘形蟻塚,新形成的蟻巢約在4~9個月後出現小蟻塚 。明顯隆起的蟻塚,是快速認定入侵紅火蟻的方法之一,因為目前台灣約有270種螞蟻中,沒有會築出隆起地面10公分以上蟻丘的種類。但需注意的是,在它們族群尚未成熟前所形成的蟻塚並不明顯,故容易與其他種螞蟻的蟻巢混淆而造成誤判。職蟻(工蟻和兵蟻)有連續性多態型的特性,大小相差很大,由卵發育至成蟲約需20~45天(小型)、30~60天(中型)、180天(大型)。蟻后壽命約6~7年,職蟻壽命約1~6個月。入侵紅火蟻並沒有特定的交配期,全年都可以發現新的生殖雌蟻。它在完成交配後可以飛到3~5公里遠的地方另築新巢。成熟蟻巢平均每年可以產生4500隻生殖雌蟻。火蟻族群的組成可分為單蟻后與多蟻后型。成熟的單蟻后型蟻巢中有5~24萬隻個體,每英畝可以形成80~120個蟻塚,成熟的多蟻后型蟻巢中有10~50萬隻個體,每英畝可形成多達400個以上蟻塚。

入侵紅火蟻為雜食性,除對生態環境中土棲的動物造成捕食傷害外,在發生嚴重的地區,甚至泥土中的蚯蚓往往都被其捕食殆盡,造成生態上的危害;此外,因其亦會取食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與根系,故也會影響作物的成長與收成,造成農業損失。

火蟻的蟻巢也常築于戶外與居家附近電器相關的設備中,如電錶、電話總機箱、交通號誌機箱等,可引發電線短路而造成設施故障,影響公共安全並造成經濟損失。

入侵紅火蟻在蟻巢受到外力干擾時會具有成群湧出及強烈的攻擊性,且由於大蟻巢中火蟻數量可達20萬至50萬隻。因此,不慎踩到蟻巢往往會遭受火蟻的叮咬,它一面用大顎緊咬著皮膚,一面利用其螫針連續針刺7至8次,將其毒囊中的毒液注入皮下,而立即引發劇烈的灼熱感,此種灼熱與癢的感覺會持續1小時以上,4小時後被螫處形成白色膿泡,大部分被咬的人約10天左右才可復原,且通常會留下一個小疤痕。若不小心將其膿泡弄破,還常易引起細菌的二次性感染;在美國一些體質敏感的人,遭入侵紅火蟻的叮咬後,不僅產生過敏性的休克反應,嚴重者還有導至死亡之案例。

三、國內農地入侵紅火蟻之處理情形與因應對策

(一)加強檢疫、偵測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防檢局)於去(92)年10月將入侵紅火蟻公告納入「中華民國輸入植物或植物產品檢疫規定」之有害生物種類,進行檢疫管制,並函請所屬各分局加強進口農產品檢疫,輸入植物或產品如經檢疫發現火蟻,應加以殺滅後始得輸入。除立即加強疫情監測外,亦於本年度成立科技計畫,進行農地火蟻種類與族群密度之調查,並於3月底確定其發生範圍。

(二)成立「農地入侵紅火蟻緊急防治工作小組」及田間藥劑試驗計畫

邀請台大、興大、屏科大、農試所及林試所等單位之學者專家成立「農地入侵紅火蟻防治工作小組」,召開入侵火蟻監測情形及防治策略會議研商緊急防治策略。由於目前國內並無防治火蟻之專用藥劑,經參考國外所用防治藥劑及專家學者之推薦,已選定3種餌劑及6種灌注用藥劑做為緊急防治該火蟻使用。

經勘查桃園農地發生情形,確認先採餌劑防治,選定3種餌劑委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及桃園區、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專家成立計畫,進行田間防治藥劑篩選及藥效測試及安全使用方法等試驗,俾作為日後推荐農民用藥之參考。

(三)推動防治工作

擬訂緊急防治行動計畫書及防治時程,依採購程序緊急進口3種國外火蟻防治專用餌劑(百利普芬、芬普尼及賜諾殺餌劑)供農地緊急防治使用。

為有效掌握該火蟻擴散之範圍及族群密度動態,將定期針對已發生地區的火蟻密度進行取樣調查。同時,製作入侵紅火蟻形態特徵圖片,召集全國34處「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站」人員進行紅火蟻鑑定方法之訓練,於已發生區外圍,則劃定緩衝區,定期進行該火蟻之偵測工作。

為讓民眾了解入侵紅火蟻對於農業經濟、環境與公眾健康上的危害,及宣導防治方法,防檢局已印製「認識入侵紅火蟻及其防治」宣導摺頁一萬分,並已分送各相關單位加強宣導。此外,為加強宣導措施,並已於網際網路架設入侵紅火蟻網站,供民眾查詢相關資料。

入侵紅火蟻為新入侵物種,為使國內各機關(構)辦理蟲害防治人員對火蟻之診斷鑑定或防治技術,防檢局亦規劃於6月8日辦理防治觀摩會,以輔導地方政府辦理農地火蟻調查及防治技術,並將舉開教導用藥防治技術之農民講習會,以順利推動防治工作。

為落實入侵紅火蟻疫情管制工作,防檢局並已於5月間二度邀請國防部、交通部、教育部、衛生署、環保署、國科會、工程會、內政部營建署、台灣電力公司及農委會會內各相關單位及昆蟲專家舉開跨部會會議,除通報該火蟻入侵發生之調查監測情形請各機關注意防範外,也研擬共同推動入侵紅火蟻防治工作時程,並請各部會及縣市政府就其主管範圍,達成防治分工共識,並建議各相關部會成立緊急防治工作小組,積極推動防治工作。

為全面提升我國對該火蟻的防治能力,以減低其對國內農業生態之衝擊,防檢局亦預定於本年11月間邀請國內外火蟻研究專家學者召開防治技術研討會,以彼此交換經驗及技術,提高防疫效率。

四、結語

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同地區國家農畜產品的流通日趨頻繁,加上國人生活水準提高,出國旅遊風氣日盛,國外疫病蟲害及其他外來種生物經由不同途徑侵入的機率也大增。入侵紅火蟻為威脅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農業環境之重大害蟲,其防治工作刻不容緩,防檢局除已加強檢疫、有害生物偵測、採購藥劑進行緊急防治、積極協調各有關機關推動防治工作外,亦加強呼籲國人瞭解入侵種生物對國家經濟及生態所帶來之衝擊,並且一起來關心入侵種生物的問題,切勿攜帶或走私動植物或產品入境,以維護台灣自然生態環境及確保農業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