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杂志内容

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卢浮宫《蒙娜丽莎》像前的游客

卢浮宫确实是一个神秘的宫殿,她沐过文艺复兴的春风,受过大革命的洗礼,见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是个让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它从皇帝的寝宫华丽转身,成为艺术的殿堂,里面的珍贵藏品特别多,大多数都是稀世珍宝,其中最有名的第一件镇馆之宝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在蒙娜丽莎展厅,名画前面两三米处有一道一米左右的围栏,围栏的两边是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蒙娜就是已婚妇女的意思,画中人物是一位法国商人的老婆,她恬静而又神秘的微笑,只有达·芬奇本人知道其中的奥妙。据说《蒙娜丽莎》被放大到400倍以后,画里还隐藏着另一幅画,她就是达·芬奇的母亲……

这幅油画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了。当年达·芬奇去世前,亲自将这幅油画交到法兰西第九位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手上,而这位授予达·芬奇为“法兰西皇室第一艺术家”称号的国王弗朗索瓦,也是达·芬奇的知音,是他把艺术大师请到了法国,当时达·芬奇已经63岁。达·芬奇来到法国后,住在离王宫不远的克洛吕斯城堡,这是弗朗索瓦赏给达·芬奇的庄园。庄园里有一条密道,可以直达国王的寝宫,国王经常通过这条密道过来和达·芬奇讨论科学、哲学、绘画以及国家大事。在弗朗索瓦的眼里,达·芬奇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们情同父子,更是益友良师,他称达·芬奇为我的父亲。他们相识3年,达·芬奇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给弗朗索瓦留下一张画像,就因为传染病离开了尘世。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的油画《达·芬奇之死》,可以见证达·芬奇去世时,就是在这位国王的怀中长眠的,弗朗索瓦悲伤的抱着画家头部,沉痛的情景,在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的大理石雕塑《断臂的维纳斯》雕像

第二件镇馆之宝就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的大理石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维纳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也被称为阿芙洛蒂忒,她拥有黄金分割的身材比例,是希腊雕塑的杰出之作。雕塑展厅的周围有一圈低矮的围栏,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欣赏,或者拍照留影。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胜利女神》的雕塑

排名第三的镇馆之宝是希腊雕刻艺术杰作《胜利女神》,又名《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这一作品是1863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姆特拉斯岛被发现的,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碎片。据考证,《胜利女神》是“泛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一世纪)留下来的著名杰作,这些碎片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无从考证,《胜利女神》是一件修复作品。在这些镇馆之宝面前,我们可以零距离的观看和拍照。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康坦德拉图尔的粉彩画《蓬帕杜尔侯爵夫人全身像》

还有六幅镇馆之宝。画作《蓬帕杜尔侯爵夫人全身像》,作者是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这是一幅绘于蓝色纸上的粉彩画,高1.77米,宽1.30米,创作于1748年——1755年间。画作中的女子是蓬帕杜尔侯爵夫人,她出身于一个新兴的金融资本家的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23岁那年,成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这幅画是蓬帕杜尔夫人向当时最富才华的粉彩画家康坦德拉图尔定制的。在画像里,蓬帕杜尔夫人以文学艺术守护人的姿态出现,环绕在她周围的是象征着音乐、文学、天文学及雕刻艺术的各种物品。

油画的其它五幅镇馆之宝是:埃克的《宰相洛兰的圣母》、德拉图尔的《方片A的作弊者》、维梅尔的《织花边的少女》、华托的《皮埃罗》、达·芬奇的《伊莎贝拉黛丝恬肖像》,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说实话,卢浮宫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无价的,都是不可复制的,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国家文化,这里真是艺术的天堂,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在卢浮宫里面,有三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分别是爱神维纳斯雕像《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这三件宝贝被称为“卢浮宫三宝”。今天馆长就为你介绍这三件镇馆之宝。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爱神维纳斯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

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的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是三宝之一。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

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断臂之谜

有人发现19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解开了维纳斯断臂这个100多年来的谜。

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

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

还有一种解释是维纳斯的雕像完成后,雕塑者请了许多名人加以评定。大家看后都说非常美,而最美的还是她的左臂。人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了雕像的左臂上,但作者当即敲断左臂。众人问为何,作者说不能因为局部的美,而破坏了整体美,如果那样,我宁愿它是残缺的美!

胜利女神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

胜利女神是胜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儿。她的罗马名字叫Victoria 维克托里亚(维多利亚)。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胜利也紧跟到来。 她还是宙斯和雅典娜的从神。在提坦战争中倒戈向奥林帕斯并助其获胜。

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2世纪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罗得岛人民为战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

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最早只是碎块,后经多年修复才得以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少臂(1950年仅有一只手臂被找到)。雕像的作者难以考证,创作年代至今也没有最后定论,但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

这尊雕像原为纯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于长期浸泡在爱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与海水的浸蚀,使得现有的雕像呈现出目前的历史沧桑。

这座雕像的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虽然胜利女神是希腊雕塑中的常见题材,但这一尊却与众不同。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

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

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他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

蒙娜丽莎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蒙娜丽莎》这幅油画又称为《乔空达夫人》,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

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据说蒙娜丽莎还很神秘,无论你站在她的正面还是两侧,她的目光总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眼睛。

她的笑容也不一般,不同的人或不同时间看她,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亲切、温柔、娇嗔;玩世不恭、嘲弄讥讽抑或是……。特别随着岁月的流逝,画上油彩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裂痕,越来越使她的笑容变得诡秘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死因之谜

按照记载,丽莎·迪·格拉尔弟尼在46岁时抑郁而死,但一位日本心脏病专家说他发现蒙娜丽莎的左眼上有一块黄斑,这是胆固醇含量过高的征兆。这个日本心脏病专家说蒙娜丽莎应该死于心肌梗塞。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

全球博物馆

开阔你的视野

羅浮 宮 三 大 鎮 館 之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