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我 和 別人 意見 不同 的 時候

在人生這輛單程列車中,總會到某一站時,走了一批乘客,同時又增加了一批乘客,每一位乘客,個性不盡相同,也許和你志趣相投,也許會和你有大大小小的摩擦,甚至直接和你在列車上箭拔弩張——這些事都在所難免。

當我和別人意見相左時,我會選擇先離場,給予彼此冷靜的空間,沉澱自己的心情,因為心若暴躁,便無法好好的溝通,使後果更嚴重,甚至拳腳相向,弄得彼此都很不愉快,何必呢?

離場之後,等自己的心情已平靜,就要去思考:為什麼他會那麼做?試著揣摩別人的心情,將心比心一下,想想他是不是有什麼苦衷不為人知,或是自己的想法使他感到敏感、不快?再進而回想一下,剛剛說話的口氣是不是過於猛烈了?然後準備待會與對方溝通時,自己想表達的真正想法。

接著,在與對方溝通時,先用委婉的口氣切入話題,想辦法達成共識或彼此各退一步,讓雙方的意見折衷、融合,討論出彼此都願意接納的答案,此時其融合出的色彩是最燦爛的。

在這一輛漫長的列車中,每個人都是與你擦肩而過的乘客,也許有的人只停留幾站就離開了,也許有的人和你聊到終點站,但不管如何,我們要學著尊重別人的想法,不固執己見,以期達成圓滿的結局。相信,這時你往車窗外望去,那風景會更為綺麗。

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

    這些年多次捫心自問自己的成長如何?許多方面都可見到有進步的成果,唯獨在「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如何有完美的結果」,這一方面沒有進展,為何呢?

    人與人的相處往來,越是興味相投,越是交集密切,也越是看法歧異而偶有爭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思考個體,有自己的見解、看法、考量,甚至涉及個人隱私、忌諱,所以在面臨同一件事情時,往往會有意見相左,能經由溝通協調而取得共識自是最理想的情況,若是有一方堅持不可退讓,或是雙方各持己見時,便會引起爭端,輕則口角衝突,重則朋友失情,折衝分寸上的拿捏固然重要,不過有時癥結點是在對方身上,既使自己願意退讓也不見得能讓事情圓滿,問題會依然存在。

    曾與朋友有過意見不合的經驗,但並非一般情況,而是觀念上的衝突,儘管兩人是無話不談、志同道合的朋友,想法觀念卻是南轅北轍,起初相處往來還算融洽,時日一久,意見上的衝突便逐漸加深加劇,然而溝通上卻是無法達成共識,即使我單方面願意退讓也不被朋友接受,終於導致決裂,雖日後又言歸於好,但由於雙方的想法個性仍是沒有長足的改變,因此意見不合的衝突時有所見,也常常鬧到不歡而散、不相往來,而兩人之間意見不合的問題也始終懸宕無解。

    有時午夜夢迴、有時歡笑過後、有時閒暇獨處,都會不經意想起自己與那朋友意見不合之時,種種的摩擦過程,也多次平心檢討自己會造成衝突之因,或許自己無意冒犯朋友的忌諱,但就在我和朋友意見不合的當下,朋友的立場一步也不肯退讓,多年來我逐漸熟知朋友所在意的點在哪,因此在後來的相處上能避重就輕,將兩人可能會面臨的衝突降到最低,甚至不起爭執地安然相處下去。

    不論是與親人、伴侶、朋友之間相處,就像許多環環相扣的齒輪般,也是需要歷經一段磨合期,因此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我學到了要避開問題的矛頭以免針鋒相對,在旁敲側擊的尋求溝通與折衷,最後再取得共識,若真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取得協調,也盡量不要引起衝突,必要時離開當下意見不同的議題,讓大家都有冷靜的餘地,以爭取更大的討論空間,如此一來,與人相處之間的情誼便會在意見不同的時候逆勢成長,也可由意見不同的時候多認識對方的想法觀念,因此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也是我們一起互相了解並成長的時候。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徐士閔老師示範寫作

當 我 和 別人 意見 不同 的 時候

六年級同學 魏錦檜

意見不同往往是人們引發爭吵的導火線,當下最好的方法應該要試著理解或去接受他人的意見,並找到彼此的共識。

不論是在課業方面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人,都會有不同看待事物的見解及想法,而我就是在課業方面時常和他人的意見不同。我對於課業方面的「意見不同」,大多都是數學的算式或答案不一樣,我都是先聽他人的想法,再來審視自己。

在人與人最常互動的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只要互相溝通,了解對方的想法,就能從中尋找並達成共識,也能增進大家的情誼,是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我發現,當彼此意見不同時,大部分的人都會理直氣壯地捍衛自己的意見,然而那也是我以前的解決方式。捍衛自己的意見並不是完全錯誤的,問題是若自己的態度不好,就容易影響他人心情,也更容易引發爭吵。

現在,當和他人意見不同,我通常都會試著找出使我們想法不一致的地方,也會嘗試以對方看待事物的角度去思考,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幫助自己更理解他人,也讓自己可以更自然地去接受他人的意見。

冷靜,能讓自己保持清晰思考;心平氣和地說話,能使整個溝通的過程順利,並且不會發生爭吵。當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回想自己和別人意見不同時所發生的所有事情,也整理出了這兩項最重要的解決方法。過往的經驗使我往更好的方向前進,但如果自己不時時反省,那麼就有可能會重蹈覆轍了。

幫我看看哪裡要改吧~~

如需改   請告知 

謝謝

當 我 和 別人 意見 不同 的 時候

 人與人之間一定都會有意見不合或立場不同的時候,這時我們就要用言語來讓對方了解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有時,會出現些小摩擦,甚至還會語出使人不悅的話,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的用詞和態度。

 我記得我在暑假時,我和一位好朋友因為一件小事意見不和,所以我們起了一些衝突,從那天起我們就開始冷戰,在那期間我們都沒有任何的談話,之後我想了想我們各自的立場,我們的想法都是對的,只是在那當下我們當然都是堅持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一定是對的,但是你只要一靜下心來想一想,其實對方說的也蠻有道理的,因為我怕我無法給他最滿意的答案,所以我考慮了很久,也收集了許多資料,最後終於提起勇氣主動和他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也都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所以我們很和平的解決了這次的問題,之後還因此讓我們的感情越來越好,不被認和小事動搖。

 自從這件事情發生之後,讓我了解到和人發生衝突之後不能使用暴力或是冷戰之類的事來解決,而是要用言語,言語是人與人溝通的最好橋梁,也是最容易令人和平解決的一種方式, 當每個人意見不合的時候,都要靜下來為另一方好好的想想,就算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還是要互相尊重彼此, 這樣才不會傷害長久累積下來的感情。

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100基測作文評析                                         /林彥佑

                               國語日報 100/9/613版教育

    今年二次基測作文題目──「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這是一個相當生活化的題目,可以讓考生試著回想,當和別人有意見不同、分歧時,該如何解決。這也是一個鼓勵正面思考、獨立自主、靠智慧界決問題的題目,很適合現代年輕學子,多參予人際互動與社交溝通。筆者試著從幾個面向剖析這次的題目。

n        審題

    「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是一個表示時間點的句型,考生可以回憶曾經如何解決問題,從中理出經驗分析過程;或是試著想想,若是以後和別人意見有所不同、衝突時,該如何應對,以達成雙贏。「我和別人」很明顯即是要寫出「自身、互動的經驗」,「別人」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家人親戚、學校教師、同學、陌生人;「意見不同」是這次的寫作範圍,「意見不同」可能有衝突點,但也可能可以欣然同意、勉強接受。

    審題是判讀寫作題目的首要功夫,每一個字詞都得仔細琢磨,方不至於疏漏細微之處,而影響整篇大局。

n        立意

    考生在立意時,或許可以先想出一些意見不同時的「可行之道」,例如人性最常表現的溝通、妥協、談判、忍耐、退讓、據理力爭、吵架、無理取鬧、冷戰;或是尋求師長、同學、學長姐、學弟妹、好朋友、社會機構、專家、名人、警察;或是上網、電話、手機、視訊對談、寫信、連署、投書、申訴;或是不理性的哭鬧、暴力、自殘,甚至是求神問卜、算命等。然而,方法雖然對,大多數的閱卷教師仍希望考生能寫出理性、樂觀思考、符合一般解決之道的文章。因此,有了許多水平思考的答案之後,考生再選擇容易發揮的部分書寫,應該就不困難了。

n        取材

    當「立意」結束之後,便可以開始思考,有哪些生活中的素材,可以作為寫作的材料。如溝通的方法,可能是同學之間針對下課後要去哪裡吃東西,而互相討論,達成共識。「據理力爭」可能是教師規定頭髮不可以超過肩膀,同學認為不合理,而找出法源依據,透過連署,尋求合理的結果。「冷戰」可能是交情太好的兩人,想透過平穩情緒、理性思考,讓時間沖淡這一切。「找上警察」,可能是發生社會事件,彼此的意見沒有交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遂交由警方判定。「求神問卜」,可能是同學想買彩券,但彼此想簽注的號碼不同,便透過廟宇求神問卜的方式選號碼。每一個素材,都是事件描述的重要主軸,務必取材得宜,敘述得體。

n        融入新聞

    運用新聞時事,是最容易讓閱卷教師感受到考生視野與遠見的,其實許多報章媒體的新聞,經常上演「意見不同」的情境。例如陳樹菊女士起初不願意到美國接受表揚,但政府官員強力希望陳女士出國爭光,考生可以仔細留意,他們之間如何達成共識,成功做好國民外交。又如吳季剛小時候喜歡玩洋娃娃,同學、師長、父母一開始也無法認同,但是他們如何讓分歧的意見一致化,並鼓勵他出國深造。又如政治立場不同、種族差異、語言文化不一致,如何消弭不同的意見。以上這些新聞事件,可以讓學生思考,怎樣是值得學習的完美解決方法。當然,新聞上也常出現許多「意見不同」的負面示範,如上網攻擊、惡意毀謗、拳腳相向,這些都是不值得學習與書寫的部分。

n        成語俗諺的運用

    在這個題目中,可以運用的成語、俗諺或四字詞語也相當多。例如,意見不同時,可能會和同學「爭鋒相對」、「強詞奪理」、「堅持己見」、「唯我獨尊」;表現出的個人行為與心態,則是「目中無人」、「自視甚高」、「據理力爭」,對他人「不屑一顧」、「睥睨一切」,倘若個性較溫和懦弱的人,極可能因為意見不合的事件,而「噤若寒蟬」,不敢再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是「退避三舍」、「屈就他人」、「明哲保身」、「息事寧人」,尋求「相安無事」;當然聰明的人懂得「凝聚共識」、「彙整意見」、「化險為夷」,讓事情「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有度量的人,則能表現「有容乃大」的風範。

    俗諺有云,「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人因為意見相左,才會導致糾紛、衝突與隔閡,這時不妨學習「溝通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捷徑」,也學習「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寬廣胸襟,或者是「我不接受您的意見,但我尊重您說話的權利」。千萬不要「一拍兩瞪眼」,從此「割席絕交」,或是「老死不相往來」。

n         寫作要項與後續效益

    關於寫作要項,考生應著重在「經驗」的描寫,而非過多的「理論」敘述,畢竟這是一個強調個人經驗的題目。而在書寫人我「意見不合」時,千萬別一味的抱怨對方、責怪他人,以免將作文視為「發洩情緒」的地方,應多寫溫馨、感人的故事。最後在書寫本次作文時,務必提到「解決之道」,倘若自己、他人、未來遇到類似事件時,可以怎樣面對,提供他人作為借鏡。

    現在是一個人欲人接觸頻繁的時代,儘管網路、資訊時代衝擊人際的互動,但「真人之間」的實際互動仍不可免。這次的寫作題目,可以讓學生走入人群,學會面對問題,找出合宜的方式,避免一意孤行。同時,這也是一個讓人體會團隊、合作、默契、溝通、思考的題目,解決意見不同的方法相當多,有好的,可以馬上解決的;也有不好的,無法達到想要的結果。每一種方法,都可能經歷過,考生應該增加經驗的敏感度與反思的能力,才能書寫出具有深度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