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耆 功效 與 禁忌

黃 耆 功效 與 禁忌

服用黃耆的禁忌是對黃耆過敏的人群禁止服用,表實邪盛,內有積滯,陰虛陽亢,瘡瘍陽證實證等症不宜使用。

黃耆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耆或膜莢黃耆的乾燥根。中醫認為,黃耆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直腸脫垂、便血崩漏、表虛自汗、內熱消渴、氣虛水腫、血虛萎黃、痹痛麻木、半身不遂、癰疽難潰等。

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耆中的多糖成分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黃耆含有的皂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氧、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黃耆中的多糖和皂苷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建議患者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黃 耆 功效 與 禁忌

黃耆屬於滋補類中藥材,常和食物一起煲湯,熬粥食療進補。但是黃耆的使用是存在一定的禁忌的,不要一次性大量進補,如果不確定的可以諮詢藥師。使用黃耆的禁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烹調搭配上,黃耆不適合和蘿蔔一起食用。

2、處於感冒發燒時期的人,和胸腹部悶沉的人不適合食用。

3、患有肺結核,覺得口乾舌燥,咳血的人不適合單獨食用本品。

4、不要擅自加大劑量。黃耆屬於補藥,食用劑量需要逐漸遞增。

黃耆中含有黃耆多糖,既能防止低血糖,又能拮抗高血糖,可以達到雙重平衡血糖的功效,黃耆中也含有多種生物鹼,具有一定的降血壓功效。但是食用過多的黃耆,可能會出現失眠,頭暈,心情煩躁的情況,進補要適量。在藥材的選用上也要注意挑選,避免食用到假藥材或劣質的藥材。

黃 耆 功效 與 禁忌

黃耆屬於較好補氣藥,具有補氣固表、消腫作用,對中氣下陷類疾病有一定升提作用。但服用黃耆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具體如下:

1、陰虛火旺:黃耆是補氣藥物,有助火作用,部分陰虛火旺體質者服用後,易出現口乾舌燥、手腳心發熱、失眠、盜汗等症狀,如果服用黃耆可能增加陰液耗損,導致虛火更加旺盛。

2、脾胃虛弱:黃耆有礙胃副作用,對於脾胃特別虛弱患者,大劑量服用黃耆,可能加重脾胃負擔,影響消化、吸收。

3、急性炎症期:部分特殊狀況下,患者正處於急性炎症期,如出現感冒或者咽喉炎、氣管炎,表現為口舌生瘡、黃膿痰或黃鼻涕,並且存在上火表現,服用黃耆可加重病情,需引起注意。

重要提示:本頁內容不能作為疾病治療依據,如有不適請前往醫院就診,根據個人情況科學治療。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黃耆是「補氣第一用藥」 中醫:這些人不適服用

2021/12/20 19:32

黃 耆 功效 與 禁忌

黃耆被譽為中藥裡「補氣第一用藥」,臨床功效有提升陽氣,增加免疫力。(圖取自「郭懿潔 中西醫師」)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工作需要一直講話,講話講久了,會有種講到沒氣的感覺?嚴重點,甚至才剛開始講幾分鐘,就覺得聲音悶在裡面?中醫指出,針對這種狀況,「黃耆」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補氣藥物!但感冒、正值生理期、體質陰虛濕熱、火氣較旺盛者不適合服用。

風澤中醫診所副院長郭懿潔在臉書粉專「郭懿潔 中西醫師」發文分享,黃耆是豆科、黃耆屬的膜莢黃耆或是蒙古黃耆的根,其學名為Astragalus membranaceus。性味甘、微溫,被譽為中藥裡「補氣第一用藥」,臨床功效有提升陽氣,增加免疫力不受外邪、感冒病毒侵擾,對於氣虛水腫的患者能幫助排水,處理傷口日久難收口痊癒、容易出汗怕冷、慢性疲勞腹瀉等。只要是氣虛體質,都可以酌加使用黃耆!

有哪些人不適合吃呢?郭懿潔說,若自行服用單味黃耆茶飲,以下狀況可能需要多加注意。

●正在感冒、「急性」發炎期的患者,不可服用。

●月經剛來第1-2天,經血正大量時期,盡量避免。

●體質陰虛、火氣較旺盛者,針對這種體質,不能只服用黃耆,還需要搭配其他藥物調和藥性,或是直接換成粉光參、西洋參來補氣會比較適合。

●體質濕熱較重者,同樣,也不能只用黃耆,需要搭配其他清濕熱藥物使用,以平衡藥性。

郭懿潔表示,因為黃耆為稍微偏「溫」的藥材,補性強,也容易化燥,有些人喝了以後會覺得口乾舌燥,其實這是正常的,那就表示光只有黃耆,並不適合您當下的體質狀況,會需要搭配其他藥材,才能開出四平八穩的方子。如果平常需要飲用,可以參考以下方藥組成!

補氣黃耆茶

●材料:黃耆2錢、當歸尾1錢、無籽紅棗1錢、甘草1錢

●作法:以上藥材可裝入一般茶包袋中,投入500-700c.c.的保溫瓶,一天中以熱水沖泡2-3回,慢慢飲用。茶包浸泡時間不要超過12小時,以免影響風味,飲用時間也盡量在上班時間內,回家休息後及睡前3-4小時就可以先暫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關鍵字

黄芪又称为小人参,它的作用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是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人补可轻易使用,而黄芪补的是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一点也不逊色。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黄芪多糖A、B、C、D,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黄芪皂苷、胆碱、叶酸、黄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锌、钴、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很多人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要黄芪泡水服用,但是黄芪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看看黄芪有哪些食用禁忌吧。

哪些人不宜服用黄芪?

1、阴虚的人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2、湿热的人

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湿热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3、热毒炽盛的人

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4、红舌少唾液的人

如果你出现嘴唇偏红舌质偏红、嘴巴变得很干缺少唾液,舌有黄苔等症状,一定不能吃黄芪。

5、怀孕后期

怀孕后期的孕妇们也不能食用黄芪,因属于补气之物,如果在后期还吃黄芪会造成胎儿过大,不利于生产。

6、高血压者、脑出血者

患有高血压者、脑出血者同样也不能食用,食用过后血压容易上升,会加重症状。

7、体质偏热的人

体质偏热者也不能食用黄芪,且食用过后会造成情绪易怒。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

黄芪泡水每次使用的黄芪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并且分为两三次服用,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

黄芪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改善记忆力退减以及头晕乏力等等情况,但是如果平时过量服用了黄芪水,那么不仅不能够改善头晕眼花的情况,反而会导致病情价值,也就是头晕更加严重,记忆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黄芪的功效

补气升阳

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固表敛汗

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托疮排脓

黄芪还可以用于托疮排脓,配上银花等等中药有很好的生肌效果。

利尿消肿

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黄芪的作用

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的作用、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改善心功能、降压作用、保肝作用、调节血糖、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激素样作用。

预防传染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对慢性阑尾炎的治疗

黄芪对治疗慢性阑尾炎也有效果,因为黄芪具有托毒、生肌的功效。

抗菌作用

抗菌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药物对细散及其毒性产物的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

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 、b型溶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抗菌均有抗菌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耆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指防止精神緊張)、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詩詞裡的藥草

夜眠不穩憂為池,今年閏早春氣遲。
牆根隙地稍可埤,初植防風種黃耆。
萊州石鼎青琉璃,地壚宿火風鳴枝。
對君長語清未疲,外輕內順生理宜。
— 宋.晁補之《題李偁推官頤齋》

註釋
① 埤:ㄆㄧ ˊ,增種藥草。
本詩中講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擔心冷凍的池水不能使用而徹夜不眠,因為今年是閏年,立春較早,但是春天溫暖和煦的氣息反而姍姍來遲。牆根下空著的那塊田可以稍稍開墾增種一些藥草,第一次可以播種防風和黃耆這兩味常用的中藥,以備不時之需。

看著院中萊州所產的石鼎和青色的琉璃瓦,它們都是用黑色而堅硬的土經過徹夜不熄的火燒製而成,仿佛還能夠聽到那浴火的枝條發出的風鳴之聲。我不知疲倦地用這些單純的言語勸說你,想讓你知道,身邊的環境輕鬆了,體內的氣機順暢了,才符合養生之理。

由此可見,詩人自種的黃耆是平時用於保健防病的常備藥,並且強調情志調節對養生的重要性。

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耆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

經常用黃耆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中醫學認為,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等作用,適用於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瘡口久不癒合等症。

《本草經疏》記載黃耆:「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提到了服用黃耆的諸多禁忌,在使用時應當留意。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耆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指防止精神緊張)、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防病藥茶方

黃耆紅棗茶

適合有脾虛食少、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氣短汗出等症狀的人群飲用。

材料/黃耆片九片,紅棗三枚。

做法/紅棗洗淨,去核,切絲,與黃耆片放入壺中,沖入適量開水,加蓋悶五分鐘,即可品飲。

功效/本藥茶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健脾養血的功效。

黃 耆 功效 與 禁忌
圖/黃耆杞菊茶,幸福文化出版提供。

黃耆杞菊茶

適合氣虛乏力、面色萎黃、口渴內熱、眼目昏花、頭痛失眠的人群飲用。

材料/黃耆片九片,枸杞子九粒,菊花六朵。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茶壺中,沖入適量開水,加蓋悶五分鐘,即可品飲。

功效/本藥茶具有補氣固表、養陰益精、平肝明目的功效。

(本文作者為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主任中醫師;原文刊載於陳永燦《防病藥茶:常喝100種傳統藥草茶,喝出免疫力與自癒力》/幸福文化出版)

黃 耆 功效 與 禁忌
圖/《防病藥茶:常喝100種傳統藥草茶,喝出免疫力與自癒力》,幸福文化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