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那段時間簡直就是噩夢。最誇張的時候,我打一通電話的同時能有3、4個不同客戶的未接來電,一個星期要做5個項目。這意味著只要一個項目出現小瑕疵,其他4個項目都將被拖累,進而引發各種蝴蝶效應。我每天都繃緊了神經,生怕一個不注意就全盤崩潰,一個月硬生生瘦了10公斤。

然而最最要命的是,業務量增加了,老闆卻不招新人。漲工資也就象徵性漲個4-5千新台幣,可我創造的業務價值已經超過500萬新台幣。我深刻體會了什麼叫「一個人拿2個人的工資做5個人的活」。

後來我去找老闆協商,他耐心聽完我的訴求,巍然不動保持微笑,最後說了一句足以讓我氣出血的話:「你這麼厲害,能者多勞嘛。」

隨後我立刻奪門而出,兩分鐘後把辭職信送進了老闆郵箱。因為我意識到這已經是一個套路:通過表揚稱讚讓你麻痺,然後堂而皇之佔你便宜。這才是某些老闆們內心打的小算盤。

其實,職場上的「能者多勞」是個大大的偽命題。老闆表揚你能者多勞,並不一定是欣賞你,願意栽培你,反而只是把壓榨你說得更漂亮一點罷了。而這種老闆,其實很蠢。

聰明的老闆絕不會希望公司裡出現能者多勞的現象。因為「能者」一旦多勞,就會讓那些「不能者」產生依賴和惰性,進而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能者」身上。什麼事情都讓「能者」去做,這是非常危險的。

在一個公司中,某一個人的能力太強未必是好事。暫且不說功高震主的風險,萬一哪天這個「能者」被競爭對手用高薪挖走,整個公司陷入癱瘓狀態,項目推進不下去,客戶也搞不定,這樣的損失是相當巨大的。

我的職業生涯中,就遇到過這種情況。由於團隊核心人物的能力太強,他把產品部,市場部,甚至營運部的事情全搶了去做,而他手下帶的又全都是公司裡的菁英。對此老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相信能者多勞嘛。

結果沒想到,有一天他被對手公司用3倍的價格挖走,直接導致了核心技術流失,公司最重要的項目面臨停轉,損失超過了千萬。這時後悔已經晚了。

聰明的老闆都知道,能者多勞也許能解一時燃眉之急,但絕不是公司長遠發展之際。在合理範圍內平衡各員工之間的能力差距,最大化降低核心員工流失所帶來的風險損失,這才是更需要去考慮的問題。

了解到這一點,你就知道該如何應對「能者多勞」的說辭了,實際上,真正的能者不應該「多勞」,而是「精勞」。

你要主動去做那些充滿挑戰,且對你的個人和公司成長都能帶來顯著收益的事情(例如最重要客戶的年度項目競標)。同時拒絕那些會佔據你過多時間且對自己的能力提升毫無幫助的事情(例如幫助某個不相干的同事去美化他的PPT)。

職場上懂得拒絕,才能讓你的精力更集中,成長軌跡更清晰。同時,會拒絕也是體現你價值的一種技巧。

為什麼這麼說?接著往下看。

2. 不懂拒絕,讓你的稀缺度越來越低
職場上,一個人的稀缺度不取決於他能夠做什麼,而取決於他有能力拒絕做什麼。這有著本質區別。能夠做什麼,反映的是你的技能熟練程度。這就像玩遊戲一樣,你升到多少級,有多少技能,就能接多大難度的任務。

而有能力拒絕做什麼,反映的是你的話語權。今天你可以做這個項目,明天你可以主攻那個客戶。並且你的每一次選擇,都能夠帶來巨大的價值產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背後代表的是你的「影響力」。

它除了要有專業硬技能打底,更要通過你日常工作中的溝通、談判、斡旋、管理等,塑造出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在職場上一條迅速的成長之道,就是把自己的專業能力轉變成對周圍人的影響力。可惜很多人並沒有這個意識,終其一生都在「專業度」的圈子裡打轉。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工作了十幾二十年的人,有一手拿得出去的好功夫,但如果離開現在的公司出去創業,很難找到資源幫助他。這種人只能做好手頭上這一件事,但如果讓他去構建一個複雜的商業模式,組建一個給力的團隊,或者說服其他合作夥伴一起加入,都難上加難。

對於剛工作1、2年的新人,沒什麼話語權,什麼事情丟過來都得接著,這可以當做磨練成長。但如果你已經工作了6、7年,還在使用這個思維慣性,來什麼接什麼,會讓人覺得你做事沒有原則。因為你不挑。這時,打造自己的影響力就根本無從談起。

這和我們平時社交是一個道理。什麼人都願意見,什麼要求都答應,會顯得自己很廉價。就像那些大導演從來不會去接小成本影片一樣,拒絕,也是體現你價值的重要方式。另外,大量雞毛蒜皮的事情會佔據你寶貴的時間,讓你疲於應付,停止反思和檢討,這是更危險的。

「技術工」和「操盤手」之間,隔著巨大的鴻溝。而懂得拒絕,就是彌補這條鴻溝的第一步。真正的高手,都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當你有能力拒絕的事情越重大,反而襯托出你的價值越稀缺。

這一點,還是從我以前一位老闆身上學到的。在我工作5年左右的時候,有一天老闆把我叫到辦公室裡,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事無鉅細列舉出一大堆。從最簡單的信息資料整理,到給客戶的workshop 做準備,再到協助隔壁部門撰寫產品策劃方案。

他聽了一分鐘就立刻打斷我:「為什麼你要去做資料整理?為什麼產品方案要你去協助?你有沒有規劃過自己的工作節奏和重要度排序?」我本以為老闆看到我這麼忙會很高興,覺得人盡其用,沒想到卻挨了一頓數落。

緊接著,他給我畫了3張表。第一張A表,叫「今天一定要做的事情」;第二張B表,叫「今天打死也不做的事情」;第三張C表,叫「今天有時間我可以考慮去做的事情」。

一定要做的事,體現的是專業;打死也不做的事,體現的是原則;有時間可以去做的事,體現的是邊界。

他讓我把「給客戶做workshop準備」 擺在A表,「協助撰寫產品方案」放在B表,「做資料整理」放在C表。並告訴我打死也不做的意思,是你有能力做,但沒時間做也不應該去做。什麼事情都想做的人,往往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就專門盯著我這個「打死也不做的事」去看。當裡面的事情越來越重要時,他就知道我的專業能力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厲害。

3. 有技巧的拒絕,讓你事半功倍
講了這麼多職場上學會拒絕的重要性,最後分享幾個小建議,幫助大家判斷如何拒絕,以及怎麼拒絕。

A) 判斷需求的合理性
來了任何工作需求,都不要忙著答應,先在心裡畫3個圈:

第一個圈,叫「本職工作」。

丟來的事情,跟你的職責息息相關,這是合理需求。比如你負責一個App的功能模板開發,那麼這個模板出了Bug就得你去解決。再比如一份調研報告中的數據出了問題,這數據是你蒐集整理的,那麼你就要去負責修改和完善。本職工作,對應的是你現在手上拿的工資。

第二個圈,叫「潛在利益」。

不是你的活兒,但做好了能對你未來升職加薪帶來幫助的,這個也是合理需求。但這個圈的判斷比較難,因為存在許多模糊不清的地帶。這時我的建議是「大膽試錯」。即先動手做它一小部分的工作量,看看給你帶來的回報和反饋是什麼。如果有潛力,那就繼續做下去,反之則放棄。

比如我曾經遇到隔壁部門讓我幫忙做一個客戶的年度項目競標方案。這本來不是我的本職工作,但這個客戶在行業裡非常有名,一旦拿下能給我的簡歷加許多分。於是我毫不猶豫答應了下來。

後來在一步步摸索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客戶的工作內容其實非常豐富,每一項都踩在了行業的前沿趨勢上。即使最後沒能贏下競標,對我的工作能力和經驗都是很好的鍛煉。

後來證明我的判斷沒有錯。我們順利拿下這個客戶,並且我的工作領域也拓展了非常大一塊,我也得到了升職。這就是「利益增長」的好處,它對應的是你未來收穫的回報和能達到的層次。

第三個圈,叫「關我P事」。

既不在本職工作範圍內,又不能給你以後的職場成長帶來看得見的回報,這種就屬於「關我P事」。最典型的就是別人犯的錯,背的鍋,莫名其妙拉你來墊背,找你幫忙的。這種沒什麼好說的,有多遠躲多遠。

在心裡畫好這3個圈,來了事情把它們按照不同類型進行分類,就能讓你快速判斷該不該拒絕。那麼想要拒絕的時候該如何開口呢?這就進入到下一步。

B) 學會聰明地拒絕
電影《教父》裡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當你想要對別人說No的時候,請把它說得像Yes一樣好聽。」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拒絕的信息要傳遞到位,但不會讓整個場面顯得難堪。這是一種溝通技巧。關於這一點,有3個小方法大家不妨試試。

第一個叫「找藉口」。

什麼藉口?你的本職工作就是最好的藉口。當需求找到你時,你可以拿出手上正在做的事情給對方看,並強調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特別有一個小技巧,就是先打聽對方的需求會佔據你多少時間,然後「故意」讓自己的手頭工作和它發生衝突。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9299?utm_source=likr&utm_medium=web_notification&utm_term=%E5%85%AC%E5%8F%B8,%E4%BA%8B%E6%83%85,%E5%B7%A5%E4%BD%9C&utm_compaign=%E9%81%8E%E5%BA%A6%E5%8A%AA%E5%8A%9B%E4%B8%8D%E4%B8%80%E5%AE%9A%E6%98%AF%E5%A5%BD%E4%BA%8B%EF%BC%81%E8%81%B7%E5%A0%B4%E4%B8%8A%E7%9A%84%E9%87%8D%E9%BB%9E%E6%98%AF%E8%A7%A3%E6%B1%BA%E5%95%8F%E9%A1%8C%EF%BC%8C%E8%80%8C%E4%B8%8D%E6%98%AF%E4%BD%A0%E5%81%9A%E4%BA%86%E5%A4%9A%E5%B0%91&utm_content=VOY0&push_date=2020-02-26

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Tony

Tony設計工作室

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學校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去學習新知,但公司的目的則是以賺錢為主。剛進一間新的公司的確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與學習期,但職場的殘酷就在這裡,你必須盡可能地在短時間內熟悉並上手工作內容,因為公司並不是花錢請你來「慢慢學習」,而是需要你成為可用戰力替公司獲得更多利益。

站在公司經營者的角度來看,若你無法盡快體現自己的價值,需要即戰力的甲方或許會直接請你走人,再找另一位更適合的人選。

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就算你跟某些同事、主管很要好,他們也沒有義務幫你完成你份內的工作,除非你要將薪水分給同事一半,不然別人實在沒理由幫你完成你的工作。若同事是自發性的幫助當然很好,但絕對別把他人的善意當成理所當然,因為職場上沒有人幫你才是正常狀況,因此有人幫忙更要懂得感激。反之亦然,你也不需要因為沒有幫其他人完成他們的工作而覺得內疚,你們原本就兩不相欠。

3.不論換到哪間公司,一定都有你不喜歡的那種同事/上司。

太努力不一定是好事職場上的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你做了多少

遇到惡同事、惡主管的時候,常常會萌生乾脆直接換一間新公司,到新環境重新開始的想法,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往往我們不喜歡的那種同事類型在職場上「到處都是」。舉例來說,有人討厭只會出一張嘴都不做事的同事/老闆、有人受不了明明沒能力卻靠著對老闆阿諛奉承而受重用的同事、有人的同事處心積慮要陷害其他人…等等。

因此若你是因為惡同事/惡主管動了換公司的念頭,不妨先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你討厭的那種類型是否是職場上最常見的豬隊友,因為很有可能就算換了新環境也無法擺脫他們的糾纏。

所以不要只是因為受不了同事/主管就衝動換工作,先試著全面分析一下目前這份工作,除了討厭的同事/主管之外,這份工作其他的優點是否能壓過缺點(e.g.雖然同事一直拖你後腿但待遇非常好、雖然主管很爛但工作內容你很喜歡……),理性權衡完利與弊後再作決定。

4.除非你是老闆,否則員工永遠都是可以被取代的人。

【職場老實說】能夠在職場上自在生存的人,通常都已認清並接受這5件事實

隨著在職場打滾的時間越久,越來越能深刻認清一個血淋淋的現實:不要以為自己多重要、多無法取代,就開始耍大牌不遵守公司規則、不尊重同事。除非你是老闆,不然公司永遠都找得到人取代你。

但認清這件事不是要大家放棄人生、停止努力,而是當你了解自己在職場這盤棋上的位置在哪後,你才可以往對的方向前進,不用浪費時間不停抱怨公司沒人性,不如平時多精進自己的能力並學習不同產業的知識,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更難取代的人。

5.沒有最完美的工作,只有「你能接受」同時「能接受你」的工作。

【職場老實說】能夠在職場上自在生存的人,通常都已認清並接受這5件事實

相信大家都聽過「找工作就像談戀愛一樣」的說法,兩者都要看緣分。職場上不可能有100%完美的工作,就算是你夢想中的職業,當你真正接觸、實際做起來後應該都和想像中的不一樣。因此找個「你能接受」同時也「能接受你」的工作就相當重要:「你能接受」表示在你能力範圍能夠勝任、也有興趣持續做下去;「能接受你」則是公司認可你的實力、你能發揮作用替公司帶來利益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