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 基 酸 過敏

膚況 6:敏感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敏感肌特點:對多數產品都容易敏感不適,因此挑選洗面乳時需更留意成分表內容。

敏感肌成因:可能先天體質對某些成分過敏 或 後天清潔保養不當導致膚況改變為敏感肌。

敏感肌洗面乳成分推薦:建議避開刺激成分,選擇單純的配方為首要重點!

推薦選擇界面活性劑溫和的胺基酸類、椰油醯基、甜菜鹼……等等溫和洗淨力為主力的產品,並且避開含有肥皂、鉀皂、SLS、SLES……等刺激性配方的產品。

另外若本身肌膚處於敏感狀況或本身對酒精過敏,選購時也應留意避免選擇有酒精成分添加或萃取的產品。

統整屈臣氏、dcard、ptt、專櫃/平價、網路品牌 2019-2020 的整理與比較,市售的洗面乳產品,不管是價錢或功效種類看得你眼花撩亂,「到底哪一款洗面乳最好?」可能是你心中很大的疑惑。

其實「哪一款洗面乳比較好」這個問題還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膚況都不同,無法獨斷地說誰好誰壞,我們要做的是學會用正確的觀念,去搞懂洗面乳的成分,進而挑選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但洗面乳的功效性這麼多,有去粉刺、美白、抗痘,又有強調溫和、保濕、控油,到底要如何認識起? 所以今天,讓 Jamie 先以界面活性劑屬性,先帶你更進一步認識現在最熱銷的「胺基酸洗面乳」吧!

三、到底什麼是胺基酸洗面乳?

真正的胺基酸洗面乳主要指的是:不添加皂鹼或較強界面活性劑,而是改添加較為溫和的胺基酸類界面活性劑成分的洗面乳。

胺基酸洗面乳是一款能夠溫和清潔肌膚的洗面乳,不會過度清潔洗臉,因此不管哪種膚況,甚至是痘痘肌或是敏感肌,都是比較推薦使用的洗面乳選擇。

胺 基 酸 過敏

為什麼會特別強調「真正」的胺基酸洗面乳,就是想提醒大家,並非有添加胺基酸成分的洗面乳都能稱為胺基酸洗面乳,主要是要看所使用的界面活性劑,是否為胺基酸類成分喔!

知識小學堂(1)

「添加胺基酸」和「使用胺基酸界面活性劑」其實差很大! 市面上很多洗面乳都強調自己有添加胺基酸,會讓消費者覺得與擦的保養品中,常聽到的胺基酸保養功效一樣,可以有保濕、滋潤的功效。 但其實胺基酸放在清潔產品中,是凸顯不太出功效性的,原因在於因為洗臉只有幾分鐘甚至幾秒的時間,成分大多是來不及作用的。

因此比起產品是否添加胺基酸,你更應該在乎的是所謂聲稱自己是胺基酸洗面乳的產品品牌,是否使用的是「胺基酸系界面活性劑」。 因為「胺基酸系界面活性劑」是在眾多界面活性劑中,較為溫和、不具刺激性的高級洗劑,本身因為親水親膚,所以在洗的時候感受度就會很舒服。

素食吃對了能夠兼顧環保理念與健康,但吃素食最大的問題,除了大家常聽到加工製品伴隨的高油高鈉,還會因為勾芡而吃進過多的熱量。甚至,吃錯還可能讓血脂飆高、引發過敏問題。

聯欣診所營養師劉語潔指出,想要吃素食顧健康,但吃錯素食,反而會引發全身過敏、血脂飆升。近日有一名陳經理希望透過吃素來減肥、改善健康狀態,沒想到回診時,原本150 mg/dl左右的三酸甘油脂,竟然飆升到了300 mg/dl。仔細詢問陳經理的飲食習慣,原來是吃素沒有飽足感,讓他吃了大量米飯、麵包當點心,導致熱量超標。

還有一名注重養生的張太太,一直有良好的健檢習慣,希望透過素食來調整過敏體質。但茹素一段時間再檢測過敏原,過敏數量反而暴增,尤其是小麥過敏更是從輕度惡化到重度。結果竟然是因為大量吃了近年流行的「烤麩」及素肉,這些食物是經由小麥麵粉不斷揉捏所產生的筋性,麩質含量很高,易引發腸胃道的慢性發炎。

「因此,建議茹素者也須依個人狀況來調整飲食方式,若易腸胃道不適,或是擔心吃素後引發身體上的不舒服,最好先進行過敏原檢測,避開容易過敏的食物。」劉語潔建議。

胺 基 酸 過敏

關鍵一:均衡飲食挑選「必需胺基酸」

大家都知道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成的重要元素,而優質的蛋白質需要包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一般來說肉類、蛋類都含有9種必需胺基酸,但是單一種植物蛋白質比較難全面覆蓋。因此,若是選擇吃全素,就要更注重飲食的均衡。

舉例來說,素食者每餐至少需要有2-3份的蛋白質食物,一份大約是250cc的豆漿,或是說半個巴掌大的豆類製品,像是一份豆皮、半個傳統豆腐。蔬菜類則是可以分為深色蔬菜跟菇類兩個部分,再配上五穀根莖類的主食。飯後可以搭配拳頭大的水果,以及早晚各一杯豆漿或是原味優酪乳,這樣多樣性的飲食,就能夠確保攝取到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鈣及鐵質。

關鍵二:蛋白質基礎攝取量再加10%

許多人會認為吃植物蛋白質比較難長肌肉,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植物性蛋白質跟肉類相比,人體吸收率確實會比較低。因此劉語潔建議,吃素者對於蛋白質的目標最好可以再增加10%左右。舉例來說,如果你一天的蛋白質建議量是60g,不妨考慮以吃到70g為目標。

雖然素食者不能吃肉,但是優質的蛋白質還是很多的,例如黃豆、黑豆、鷹嘴豆、扁豆都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用原型食物補充比較好。另外,也不建議多吃單一種豆類,因為特定種類的大量攝取,也容易造成腸胃道過敏。

胺 基 酸 過敏

關鍵三:除了蛋白質,別忘了顧到維生素與鐵質吸收

除了蛋白質以外,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是「維生素B12」跟「鐵質」,需要特別留意補充。像是許多發酵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因此在飲食選擇上,可以適時加入泡菜、納豆、臭豆腐、天貝、味噌,增添風味又補充維生素B12。

植物性的鐵質因為屬於「非血基質鐵」,跟肉類相比較不好吸收。但是可以搭配維生素C來增加吸收率。因此,餐後可以再來一份拳頭大的水果,像一個橘子、半個芭樂,就能改善鐵質吸收。

總結來說,由於不少人對五穀根莖類、豆類的加工品過敏,如果您正在考慮吃素,建議先進行過敏原檢測,與營養師討論設計一份適合的菜單;並且記得每天可以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想要吃素兼顧養生,其實並不困難!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想吃素吃得健康,不只要顧蛋白質!飯後吃水果保住2種營養素

50歲以上國人八成缺鈣!營養師:牛奶加上「它」輕鬆讓鈣質達標

胃脹氣怎麼辦?7大壞習慣讓你一肚子氣!一文看懂能吃、不能吃的食物

胺 基 酸 過敏

劉博仁醫師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蛋白質是相當重要的營養素,我們身體很多重要生理功能都需要蛋白質,許多人會問,過敏體質就是對大多數蛋白質組成的過敏原敏感,而且檢驗過敏原就是告訴我們哪些物質或是食物不要接觸,但是問題來了,對食物過敏的患者最多就是蛋白、牛奶等,那如果禁止之後不是蛋白質就攝取不夠了嗎?臨床上我看到好多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就是因為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嚴格禁止後,又不知如何補充蛋白質,以至於身材瘦小。蛋白質太重要了,在這我先簡單介紹蛋白質的生理功能讓讀者了解:

  1. 蛋白質組成細胞內及細胞間構造: 包括肌肉的肌動、肌凝蛋白,皮膚、骨骼、牙齒、毛髮、關節中的膠原蛋白,肺臟、動脈中的彈性蛋白等。
  2. 蛋白質可以調節生化及生理功能: 包括催化各種生化反應的酵素,免疫細胞產生對抗感染的抗體,調節生理反應賀爾蒙的胰島素、甲狀腺素、副甲狀腺素,運送功能的脂蛋白、血紅素,維持血液組織滲透壓的白蛋白,提供負電荷以維持電解質平衡,維持血液酸鹼平衡等。
  3. 蛋白質也可以提供能量: 它是以生醣、生酮方式提供身體所需熱量。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所構成,胺基酸共有20種,其中身體無法製造而必須靠

食物來補充的叫做必需胺基酸,大人有9種,小朋友有10種,另外有幾項胺基酸稱做半必須胺基酸(或稱條件性胺基酸),也就是原本是非必需胺基酸,但是在特殊情形下當身體需要量增加時,就必須依賴食物來源補充,以利身體功能運行,像是麩醯胺酸、精胺酸、半胱胺酸、酪胺酸都是。

    氮是蛋白質特有的元素,我們可以評估氮的攝取量以及氮的排泄量來定量身體對於蛋白質的利用情況。一天到底應該攝取多少蛋白質才夠?如果是新生兒,則每日每公斤體重應攝取2.4公克,6-12個月時則降到1.5公克,一歲以後則再降到1.1公克,成人則0.8-1.0公克,孕婦則須增加到1.3公克。簡單說一般成人幾公斤每日就應該攝取幾公克蛋白質。

    動物以及植物食物都含有蛋白質,一般吃肉的朋友可以從肉當中攝取足夠的必需胺基酸,但是吃素的朋友要注意,因為植物蛋白質中容易缺少離胺酸、甲硫胺酸以及色胺酸,解決之道就是每日五穀類以及豆類都要攝取到,這樣就不太會缺少這些必需胺基酸了。雞蛋是最趨近人體胺基酸完美比例的蛋白質來源,所以吃素的朋友如能每日攝取1-2顆雞蛋就很完美了。

    但是如果您檢測發現對雞蛋白、牛奶過敏,那禁掉雞蛋、乳製品會不會造成蛋白質攝取不夠,以致於營養不均衡,身材發育受影響呢?這當然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有過敏的患者如何面對蛋白質可能攝取不夠的狀況,建議讀者可以依照以下幾點來參考:

  1. 注意蛋白質互補原則: 也就是食物蛋白質多樣化攝取原則,例如對雞蛋過敏,可以多吃豬肉、去皮雞肉或是魚肉以攝取足夠蛋白質,如果吃素但是又對黃豆過敏,則可以攝取毛豆,並多吃五穀雜糧類以補充足夠胺基酸。
  2. 補充酵素以加強蛋白質分解: 蛋白質結構從一級到四級結構都有,許多過敏原是某種結構蛋白質構成,如果細嚼慢嚥,再適度補充一些蛋白質分解酵素,如此可以將過敏蛋白質拆解成較不過敏的胜肽,雖不能百分百完全讓過敏斷根,但是可以降低體內過敏原的致敏濃度。
  3. 補充蛋白質胺基酸粉: 好的蛋白質胺基酸粉可以從牛乳中好的乳清蛋白加上大豆蛋白組成,並且水解成分子較細的胜肽粉末,雖不一定完全不會過敏,但是已經將致敏蛋白結構破壞,可以讓嚴重食物過敏患者補充到應有的胺基酸。

本文摘自劉博仁醫師著作『過敏,不一定靠藥醫』